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士心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4.02.19

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士心

——谈“亘古男儿—放翁”——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在南宋前期,由于金兵入侵,汴京沦陷,使得许多文人士大夫在这样的巨大社会动荡中,受到了现实生活的教育,激发了爱国热情,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了亡国的惨痛,抒发了故国之思,提出了抗战卫国,收复失地的要求。陆游以悲壮激昂的诗歌,唱出了那个时代抗战卫国的最强音。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充分地表现了时代的精神,他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家。

他的诗留传下来的有九千三百多首。中年以前的作品在诗集中不过百分之一。他曾说自己“六十年间万首诗”。诗人一直活到八十六岁的高龄,晚年还是“无诗三日却堪忧”。陆游是我国古代创作诗歌最多的诗人。

陆游的爱国诗歌内容很丰富,他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诗中那时时刻刻不忘祖国的热忱和忧虑,那种贯穿一生为祖国恢复大业而歌唱、呼喊的精神,不仅同时代诗人不可比拟,而且在全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十分突出的。下面做一些具体分析:

首先,从陆游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道路来看他的爱国思想。

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二十九岁,到南宋都城临安参加进土考试。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参加这次考试,秦桧要让秦埙录取第一名,但陆游被录取为第一,秦桧大为恼怒。第二年,陆游参加礼部的考试,又名列秦埙之前,加上他不忘国耻,于是秦桧竟然把他除名。秦桧死后三年,陆游才被任命去福建作地方小官。宋孝宗即位之初,有志于恢复,主战派逐渐被起用,陆游也被召至中央,赐进士出身。在陆游漫长的仕宦生活中,道路坎坷不平,曾四次遭受罢黜。如陆游积极支持张浚北伐。不久北伐军败于符离,主和势力又占上风,南宋与金国订立了“隆兴和议”,陆游被加以“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就是说他鼓动张浚北伐,由此受到罢黜。被罢黜的具体原因虽然每次不完全相同,但最主要、最本质的是他坚决主张抗金,恢复中原。他的爱国思想和抗金主张,是跟当权的投降派相矛盾的。因此,陆游的生活道路和身世遭遇是跟南宋时期投降和反投降的社会矛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就使得陆游抒情写志的作品,超出了他个人生活的范围而反映了深刻的时代内容,同时,由于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不能实现,就使得他的爱国诗歌包含着深广的忧愤。

二、陆游一生写诗非常多,但他不甘心只做一个诗人,也不愿意别人只把他看作是一个诗人,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抗金的战士,连做梦也常常驰骋沙场,杀敌报国。他曾不止一次地写过类似这样的诗句:“投笔书生古来有,从军乐事世间无!”(《独酌有怀南郑》)“容身有禄愧满颜,灭贼无期泪横臆。”(《晓叹》)他崇仰杜甫,特别赞颂他“胸次隘宇宙”的伟大政治抱负,而对他壮志难酬的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他对后人把杜甫仅仅看作一个诗人,而不是把他看成一个政治家十分不满,写诗说:“后人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读杜诗》)从这里可以看出陆游的人生态度,这对理解陆游及其创作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爱国诗人陆游,在高昂的爱国主义音调中结束了他一生的歌唱。《示儿》一诗,是陆游一生爱国精神的一个诗的总结,光辉的总结。这首诗和诗人其他的爱国诗篇,七百多年来曾引起过无数爱国者的共鸣,激励过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祖国献身。现代著名爱国诗人朱自请,曾对陆游的这首《示儿》诗作了崇高的评价,他说:“这是他爱国热诚的理想化,这理想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家至上’的信念的雏形。……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爱国诗》)

