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小衔接”真的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所以在直播时也收到了很多妈妈们的提问,这些问题涉及听说书写、阅读、学习能力和习惯、社会能力等等很多个方面,我也一一答疑了问题的关键点。
这个“答疑集锦”,一起看看妈妈们问的最多的18个问题是什么,自己有没有同样的困惑呢?希望这次答疑回顾,能帮你们梳理清楚问题的思路,找到应对问题的关键和方向。
1、从小鼓励孩子多涂鸦、画画,进行剪纸、折纸等精细动作的练习,都可以锻炼孩子小肌肉发展的能力,为日后握笔书写做准备;
2、3岁以后要引导孩子使用正确的握笔姿势;
3、大班到暑假的3个月期间,可以用田字格做引入让孩子描红,练习点、撇、竖、捺、折等基本笔画和顺序;
4、书写是享受表达的过程,父母要让孩子了解自己喜欢的字体,孵化孩子内在的兴趣点。
1、不会混淆,它们不是同一个逻辑概念;
2、开始时会出现交叉学习的过程,到后期基本都能分辨清楚;
3、二者会有学习的共通性,可以用英语自然拼读的原理帮助孩子记忆拼音。
1、父母要陪伴孩子一起画画和涂鸦;
2、找到孩子不喜欢的原因,对症调整;
3、孩子可以不喜欢,但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接纳。
“左利手”是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不需要纠正,但是中文文字的构建不利于左手。提供2个方向给大家参考:
1、用左手做生活中的事情,用右手写字;
2、左手写字熬过分解笔顺的前三年。
1、如果孩子对科普类的书不感兴趣,父母可以用描述、讲故事的方法去吸引孩子;
2、父母可以把科普的形式扩散出去,帮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科普领域,例如生物、宇宙……打开孩子兴趣的新大门。
关于阅读书物的选择,早期广涉猎很关键。建议给孩子提供更多类型的书物,比如科普、人文、传记、体验、故事、探险冒险、情怀、趣味故事等等,拓宽孩子兴趣的边界。
1、原则:早期阅读占比八二分(父母占8,孩子占2),后期二八分(父母占2,孩子占8);
2、过程:亲子阅读-平行阅读-自主阅读;
3、方法:鼓励孩子在自己舒适的氛围中阅读,有自己的阅读空间。父母主要是做思维方式的植入、思考的渗透。
1、孩子背诵的能力很强,父母只要不是强迫孩子去背就没有关系;
2、父母可以帮孩子讲解重点词汇或者涂鸦诗词表现的画面;
3、父母也可以换一种视角去提问孩子,引导孩子思考和产生兴趣。
孩子自我否定、没有自信的表现,通常和家庭氛围、兴趣爱好有关。
1、父母要避免经常盯着孩子的负面行为进行教育;
2、经常给到孩子持续的鼓励和支持,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3、帮孩子孵化自我的兴趣爱好,让他在体验兴趣爱好的过程中激发自信;
4、增强家校沟通,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真实状况。
1、看孩子经受过的输赢游戏多不多,让孩子知道输和赢都是很平常的。
每个孩子性格不同,应对冲突的表现是不同的。有时候你看着孩子之间打打闹闹的,但没多久就又会恢复了。
父母要学会的是:
1、要多观察,避免恶化孩子之间的矛盾;
2、培养孩子情绪的自我安抚和调节能力;
3、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
4、教孩子懂得拒绝。
1、要有一个安全的空间和合理的方式让孩子释放情绪;
2、教孩子识别情绪的种类和级别;
3、教会孩子把自己的情绪正确表达出来。
1、老师这样说是担心孩子的情况,但这个标签有点严重。
2、人格形成的根基在家庭,和家庭孵化的氛围有关;如果在一个社交圈里有“讨好”表现,可能还和霸凌有关;
3、建议父母先把这些情况梳理清楚:孩子在家怎么“厉害”,在学校怎么“乖”、怎么“讨好”;
4、摘掉标签去看待问题,用成长型思维看待事情(这有利于我们多思考怎么做、怎么去改善)。
学科的魅力独一无二,父母要让孩子去体验世界的好奇和丰富,让孩子对学科知识学习更有兴趣去探寻。
丨识字
孩子并不是一下子就会爱上文字的,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去体验书法的魅力,向孩子渗透中国华夏文化的起源,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文字是中国文化里骨血一样的传承。
1、语文的背后是以古观今,让孩子明白汉字的起源和意义很重要;
2、让孩子了解,汉字是怎么从象形文字逐渐演化而来的;
3、还可以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看看王羲之等书法家的作品;
4、帮助孩子了解历史、古诗词、成语背后的故事,种下对汉字更深层的理解力。
丨英文
学英文是迎接各种新的知识点,能帮助孩子有更大的能量去拓展世界的新型技术。
丨数学
数学代表着思维、逻辑、分析、记忆力……适当刷题可以帮助孩子理解,但批量刷题的意义则不大。
1、让孩子理解倒数、跳着数、比较大小、整体和部分等概念;
2、引导孩子把生活和数学结合起来;
3、开拓新视角,比如能否将数学延伸到人文学科中去:数学之于画画/艺术/科学/钢琴……
1、孩子要形成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标准和环境;
2、再有就是父母要陪伴孩子学习,亲身示范影响孩子。
3、对奖励不感兴趣,与培养孩子的内驱力有关,期待我的第二本书吧!
1、首先要做到开诚布公,怀有真诚地去面对;
2、开口前先思考和了解孩子的需求是什么,父母选择站位很重要;
3、如果是孩子的学习习惯等需要调整,那父母需要和老师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