我国扎实推进草种业高质量发展

12月27日,国家林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草种业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国优良草品种选育和草种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草种自给率逐步提高。

2024年,各类草种产量超过7万吨、进口草种6.62万吨,国产草种生产供给能力有所提高,但仍不能完全满足草原生态修复、草牧业发展和城乡绿化的用种需要。目前,各地已达产草种扩繁面积近60万亩,2025年将继续加大草种繁育基地建设力度,各地草种繁育基地达产面积将增至80万亩以上,可用于生态修复的草种生产总量有望超过3万吨。

在持续提高草种供给能力的同时,扎实做好“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种苗保供工作,通过指导各地举办草种供需对接会、组织项目施工单位与草种生产企业签订草种供需协议、加大不同省区间草种供需调度等方式,疏通草种供需渠道,保障“三北”工程草种供应。根据2025年“三北”工程任务量推算,包含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退化草原修复、人工种草等任务,总体草种需求量在4万吨左右。

国家林草局高度重视草种业发展,从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优良品种选育培育、草种扩繁生产等多个环节全面发力,扎实推进草种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草种业发展顶层设计。2018年机构改革后,国家林草局相继编制了《林草种苗“十四五”发展规划》《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关于推进种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制定《关于加快推进草种业发展的工作方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草种目录(2021年)》《草原生态修复主要草种推荐名单(2022年)》《“三北”工程造林种草林草良种推荐目录》。近期,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提升饲草种业水平提出明确要求,力争到2030年饲草种子自给率达到75%。

二是加强草种繁育基地建设。在中央资金支持和带动下,各地林草部门积极推进草种繁育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各地已建成并达产的生态修复用草种繁育基地面积近60万亩,年产草种近2万吨。已形成青海20万亩披碱草种子、内蒙古10万亩羊草种子等大规模优良乡土草种扩繁基地,涌现了蒙草集团、三江集团等龙头企业,以及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羊草小镇等亮点项目。近期,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启动草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各地布局建设一批具备现代化生产水平的草种生产基地,带动我国草种生产能力提升。

三是加大草种业科研攻关力度。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草种科研攻关项目,立项资金超过10亿元。依托重点龙头企业,聚焦生产和应用实际需求,带动科研院所开展优良草品种选育、大规模扩繁和生产技术革新等研究。会同科技部门,将牧草优异性状形成分子基础、耐盐耐旱草种质选育等研究内容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草种优良品种选育应急科技“揭榜挂帅”项目,投入中央资金超过1000万元,扶持研发团队针对羊草、披碱草、野牛草等10种具有一定科研基础的草种开展科技攻关。

四是提高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编制《全国草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方案》,启动草种质资源普查。在内蒙古、青海布局建设以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为主的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分库,启动国家草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建设。确定了30处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积极推进国家级草品种审定,聚焦生态价值和饲用价值,陆续审定通过4批59个国家级草品种。

国家林草局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着力解决草种“卡脖子”问题,把不断提升国产草品种培育和草种生产供给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把着力解决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鉴定评价、草品种选育、草种生产等各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发力点,有针对性地破解草种业发展难题。

同时,突出重点,在明年和“十五五”期间,重点强化草种生产推广工作。积极扶持草种业龙头企业发展,强化草种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科技创新,深挖企业创新潜力,更好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强化政府部门在搭建合作平台、完善支持政策和草种执法监管方面的职责作用。构建“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草种业发展体系,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推进草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促进草种业高质量发展。(果叮咚)

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承办:局办公室局信息中心|政府网站标识码:bm37000013

THE END
1.三部委联合部署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五是推动饲草全产业链发展,构建饲草生产、加工、储存、流通、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快饲草生产加工机械设备研发应用,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展便于商品化流通的饲草产品,积极发展饲草订单生产和专业化服务,健全牧区防灾减灾饲草贮运体系。 《意见》要求,各地发展改革、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加强衔接配合,http://www.isenlin.cn/sf_25DA27BAAB80499A97A7916D70C16D6D_209_C45DDED7519.html
2.标准化规模养殖12篇(全文)一、坚持农牧结合、草畜一体化经营的方向 农牧结合、草畜一体化,是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理念。我们依托多年形成的物质装备条件和养殖成功经验,一场一特,因场施策,在平吉堡奶牛场和灵武农场确立了“农业围绕畜牧业发展、畜牧业围绕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畜产品加工围绕市场发展”的“三转”方针,在农业上调整种植https://www.99xueshu.com/w/ikeylht2atr4.html
3.四川三农新闻网传统农区推行粮饲轮作和间套作,推广粮饲兼用品种,积极发展优质青贮饲料,统筹推进优质饲草种植与农副资源利用,加大农作物秸秆与优质饲草混贮加工饲用,加快草畜一体化发展。草原牧区坚持推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推行免耕补播改良,建设高产打草场和高产稳产饲草料地,健全防灾减灾饲草保障体系。 二是http://sc3n.com/index/news/topics/id/9.html?page=17
4.“丰”从草原来锡林郭勒:把小草做成产业为乳肉高质量把好源头关内蒙古农牧厅副厅长赵玉生表示,防沙治沙、生态修复,草是主力军。大食物观背景下,一杯奶一口肉都离不开“一棵草”,草原上的好味道更是源于 “一棵好草”。草决定了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的“天花板”,立草为业,藏粮于草,为养而种、种养结合、草畜一体化发展,已经形成广泛共识。内蒙古正在抢抓机遇,因地制宜谋划https://www.cnr.cn/nmgfw/jiaodiantu/20231129/t20231129_5265027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