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及评析听课记录(五篇)

1、师:归途中作者的心情怎样?生:念切(恨、问)

轻松(物)

2、抵家后的快乐体现在哪里?家园之乐:(1)家人欢聚之乐(2)室中独处之乐

(3)游园忘返之乐联系高一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云”、“鸟”与情之关系?内心写照

无心的云,急切的鸟回家——归隐

4、“松”“菊”在文中的用意?品质的象征:高洁、孤傲、坚贞

5、写法:托物言志

五、布置作业

听课记录

《离骚》第一课时

1、屈原简介及《离骚》创作背景

屈原,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学识渊博,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题目“离骚”解读

离,遭受。骚,忧愁。离骚就是遭受忧愁。

3、课文解读(1)字词解释

朕(我。先秦时期“朕”字贵贱通用)考(亡父)贞(正当)

惟(句首发语词)肇(开始)

锡(通“赐”,赐给)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取名)字(名词活用为动词,去表字)句子分析

肇锡余以嘉名(状语后置句)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屈原名平,字原)(2)结构分析

第一段写了屈原高贵的出身、奇特的生日、美好的名字,显示出他强烈的使命感

4、布置作业:翻译第一段。

《离骚》第二课时

1、复习回顾(知识点提问)

2、新课教学字词解释

纷(众多的样子)

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修能(优秀的才能)扈(楚方言,披)

纫(名词用作动词,连结)

美人(指楚怀王)不(省略“何不”)

以(连词,表目的,用来)道(通“导”)句子分析:

不吾与(“不与吾”宾语前置,不我等不等我)

纫秋兰以为佩(以为:①认为,以为。②以之为,把什么作为)“江离”、“辟芷”、“秋兰”这里运用象征,用移情法,比喻美好的品德。“莽”经东不枯,比喻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表现坚毅的品质。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作文素材,描写时光飞逝的句子)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骐骥,马。渴望被赏识,被重用,为国效力)

结构分析:

第二段写了屈原美好的品德、杰出的才能、忠贞的理想,表现了屈原对美好的品德追求以及感受到报国的紧迫感。

3、布置作业:翻译第二段

《离骚》第三课时

昔(从前)

纯粹(古今异义,没有杂质,比喻品德纯正,完美)固(确实)何(何等)彼(那)

夫(助词,无实义)惟(只)夫(那些)及(赶上)舍(舍弃,终止)正(通“证”)惟(只是)遁(变心)数(多次)句子分析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希望楚怀王能像三位君王,招贤纳士。)所在:所+动词=名词性词组

所在的地方。众芳:申椒、菌桂、蕙茝,象征高尚品质。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昌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用尧舜与桀纣对比,借古喻今。)

而、以:表原因,因果关系关联词。“惟夫党人之偷乐兮”(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用在主谓间)“路幽昧以险隘”(以,表目的)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表明屈原忠君爱国之心,忧国忧民)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为,动词,招来)“指九天以为正兮”(以为正:以之为正,即以九天为正)

(做人应像铜钱,外圆内方。屈原是“回”字,内外都是方正。而小人是外方内圆。)结构分析:

第三段写了屈原期待的德政、表现幽昧的现实、不公的遭遇,表达对圣君贤臣的向往之情,忧国恨奸焦愤之情

3、布置作业:翻译第三段。

《离骚》第四课时

1、回顾上节课(知识点提问)

2、新课讲解

《离骚》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屈原:高大的抒情主人公。

1、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血统高贵,气度不凡。(“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身披花草,华彩美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鲜明的高洁品格。勤勉修行,自强不息。(“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赤胆忠心,主张美政。“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唯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嫉恶如仇,鄙视群小。(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追求真理,坚强不屈(“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离骚》有什么突出的艺术特色?