三、陆游是一个反抗性很强的人物,他虽然在政治上遭到排挤打击,屡受挫折,但既不屈服妥协,也不颓废消沉。他在成都范成大幕下任参议官时,因壮志难伸,常常借酒浇愁,放浪不羁,被人讥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他就索性以“放翁”自号,表示对反对者的蔑视和嘲讽。他因写诗抒发爱国抗金的思想而招致统治阶级的不满,竟以“嘲咏风月”的罪名被罢官,他索性以“风月”二字题名所居的小轩,并作绝句记其事。陆游在嘉州(今四川乐山)任知州,被指斥为“燕饮颓放”而免官,改为主管台州桐柏山崇道观,在成都闲居。诗人调离南郑前线,入蜀做官,雄心壮志不能实现,本来就极为苦闷,此时又遭到这样的打击,内心就更加悲愤。但他并没有沉溺在个人的不幸之中,消极颓废,而是更深切地关心国家,关心人民,怀着更强烈的爱和恨,发出了更加高昂激越的爱国主义歌唱。《关山月》诗就集中表现了诗人这种崇高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很有代表性,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完美的结合,通过它大体上可以了解陆游诗歌爱国主题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精神。

《关山月》为汉乐府旧题,属于西域军乐的横吹曲,一般用来表现边塞战士怀人思乡的感情,情调悲凉哀怨。陆游却用来抒发爱国愤世的思想感情,情调悲壮激越,在艺术上表现了很大的创造性。全诗十二句,从内容上可分为三段:

中间四句是第二段,扣住诗题中的“关山月”,写边塞疆场上戍边战士的境况。“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这两句意思是,戍楼里传出来刁斗的悲凉的声音,一次又一次催促着月亮西沉,在这样的环境气氛中战士们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入伍时正当壮年,现在已经是满头白发了。“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战士们既不能为国建立战功,又不能回乡跟家人团聚,这样的苦闷和悲愤,无处可以诉说,只有从悲凉的笛声里传达出来,可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关山月》调属于横吹曲,横吹曲都用笛子,这里的笛声传达的是悲凉哀怨的感情。眼前,为国捐躯的战士们的白骨,在清冷的月光下依然横陈在沙场上。“谁知”跟“空照”相呼应,把壮士们悲愤难言的心情表现得十分强烈。而整个这一段跟上一段的意思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字一句都是对投降派提出的愤怒控诉。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诗人将视野由边塞扩大到沦陷区的中原大地,写出了苦难中人民悲痛的感情和盼望恢复的殷切期待,同时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表达了恢复失地的坚强信念和对入侵者的强烈仇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意思是说,从古以来祖国的中原大地就曾不止一次地被入侵者武装占领过,但没有哪一个能站稳脚跟,在这里世世代代地统治下去。“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沦陷区的人民忍受着巨大的苦难,不死以待中原大地的恢复,然而这愿望不知何时才能实现,人民只能流下失望的眼泪。这一段跟首段遥相呼应,表达出强烈的爱和恨,进一步加强了对投降派的批判。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对遭受外族入侵者蹂躏的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屈膝投降的南宋统治阶级的愤怒谴责。内容丰富深厚,艺术表现则凝练集中,将多方面的内容汇聚在一起,表现出一个统一的爱国主题。全诗在结构上严整而富于变化,爱憎鲜明强烈,声情苍凉激越,风格沉郁悲壮,无论从思想或艺术上看,都堪称陆游爱国诗歌的代表作。

五、陆游的创作道路是跟他的生活道路密不可分的,他在生活实践中逐步走上了一条健康的创作道路,特别在火热的战斗生活中完成了诗风的转变。陆游48岁时,曾在南郑边防前线过了将近一年的军中生活。进入四川的经历,使陆游更广泛深入地接触了生活,从历史到现实,从后方到前线,从自然景色到社会现象,从诗歌创作到军事活动,所有一切都大大扩展了诗人的心胸、眼界。尤其是在南郑军中,对抗金作战的情况了解得更多,他感到有了杀敌报国的机会,十分振奋,积极参与军事谋划。据《宋史·陆游传》记载,陆游曾向王炎筹划进取之策,他以为要收复中原,必须从收复长安开始,要收复长安,必须从收复陇山以西、渭水上游地区开始。这一建议与《山南行》诗所说的“却用关中作本根”正相符合。可惜王炎没有采纳陆游的建议。当时,陆游在王炎的幕中参加的活动很多,检阅部队,打猎练兵,听奏军乐,欣赏歌舞,看赛马,踢足球,有时冒着严寒,踏着冰雪出去视察,有时在军营中处理文件。打猎时,曾刺杀过老虎;视察时,还与敌人发生过遭遇战。总之,生活内容十分丰富,洋溢着战斗激情,使陆游满怀希望和信心。

