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理念:

让孩子走近《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并以此为起点,开始对传统经典的追寻,进而了解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凭借此课,体现校本经典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背文。

2、掌握有关诵读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学会简单地运用三字经。

过程与方法: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说勤学成才的故事。

情感与态度: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行为与习惯:

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多读经典,多加积累。学习经典中的'积极之处,好好做人做事。

学情分析:《三字经》一课,将厚重的中华文化溶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这课不仅是学生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虽然这些字词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能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证打下了基础。

教学准备:

《三字经》为人处事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出《三字经》:

李老师知道我们四(1)班的同学都很聪明,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知识竞赛来比一比谁的知识多,好不好

出示课件:

1、哪些书伴随古代孩子成长

2、“玉不琢”的下半句是什么

3、我国历史上,谁教子有方,五个儿子个个金榜题名,做官清廉能干,美名传扬,被当时人称“燕山窦氏五龙”

4、“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分别指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位勤学之士发奋读书的情景

你知道在哪本书上可以找到这些答案吗对了,答案就是《三字经》。

二、简介《三字经》。

幻灯出示,师配乐读。

既然《三字经》那么好,我们赶快去学学吧。

三、学习《三字经》。

(一)读文:

1、请你自由地读读纸上的三字经,要特别注意那些多音字。

2、谁愿意试试看,当众读一读个别读,正音。

3、老师也想来读,请你当听众,可要听仔细了!

4、谁也读读看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机会,赶快再练练。学生读完后再指名读。

(二)找特点:

1、读了《三字经》,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吗

交流特点(1):是啊,三字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朗朗上口,还押韵呢,如唱儿歌,那就让我们一起边拍手边念吧!

2、还发现它有什么特点吗

交流特点(2):《三字经》中还有许多既有趣,又对我们很有帮助的历史典故。

看看,你在经文中找到了哪个故事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看,这么小,就懂得尊敬兄长,让我们一起来夸夸他。

看图夸孔融。

谁能来背一下

我们一起来背!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一、教学内容: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两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两句话。

2.看故事、听故事,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三、教学难点:

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谁来背背上节课的内容。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弟子规》。

(二)看一看,说一说,体会情感。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弟子规》中的:

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兄道友,弟道恭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想不想看

播放《孔融让梨》的故事。

(2).谁来说说哥哥为什么要让孔融先拿

(3).那孔融为什么要拿最小的呢他为什么要把大的让给哥哥,从这里可以看出孔融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表现出孔融对哥哥怎样

(4).那爸爸说弟弟比他小的时候,他说了什么从这可以看出孔融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表现出孔融对弟弟怎样

(5).孔融作为哥哥很友善,作为弟弟很尊重哥哥,这就是——(引说)

3、学习“兄弟睦,孝在中”

(1).小朋友看这些是什么老师带来了一根筷子,像不像一支箭,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折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它折断,如果是一把呢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个关于折箭的故事。

(2).读《兄弟折箭》的故事。

(3).从故事中你知道了母亲为什么吃不下饭呢经过折箭这件事,后来这些兄弟有没有团结和睦呢看着和睦相处的几个弟兄,这时如果你是母亲你心情怎样会觉得这几个儿子怎样

(4).是呀兄弟之间和睦就是孝顺的一种表现呀。这就是——

4、学习“财物轻,怨何生”

(1).我们再看《兄弟折箭》这个故事,几个兄弟因为什么差点打起来呀得到那只鹿有什么好处呢如果他们不去争那只鹿还会打起来吗

(2).把财物看轻,不去争,不去抢,就不会打起来,就不会产生怨恨。

5、学习“言语忍,忿自泯”

(1).学了这么久同学们也累了,老师让同学们放松一下,再看一个动画片好不好

看《将相和好》。

(2).廉颇得知蔺相如的官位比自己大的时候很不服气,开始说的什么如果是你听了这话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你会怎么做蔺相如听了怎么做的蔺相如是怕了廉颇吗他说了什么从这儿可以看出蔺相如懂得怎样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他结果廉颇还生气吗