大量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的色彩。用香草喻美德,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用美人喻理想中的君王,荃草喻现实中的君王,用黄昏婚期而中道变卦喻君王失信。诗人抒情不是空洞苍白的喊叫,而是用美丽的想象、诗化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内心世界,形象鲜明而有韵味。诗篇充满激情,想象奇幻,塑造了一个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爱国者的形象。诗人想象的羽翼飞翔于天上地下,风伯雨师、虬龙鸾凤,重华佚女,无不召之笔下,为抒情主人公所驱使,完全打破了天国与人间、神话与现实的界限。瑰丽的色彩,奇妙的情节,纷至沓来,编织成一幅宏伟壮丽的画卷,使《离骚》成为精彩绝艳的浪漫主义杰作。总结文中的古文知识:(并详细讲解)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通“赐”)扈江离与辟芷兮(通“避”)来吾道夫先路(通“导”)指九天以为正兮(通“证”)

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动:取名)字余曰灵均(名→动:取字)纫秋兰以为佩(动→名:佩饰)

朝搴阰之木兰兮(名→状语:在早晨)夕揽洲之宿莽(名→状语:在黄昏)不抚壮而弃秽兮(形→名:秽政)

特殊句式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肇锡余以嘉名——介词结构后置纫秋兰以(之)为佩——省略句(美人)不抚壮而弃秽兮——省略句

《迢迢牵牛星》

1、导入

你知道哪些牛郎织女的传说?

2、《迢迢牵牛星》简介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3、重要考点

从形态和声响方面写织女勤劳的诗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直接描写织女相思之苦的诗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含蓄而深沉地表达相思之苦的诗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4.赏析讨论:《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开头两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出了牵牛和织女夫妇相距之遥远。然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四句正面描写织女美丽勤劳的形象和她的悲痛情怀。接下来的“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又写织女的内心独白,那阻隔了他们夫妇的银河既清且浅,相去也并不甚远,却偏偏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当织女回眸河汉时,强烈的相思再也无法抑制,情感达到了高潮。“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两句生动地写出了凝视对岸、悄然无语、外表极平静而内心极凄苦的思妇形象,“此时无声胜有声”,令人回味无穷。

5、思想感情

本诗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不能团聚,比喻人间男女相爱,但受压制不能欢聚。

6、本诗写作特色:

1、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2、叠音叠词,琅琅上口。

思考:运用叠音词对诗歌表达的影响(找出叠音词,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思考)。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

“迢迢”是写牵牛星之远,“皎皎”是写织女星之明,“纤纤”是写素手之细,“札札”是写机杼之声,“盈盈”是写银河之水,“脉脉”是写相视之态。

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哀怨的感

情十分和谐,显得意韵深长。

《“布衣总统”孙中山》第一课时

传记: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

“读传记,学做人”从传记中,你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追寻一个人的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

2、作者简介

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陈廷一先生在文学界被誉为我国传记文学的扛鼎作家。著有《宋氏三姐妹》。“读传记文学不读陈廷一不可;写传记文学史不写陈廷一不行。”

3、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国同盟会主要创始人。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字词积累

籍贯(jí)

菜肴(yáo)

水泄不通(xiè)

推崇(chóng)卤水(lǔ)

奢侈(chǐ)

喧闹(xuān)卤水:用盐水加五香或用酱油煮。一介:形容小。

却之不恭:对于别人的馈赠、邀请等,如果拒绝,就显得不恭敬。

5、走进课文

解题:“布衣总统”

孙中山“布衣总统”的称呼由何而来?与张之洞的交往

张之洞上联: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中山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思考:

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性?血气方刚,不畏权贵;沉着机智,富有才华;胸怀大志张之洞转变态度接见孙中山说明了什么?1.孙中山不同凡响,早怀大志,年少多才。2.张之洞爱才、重才。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中从哪些方面体现孙中山先生身上的“布衣”色彩?

