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升经》第三十一章至三十九章原文+译文+语音《老子西升经》守一神明老子说

老子曰。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鱼在水中。水在鱼中。道去人死。水干鱼终。故圣人自知反归未生。捐弃憍奢。绝除忧思。是故形隐神留。天下归焉。无为无事。国实民富。保道畜常。是谓玄同。

老子说:“祸患往往源自于不经意的疏忽,灾难常常起始于细微的苗头。善良常常在邪恶中孕育,利益常常在危害中滋生。伟大往往从小处起始,困难往往从容易中演变。高耸常常从低处累积,遥远常常从近处延伸。外在的变化往往源自内心的动荡,尊贵往往从卑微中崛起。动荡往往源自安宁的打破,繁盛往往从衰败中复苏。阴总是从阳中生发。

因此,有和无相互依存而生,虚和实相互补充而成。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事物最终归于有,无的事物最终归于无的道理。万物皆在相互转化,相互成就中达到平衡。”

第三十二章在道

老子说:“人生活在道的怀抱中,而道也蕴含在每个人的内心。就像鱼儿在水中游弋,而水也包容着每一条鱼。一旦离开了道,人就会失去生命的源泉;水一旦干涸,鱼也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因此,圣人深知这一道理,他们会返回到未出生的那种纯净状态,抛弃骄傲和奢侈,断绝忧虑和思念。

这样一来,他们的身体虽然隐去,但精神却永远留存。天下万物都会归附于他们。他们无为而治,不刻意去做任何事情,国家却因此变得充实,百姓也因此变得富足。他们守护着道,保持着常态,这就是所说的玄妙而同一的境界。”

第三十三章有国

老子曰。有国者。其根深也。天地覆载。万物畜养。金玉重宝。不积留也。夫外天地者。有天地。外其身者。而寿命存也。是以君子善人之所不善。喜人之所不喜。乐人之所不乐。为人之所不为。信人之所不信。行人之所不行。是以道德备矣。

老子说:“治理国家的人,他们的根基深厚,就像天地一样广袤无垠,覆盖着万物,滋养着众生。然而,他们并不会将金玉等贵重的宝物据为己有,而是让它们自然流通,惠及天下。那些能够超越世俗天地观念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内心的天地;那些能够超越自身肉体束缚的人,才能获得长久的寿命。

因此,君子会去做那些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喜欢那些别人不喜欢的,享受那些别人不享受的,去做那些别人不做的,相信那些别人不相信的,践行那些别人不践行的。正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的品质,所以他们的道德才会如此完备。”

第三十四章皆有

老子曰。道非独在我。万物皆有之。万物不自知。道自居之。众人皆得神而生。不自知神自生也。君有德于百姓。百姓不自知受君之德也。是故圣人藏神于内。魄不出也。守其母。其子全。而民炽盛。保某国也。玄虚积充。寿命长也。人能徒知天地万物。而不自知其所由生。反命归本。是大不知也。

老子说:“道不仅仅存在于我的心中,万物之中也都有道的存在。但万物自己并不知道,道是自然而然地存在于它们之中的。人们都是依靠神妙的力量而生存,却往往不自知这神妙的力量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君主对百姓施以恩德,百姓却往往不自知是受到了君主的恩德。

因此,圣人将神妙的力量深藏于内心,不让它外泄。他们守护着生命的本源,也就是‘道’,从而使得生命之树常青,百姓繁荣昌盛,国家得以保全。就像玄妙的虚空充满了无尽的能量,人的寿命也因此得以延长。

然而,人们往往能够认识到天地万物的存在,却唯独不能认识到自己生命的本源和归宿。如果能够回归生命的本真,认识到自己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否则,就是一种极大的无知。”

第三十五章治身

老子曰。治身之道。先隐天地。静居万物之始。夫圣人通玄元。混气思。以守其身。俗人以情爱贪欲。以守其身。此两者。同有物而守其身。其道德各异焉。

老子说:“修养身心的秘诀,在于首先要忘却天地的存在,静守于万物生成的初始状态。圣人通达玄妙的本源,将清浊之气交融于一体,以此守护自己的身心。而世俗之人,却往往以情感、爱恋和贪欲来守护自己的身心。虽然这两者都在守护着自己的身心,但他们的道德修养却截然不同。”

第三十六章道德

老子曰。道德天地水火万物高山深渊。各有所归之。夫道非欲于虚。虚自归之。德非欲于神。神自归之。天非欲清。清自归之。地非欲浊。浊自归之。湿非欲于水。水自归之。燥非欲于火。火自归之。万物非欲见其形。形自见之。高山大泽。非欲飞鸟虎狼。飞鸟虎狼。自来归之。深渊河海。非欲鱼鳖蛟龙。鱼鳖蛟龙。自来归之。人能虚空无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由此观之。物性岂非自然哉。

