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美智:最愉快的事情是丰富自己的感知,而不是在人前表达翻书党澎湃新闻

在双职工家庭长大、孩童时期经常独自一人在家读绘本的奈良美智,现在也依然喜爱读书。他经常提到对他的思想产生很大影响的是宫泽贤治和中原中也。另外,与音乐有关的鲍勃·迪伦的诗集也是他从中学时期开始就一直在读的。与音乐的选择相仿,奈良先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偏离那些所谓文豪或名著,选择了对自己而言更具现实感的作品。从小学到十几岁的这一时期,在他看来是“不断丰富自己的感性并对此感到享受”的时期,在心中留下烙印的文学佳作也成为其日后身为艺术家的血肉。

说到小时候读书的记忆一般是从绘本开始,您还记得自己读了什么吗?

在托儿所的听读课上,老师给我们念了很多书,其中我还有印象的是《小房子》。我长大的地方最初是荒无一物的田野。随后一家一家地建起房屋,到我十几岁的时候,那片地方已经变成了住宅区。那时忽然闪过脑中的,就是托儿所老师念的《小房子》。具体的故事情节已经不太记得了,我只清晰记得那个小小的家建造在空无一物的原野上,渐渐地周围的房子变得越来越多。小学快毕业的时候,我去书店重新找到了这本书。

维吉尼亚·李·伯顿《小房子》岩波书店,1954

那本书的内容是什么呢?

那是美国作家维吉尼亚·李·伯顿(VirginiaLeeBurton)的绘本,尽管书中描述的是我出生前的时代,却是与我的体验相互重合的故事。封面只有一幢小小的房子。在那幢房子周围并排着建起了其他房屋,接着是大楼,随后是高架铁轨,最终在摩天大楼的间隙中,只有那幢小房子孤零零地留存下来。留在我记忆中的内容便是如此。重新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原来那家人最终将小房子整个儿搬走了,从这片已然变身为大都市的地方又回到了原野,重新回到了单独一幢房子的样子。

很好的故事呢。

浜田广介《哭泣的赤鬼》,《世界童话绘本全集》第十三卷讲谈社,1962

有没有读过日本的绘本呢?

要说日本的绘本,那就是《哭泣的赤鬼》了。赤鬼有着温柔善良的内心,却因为鬼怪的外貌而让人们无法接受。这是个悲伤的故事。不过我似乎很少读日本的绘本。我当时比较喜欢《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里更具幻想色彩的故事。

宫泽贤治《风之又三郎》,《小学生全集》第三十五卷筑摩书房,1950

能读懂文字后,读的第一本书是?

当时日本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父母给我买的书大多是伟人传,比如爱迪生、野口英世、海伦·凯勒、南丁格尔。还有类似于《为什么呢为什么呀》这种解答“彩虹为何是七色的”“月亮为何会有阴晴圆缺”等问题的科普读物。到了10岁左右,也就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开始自己读书。最初让我着迷的是《风之又三郎》。这是出生于岩手县的宫泽贤治以乡村小学为背景写的故事,这与我看到的风景非常接近,称呼人的方式和对自然的描写都具有现实感,就像是发生在隔壁村小学的事情一样,让我感到亲近。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那里开始有了电视,虽然有很多面向儿童的电视节目,但像《Chako系列》之类的对我来说就好像是异域世界的故事。尽管主人公都是与我年龄相仿的小孩子,但像他们那样说着标准日语的人,在我的实际生活中从未出现过,生活实景与我的截然不同。厨房和我家的不一样,吃的东西也完全不同。我家日常喝的是井水,也还没有建成住宅小区。因此,当时那些面向少男少女的电视剧于我而言即便不至于像好莱坞电影一般,也令我感受到电视里的世界是非常遥远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农村为背景的《风之又三郎》就令我备感亲切了。那个时期,我几乎把宫泽贤治的所有童书都读完了。他的那种宇宙般、幻想式的世界观以及宗教式的人文主义,于我是一种亲近的存在。

在《风之又三郎》之后又读了哪一类书籍?