“诗家三昧忽见(现)前,屈贾在眼元历历。”(《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三昧,本是佛教用语,这里指精深的道理。诗人以为现在忽然懂得了诗歌精深的道理,领会到屈原、贾谊何以能创作出那么感人的辞赋。“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天机,指织布机。云锦指美丽的锦缎。诗人以制作衣服作比喻,剪裁衣服不单靠剪刀尺子,要善于运用材料,做到天衣无缝,诗歌也不能只凭文字技巧,重要的是要有生活积累,然后写诗才能浑然天成。这些都是陆游从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中深切体会到的。

其次,陆游诗歌爱国思想的基本内容。

再次,从诗人写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作品及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广度来看爱国主题的基本特点。

陆游的大量诗篇,贯穿着一条红线,这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爱国诗作的特点主要为:

第一,最突出的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士心。”(《新春》)是陆游爱国诗篇最突出的内容。他生当南宋朝廷屈辱卖国、中原大好河山沦于敌手的时代,抗击金兵侵略,收回北方失地,恢复祖国统一,是人民的迫切愿望和爱国志士的普遍要求。陆游的志向也就是做一名战士,投身抗金战场,杀敌报国,而不仅仅是做一个诗人。他说:“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意思是上马提刀、与敌人战斗的勇士,怎样能去吟诵诗句、发出秋天的知了那么微弱可怜的声音呢?诗人有许多诗篇就是表现他“铁马横戈”,“手枭逆贼清旧京”的豪情壮志。他早年作的《夜读兵书》诗说:“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诗人认为战士应当献身在杀敌的战场上,贪恋家庭妻子的行为是可耻的。直到八十二岁时,诗人还在《老马行》诗中说:“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诗人说他一听见擂起战鼓,就心情激动,意气风发,虽然老了,但还可以为国家收复北方失地。陆游这种以身许国的精神,“气吞残虏”的气概,是同时代其他诗人的诗中很少看到的。

第二,反对卖国集团,反对投降路线,表现了诗人对投降派的坚决斗争。在《追感往事》诗的第五首中,诗人揭露了以秦桧为首的卖国集团的真面目:“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诗人谴责在朝的衮衮诸公只会为自己的身家性命打算,误国的不只是秦桧一个汉奸卖国贼。现在不要说没有东晋初年被称为有管仲才能的王导,就连为国担忧、在新亭望着北方故土而流泪的周顗等人也没有了。陆游在读了范成大《揽辔录》关于中原父老怀念故国的记述以后,写诗指斥卖国集团迫害打击爱国志士的罪行:“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卖国集团打击迫害爱国志士,为的实现他们与金人订立和约。所以陆游又多次在诗中反对屈辱求和的投降路线,《陇头水》诗说:“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荤金絮输胡羌。”诗人反对每年输送大量银两、绢匹去向金人乞求和平。在《醉歌》一诗中更明确指出:“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穷边指淮淝,异域视京洛。呜呼此何心,有酒吾忍酌!”卖国集团竟然把祖国心腹之地的淮水、淝水作为边界,把开封、洛阳地区看成全国的国土,诗人感到非常痛心,有酒也难以喝下。