老子说:“道德、天地、水火、万物、高山、深渊,这一切都有它们各自的归宿。道并不是刻意追求虚无,但虚无却自然而然地归附于它;德并不是刻意追求神奇,但神奇却自然而然地归附于它。天并不是刻意追求清澈,但清澈却自然而然地归附于它;地并不是刻意追求浑浊,但浑浊却自然而然地归附于它。湿润之地并不是刻意吸引水流,但水流却自然而然地汇聚于此;干燥之地并不是刻意吸引火焰,但火焰却自然而然地燃烧于此。

万物并不是刻意要展现它们的形态,但形态却自然而然地呈现;高山大泽并不是刻意要吸引飞鸟虎狼,但飞鸟虎狼却自然而然地栖息于此;深渊河海并不是刻意要吸引鱼鳖蛟龙,但鱼鳖蛟龙却自然而然地游弋于此。人如果能做到虚空无为,并不是刻意去追求道,但道却自然而然地归附于他。

由此可见,万物的本性难道不是自然而然的吗?一切都在遵循着自然的法则,无需外力的强加,一切都那么和谐而美好。”

第三十七章善恶

老子曰。百姓行善者。我不知也。行恶者。我不知也。行忠信者。我不知也。是以积善善气至。积恶恶气至。是以圣人言我怀天下之始。复守天下之母。而万物益宗以活其身。吾意常不知。安能知彼行善恶焉。积善神明辅成。天道犹祐于善人。

老子说:“对于百姓中那些行善的人,我并不刻意去了解他们;对于那些行恶的人,我也不刻意去了解他们;对于那些行忠信之道的人,我同样不刻意去了解他们。因为善行的积累会引来善的气场,恶行的积累会引来恶的气场。

因此,圣人常说,我怀揣着治理天下的初心,守护着天地万物的根源,让万物都能得到滋养,生生不息。我自己的心意常常是清净无知的,又怎么能去评判别人是行善还是行恶呢?善行的积累会得到神明的辅助和成就,天道也会特别眷顾那些善良的人。”

第三十八章寂寞

老子曰。吾道淡泊寂。意死者。生静而复命也。生生积浸润。滋酌留滞。玄冒沾洽。元气包之。其根益深。乃四固。中无心。故能致万物精华。无极之物。自然来归之。以其空虚无欲故也。

老子说:“我所追求的道,是淡泊而寂静的,它仿佛引领着生命走向死亡,却又在静谧中让生命复苏,回归本真。生命在不断地生长积累中,如同细雨滋润,慢慢渗透,滋养着每一个细微之处,让滞留的生机重新焕发。玄妙的道如同甘露,滋润着万物,元气将它紧紧包裹,使它的根基愈发深厚,从而变得坚不可摧。

道的中心是空灵的,没有执念和欲望,因此它能够吸引万物的精华。那些看似虚无缥缈、没有形态的事物,也会自然而然地归附于它。这正是因为道本身空虚无欲,才能够容纳万物,成为万物归附的所在。”

第三十九章戒示

老子曰。喜。吾重告尔。古先生者。吾之身也。今将返神。还乎无名。绝身灭有。绵绵长存。吾今逝矣。亦返一原。忽焉不见。斯须馆舍光炎。五色玄黄。喜出中庭。叩头曰。愿神人一见。授以一要。得以守元。即仰视。都悬身坐空中。去地数十丈。其状金人。存亡恍惚。老少无常。曰。吾重诫尔。尔其守焉。除垢止念。静心守一。众垢除。万事毕。吾道之要诫。警见即隐。喜不知所之。泣涕追慕。退官托疾。弃念守一。万事毕矣。

老子说:“尹喜,让我再郑重地告诉你一次,古时的先生,其实是我的化身。现在,我将让我的精神回归,返回到那无名无形的境界,抛弃肉体,消除存在,达到一种连绵不绝、永恒长存的状态。我现在要离去了,也将回归到那最初的本原。忽然间,我便消失不见了。片刻之后,我的居所中光芒四射,五彩斑斓,玄黄交织。

尹喜跑到庭院中,磕头祈求道:‘希望神人能再出现一次,赐给我一条守元的要诀。’他抬头仰望,只见我悬空而坐,身体仿佛金属铸就,距离地面数十丈高。我的身影若隐若现,年龄也似乎在老与少之间不断变化。