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最初读的诗是什么了。但凡在语文教科书里读到有趣的内容,我就会去寻找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上了高中之后,我读了很多日本作家的诗,包括中原中也、梶井基次郎等。看中原中也的书,就跟现在40多岁的人当初在十几岁的时候听到尾崎丰的歌一般,差不多是这种感受。是那种还没有长大成人、年少时的感性才能催生的诗词让我产生了共鸣。

雷·布拉德伯里《蒲公英醇夏》《文学的礼物》第一册,晶文社,1971

我还读了金子光晴的很多作品。很多书读完仍然一知半解,宫泽贤治的书也是除了童话之外都不太能读懂。虽然不明深意,但我能感受到书中的氛围。我很喜欢地下文化般的世界观。另外,我逐渐买齐了晶文社出版的《文学的礼物系列》。那是外国文学系列,包括雷·布拉德伯里(RayBradbury)的《蒲公英醇夏》(DandelionWine)、沃尔夫·曼考维兹(WolfMankowitz)的《两分钱小羊》(AKidforTwoFarthings)等,我非常喜欢这个系列。当时觉得这家出版社很有意思,然后发现他们还出版了鲍勃·迪伦的诗集。

果然还是会倾向于非主流文化呢。在中原中也和梶井基次郎的著作中能够感受到某种独特的感伤。

是的,敏感而自恋。国立近代美术馆的展览中介绍的画家大多英年早逝,那些正因为年轻才能创作的画和诗,也许才是真正吸引我的东西。经典著作我也看了不少,但都没能让我有贴近内心的感觉。俄罗斯文学和德国的歌德、黑塞的作品对我来说因为太有年代感而缺乏现实感。

文学作品读得最多的就是高中时期。从学校回家的路上有一家高中生也能进的爵士咖啡店,虽然那家店里既不禁烟也不禁酒,我还是会经常在那里阅读店里摆放的书籍。当然,那里的书籍都是内田百闲之类作家的非正统文学。森鸥外、川端康成等名家的作品,有很多我都没有读过,倒是读了北杜夫的很多书。《小不点航海历险记》这出冒险话剧在中学时便读过,进而开始沉迷于“曼波鱼大夫系列”。另外,后来重新翻看过中学一年级时读过的有岛武郎的《诞生的苦恼》和《给幼小者》等,也读过远藤周作的纯文学、星新一的科幻小说。

不过,我读书真的很随性。真正留存在内心深处的始终还是简单却有深意的宫泽贤治的作品。在20岁第一次出国旅行的时候,我带上了宫泽贤治的童话集。

如果让您选一本书带去无人岛,您还是会选宫泽贤治的作品吗?

如果能将过往的记忆一起带去,我应该会选宫泽贤治的作品。假如出生在南方地区,我大概会喜欢上其他作家吧。

吉本隆明《吉本隆明诗集》,思潮社,1963

高中时代读过的那些书,在长大之后是否还会时不时地读一下?

现在依然会读那些诗集。另外,也会找一些没有读过的太宰治的作品来看。太宰治跟我的出生地相同,因此我在高中的时候就读了他的很多书,重读的时候会发现这是影响十几二十岁年轻人的内容,成人之后就不该再读了。不过,对于他结束自己生命的理由,我倒是在成人之后才终于释怀。当时那些不明所以、买来就一直闲置的书,也是在长大之后重新翻阅时才终于明白个中含义。比如吉本隆明最早的诗集,我原本完全看不懂,大学毕业的时候再拿起来看,却发现已经能够理解了。

长大之后才开始喜欢的书籍有哪些呢?

《草原上的小木屋》(LittleHouseonthePrairie)吧?不对不对,这是最近看的电视剧。中学的时候电视里播放了这部电视剧,因此是先看了电视剧然后才看的书,对于其中种族歧视的描写记忆尤为深刻,就觉得那种现实很残酷。

长大之后看的书有作家理查德·赖特(RichardWright)的《土生子》(NativeSon)。作者出生于1908年的密西西比,1960年去世。发现这本书的契机则是音乐。当时有首《新奥尔良城号》(CityofNewOrleans),那是开往新奥尔良市的、由伊利诺伊中部铁路运营的列车名称,其中有句歌词大意是“我是土生子,美国的儿子”。我便好奇这个“土生子”究竟是指什么,查了些资料后,找到了这本小说。

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人被称为“土生子”。这是黑人作家写的最早的美国文学之一,这位作家的《黑孩子》(BlackBoy)一书也相当有意思。以某个契机而始,往下不断挖掘,经常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这样的契机会在各个方面出现,从主流大众层面拓展到非主流边缘的世界,当然也会有反过来的情况,不过对我而言,探究非主流边缘的世界是很有趣的。

对于“垮掉派文学”没有兴趣吗?