住:房间不大;摆设数目少,简单;外面,客厅兼饭厅衣:衣着朴素(改“中山装),外表整洁

《布衣总统“孙中山”》第二课时

1、回顾上节课内容。

2、新课讲解食:(正面描写)孙中山俭朴,每餐三元左右

(反面描写)唐绍仪,伍延方奢侈

行:着普通制服,制止巡官,绕道回府,不事张扬,关心群众

3、孙中山性格

富有才情,心怀大志甘于淡泊,生活简朴不事张扬,心装民众推翻帝制,政绩卓著

4、写作特色

1、紧扣标题

2、选材角度的“独特性”

3、于细微处见真情,以小见大

5、写作技法借鉴(写人记事)

1、从日常生活角度入手,以小见大,表现人物品格与情怀;

2、选材真实、典型,紧扣文题;

4、详略得当,穿插有致。

6、小结

记取了孙中山先生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的衣、食、住、行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地突出了孙中山先生作为世纪伟人所具有的非凡品质和精神:早年便怀有大志,在取得一定的成就后又甘于淡泊,关心群众,并由此辐射出永不褪色的个人魅力。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

散文有什么特点?形散神聚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字“佩弦”。著名诗人、作家、教授、民主战士。散文名篇有《春》、《绿》、《背影》、《威尼斯》、《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3、课文字词

4、解题“荷塘月色”(荷塘:地点

5、课文讲解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直抒胸臆

(2)请同学们把第二段描写的画面画出来

(3)请同学们把第四段描写的画面画出来,并展示画面图片月光下的荷塘(素淡宁静)荷塘—曲曲折折

荷叶—田田

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花—袅娜

羞涩

星星

明珠

美人荷香—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荷波—闪电

凝碧流水—脉脉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

1、回顾上节课内容,分析第四段句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拟人)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喻)“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的比喻句。2.用博喻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种姿态,形象生动。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它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也称之为移觉。举例:(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视觉转为感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

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觉)

2、荷塘上的月色(朦胧柔和)月光:泻、浮、洗、笼月影:画

光与影: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的四面

杨柳: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阴阴的乍看像烟雾般树梢:远山树缝:灯光树上:蝉声水里:蛙声

由远及近、由静及动

《荷塘月色》第三课时

1、回顾上节课内容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触景生情

“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表达美中不足的遗憾)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写出作者对江南眷恋之深)

“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回到现实)

3、总结本文的三“美”:画面美、语言美、情调美

画面美:

文中写景的语段,勾勒了一幅幅经典的画面。

第4段:月光下的荷塘第5段:荷塘上的月色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色

语言美:1.叠词美

如“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亭亭”的荷花、“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高高低低”的绿叶、“隐隐约约”的远山……一连串的叠词,诉诸人的视觉、听觉、嗅觉,使人如见其形,如听其声,如闻其香,非仔细品味不足以体会其妙处。

2.动词美

动词锤炼得很形象。

如“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个“浮”字又突出了雾的轻飘朦胧。

3.比喻美

4.拟人美

情调美

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的景色画面——美丽气氛——宁静格调——雅致

《送元二使安西》听评课记录

日照第四实验小学

赵辉

周瑞芳:赵老师在教学中力求将文字符号化为一种情感符号,将叙述转化为一种有生命体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读、想、议、写”等教学方式,实现师生、生生互动,让拓展思维与丰富积累并行。

宋丽娜:通过情景对话,去解读和领悟王维的内心,这既是一种想象语言训练,又是对朋友情的感悟。实际上还表达了学生自己的心声,文与人、人与己的相遇交融。

亓玉霞:引导学生理解诗的词句,感悟诗句、走进诗的意境,是深入理解古诗内涵、体会作者感情的重要一环。整个环节的设计是“以读为本”,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以“以读代讲”的魅力,去引领学生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从而感受王维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赵辉:在这次古诗教学中,我大胆尝试了“读,唱,吟,舞”的

方式教学古诗。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杯“酒”中。所以开始导入问孩子们:家人在什么时候喝酒。学生很快进入到“幸福酒”的氛围中,对比引出此诗中的送别酒。渗透了古人饮酒送别,折柳赠别的习俗。

刘青:当学生的情感急需待发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抒写自己情怀的舞台,让学生的情感尽情挥洒,达到了课已尽,意未了的效果。

付成桂:以一首诗带动学生对同类诗的了解,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又增加了学生积累,让其进一步了解了不管是怎样的送别诗,所体现的诗境都是人间真情。