我对他说:‘我再一次告诫你,你一定要牢记在心。要清除内心的污垢,止住杂念,静心守一。当所有的污垢都被清除时,万事万物也就都处理妥当了。这是我道法的核心要诀,一旦泄露就会隐去。’

尹喜听后不知所措,泪流满面,心中充满了追慕之情。于是,他辞去了官职,托词生病,放弃世俗的杂念,专心守一,从此,他的万事万物也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了。”

THE END
1.《道德经》原文注音版《道德经》原文注音版大字读起来非常方便,视力不好的有本这样的书就太好了,在图书馆借到了,就拍成照片,有需要的朋友就可以打开看看。 幸好老子没有架的住函谷关令尹喜的请求,留下了洋洋洒洒五千多字的《道德经》。二千五百年后的我们再来反反复复吟诵,这些老祖宗的智慧结晶。深深的敬叹不已!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29/21/20625125_1143291571.shtml
2.老子二章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老子文言文这篇文章由两个选段构成,皆出自《道德经》。第一段揭示了世界万物的相对性和相互依存关系,展现出圣人处世的智慧,启示我们要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世界,以无为的态度处理俗事,以不居功自傲的精神追求更高的境界;第二段以弓弦的张力为喻,形象地阐述了天地自然之道与人类社会之道的差异,以及圣人应有的行为准则。老https://m.gushiwen.cn/shiwenv_d7e8388e3eac.aspx
3.张弓者文章阅读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感悟_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原文及译文拼音 图片源于网络天之道,其犹张弓者欤(yu)?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 诗词编辑 2022-09-27 159 0 没有更多内容https://www.som88.net/tags64212.html
4.道德经全文阅读带拼音(道德经注音全文及译文)诗词大全温馨提示:在浏览“道德经全文阅读带拼音(道德经注音全文及译文)”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免责声明: ①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信息均来自各地教育考试院、各高校及网络整理。其文字、图片和音视频https://www.027art.com/fanwen/gzh01/14940307.html
5.道德经作者老子道德经全文带拼音译文赏析《道德经》以“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被称为万经之王,作者老子。汉程国学提供道德经全文、拼音、译文赏析以及全文朗读mp3,是学习《道德经》的最好选择。https://guoxue.httpcn.com/book/daodejing/
6.老子《道德经》全文拼音译文(整理版)–个人笔记文章老子《道德经》全文、拼音、译文(整理版)2020年10月11日 ? admin ? 0条评论 ? 古文 趣味收藏 介绍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https://www.gitcit.com/archives/797
7.《道德经》拼音版1—42章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 wúyǒuhéhuàngùguìyǐshēnwèitiānxiàruòkějìtiān 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 xiààiyǐshēnwèitiānxiàruòkětuōtiānxià 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执古御今 shìzhībújiànmíngyuēyítīngzhībùwénmíngyuē https://www.jianshu.com/p/b10743cbf801
8.一年级考试试卷及答案(精选6篇)一、拼拼音,找找词,写序号:8% (1)傍晚 (2)放声 (3)办法 (4)本领 (5)姑娘 (6)送信 (7B.孟子—《道德经》——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 C.孔子——《论语》——“仁” D.韩非子——5、B 译文: 文天祥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lf05rj1.html
9.《帛书版道德经马王堆原著无删减正版老子校注原文译文注释甲乙本河轩坪图书专营店 登录查看更多图片 > 帛书版道德经 马王堆原著无删减 正版 老子校注原文译文注释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 加入购物车 https://item.jd.com/10105873595117.html
10.道德经全文(含拼音注释译文).pdf下载道德经全文(含拼音注释译文).pdf下载链接,是由百度网盘用户网盘***3711分享的百度云网盘下载链接,大小:761KB,分享时间:2022-09-10。http://www.repanso.com/f2/b58f65c668b0c194969eabe223f59220.html
11.(完整版)《道德经》全文+拼音+注释(免费)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带拼音)_道德经 《道德经》全文+拼音+注释(免费) 《道德经》全文注音版、译文(下) 道德经 资料--老子道德经全文原文拼音版 郭店楚简老子研究 第九、十篇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首页 万象 文化 人生 生活 健康 教育 职场 理财 娱乐 艺术 上网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92258785_1092258785.html
12.《道德经》31《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https://www.meipian.cn/33dk23gd
13.《道德经》全文+拼音+注释(免费)藏家713收藏于2023-06-26 转藏3次 特别重申:本篇文档资料为 “好网角收藏夹” 注册用户(收藏家)上传共享,仅供参考之用,请谨慎辨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好网角收藏夹为网友提供资料整理云存储服务,仅提供信息存储共享平台。 信息删除举报或发邮件到:dongye2016@qq.com 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19697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