我读过塞林格(JeromeDavidSalinger)的书,但没有延伸到凯鲁亚克和金斯堡。这于我而言就像是另一个世界,并不是很能理解。阅读感受就跟我看《Chako系列》一样,仿佛看着比我更高一级的知识分子。对自由的过度讴歌反而让生活感荡然无存。相比之下,作为奴隶的子孙遭受种族歧视的理查德·赖特更让我铭记于心。

“垮掉派文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些有生活保障、家境优渥的大学生,他们尽管处于流浪状态,但不知为何跟我想象的全然不同。因此,我尽管十分喜爱美国音乐,却在很晚的时候,也就是1996年才第一次去美国。大概是因为自己对美国充满憧憬,所以不想看到现实,不想让自己的幻想破灭吧。

对于各种“差别”的敏感意识,是什么时候开始萌芽的呢?

大概是从小时候开始吧。大房子和小房子,为何会存在这样的差距呢?我经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这大概是最根本的问题吧。宫泽贤治出生在相当富裕的家庭,他的家族是经营典当生意的,穷人们来借钱,结果无力还钱,当初典当的和服便被收走等,他看了这些现象,便对这个生意非常厌恶。他尽管能够继承家业,却没有那么做。现在想来,正因为是出于这种思想写出的文学作品,于我而言才会具有现实感吧。在那个年代,我们家虽不是赤贫,但也不是大富大贵之家,身边的人也并不是那么富裕,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家渐渐变得富裕,人们开始丢弃旧东西,不断买入新东西,这究竟是好是坏?这样一种价值观就是从那时开始萌生的。

《北国之恋:1983冬天》,1983

在经济高速增长期,有些东西是绝对不能忘却的,是吧?

还有一个情节。母亲的再婚对象看纯一直穿着一双脏脏的运动鞋,于是带他去鞋店买一双时兴的运动鞋。在鞋店里买完新鞋后,当店员问“那这双旧鞋怎么处理”时,母亲的再婚对象非常机械地回答“请扔掉”。回家后,纯突然想起那双扔掉的运动鞋是刚到北海道时父亲买给自己的,父亲没有考虑鞋子的设计,只是一个劲说着“这双好,这双好”便挑了双最便宜的鞋。他想起了穿着这双鞋度过的每一天。然后,他想到“那双鞋就这样扔了好吗”,便又来到了鞋店,但店铺已经关门了。于是他在鞋店的垃圾箱里翻找。巡警上前问他原因,当他说明缘由后,巡警也帮着他一起找那双旧鞋。对待物品的这种非金钱导向的价值观,在我内心中也始终存在。这也是我喜欢宫泽贤治的原因吧。

这种价值观从小学时就有了吗?

大概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完全成形了。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哥哥已经是高中生了,他去参加了告发水俣病的集会。他经常会跟我聊到“在物质资源越来越丰富的社会,也会有人为此做出牺牲”这样的话题,这对我的影响也很大。

您曾经说过,自己长大之后经常会读报告文学。

是的。从很早以前开始,我一直想知道更多真相。最早去欧洲的时候,也就是快要迈入20岁时,读了小田实的《什么都去看一看》。如果没有读这本书,我大概根本不会想去海外旅行吧。莱尔·沃特森(LyallWatson)那些有关新科学(newscience)的著作也曾让我着迷,比如《超自然界》(Supernature)以及当时最新的著作《生命潮流》(Lifetide)。不过,我还是更喜欢对个人、社会、历史进行深入探究的纪实文学。

莱尔·沃特森《生命潮流》,工作舍,1981

此外,二十几岁读过的书中让我依然记忆犹新的是藤原新也的《全东洋街道》和《东京漂流》。还有寺山修司,看了他的电影后我觉得创意非常棒,于是把书也重读了一遍。用相机记录电影拍摄过程、剧团演出过程的摄影师泽渡朔,我也是在那个时候知道的。

关于阿伊努人的书籍也看了很多吧?

嗯,是的,我想起来了。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母亲给我买的第一本书就是石森延男写的《柯谈的口哨》。这是阿伊努人姐弟俩因族群歧视而艰苦生活,得到善良人们的帮助,坚强活下去的故事。书分为上下两卷,母亲自己也忘了这套书为什么买的是二手而不是新书。我也是因此第一次知道二手书店的存在,当时非常惊讶。然后《柯谈的口哨》这本书也就一直留在了记忆中。

石森延男《柯谈的口哨》,东都书房,1957

现在还会读《柯谈的口哨》吗?