周鲁艳:指导古诗诵读从“平长仄短”“尾韵拖长”“依字行腔”的最基本的读法要求做起。就在那平长仄短之间,就在那曼声唱和之间,就在那尾音的颤动.修饰.延绵之中,感受到了诗人的心境,沟通了与诗人的情感。

相丽:“有比较才有鉴别”,利用比较阅读进行古诗词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活跃思维,学会思考。同一个诗人写的诗要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诗的特点,进入诗的境界。

卞玉洁:看图理解字词,是创造了直观、生动情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重点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为下面悟诗情奠定了基础

听课记录范文

听课对象:三(6)班李音老师

听课内容:《庐山的云雾》第2课时

过程:

一、复习巩固: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庐山的云雾》这一课,读课题,读出吸引力。

生:(有感情地朗读)

复习生字词。(字的结构、部首、读音)

增光添彩

(上大下小)(下半部分勿写成“小”)

笼(注意读音)“返”的第4笔

遮半包围结构

师:课文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变化又多、又快、又美)。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庐山云雾的特点吗?

生:(畅所欲言)

二、质疑、引导学生学会品文的方法。

师、你觉得这节课我们该解决哪些问题?

生:

1、作者是怎样把这两个特点写明白的?

2、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师: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把庐山云雾的特点写清楚的?

第一小节:

生: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从“尤其”可以看出来。

“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体现了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人们漫步山道有虚

无缥缈的感觉。

(教师补充词汇:缭绕、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师:读完这一小节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仿佛自己如临其境。

师:读好这一小节,读出美。

第二小节:(千姿百态)

生:这一小节,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句式基本相同。

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

写作顺序由上往下。

师:你最喜欢哪个位置上的云雾,为什么?

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分句,并谈谈喜欢的理由,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仿照书上的句子来说说别的位置的云雾。

(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师对学生的错句进行纠正,适当补充词汇。)

(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瞬息万变)

生:这一小节,作者运用了一些词语,突出变化的快: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师: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都是作者的想象,你能像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说说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说好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四、揭示中心:

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欣赏庐山云雾的美景。

体现出作者喜爱庐山的云雾,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

山头绒帽

千态姿态半山像玉带

庐山的云雾

山谷大海

奇丽

瞬息万变眼前刚刚

转眼间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

带劲,课堂气氛十分活泼。

听课内容:习作3《春游》

一、看图:

师:你觉得图中哪些景物能体现春天的特点?

要求:按顺序说,要体现三年级学生的水平。

生:燕子从南方回来了,报告着春天的消息。

麦苗、岸边的小草长得正旺、柳条、河流、鸭子、花

二、学习例文:

师:有一位小朋友就用文字写出了春天的特色。

请同学们用“~~~~~~”划出观察的地点

用“(三角形)”划出看到的景物

生:麦田旁麦苗绿油油泛起波浪

小河边桃花、小草、河水、鸭子

(清、缓慢、荡起波纹)

师:作者又是怎样写出这些景物的特点的呢?

(划句子)

师:你觉得这些句子好吗?好在什么地方?

1、麦苗:不光写出颜色,还写出了它的动态美。

2、娇嫩的景物让人不忍去破坏它。

3、鸭子:春江水暖鸭先知

动作写出了鸭子的可爱。

师:作者选出了最能体现春天到来的动物,鸭子选得与众不同。

齐读例文。

三、指导习作:

师:那天春游,哪些景物能体现春天的特色?该怎样来写?

归纳要点:

1、写景不需要写人或事。

2、有详有略,选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来写。

3、观察景色的地点之间转换要有连贯性。

学生口头说景:(内容见板书)

可挑选景物有详略地进行描写。

四、板书:

阳光、空气、风

花柳树动物

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杜鹃、紫藤)

柳枝吐翠柳絮飞舞(枝、叶、絮)

柔软

忙碌的蜜蜂、昆虫

小河

重要。

燕子专列(吴文祖)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1、齐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春天(板书),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春光明媚,春暖花开)

3、出示词语:

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料峭的春寒、冻得坚硬的山路、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a.指名读

b.说说读了这些词语的感受c.齐读

二、品读课文

(一)小燕子在这寒冷的冬天遇到了哪些麻烦?读一读,想一想交流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天气冷指名读

2、你还体会到了什么?饥寒交迫——“饥饿”

3、再来看看这个词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显示“濒临死亡”)

师: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经过长途跋涉,他们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事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濒临死亡”就是——即将死亡,再看看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配乐)齐读

4、过渡:然而悲剧没有发生,这是怎么回事?指名说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当你读完这个故事,你将会被感动。读一读,找一找最感动自己的话,在旁边写写感受。

2、交流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她不在乎什么?在乎什么?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认识小贝蒂(出示图片)

在什么地方寻找?怎么发现的?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同桌说一说。交流

师生接说:小贝蒂不在乎——,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

4、还有什么地方也深深地打动了你?(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人很多,把燕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2、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什么危险?

3、找一找,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令你感动的?(政府做出这么大的决定,为的是一群燕子。)

4、师:回到充满温暖的列车,齐读第一自然段(配乐)

5、如果你就是车厢内的一只燕子,当你看到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6、写话:

以“这怎能不令人感动”为开头写一段话。(播放“小燕子”歌曲)

7、交流

三、总结课文,提升感情让我们记住——,记住——。

教学设计:

一、感受春天的寒冷

1、学生说春的字词,体会春天的美好。

2、找找课文中春寒的词语,读读说说给你的感受,再一次读好这些词。

3、找找课文中描写春寒的句子,读悟感受。

二、感受严寒中的温暖

1、找打动自己的句子。

2、步步深入读、悟。

3、充分谈自己的感受,及时的追问引导体会,悟后读。

4、动笔写写:如果你就是燕子,当你看到人们这样帮助你,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让燕子专列开进学生幼小的心灵。

评析: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能及时的捕捉学生回答中的亮点和惑点,本节课执教的老师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学生感悟后能及时让他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来表达。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板块与板块之间衔接较紧凑。

不足:政府如何帮助小燕子这部分理解还没有到位,对与学生的回答要有个整体的梳理,使层次更分明。小贝蒂那段的话与插图在教学时应交换顺序,让学生在感观图片中小贝蒂的形象后,再读文,可能学生的感受会更深。

听课班级:四年级

老师:王天斌

听课内容:爱我中华

教学过程:

一、点明本单元主题

1、板书单元主题:民族之花

2、读了民族之花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3、预习后对这一单元有了哪些了解?

二、歌曲导入,整体感知

1、放歌曲《爱我中华》

同学们可以听,也可以边听边唱。

请同学来谈谈刚才听歌曲或唱歌曲的感受。

2、介绍创作背景和作者

这么熟悉的、感人的歌曲,除了会唱,你对它还有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来交流交流。教师适时的补充介绍。

三、感情朗读,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歌词,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

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朗读。从这段歌词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

四、细读感悟,美读背诵

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小组交流。

2、指名朗读,想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组内联系实际想一想诗歌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可联系刚结束的奥运会谈谈自己所知道的,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让学生说说谁在建设我们的国家?可举出自己知道的人或事。(3)“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让学生想想是谁雄姿英发?(4)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仿照这三句话自己写一到两句。全班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

4、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歌词。试着背诵。

五、形式多样唱歌曲,升华情感。

长征

江苏如皋师范附小

彭之俊

一、第一板块——背景介绍

1、简介“长征”情况;

2、引入《长征》诗歌,(课件)

3、教师配乐朗诵。(声情并茂)

二、第二板块——整体感知

4、学生自由自读;

5、指读课文;

6、评价朗读

7、引导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不怕远征难、走泥丸、逶迤、五岭?)