(3).小结,是呀在言语方面如果我们懂得忍让就会减少很多言语所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还有争吵。

(三)诵读

1.下面我们把学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

2.小朋友能不能把今天学的内容记在你的脑海呢

(四)谈一谈,升华感情。

1.同学们学习生活在一起,我们就像一家人,大家亲如兄弟姐妹,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准备怎么做呢

2.不光《弟子规》教育我们这样做,古人还有好多关于我们今天学的内容的'成语、名言警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以和为贵;礼之用,和为贵;得饶人处且饶人;和睦相处;一团和气;化干戈为玉帛;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3.最后老师有一首歌送给大家。我们来一起唱一唱结束今天的课程。

唱《相亲相爱一家人》。

(五)作业:背诵今天所学的内容。

教学反思:

哲学家菩德曼说过:“播下一个信念,你将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多方位的渗透、熏陶、感染往往比直白的说教效果更好。因此本节课,我没有直白的说教,而是通过《孔融让梨》、《兄弟折箭》、《将相和好》的故事,最后唱《相亲相爱一家人》,让学生一步步加深理解和体会,使孝敬父母的美德逐渐深入学生心灵。

古人云:“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两句话都强调了积累的作用。离开了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好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那么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成了“空中楼阁”了。该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积累呢我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自读、齐读、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悟理。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达到熟读成诵。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更积累了品质。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图片的内容,学会念古诗:静夜诗。

2、体验诗中离开家乡的人的思乡之情。

3、鼓励幼儿大胆地念古诗,培养他们专心学习的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静夜思》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中的诗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2、帮助幼儿初步体验古诗的意境。教师:这是一个离开家乡的人,当天黑下来的时候,他就特别的想自己的家,想家里的亲人。

二、展开

1、教师朗诵古诗,讲解古诗含义。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从窗户外照进来。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银白,以为是一层白白的霜。举头望明月: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又圆又亮的明月高高悬挂着。低头思故乡: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心中怀念的故乡!

2、理解字词。疑:怀疑,误认为的意思。举头:抬起头,举是抬的`意思。思:思念,想念。

3、幼儿学习古诗,教师指导。

4、利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诵读。

5、为古诗创编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的掌握。教师:谁能给古诗编上动作呢?我们加上动作来念古诗。

三、结束“我是小诗人”诵读比赛,鼓励幼儿积极上台表现。教师讲评,为幼儿颁发奖品。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这个活动我主要还是让幼儿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古诗、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这个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儿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熟练背诵。

3、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分析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古人真挚的爱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2、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

一、导语:

(幻灯片出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尹人,在水一方。”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同学们知道以上诗句分别出自哪首诗吗?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关雎》写的是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采葛》写出了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

以上三首诗都出自《诗经》。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诗经》里的一首民歌。(板书课题《静女》)

二、介绍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歌创作多用现实主义手法。所以《诗经》也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作品。里面作品共305篇,又称“诗三百”。《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的抒情性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引号内容为朱熹《诗集传》语)。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铺陈叙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静女》主要运用的正是“赋”的手法。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借物托情。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音:

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

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

2、积累词汇:

其:副词,多么。姝:美丽。俟:等候。于:在。

城隅:城角幽僻的地方。蜘蹰:犹豫徘徊。娈:美好。

贻:赠送。彤,红色。炜:鲜亮的光彩。怿:喜爱。

牧:郊外田野。荑:茅草芽。古代有赠白茅表示爱恋,婚姻的习俗。

洵:诚然,确实。异:特殊。

3、通假字:

爱:同“薆”,隐藏。

见:同“现”,出现。

说:通“悦”,喜爱。

女:同“汝”,指彤管。

归:通“馈”,赠。

匪:同“非”,不是。

女:通“汝”,指荑。

4、放《静女》录音,并范读、介绍诵读方法。

四言古诗一句有两个节拍,范读时注意诵读节奏,节拍处应注意停顿。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学生朗读。(齐读、个别读、分组读)