第四,诗人抒发的忧愤、抑郁的内心,慷慨悲歌,壮怀激烈。正由于反对投降,要求抗战,使陆游一再遭到排斥打击,因此他的诗中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愤懑。他说:“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又说:“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春。”这类诗句都带有沉郁悲凉的色彩。而在另一方面,诗人又常常通过幻想或梦境来寄托报国理想,如“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壮心自笑何时豁,梦绕梁州古战场。”松亭关,故址在今天河北省宽城县西南。梁州,古州名,约当今天陕西南部、四川北部地区。诗人做梦也经常在川陕交界的边防前线,甚至一直打到了黄河以北。这些梦境固然表现了强烈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豪迈之中显得苍凉悲壮。

陆游诗歌的内容是广泛而又丰富多彩的,除爱国诗篇外,有的反映和同情人民的疾苦,有的揭露统治阶级对人民“苛取”、“豪夺”的暴行,有的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或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有的表现诗人的某种生活情趣等等。如《游山西村》一诗即表现了诗人由农村景色引起的欢娱之感和与农村人民的真挚而深厚的情谊。同时陆游也没有忽视当时农村的残酷现实和农民的痛苦生活。诗人说他自己是“忧国复忧民”。他还写了不少深刻地反映当时严重的阶级矛盾的诗篇,如《农家叹》,该诗控诉了封建官府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并且指出了农民生活痛苦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的巧取豪夺。

陆游爱祖国,爱人民,同时也热爱生活。他有许多描写山川景物、抒发生活情趣,表现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的作品。这方面的诗歌,题材也很广泛,清人赵翼《鸥北诗话》说他“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他从日常小事中品味出生活的乐趣,在自然景物上寄托爱美的情思。如写于成都的十首《花时遍游诸家园》、《梅花绝句》、《临安春雨初霁》等。

陆游的诗歌继承和发扬了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全面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因此有人认为“剑南集可称诗史”。陆游的诗歌又同时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部分作品如《醉歌》、《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中作》、《草书歌》等,表现出奇丽的想象、飞动的气势和狂放不羁的个性,很接近于李白,因此当时就有“小李白”之称。在诗歌形式上,陆游兼擅众体,尤以七律见长,“对仗工整,使事熨帖”,“易处见工”(清沈德潜《说诗睥语》)是其特色。陆游早年受江西诗派的影响,但不为它束缚,而是广泛地学习前人,又重视生活实践,熔铸成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以豪迈宏肆为主,晚年写田国风光及闲适生活的诗,平淡清新,比较接近陶渊明。

THE END
1.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全诗翻译赏析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4.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http://m.nbruiy.com/zuowensucaijilei/364682.html
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1)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当时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请用一个完成语表示。(2)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发布:2024/12/27 2:0:1组卷:20引用:3难度:0.5 解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https://www.jyeoo.com/shiti/8ff100a0-1538-4155-b597-f5adc149e25b/
3.开禧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北伐族谱新闻开禧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北伐,“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1192年(宋光宗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金章宗明昌三年)写了一首后来流传很广的诗中的两句,题目叫做:《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全https://www.zupu.cn/lishi/20191023/298579.html
4.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来自唐律疏议V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少年时读这首诗,觉得写得真好。但是了解更多以后再读这首诗,感觉有点轻微的……额……不爽。 主要原因是:诗人这首诗背后的意蕴,实在是有点小看“https://weibo.com/1557740883/MkmvqeTbU
5.推荐人教版语文好词好句(精选5篇)(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___ ___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___ ___https://www.04oo.com/w/208742.html
6.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是什么意思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1、这句诗的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https://edu.iask.sina.com.cn/jy/35NGhgIvnnl.html
7.遗民泪尽胡尘,。对“遗民”理解正确的是()遗民泪尽胡尘,。对“遗民”理解正确的是( )A.感到遗憾的人民。B.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C.选项37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https://www.shuashuati.com/ti/b283c9951d8e45fea8ba523525db4654.html?fm=bd1a7f762571b129653a8e513b7af02d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