三、第三板块——抓总起句

8、文中有两行诗句概括了全文,用笔画下来;

9、交流结果;

10、引导学生朗读这两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1、你是如何理解的

12、理解“远征”和“万水千山”

13、指导朗读:“节奏、气势”

14、指学生朗读展示

四、第四板块——由总及分a、1、哪里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回答。

3、深入理解“不怕”:这五座山有什么特点?(学生介绍)

4、通过数字“1300公里”理解“长”,引导朗读,读出“长”;

5、通过学生的资料理解“乌蒙山”,引导学生朗读,读出“高”(教师:读得再高一点,再高一点;仅仅是“声音高”能解决的吗)

6、从这两句你读懂什么?(教师:“革命的大无畏气概”)

7、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这样的气概吗?

8、小结:五岭乌蒙一长一高,所以毛主席在开始用了来概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学生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故事《巧渡金沙江》,交流阅读感受;

4、再次理解“暖”,交流;

5、帮助学生理解“寒”,播放录像《泸定桥》;写出观后感

6、交流观后感

7、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指名读,齐读。

8、回顾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要求学生在此读这两句。c、1、为什么“喜”?

2、岷山给红军带来哪些困难?(学生交流)

3、引导学生课外资料“过雪山”(课件出示)

4、这么艰难的事情,诗句中却用了一个“喜”字,你如何理解?

5、小结学生回答,引导朗读本句。

6、再次回顾到首句话。

五、第五板块——由总及分

1、朗读全文;

2、教师总结,过渡扩展《清平乐

六盘山》,学生自读,指读,齐读;

3、扩展《娄山关》

4、总结:长征是(出示课件:电影片段)一起背诵全诗。

我叫“神舟号”江苏如皋师范附小

一、复习生字词,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句,练习说话。

1、出示第一句话和图片,指名读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停的地方。

3、什么时候,一艘飞船在太空散步?

一天晚上,什么在太空散步?

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哪儿散步?

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太空干什么?

4、看三幅图,运用这样的句式来练习说话。

过渡:出示第二幅图和图片,读这句话。

你想一想,嫦娥姐姐遇到小飞船会问什么?

三、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

2、标自然段序号。

指名分自然段来读课文。

3、自由练习朗读。

四、学习课文。

1、师讲引号的作用。只读嫦娥姐姐的话。

按老师教的方法,找找第二、三自然段中他们说的话。小组可讨论。

2、指名读第二段,指名只读飞船说的话。你从这句话知道什么?

分组自学。(一组使用文字资料,一组使用图片资料,另一组看幻灯片。)

大组交流。

再读飞船说的话。

3、嫦娥姐姐又是怎么说的?

读了她的话,你们有什么问题?

听故事《嫦娥奔月》。

嫦娥姐姐的家在哪儿?