是的,现在也会重读。因为这是母亲给我买的第一本书,而且在艰难的时刻我会将主人公的经历与自己重叠,以此激励自己。

其中也包含了母亲当时想要传达给您的信息吧?

20岁的时候读过的《听,海神的声音》吧。里面有从战场生还的画师们成为老师的故事,还有以战死者的作品做展览之类的故事。与太平洋战争有关的个人故事,现在只要出了新书我就会读。有一个在美国出生的日本人兄弟的真实事件,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其中一人回到日本老家,结果两人各自被征入伍,兄弟俩分别作为日军、美军参与到战争中。另外还有日本战败前后,身在中国东三省、台湾以及俄罗斯萨哈林岛南部等地区的人的体验谈等。在那种徘徊生死之间的状况下,人的本性暴露也因此充满戏剧性。读这些书让我感觉能够触及人的本质,所以会挑选这类书来看。

伊井直行《草帽》,讲谈社,1983

您会向年轻人推荐什么书?

不久前,我也被问过今年准备入学的大学生读什么书好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是伊井直行的《草帽》。这已经是二十几年前的书了,述说了主人公变身为青蛙,最后又变回人的奇幻故事。与村上春树的奇幻作品有些接近。

我很喜欢村上春树早期之后的作品,比如《寻羊冒险记》《挪威的森林》《奇鸟行状录》等。早期作品中的情境,似乎是比自己早一代人的那种感觉,美国化的描写很多,比如拿出冰箱里的冰啤酒边喝边煮意大利面、一边淋浴一边刮胡子等。之后的作品倒是渐渐开始贴近我这代人了。

另外,俵万智出版作品的时候,我记得读了她的作品的朋友愤愤道:“这就是身处和平年代没有忧患意识的人啊。”当然,我没有把这句话当真。在我看来,因和平而催生的创造性也是存在的。我自己也是如此吧。

年轻时读过、看过的东西,是否成了现在身为艺术家的血肉?

千真万确。对十几岁的我来说,最愉快的事情是丰富自己的感知,而不是在人前表达,因为能够感受到观察和思考带来的满足感。在表达之前先锻炼自己的感受能力。那时的我尚未就表达做过任何事,却由衷地喜欢去图书馆阅读宫泽贤治的书籍。我尤其喜欢那些在年轻时没有得到认可、去世后才重新获得高度评价的作家。宫泽贤治也算是被重新发现的。所以我当时觉得,“这样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啊”。音乐也是如此。虽然通过宣传热卖的音乐很多,但是,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音乐人不做宣传,仅凭口碑相传形成自己的圈子。那时的我变得越来越喜欢这类作品。

您在2012年出版的著作《奈良生活》(NARALIFE)中提到,您在20世纪90年代画的画中施加了能让观者与其进行一对一对话的魔法。那个时期的作品应该比现在更为个人化。您是否想一直保持这样的态度和立场?

这样的想法是一直存在的。

您是否更想到了晚年之后再获得成功?

《奈良美智:始于空无一物的世界》,[日]奈良美智著,袁璟、唐诗译,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2022年1月。