6、请学生对照注解理清文意,进行翻译。

文雅的姑娘多么漂亮,等我在城角僻静的'地方。但她却隐藏了起来不出现,弄得我抓挠头发犹豫彷徨。

文雅的姑娘多么的美好,(曾经)赠送给我一支红色的管箫。这支红色的箫颜色亮丽,我喜欢这美丽的红箫。

你赠送给我从郊外采来的白茅草,(那白茅草)确实美得出奇。不是茅草有多么美丽,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给我的。

四、请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并找出诗歌所描写的情节。

明确:诗的内容是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的情景。全诗以男子的口吻写出,生动地描绘了他约会的过程,先写男子去赴约,后写女子向男子赠送物品来表达爱情。整篇诗充满愉快而幽默的情趣。

诗歌前一章重在写场景,后两章重在写心理。

五、分析人物形象:

1、探讨男主角的形象。学生讨论交流。

(参考:“搔首踟蹰”,心急难耐,又无计可施,是个憨厚淳朴的小伙子。

“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个痴情、真诚的小伙子。)

2、探讨女主角的形象。

(1)讨论:为什么女主角“爱而不见”?这使你觉得这是位怎样的女子?

(参考:或者是因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为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来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为调皮,制造一点情趣;或者是因为善于体贴人心,先到了却故意后出现,免得男子有“迟到”的内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还是调皮活泼?让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让读者琢磨不透,如雾里看花,朦胧绰约,越发引人暇想。

(2)讨论:女主人公究竟是位怎样的女子?还有哪些诗句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路呢?(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以物传情,未听其语已暗传情,含蓄温婉,聪慧可人。)

(3)诗中的“静女”是一个极美的形象,可是作者却并没有具体地写出她的眼睛如何,她的身材如何,她的皮肤如何,只是说了“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只是这样笼统地写入,照理说应该是写作的大忌,可是,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却又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鲜明,那样的真切,为什么

(明确:侧面描写)

六、归纳《静女》的艺术特点:

1、重章叠句

2、赋的表现手法

3、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

七、拓展延伸:高考考点链接

鉴赏诗歌形象,考查赏析诗歌人物形象、意象、意境的能力,就是要求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和蕴含的意义,分析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例:《诗经·静女》中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表现了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

八、板书设计:

静女

一、期望约会↘

二、恋人赠物→爱情的美好

三、赞美恋人↗

形象分析:静女:美丽、活泼、热情

男子:憨厚、纯朴、真诚

九、课堂练习巩固: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4、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5、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

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

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

D.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

6、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二项是()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第一次恋人的约会的情景。

B.全诗三章,二章重在写场景,一章重在写心理。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E.诗歌重章复唱,不注重细节描绘,从大处着笔,风格朴实,增添了艺术魅力。

答案解析:

1、D

2、C

3、C

4、D(比喻手法),

5、B

6、(B一章重写场景,二章重写心理;E注重细节描写)

十、布置作业:

1、查找关于《诗经》其他方面的资料(如艺术特色);

2、背诵《静女》全诗。

十一、教学后记:

1、掌握课外古诗并理解其意境和主旨

2、掌握初一课外古诗并可以准确默写

3、能轻松默对理解性课外古诗提问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运用学习诗歌的方法

诗歌的'理解、情感把握

一、导入回顾,指导学习诗歌

回顾提问:诗歌赏析从哪些方面着手?

