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宁陕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1.养殖产量大幅下降。我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2016年以来,环保督察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为确保库区水质,实行了禁养、限养政策,加之易地搬迁后,搬迁户搬迁至城镇和安置社区,经过旧宅基地腾退、农户猪圈等附属设施一并进行拆除,导致这部分农户失去养殖生产资料条件,造成生猪养殖量下降。同时,2019年下半年受非洲猪瘟的影响,2019年末,全县生猪存栏25347头、出栏15821头,同期分别下降4.89%、4.87%。

2.养殖散户逐年减少。2017年至2019年5月,猪价一路下跌、甚至跌破盈亏点,中小型户及散养户抗压和抵御风险能力弱,导致一些小养殖户加速退出,商品猪和能繁殖母猪存栏持续下降,甚至被迫退出存出栏呈现“双降”形势。如:江口回族镇2019年全镇生猪饲养总量3965头,除佳慧养殖园区饲养量达到1000头以上,其他15户中小型养殖户饲养量不足300头,剩余的均为散养户养殖自产自销自用。

3.养殖存栏补给不足。因2017年至2019年6月,生猪价格持续下降、养殖户为了减少亏损纷纷淘汰产能的母猪,并暂缓培育后备母猪,受非洲猪瘟的影响的叠加,全县能繁母猪存栏量减少,导致仔猪价高量少。今年3月末,单月龄普通品种仔猪20斤以下均价1600元、超过20斤的仔猪每斤依照商品猪价格折算后,购买一头仔猪需花费1800元以上,与2018年增长150.0%。由于仔猪价格达到历史高峰,出现有价无市、等猪下窝、一仔难求的现象,许多养殖户无法补栏,如金川镇小川村贫困户刘金海有养猪意愿,由于没有仔猪,还是帮扶干部为其购买一头母猪等母猪下窝后补栏。

(二)生猪产业发展成效

1.规模化养殖趋势凸显。近年来全县生猪规模养殖有一定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生猪规模养殖效益较好,带动了一定社会资本发展规模养猪,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得到了一定提高。先后涌现出了一批规模化养殖场,如:佳慧、田园、宝峰、共富、吉兴惠丰、荣兴花石、鱼豚等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2019年全县生猪出栏15821头,养殖大户当年出栏达4855头。

3.激励化养殖持续巩固。全县生猪养殖紧扣“生产发展保供给、提质扩面保增收、科学防控保安全、循环利用保生态”主题,坚持“绿色、安全、高产、优质、高效”发展理念,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宁陕县产业脱贫及农业特色产业奖补办法》《宁陕县牲畜养殖风险补偿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奖扶政策,从标准化圈舍建设、种蓄调运、畜禽粪便污染化利用、生猪保险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全力推进生猪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2020年共为6处“十百千”生猪园区安排资金403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生猪产业持续巩固发展。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县生猪养殖规模持续发展,经济效益不断凸显,生猪产业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之一,但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绿色发展任重道远。对生猪产业绿色发展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认识不到位,养殖业主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绿色发展理念不高。养殖废弃物利用滞后,种养循环园区规模化、设施化、产业化程度偏低,粪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低。调研中,仅仅看到了龙王镇东沟村的养殖大户王先珍和田园生猪养殖园区、新场镇的宝峰生猪养殖园区、江口回族镇的佳慧生猪养殖园区在修建标准化生猪养殖圈舍中,采用的是将猪粪便通过沼气池处理后、为周围的农户免费提供种植业肥料,达到了即环保、又使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其他的散养户大多数都是采用的传统养殖模式,养殖废弃物没有得到较好的利用。

(二)环境整治压力凸显,影响生猪产业发展。我县属秦岭核心区,引汉济渭水源地,环境保护整治督查要求严格,生猪产业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要求协调发展关系处理难,加之受市场波动影响大、效益不佳,养殖业主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影响了生猪产业持续发展。

(三)种养业布局不合理,种养循环发展不畅。种植业和养殖业存在“两张皮”现象,养殖场与种植基地分属不同主体,相互间无利益联结,种养结合不紧密,治污设施不配套、消纳土地与养殖规模不匹配、灌溉管网不足、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不畅。如果能将生猪养殖产业与县政府目前推广的甜玉米产业有机结合,做到猪粪便合理利用、循环发展,宁陕的生态玉米、生态猪将会是全省的一个金字招牌,经济效益不可小觑。