THE END
1.牲是什么意思牲的解释牲怎么读笔画数9 五行金 牲的意思解释 「牲」 拼音:[shēng] 怎么读: 1. 家畜。【组词】牲口。牲畜。 2. 古代祭神用的牛、羊、猪等。 上一篇:燥 下一篇:爆牲是什么意思 牲的解释 牲怎么读热门查询 拼音查字 部首查字 多音字大全 ? 2020 比邻 bi0.cn 苏ICP备12063221号-3 转到页面顶部 https://zidian.bi0.cn/7272__xinhua.html
2.牲的部首牲的拼音牲的组词牲的意思牲灵。牲畜。 ◎ 古代特指供宴飨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献牲。 英文翻译 ◎牲 animal sacrificedomestic animal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牲shēng 〈名〉 (1) (形声。从牛,从生。本义:古代供祭祀用的全牛) (2) 同本义 [cattle sacrifice] 牲,牛完全也。——《说文》。按,牛完全当为字之训。https://www.chazidian.com/r_zi_zd7272/
3.牲拼音牲的拼音读音意思组词八九网字典,牲的拼音、意思和组词,可以查询牲的拼音是什么、怎么写,了解牲怎么读音,还可以查询牲字的组词拼音和牲的发音,了解牲的字义。https://bajiu.cn/zidian/?id=10800
4.牲牲拼音牲怎么读牲部首牲意思牲怎么读,牲拼音,牲部首,牲意思,牲组词,牲字解释,牲是什么意思,牲的含义,牲字组词,牲有几笔几划,牲怎么拼,牲的部首是什么是由查询网新华字典提供的关于牲的内容。了解更多教育知识敬请关注查询网新华字典。http://zidian.q821.com/%E7%89%B2_zi/
5.牲的艺术字牲头像图片牲的笔顺牲字组词牲字笔顺 牲字笔画 牲字笔划: ノ一丨一ノ一一丨一 牲的读音 牲有1种读音 牲是单音字 牲shēng 牲部首 牲笔画数 牲繁体字 牲真笔字 牲读音shēng牲部首牜牲笔画数9牲五笔编码TRTG牲郑码编码MBMC牲仓颉编码HQHQM牲四角编码25510Unicode编码U+7272牲拆分文字牜生牲的繁体字牲牲的真笔字狌牲火星文字狌 http://www.yishuzi.com/font/243944.htm
6.牲腥解释牲腥意思牲腥拼音牲腥造句牲腥的解释 1.即牲饩。 牲腥的书写 牲 腥 字义分解 牲 读音:shēng [shēng] 家畜:牲口。牲灵。牲畜。◎ 古代特指供宴飨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献牲。 腥 读音:xīng [xīng] 像鱼的气味:腥气。血腥。腥膻。腥秽。腥臭。腥臊。腥风血雨。◎ 鱼或肉一类的食品:荤腥。◎ 生肉:“君赐腥,http://zc.025771.com/%E7%89%B2%E8%85%A5_zuci/
7.牲(汉字)牲(拼音:shēng),汉语汉字,笔画9画,左右结构。词性是名词时,一般指家畜,古代特指供宴飨祭祀用的牛、羊、猪。组词有牲畜。[1]看基本解释 相关古文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出自于《左传·庄公十年》。看详细解释 反馈有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牲 拼音shēng 注音ㄕㄥ 部首牜 五笔86TRTG基本https://baike.sogou.com/newPage/baike/fullLemma?lid=30232574&g_ut=3
8.牲的意思牲组词牲字组词怎么读读音拼音是什么?牲,牛完全也。——《说文》。按,牛完全当为字之训。 全曰牲,伤曰牛。——《谷梁传·哀公元年》 始养之曰畜,将用之曰牲,是牲者,祭祀之牛也。——《周礼·庖人》注 用大牲。——《易·萃》。郑注:“大牲,牛也。” 礼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左传·僖公三十一年》 http://www.hydcd.com/zidian/hz/12456.htm
9.牲是什么意思,牲怎么读,牲的含义解释组词和笔画笔顺牲是什么意思 牲怎么读 牲的解释 牲字组词 牲shēng 牲 部首牜 总笔画9 部外笔画5 繁体 吉凶 五行金 统一码7272 五笔98TRTG 仓颉码HQHQM 郑码MBMC 四角号码25510 结构左右结构 笔顺撇、横、竖、提、撇、横、横、竖、横 基本解释 牲的基本解释https://zidian.xhlylx.com/d6cxn63vmza8mbtc.html
10.牲是什么意思牲的拼音牲怎么读牲是什么意思牲的解释 牲怎么读 一级汉字 常用字 通用字 汉字牲(组词) 拼音shēng 怎么读 注音ㄕㄥ 部首牛 笔画9 结构左右结构 五笔TRTG86、CTGG98 笔顺 组词 牺牲 牲畜 畜牲 三牲 牲醴 牲口 五牲 二牲 【牲】的意思(怎么读,拼音) 牲 拼音:[shēng] 注音:[ㄕㄥ] http://zidian.1qi.cn/7272.html