谁能把这句话读好?指名读,练习朗读,指名读。

五、小组练习表演。学生自我评价。

评课稿

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这一节课在最后安排了学生表演的形式,也很不错,学生把课本上学习的语言内化以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也是规范学生语言的一个途径。表演的情况,由学生自己来进行评述,也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THE END
1.澶怎么读音1、澶拼音:chán。 2、基本释义:澶渊(Chányuān),古地名,在今河南濮阳西南。 3、相关组词:澶漫、漫澶、澶渊、澶湉、宛澶、澶湲、澶渊之盟。 4、百科释义:澶,汉字,拼音:chán,字意水流平静。查看更多八字精批 八字合婚 八字起名 八字财运 2025运势 测终身运 姓名详批 结婚吉日 您的姓名: 您的性别: http://m.zhuanqicha.com/zixun3534644/
2.耿是什么意思耿的拼音耿怎么读怎么读: 耿gěng (1)形容词〈书〉光明。 (2)形容词耿耿。 (3)(Gěnɡ)姓。 「耿」字是什么意思(详细解释): ◎耿 gěng形容词 (1) (形声。从火,圣( shèng)省声。本义:耳贴于颊) (2) 同本义 (3) 通“炯”。明亮,光明 跪敷衽(铺开衣襟)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指正道)。——《楚辞·屈原http://zidian.gjcha.com/803F.html
3.耿姓氏怎么读耿姓氏的读音是什么高中知识2、组词:耿灼、忧耿、耿絜、悬耿、耿邓、耿黾、耿贾、耿洁、耿光、耿正、耿耀、耿怀、耿悒、吴耿、忠耿、酸耿、耿怆、耿挺、耿烈、耿着。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耿姓氏怎么读 耿姓氏的读音是什么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耿姓氏怎么读 耿姓氏的读音是什么》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978988.html
4.耿字怎么读耿的读音耿字怎么读 耿的读音东方女人 小学教育 精选回答 1、读作[gěng],汉字,通“炯”,指明亮,光明的意思,也有心情不安、悲伤和正直、刚直的意思。也是一汉族常用姓氏。 2、又如:耿耀(照耀);耿光(光明;光辉);耿晶晶(形容物体明亮闪光的样子);耿烈(光明炽热)。 跪敷衽(铺开衣襟)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指https://m.edu.iask.sina.com.cn/jy/fKM9M783Jx.html
5.耿字的拼音耿怎么读音部首解释字义是什么意思耿 读音: gěng 怎么读: 形容词 明亮的、光大的。 【组词】:「耿月」。《书经.立政》:「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 形容词 正直不阿的。 【组词】:「耿介」、「耿直」。唐.韩愈〈南山诗〉:「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 形容词 悲伤、悲痛。《梁书.卷二七.殷钧传》:「知比诸德,哀顿为http://www.yuwenke.com/pinyin/geng13.html
6.耿字的拼音(读音)怎么读拼音gěng耿字的拼音怎么读?点击听耿字读音发音。 注音ㄍㄥˇ 《说文解字》古代音韵 『烓省聲』,即形声字中【烓】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 反切注音:『古杏』切。 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https://www.hancibao.com/zi/pinyin/803f
7.铭字五行属什么铭字的含义是什么意思铭字取名怎么样铭字五行属什么 铭字五行属金 铭字取名怎么样 铭字适合男孩取名,不建议用于女孩名字。用作人名意指博闻强记、才华横溢、杰出之义;指博闻强记、远见卓识、出类拔萃。 铭字怎么读 铭字的发音为:míng,韵母为:m,元音为:íng,声调为:平。 铭字多少画 https://www.qmz99.com/zidian/38125.html
8.“耿”字用潮州话怎么读潮州音字典潮州话耿 您所查询的文字为:“耿” 耿在线发音 点击播放书面读音点击播放口头读音 该文字还有其他用户提供读音>> 展开更多 【15889804456】提供:2221 --- 字义解释来源于“百度词典”及“汉典”。http://www.chaozhouyin.com/dict/%E8%80%BF
9.耿耿拼音耿怎么读耿部首耿意思耿怎么读,耿拼音,耿部首,耿意思,耿组词,耿字解释,耿是什么意思,耿的含义,耿字组词,耿有几笔几划,耿怎么拼,耿的部首是什么是由查询网新华字典提供的关于耿的内容。了解更多教育知识敬请关注查询网新华字典。http://zidian.q821.com/%E8%80%BF_zi/
10.耽的意思耽组词耽字组词怎么读读音拼音是什么?在线字典->在线查询耽的意思,怎么组词,怎么读,耽的读音,耽的拼音是什么,在字典中的解释★★ 耽 拼音:dān,笔划:10 部首:耳五笔输入法:bpqn 基本解释:前一篇:耻后一篇:耿 耽 dān 沉溺,入迷:耽乐。 迟延:耽误。耽搁。 笔画数:10; 部首:耳; http://www.hydcd.com/zidian/hz/16753.htm
