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简述人畜共患病分类及公共卫生安全危害第一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人畜共患病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一类传染病,既是畜禽的严重疾病,也是人类的烈性传染病,发生范围遍布全世界,对公共卫生有严重威胁。目前,新的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形势更加严峻。为了维护畜牧业健康发展,保护人类健康,人畜共患病的防制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对其更深入的研究对平战时均有重大意义。第二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一、人畜共患病的概念二、人畜共患病的分类三、人畜共患病的公共卫生危害四、人畜共患病研究进展五、防制措施主要内容第三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
2、6月一、人畜共患病概念第四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人畜共患病也称“人兽共患病(Zoonoses)”或“自然疫源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专门委员会定义为“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一类疾病”。第五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人畜共患病种类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有250多种,较重要的有89种(细菌病20种、病毒病27种、立克次体病10种、原虫病和真菌病5种、寄生虫病22种、其他疾病5种)。我国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130种。根据病原体不同,可分为五大类:第六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
3、2年6月1、病毒性由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占较大比例,是人类健康最大危害,如:以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西尼罗病毒、基孔肯雅病毒为代表的人畜共患病病毒,对全球公共卫生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狂犬病、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SARS病毒引起的非典性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等。第七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细菌性由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结核病,炭疽、沙门氏病、猪链球菌病、布氏杆菌、钩端螺旋体等。主要传染源是鼠类、畜禽及其肉、蛋、奶产品。第八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WHO(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主要人兽共患细菌病1、沙门氏菌2、弯曲菌3、炭疽4、布
4、氏菌5、结核分枝杆菌6、大肠杆菌7、钩端螺旋体8、鼠疫杆菌9、志贺氏菌10、弗朗西斯土拉伦菌第九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公布主要人兽共患细菌病1、炭疽;2、钩端螺旋体病;3、布鲁氏菌病(牛种、羊种、绵羊附睾种);4、牛结核;5、牛生殖道弯曲菌病;6、绵羊地方性流产(绵羊衣原体病)、禽鹦鹉热衣原体病。7、鼻疽;8、禽结核;第十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3、寄生虫病由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弓形体病、旋毛虫病、绦虫病、包虫病等。传染源主要是原虫、吸虫、线虫和绦虫等。第十一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4、衣
5、原体、立克次氏体等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鹦鹉热,就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致,人感染鹦鹉热衣原体会出现发热和肺炎;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恙虫病是一种恶性流行性人畜共患病,以突然发热、溃疡、淋巴结肿大和皮疹为特征,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较高死亡率。5、由真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皮肤真菌病。第十二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另外,根据病原的宿主可将人畜共患病分为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人源性人畜共患病和互源性人畜共患病。第十三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公共卫生危害当前,我国兽医公共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人畜共患病形势严峻,食源性微生物污染问题严重,食源性寄生虫发病率上升,滥用兽
6、药和饲料添加剂造成动物源食品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严重等问题。第十四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危害畜牧业安全生产,直接损失大,间接损失更大危害畜产品安全,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公共卫生第十五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十六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1、危害人体健康。人畜共患病不仅在古代和近代流行严重,就是今天,也是人类的最大杀手,人类仍然无法完全控制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人畜共患病不仅造成人类大批死亡、残疾和丧失劳动力,带来生物灾害,而且给很多家庭带来经济困难,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第十七张,P
7、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据统计,全世界每年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95%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主要的传染病都是人畜共患病,仅结核病每年造成310万人死亡,25%的人感染弓形虫病,1万多人死于狂犬病。布病在发展中国家危害十分严重,外蒙古牧民的血清学阳性率在30%左右,感染很高,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第十八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我国也是人畜共患病危害很重的国家。牧区羊的棘球蚴病感染率高达20%40%,被称为牧民的“癌症”。奶牛的结核病、布病随着奶业的发展迅速扩散,很多农民感染,多处爆发流行。血吸虫病在我国南方12个省流行,疫区受威胁人口6000万,新中国成立以来