11.牲的拼音牲怎么读,牛字旁加生(牛生)念什么牲: 1庚青韻 平聲陰 生小韻審母 中古音 牲: 1所庚切 梗摄 開口 二等 平调 十二庚韻 生小韻 審生母 上古音 牲:黄侃系统:心母 青部王力系统:山母 耕部牛字旁加生念什么? 问牛字旁加生是什么字?牛生念什么? 答牛字旁加生是“牲”字,念:shēng 。牲http://hanchacha.com/pinyin/sheng1-dfii671j.html
12.牲字的拼音牲怎么读音部首解释字义是什么意思牲 读音: shēng 怎么读: 祭祀时所用的家畜。 【组词】:牺牲、三牲 泛指牛、羊、猪、马等一般的家畜。 【组词】:牲口、畜牲 详细解释 基本字义 牲 读音: shēng 怎么读: 名词 祭祀时所用的家畜。 【组词】:「三牲」。 名词 泛指牛、羊、猪、马等一般的家畜。 【组词】:「牲口」、「畜牲」。「http://www.yuwenke.com/pinyin/sheng4.html
13.牲牲字的笔顺牲的解释牲是什么意思牲字的笔顺笔画顺序: 读音:shēng , 五笔:trtg 部首:牜 笔画数:9 基本解释: 牲 shēng 家畜:牲口。牲灵。牲畜。 古代特指供宴飨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献牲。 笔画数:9; 部首:牜; 笔顺编号:312131121 详细解释: 牲 shēng 【名】 (形声。从牛,从生。本义:古代供祭祀用的全牛) https://www.dujixiao.com/dictionary/10897.html
14.牲的拼音牲组词怎么读什么意思字典牲怎么读:shēng 名1.祭祀时所用的家畜。【组词】:「三牲」。2.泛指牛、羊、猪、马等一般的家畜。【组词】:「牲口」、「畜牲」。 来源:-- 词典修订版 【牲】是什么意思、字义解释(词典简编版) 牲怎么读:shēng 1.祭祀时所用的家畜。【组词】:牺牲、三牲2.泛指牛、羊、猪、马等一般的家畜。【组词https://www.zcdian.com/zi/jbteal.html
15.牲组词牲字怎么组词以上由给力汉语词典汇总的牲字的组词有哪些,共计 个词语,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热门组词 税字组词 秽字组词 秩字组词 秤字组词 种字组词 秋字组词 秀字组词 禾字组词 牲组词 牲字怎么组词 牲能组什么词 牲的组词有哪些 牲的多音字组词 两个字 三个字 四个字 读音 拼音 组词专题 https://zuci.gei6.com/shenzuci__otlaehkr.html
16.牲的拼音是什么牲怎么读?牲的发音汉字拼音查询牲的拼音是什么-牲怎么读?-牲的发音-在线拼音转换查询工具可以在线查询汉字拼音,用于查询转换不认识的汉字。本字典可以识别二万多汉字(包括繁简体)的拼音,并能标出声调,可以查询多音字。https://pinyin.yingyuw.cn/%E7%89%B2
17.牲牲拼音牲怎么读牲部首牲意思牲怎么读,牲拼音,牲部首,牲意思,牲组词,牲字解释,牲是什么意思,牲的含义,牲字组词,牲有几笔几划,牲怎么拼,牲的部首是什么是由保卡通新华字典提供的关于牲的内容。了解更多教育知识敬请关注保卡通新华字典。http://zidian.baokatong.com/%E7%89%B2_zi/
18.生字加个偏旁是什么字爱问知识人“生”字加什么偏旁可组成新字有:牲、胜、星、姓、性、笙、旌、甡、夝、甠、甤、栍。1、牲,读https://iask.sina.com.cn/b/newqC1ATyPWXm1.html
19.牲组词牲字可以怎么组词能组什么词载牲 犦牲 贵牲牲的基础释义牲怎么读: 牲,读音为:shēng,偏旁部首:牜(牛字旁),左右结构,共9画。 牲的意思: 牲shēng (1) 名词 家畜组词:牲口 (2) 名词 古代祭神用的牛、羊、猪等 组词:献牲 上一篇:墚字组词 下一篇:禙字组词牲字组词最新http://zidian.gjcha.com/7272__zuci.html
20.“血”字什么时候读xie什么时候读xue呢?“血”字有文白二读:一读xùe(文),用作书面语读音;一读xiě(白),用作口头语读音.但是,书面语和口头语有时候不大容易区分,要是按“血”字的用法来区分,就比较容易掌握了.“血”用在合成词和成语中,属于书面语用法,应读成xùe.如:血液、血管、血汗、血迹、血案、血本、血统、血色、血债、输血、贫血、心血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76fc48602faad6240b7f879df8d05c9e.html
21.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六、条目后注明“统读”的,表示涉及此字的所有词语均读此音。例如:熏xūn(统读),表示“熏香、烟熏、熏陶、煤气熏着了”等中的“熏”都读xūn。 七、有些条目涉及文白异读,本表以“文”和“语”作注。前者一般用于书面语,后者一般用于口语。这种情况在必要时各举词例。例如:剥 bō(文), bāo(语),表示http://jwc.sru.edu.cn/news-show-1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