(六)养殖技术提升滞后,科学养殖覆盖率低。农户科学养殖的理念不强,多数农户仍然沿用传统的经验养殖法,风险意识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弱。全县生猪养殖户缺乏科学养殖技术,除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到镇集中培训外,农户自学养殖技术渠道少。调查显示,90%的散养农户只能做日常的饲养工作,当生猪出现发病或生长缓慢等情况,束手无策、坐等兽医。由于各镇畜牧兽医人员匮乏加之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报酬偏低,在镇域内生猪养殖,若大面积的突发状况,就会导致无力处置、致使养殖效率低下。

三、工作建议与思考

当前全县生猪生产正处于重要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抓好生猪产业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结合调研情况,调研组认为全县生猪养殖产业应坚持“以环境安全为底线,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生猪产业发展思路,遵循“宜禁必禁、宜养则养”原则,按照以种定养、种养平衡、循环利用要求,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努力构建产村相融、种养互动、农牧一体、绿色发展现代农业新格局。

(一)注重产业规划布局,助推发展结构调整。要坚持“全域规划、重点发展、兼顾一般、合理布局”原则和环保优、先绿色发展、一体化发展和种养循环发展理念,在全县适养区范围内,全力实施“一核两重三区四带”工程(一核:以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核心;两重:以转变生产方式为重点,实施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以环境保护为重点,推行建立种植业、养殖业循环园区和异位发酵床模式,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三区:根据资源环境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等,划分成“重点发展片、一般发展片、限制发展片”区别发展;四带:依托西汉高速,国道210、345,在建宁石高速沿线镇村重点发展四大产业带),助推生猪产业发展基地结构调整。

(五)严格实行定点屠宰,助推肉品质量安全。优化屠宰场(点)规划布局,全面推进生猪定点屠宰,推广“集中屠宰、分销配送”品牌化运营模式,严格屠宰准入,全县定点屠宰场(点)要按照环保“三同时”要求,推进屠宰场(点)标准化升级改造,规范生猪屠宰市场秩序,加强屠宰执法能力建设,严厉打击非法屠宰行为,形成布局合理、方便群众、质量安全的生猪屠宰产业体系。

(六)着力强化执法监管,助推安全科学防控。一是落实生猪生产经营主体养殖污染防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生猪生产经营许可、规模养殖备案审查、动物卫生防疫监督、养殖污染防治,健全以养殖档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纽带、以安全监测为支撑的养殖污染防治、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体系;二是强化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依法查处滥用抗生素、兽药行为,严厉打击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违法行为;三是加强市场管理,依法监管生鲜猪肉销售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要强化对农贸市场经营猪肉摊位和销售冷鲜猪肉经营户的日常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充分运用食品检测箱等快速检测手段,严格操作程序、认真进行比对,严防不合格猪肉及产品流入市场,保证上市肉品质量。同时,要认真开展清查,督促经营者持照、亮照经营,履行查验猪肉进货渠道、检验检疫证明等义务,重点打击销售病害肉、未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猪肉等违法经营猪肉行为,净化生鲜猪肉市场,确保全县人民吃上质量安全的生鲜猪肉。

(七)着力明确责任考核,助推产业健康发展。一是高度重视,强化领导。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将生猪产业发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生猪产业绿色发展的关系。成立县镇两级生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生猪产业发展的领导,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土地、资金、技术、环保等困难和问题;二是明确责任,监督考核。镇政府对镇域内的生猪产业绿色发展和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负总责。强化部门协作,建立完善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和水利、林业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强化监督考核,把生猪产业绿色发展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和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建议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开展情况健全月督查年考核机制,为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THE END
1.全县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5篇现存规划养殖户仅剩2户,即黑猪养殖公司和农户钟玉春。黑猪养殖公司生猪存栏500余头,个中黑猪存栏近300头。 二、黑猪养殖存在问题 当地良种黑猪养殖在上世纪七、八十年月有过辉煌的历史,曾经作为当地特征资本编入怀化市乡土教材,但后来逐步式微,究其缘由首要有: (一)原种场地式微。上世纪七十年月,我乡曾建有原种场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16892
2.当前畜牧业生产情况调研的报告6篇(全文)当前畜牧业生产情况调研的报告 遵照省局《关于做好当前畜牧业生产若干重大问题调研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局立即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生猪、奶牛、蛋鸡和肉鸡等4个产业链条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走访调查,基本上掌握了各项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大多数畜禽养殖户的意愿和心声。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https://www.99xueshu.com/w/file968ichaw.html
3.乡镇畜牧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通用10篇)就***镇而言,一是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二是范围内牧草资源丰富,三是气候环境适宜,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于该镇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镇畜牧业生产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镇的传统产业,也是该镇的基础产业。多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u4wlyi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