明确:

1、背景(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景物、关键词(组)

2、指导学习诗歌《晚春》

(1)背景:本诗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49岁)。他此时在官场上是处于不得志的时期。

(2)景物:草树、杨花榆荚

(3)关键词语:知、斗、无才思、惟解

(4)情感归纳:不得志、惜时、不放弃

(5)有情感诵读

3、指导学习诗歌《春夜洛城闻笛》

(1)背景: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

(2)景物:

(3)关键词语

(4)情感归纳:

二、合作学习,赏析诗歌《竹里馆》

先按照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准备,然后交流,明确诗歌情感。

背景:《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三、当堂训练

1、靠自己,按照方法赏析《逢入京使》

背景: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2、熟读成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歌曲欣赏:(课件播放)

春天是美好的,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好不好?同学们,听了这样动听的歌曲,欣赏着春天生机勃勃、五彩斑斓的景色,你们的心中是否有一种迫切的渴望,想要立即到春光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去寻访春天的踪迹?当然,春天不仅是春游的好时节,也是走亲访友的好季节。看,南宋诗人叶绍翁就禁不住春色的诱惑,合上了诗书,去拜访他的老朋友了,他如愿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为此写下的诗吧。(出示课件)(师板书题目——游园不值)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诗歌,解读诗题。

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解释“园”“不值”;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2、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叶绍翁,字嗣(sì)宗,号靖逸,南宋诗人。其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用语新警,长于白描。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颇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诗作以《游园不值》《夜书所见》最为著名。

3、指导朗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思考:叶绍翁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游园访友,可是却“不值”,哪句诗让我们知道不值呢?(小扣柴扉久不开。)

2、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这首诗主要描述了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1)重点理解“扣”的意思。(敲)

把“敲”代进去读,做动作演示,体会“敲”与“扣”的不同之处。(“扣”的力量比较轻,显得礼貌。)

(3)诗人的哪个动作证明了他爱惜苍苔?(怜)为什么用“印”不用“踩”?(进一步理解诗人对苍苔的爱惜。)

(4)体会诗人此时心情:怀抱着无限的期待去友人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主人却没有在家,不能得偿心愿,诗人内心充满了怎样的情感呢?(失落、失望)

2、学习后两句。

专程来拜访好友,然而却“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心情难免失落,但接下去他所看到的,却让他眼前一亮。

(1)(生读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是啊,一枝鲜艳的红杏已经伸出墙外,与“出”相对的是哪个字?(关)

想想诗人为什么用“关”?(讨论,交流)(“关”说明关得紧,红杏能出来更显其生命力之旺盛。)

满园春色关在里面,但一枝红杏却偏偏出来了,这一“出”需要什么?(力量,生命)

(2)指导朗读“一枝红杏出墙来”。(读出力量)

如此富有生命力的红杏,肯定长得非常(美丽)。

你喜欢这枝红杏吗?(喜欢)训练朗读。(读出喜欢之情)

五、诵读和背诵诗歌。

六、拓展延伸。

师: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依然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课下请同学们积累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扫兴→喜悦

想满园春色

看一枝红杏

教学反思

教学目的:

培养小朋友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培养小朋友的礼貌习惯和训练小朋友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向小朋友介绍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

中国人的外貌特征——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也可请小朋友自己来回答外国人的体貌特征,以便区别。中国人的内在特征——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中国心包括中国的文化、传统,各地的生活习俗。举例说明:汉字是我们的文字;语言——中国话;礼貌方面——古代是鞠躬,现代是行礼和握手。(外国人则是亲吻、或是拥抱。)还有过春年、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清明节等等,都是不同于其它国家的地方……(教师自己举例)

热爱自己的国家举例——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

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让小朋友自己来举一些例子,参与到课堂的气氛中来。

教具:画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下面有若干根系

讲解:

2)向小朋友讲解这棵大树,好比我们的中华民族,它生长了二千五百年,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大树生长的好,叶子就旺盛。如果大树的根部断了,请问小朋友这棵大树还会长吗?那我们作为叶子还会活吗?(擦掉根部一段)让小朋友直观的'理解根和叶的关系。理解大树的含义、及根的重要性。了解个体和群体的依赖关系。

向小朋友讲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断了。比如过去的孩子学习的《弟子规》现在却不学了。接着讲解《弟子规》是教小朋友学习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现在的国人礼貌欠缺。具体举例说明:不会打招呼、不行礼,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子规》。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做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人。