8、发病1100万人。狂犬病疫情也有扩散趋势,引起恐慌。鼠疫、疟疾、登革热等的危害也有加重趋势。第十九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危害畜牧业安全生产人畜共患病危害畜牧业安全生产,直接损失大,间接损失更大。直接损失。人畜共患病给畜牧业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很大,表现在:一是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如猪的乙型脑炎,牛羊炭疽;二是生产性能下降,淘汰率提高,如布病、结核导致母畜不孕、流产,我国奶牛的进口数量赶不上因病淘汰数量,使用寿命短;三是大量畜禽产品废弃,既影响了环境,也降低了效益,如猪囊虫病。第二十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间接损失大。间接损失主要表现在影响消费者心理,
9、造成恐慌;畜产品国内、国外市场销售困难,造成畜牧业剧烈波动。从而造成农牧民收入下降。畜牧业生产不景气。2005年四川省发生猪链球菌病,虽然死亡600多头猪,230多人发病,但造成全国人民“恐肉风波”,全国生猪价格下跌30%,农民养猪损失1000亿元。由于禽流感的发生,养禽业市场缩小,养殖者经营困难。动物疫病是限制畜产品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由于人畜共患病问题,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出口份额不断萎缩,甚至香港地区也减少从国内调运生猪、活禽,反而从巴西等国进口猪肉。第二十一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3、危害畜产品安全人畜共患病的一个重要传播渠道就是食入感染,因此,食源性病原微生
11、造成动物食品安全隐患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严重第二十四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2008年成立于上海,在国外,英国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成立于1960年,美国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成立于1953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起步比较晚。第二十五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近年来我国报道事例2003年出现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突然起来的SARS造成我国5327人发病,死亡349例;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再度流行,销毁和死亡家禽达数千万羽(1997年中国香港禽流感(H5N1)首次感染人);2005年四川突发了由猪链球菌引起的
13、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结核等曾得到有效控制的人畜共患病,发病率也有回升趋势。第二十八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四、研究进展我国对人畜共患病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对动物流感,狂犬病,乙型脑炎、结核,布病,沙门菌病,大肠杆菌、链球菌、血吸虫病等重要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开展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建立了以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原理为基础的多种检测技术和方法。第二十九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牵头,谭文杰研究员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的“重大突发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跨种感染与传播机制研究”项目获得“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4200万元经
14、费资助。第三十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该项目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等17家单位共同承担,将为从源头、传播、感染靶点三个层次有效阻断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发生及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第三十一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三十二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五、防制措施采取措施:注重源头管理和综合防治,强化易感人群宣传教育等干预措施,加强畜牧兽医从业人员职业保护,提高人畜共患病防治水平,降低疫情发生风险。第三十三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
15、22年6月以根除和控制动物传染病为第一位外防传入,内查净化的技术原则政府主导的管理原则,辖区管理,各负其责多部门协作控制的运行原则第三十四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1、对疫病防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231号)重点任务之一:控制主要人畜共患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奶牛结核病、狂犬病等)第三十五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对布鲁氏菌病,建立牲畜定期检测、分区免疫、强制扑杀政策,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和无害化处理措施;对奶牛结核病,采取检疫扑杀、风险评估、移动控制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强化奶牛健康管
16、理;对狂犬病,完善犬只登记管理,实施全面免疫,扑杀病犬;第三十六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对血吸虫病,重点控制牛羊等牲畜传染源,实施农业综合治理;对包虫病,落实驱虫、免疫等预防措施,改进动物饲养条件,加强屠宰管理和检疫。第三十七张,PPT共四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工作人员日常防护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在开展动物疫病免疫、监测、采样、实验室检测、疫情处置、病畜扑杀、无害化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都有可能接触疫病甚至被感染,如何做好个人防护:首先要按要求戴帽子、口罩、手套、消毒、防护服等,其次根据病原传播途径,做好相对应预防措施(如布病:防止经皮肤黏膜感染、消化道感染、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