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历史上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如鼠疫、天花、麻疹、霍乱、狂犬病、阿米巴痢疾以及现代人更熟悉的口蹄疫、埃博拉病毒、登革热病毒、禽流感和SARS,这些都是典型的人畜共患病,人们无不谈之色变。(见附文《追溯马尔堡病毒》)
人类为何会得人畜共患病
随着人类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对野生动物栖息地也在不断蚕食。一些野生动物们不得不到人类城市边缘寻找食物,而有一些野生动物的生境被高速公路等破碎化,在穿行公路时常会被飞驰的车辆撞死,在美国路旁也常会见到这些动物们的尸体,如麻风病菌的携带者美洲犰狳。在自然界,这些动物是一些人畜共患病的天然宿主携带者,它们自身不会发病,但人类一旦由于好奇等原因接触到它们,就有染病的风险。
而一些人由于对“吃野味”有着迷一样的追捧,由此催生了野味市场。从营养学角度看,野生动物并不具备更高营养价值。原始时代人们万物皆食,吃遍所有动植物后,也就逐渐知道了哪些动植物口感及营养不错且适合长期食用。当今,吃野味的人想着家畜以外的野生动物作为食材,甚至不惜高价来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事实上野生动物多是没有经过检验检疫,它含有潜在的、未知的病原体或有毒病菌,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同时捕杀野生动物也会给整个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引起整个生物链的崩溃,引发更多自然灾害。
总之,杜绝人畜共患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敬畏并远离野生动物,更不要随意捕杀、猎获、贩卖、食用野生动物,轻易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境。加大动物保护力度,是阻断人畜共患病传播的渠道。同时组织深入研究人畜共患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研发必要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作为技术储备,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作者分别供职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海南省林业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