3)内容学习古代的礼节——鞠躬、

学习介绍自己——姓名、年龄、学校等

学习鞠躬:这堂课我们要学习中国古代的一个礼节——鞠躬。为什么要学习鞠躬?因为表示尊敬他人、谦虚、诚恳等。

老师示范:双手放在裤线的两旁,低下头同时把腰轻轻的弯下去,正确的姿势看到自己的脚面。手臂自然下垂。有的表示诚意鞠躬到90度。

实践活动:请小朋友主动举手到前边来表演,或有老师点名。并且学会介绍自己:我的名字、年龄以及学校班级等等。学会礼貌用语:请大家多多关照?希望大家喜欢我?我想和大家做朋友?等。也可让小朋友自由发挥去想象。要求:小朋友鞠躬要发自内心,诚肯去做

作业:向自己的家长讲解今天学习的内容。中国人、中国心,无论走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我的中国心不会变。从今天以后我要学习传统文化,从《弟子规》开始。先学会向长者鞠躬。

注意事项:上课时身要坐端正。讲话要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方可讲话。

请小朋友到前边表演时要他自己提出要求,不要勉强。否则有的不愿意来的孩子会拒绝,会给别的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教学体会:刚开始学习鞠躬的时候。小朋友可能不习惯,胆小的不敢到前边来表演。说话也不大声,不连贯。个别的孩子还会拒绝学习鞠躬。老师要讲究方法,正确引导,要耐心鼓励,天天训练。小朋友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第二课

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重点

有余力,则学文

复习内容:

上堂课的内容:中国人、中国心,中国的礼节——鞠躬,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总结:

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

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教学体会:

习惯养成了到时候就会用。

第三课

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教育小朋友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教学内容:《弟子规》

一、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让小朋友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齐声背诵。

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

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请小朋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小朋友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

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

1、体会诗词的意境,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

2、领会诗词中精美句子的妙处。

3、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热爱我国古诗文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体会诗词的意境,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

学习难点:

经典诗句的赏析

课时安排:

一教时。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灿烂的中华文化宝库中,古典诗词无疑是一串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同学们,能背几首古诗词给大家听听吗?

二、整体感知:

1、齐读这四首诗

2、熟读这四首诗,向同学们描述一下你所领会到的意境。

三、品味语言:

1、刚才同学们已经领会了诗的意境,再读古诗,说一说在这四首诗中你最欣赏的诗句并说明你欣赏的理由,

2、学生用心读诗,然后各抒己见。

3、教师小结。

四、看谁“背”得快: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四首诗,看谁能全部背出来。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四首诗

一、教材分析

本课《课外古诗词诵读》位于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属于课外自读古诗词。

二、学情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初步具备了读古诗词的一些经验,可以自己简单的读一读古诗词,但是可能还在没有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诵读古诗词。

2、能自己对古诗做简单赏析,并积累阅读古诗词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能自己对古诗做简单赏析,并积累阅读古诗词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昨天晚上我备课的时候,感觉这节课要读的这四首古诗,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写作的方法多样,可读的角度较多,我就有点纠结,要从哪些角度带领你们读呢?不好选择,只好来寻求你们的'帮助,你们来和我说说,你们平日里是从哪些角度来读古诗词的?

(二)自由批注

师:我们上学期在现代文阅读中涉及到了批注阅读的方法,本单元在名著阅读中也提出了批注的方法,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结合以往阅读古诗词的经验,从四首古诗中自选一首,自选角度做一个批注。

生:批注

(三)发言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所做的批注。

2、教师归纳总结并板书;交流过程中指导朗读。

(四)呈现老师批注

1、怎样理解“诗中有画”?

2、第二首诗中诗人的思乡之情怎么传达出来的?