11.“祎”这个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取名有什么寓意,诸葛亮临死前留下你知道“祎”这个字怎么读吗?是什么意思呢?如果用它来取名,会有什么寓意呢? 三国时期蜀汉的大将军费祎,就是用了这个字作为他的名字。 他是诸葛亮临终前指定的继承人之一,也是蜀汉和东吴之间的重要外交使者。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个字和这个人。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027/16/1101851552_1101851552.shtml
12.耿字起名的寓意,耿的意思,耿的部首,耿怎么读,耿的拼音,大数据耿字的起名属性 拼音繁体字部首简体笔画康熙笔画 gěng耿耳1010 字形结构五行吉凶是否为姓氏使用人数 左右结构火吉“耿”姓详情24800(每千万人口) 名字里的含义 1、明亮,光明的意思;2、正直、刚直,如忠心耿耿。用作人名意指正直,直爽,光明,刚直之义; https://cdn.ggname.cn/name/word?sim=%E8%80%BF
13.耿字怎么读耿的读音1、读作[gěng],汉字,通“炯”,指明亮,光明的意思,也有心情不安、悲伤和正直、刚直的意思。也是一汉族常用姓氏。2、又如:耿耀(照耀);耿光(光明;光辉);耿晶晶(形容物体明亮闪光的样子);耿烈(光明炽热)。跪敷衽(https://m.yxlady.com/jingyan/1215792.shtml
14.顾怎么读顾组词读音笔顺拼音笔画什么意思【顾】字是什么意思、字义及解释 【顾】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顾 读音: gù 怎么读: 动词回首、回头看。《说文解字.页部》:「顾,还视也。」《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http://www.cihai123.com/zidian/1087350.html
15.耿怎么读耿怎么读 1、耿拼音:[gěng]。 2、汉字,通“炯”,指明亮,光明的意思,也有心情不安、悲伤和正直、刚直的意思。也是一汉族常用姓氏。 3、耿常用词组: 耿饼:一种小而厚的柿饼,因产于山东荷泽县耿庄而得名。 耿耿: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 耿耿于怀:有心事的样子。不能忘怀,牵萦于心。http://www.zidianyun.com/00454751dAc1CEd3.shtml
16.耿弇与耿纯的关系是怎样的耿弇是如何的族谱新闻耿弇与耿纯的关系是怎样的耿弇是如何屠城的,耿弇怎么读呢?耿弇的“耿”念“geng”发第三声,弇念“眼”同样是第三声。耿 耿弇怎么读呢?耿弇的“耿”念“geng”发第三声,弇念“眼”同样是第三声。耿弇是东汉开国名将,是著名军事家,耿弇小时候就喜欢兵事,后来劝说父亲投奔刘秀,被任命为偏将军。 https://www.zupu.cn/lishi/20191023/242665.html
17.耿着是什么意思耿着怎么读拼音gěng zhe 怎么读 词性词语『耿着』的意思和解释 犹显著。 相关词组 耿组词 耿灼 忧耿 耿絜 悬耿 耿邓 耿黾 耿贾 耿洁 耿光 耿正 着组词 闲着 着数 着法 失着 妙着 这着 绝着 先着 两着儿 这么着 耿着 耿着怎么读 拼音 耿着是什么意思 耿着近反义词 耿着词典解释 耿着造句?https://www.bi0.cn/cidian/05xVT2.html
18.敷的拼音敷组词怎么读什么意思字典【敷】是什么意思、字义解释 敷 怎么读: fū 动 1.散布、传布。《书经.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只承于帝」唐.皮日休〈十原系述.原弈〉:「舜不忍伐,而敷之文德,然后有苗格焉」 2.陈述。《诗经.商颂.长发》:「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研书赏理,https://m.zcdian.com/zi/ttxegy.html
19.并怎么读?并是什么意思?并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并的读音为bìng、bīng,部首:丷,笔画:6,结构:上下结构。并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并的基本释义:[bìng]-合在一起,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平排着,表示不同的事物同时存在,不同的事情同时进行,用在否定词前面加强否定的语气,略带反驳的意味,https://www.meixueqiming.com/word/e48641a8
20.左边一个禾字旁,右边是尤在上面,山在下面,是怎么读的呢?禾龙山是什么字?左边一个禾右边一个龙下面一个山, jī 唐宋八大家里嵇康的姓 25671 左边一个禾字右边的上边一个尤字下边一个山字组成一个什么字? “嵇”啊 念ji 一声 旧体字 多见于姓氏、山名、地名 20529 左边一个禾,右上一个尤,右下一个山,什么字?怎么读? 嵇jī 嵇康:嵇康(223——262年或者224—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d68fc9520b50608b0f1cd2beef429c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