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五)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读古诗

(六)我们一起来有情感的朗读四首古诗词

(七)学生任选一首诗一个角度,动笔写一写赏析

1、学生交流自己写的赏析;

(八)作业:积累背诵四首古诗词,并继续完成其它三首诗的赏析。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歌。背诵诗歌

2、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歌。背诵诗歌。

图片、实物投影仪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名字叫《登幽州台歌》。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自由读诗,学习生字词。

二、自学古诗自由读读古诗,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了。

三、整体感知,理解古诗:

1、学生自由读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

2、指名读诗,及时正音。

3、交流。

四、借助画面,理解诗意,感情朗读。

1、(实物投影仪:插图)请学生观察,师讲解诗意,并进行范读。

THE END
1.怿是什么意思怿的拼音怿怎么读汉语字典《孫楚·榮啓期贊》榮心溫雅,旣夷旣懌。濁以徐淸,寂然淡泊。 「怿」字说文解字 《卷十》《心部》 ·懌 說也。从心睪聲。經典通用釋。羊益切 文十三 新附 【怿】字的英语单词 enjoy, be glad, be pleased 怿怎么读 怿是什么意思 怿的解释https://www.zidianwang.cn/zidian/603F.html
2.“怿”字的意思和解释,“怿”字的成语和组词怿,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4034,读音是(yì),忄部,共8画,形声字,左右结构,五行属土。 怿字概述 〔怿〕字拼音是(yì),部首是忄部,总笔画是8画。 〔怿〕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忄、”,五行属土。 〔怿〕字仓颉码是PEQ,五笔是NCFH86,NCGH98,四角号码是97054,郑码是UXBI,中文电码是2022,区位https://www.ciyu6.com/zi/9398.html
3.澶怎么读音澶怎么读音1、澶拼音:chán。2、基本释义:澶渊(Chányuān),古地名,在今河南濮阳西南。3、相关组词http://m.zhuanqicha.com/zixun3534644/
4.瀵瀵拼音瀵怎么读瀵部首瀵意思【巳集上】【水字部】 瀵; 康熙笔画:21; 页码:页661第03(点击查看原图)【唐韻】【集韻】【韻會】方問切,音糞。水名。【爾雅·釋水】瀵大出尾下。【疏】尾,猶底也。言其源出于底下者名瀵。瀵,猶灑散也。【水經注】南瀵水,出汾隂縣南。 又神瀵,出終北國。【列子·湯問篇】終北國有山,名壷http://zd.747838.com/%E7%80%B5_zi/
5.怿怎么读,怿什么意思,怿组词和读音拼音怿读音的拼音 yì 怿是什么意思,怿的基本解释 怿(形声。从心,瞘声。本义喜悦) 同本义 怿,悦也。--《说文新附》 怿,悦也,乐也。--《广韵》 说怿女美。--《诗·邶风·静女》 辞之怿矣。--《诗·大雅·板》。传怿,悦也。” 是故其成也怿。--《礼记·文王世子》。注怿,悦怿。” 上不怿。--https://fy.tingclass.net/hanzi/%E6%80%BF
6.怿怎么读怿组词怿的解释读音笔顺拼音笔画喜怿 夷怿 娱怿 平怿 忻怿 怡怿 怿怿 怿悦 怿气 悦怿 愉怿 感怿 懽怿 欢怿 欣怿 欨怿 畅怿 说怿 「怿」成语组词 神怿气愉 怿妧颦眉 上一篇:恆 下一篇:恇怿的解释 怿怎么读 怿是什么意思 怿组词 怿的读音 拼音 笔顺 有多少笔画数 繁体字怎么写热门查询 拼音查字 部首查字 多音字大全 ?https://zidian.bi0.cn/603F__hanyu.html
7.怿的读音怿怎么读怿字的相关查询http://hanzi.jielongdaquan.com/show/e680bf.aspx
8.怿字的拼音怿怎么读音部首解释字义是什么意思怿 读音 [yì] 英语 pleased 笔画数 16 部首 忄 笔画顺序 丶 丶 丨 ? 乀 一 一 丨 「怿」的解释 详细解释 基本字义 怿 读音: yì 怎么读: 形容词 喜悦。《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唐.柳宗元 〈忧箴〉:「忧不可常,常则谁怿?」http://www.yuwenke.com/pinyin/yi147.html
9.怿的意思怿组词怿字组词怎么读读音拼音是什么?在线字典->在线查询怿的意思,怎么组词,怎么读,怿的读音,怿的拼音是什么,在字典中的解释★★ 怿 拼音:yì,笔划:8 部首:忄五笔输入法:ncfh 基本解释:前一篇:怡后一篇:怔 怿 (懌) yì 欢喜:“辞之怿矣”。 笔画数:8; 部首:忄; 笔顺编号:44254112 http://www.hydcd.com/zidian/hz/10061.htm
10.怿怎么读怿组词词语成语笔顺读音怿怎么读_怿字组词_笔顺_词语_成语 汉字怿 拼音yì 怎么读 部首忄 (竖心旁) 笔画8画 结构左右 组词 平怿 不怿 欨怿 娱怿 欣怿 怿的意思解释 怿的意思、组词、拼音读音《新华字典版》 怿拼音:[yì]怎么读: (1)◎ 喜悦;愉快 怿字的笔顺、笔画、写法http://mzidian.gei6.com/603F__xinhua.html
11.舛的读音是什么意怿舛的读音是什么意怿 “舛”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舛[ chuǎn ]意思: 错误,错乱; 违背 。舛 读音:[ chuǎn ]部首:夕 笔画:6 部外笔画:3 基本解释:错误,错乱 :~错(a.错误;b.意外的事;c.参差不齐,交错)。~驳。命途多~。违背 :~迕。https://www.105188.com/sh/596312.html
12.怿的解释怿的意思怿怎么读怿 拼音:yì ,注音:ㄧˋ ,部首:忄,笔画:8结构:左右结构,五笔:NCFH ,字形:左右结构 统一码:603F ,郑码:UXBI ,仓颉码: , 繁简:简体 ,四角码:97054 怿笔顺怿笔顺:点、点、竖、横撇/横钩、捺、横、横、竖 基本解释 〈形〉 (形声。从心,睪(yì)声。本义:喜悦)同本义 怿,悦也。——《说文https://m.xhlylx.com/zidian/0c99aa8fcaf6f2d6.html
13.怿怎么读鲎怎么读?它又是什么?下面CN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相关资料说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鲎怎么读读音:hòu,释义:1.节肢动物,甲壳类,生活在海中,尾坚硬,形状像宝剑。肉可食:~帆(鲎腹部甲壳可以上下翘动,上举时,称..鲎什么意思鲎 (拼音:hòu;注音:ㄏㄡˋ;学名:Limulidae),又名“马蹄 孑孓怎么读? 孑孓https://www.unjs.com/h/b/246451.html
14.怿的读音怿的读音,问答社区问答社区 疑难解答 问题解答怿的读音 怿yì 怎么读 〈形〉(形声。从心,睪(yì)声。本义:喜悦)同本义怿,悦也。——《说文新附》怿,悦也,乐也。——《广韵》说怿女美。——《诗·邶风·静女》辞之怿矣。——《诗·大雅·板》。传:“怿,悦也。”是故其成也怿[查看更多]上https://www.hao86.com/zi_ask_9bbd9443ac9bbd94_dy/?force=1
15.怿怎么读拼音怎么写的呀(怿怎么读拼音怎么写的呀)大家好,小娟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怿怎么读拼音怎么写的呀以下问题,怿怎么读拼音怎么写的呀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怿的拼音读音是:yì。 2、一、怿的拼音 yì 二、怿的详细释义 欢喜;高兴。 3、怿 【拼音】:[yì]【字义】:欢喜:“辞之~矣”。 http://06567.cn/youxi/733825.html
16.“怿”字用潮州话怎么读潮州音字典潮州话怿 您所查询的文字为:“怿” 部首: 忄 部外笔画: 5 总笔画: 8 怿在线发音 点击播放书面读音点击播放口头读音 该文字还有其他用户提供读音>> 展开更多 基本解释 欢喜:“辞之~矣”。 详细解释 欢喜:“辞之~矣”。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 忄又 http://www.chaozhouyin.com/dict/%E6%80%BF
17.怿字的解释,怿读音发音怿(懌) yì 欢喜:“辞之怿矣”。 笔画数:8; 部首:忄; 详细解释 怿懌yì 【形】 (形声。从心,睪(yì)声。本义:喜悦)同本义〖rejoice〗 怿,悦也。——《说文新附》 怿,悦也,乐也。——《广韵》 说怿女美。——《诗·邶风·静女》 辞之怿矣。——《诗·大雅·板》。传:“怿,悦也。” 是https://wap.chacihai.com/zidian/8458.html
18.怿字怎么读,怿字的寓意含义是什么,怿字做名字怎么样怿字的读音 yì 怿字的声母 y 怿字的韵母 ì 怿字的五行 土 怿字的部首 忄 怿字的笔画 8画 怿字的寓意 怿字的寓意为喜悦、欢喜、畅怿、忻怿 怿 怿字用来取名怎么样 怿字用作人名意指和和美美、美意延年之义; 查询字典 怿字的字义 怿懌yì【形】(形声。从心,睪(yì)声。本义:喜悦)同本义怿https://chaxunchongming.com/zidian/%E6%80%BF.html
19.怿怿,悦也,乐也。——《广韵》 说怿女美。——《诗·邶风·静女》 辞之怿矣。——《诗·大雅·板》。传:“怿,悦也。” 是故其成也怿。——《礼记·文王世子》。注:“怿,悦怿。” 上不怿。——《汉书·萧何传》。师古曰:“怿,悦也。”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史记》 (2) 又如:怿怿(https://www.yuwenmi.com/zi/18264.html
20.怿拼音怿的拼音读音意思组词八九网字典,怿的拼音、意思和组词,可以查询怿的拼音是什么、怎么写,了解怿怎么读音,还可以查询怿字的组词拼音和怿的发音,了解怿的字义。https://bajiu.cn/zidian/?id=8423
21.汉字“怿”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新华字典字 怿 简解 怿(懌)yì欢喜:“辞之怿矣”。笔画数:8;部首:忄;笔顺编号:44254112 详解 怿懌yì【形】(形声。从心,睪(yì)声。本义:喜悦)同本义〖rejoice〗怿,悦也。——《说文新附》怿,悦也,乐也。——《广韵》说怿女美。——《诗·邶风·静女》辞之怿矣。——《诗·大雅·板》。传:“怿,悦也http://dict.newdu.com/show.asp?id=8423
22.《怿》字笔画笔顺笔划每次最多查询12个汉字;若要屏蔽广告,请点此进入:无广告版。 [拼音查字][部首查字][笔画数查字] 汉字怿 (字典、组词) 读音yì 部首忄 笔画数8 笔画 名称点、点、竖、横撇/横钩、捺更多:https://www.bmcx.com/、横、横、竖、 电脑版-手机版- 自适应https://bihua.bmcx.com/e680bf__bihuachaxun/
23.怿的读音,怿字的意思,怿字的组词,怿字的笔画,怿字典查询欢喜:“辞之怿矣”。 笔画数:8; 部首:忄; 笔顺编号:44254112 怿 懌 yì 【形】 (形声。从心,睪(yì)声。本义:喜悦)同本义〖rejoice〗 怿,悦也。——《说文新附》 怿,悦也,乐也。——《广韵》 说怿女美。——《诗·邶风·静女》 辞之怿矣。——《诗·大雅·板》。传:“怿,悦也。” https://www.shifang.fun/zidian/zi.asp?id=8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