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日月潭》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

能力目标: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收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大尖和水社克服重重困难救出了太阳和月亮的动人故事,学习他们不畏强暴,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了解日月潭的传说吗?知道的请你谈一谈。

学生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传说?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请简单谈一谈。

三、学习课文生字词。

启发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小组学习,互帮互学。

种读“zhǒng”吐读“tǔ”第三声

“社”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示”的意思是“神”。“决”字是两点水;“吞”字是上边是一个天字,第一笔是横,不要写成撇;“兽”字下边是口,不要写成日字。

咔(kā)嚓(chā):象声词。

学生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1、读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中需要想象的部分。

第三自然段大尖和水社走啊走,历尽了千辛万苦。他们究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历尽那些辛苦地走?

第七自然段大尖和水社来到阿里山,在小鸟和百兽的帮助下,找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课文没有具体写出来;

第八自然段恶龙终于被制服了。恶龙是怎样被金斧头和金镰刀制服的,课文也没具体写出来。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把概括叙述的情节扩充得具体详细些。

三、思考。

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你认为尖和水社是什么样的人?

2、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

大尖和水社为什么要找回太阳和月亮?

他们是怎样找回太阳和月亮的?

找回太阳和月亮后大尖和水社怎样了?

3、学生按以上层次复述课文。

四、思考交流。

可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

教学后记:

学生本身就喜欢读神话传说,所以我首先尊重学生的喜好,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给他们质疑的空间。通过全班交流把疑问一一揭开。最后启发学生想象练说。如:大尖和水社经历了哪些磨难?他们是怎样找到金斧头和金剪刀的?他们是怎样把恶龙打死的?课文都没有讲,让学生把这些精彩的画面想象出来,在组内交流,他们的兴致颇高。

日月潭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和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和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树立祖国统一的.意思。

教学资源:中国地图、有关台湾的资料、图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口语训练

二、导入课题

1.出示中国地图,找到台湾。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一台湾。在台湾省中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在其中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它也是台湾最大的湖。出示课文插图,板书课题,这个湖就是一一(指读课题)〈日月潭〉。

2.读准课题,了解"潭"的意思。

三、探究新知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的读得好的词.读得正确的词全班跟读.

(2)对照图画读课文,感知字义词义.

(3)去掉拼音,用多种形式读生字词,巩固识字.

(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日月潭的美景。

2.自读感悟.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理解感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

3.合作交流.

1、会认9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受日月潭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2、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朗读、想象、体会出那里的美丽。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咱们的祖国山河壮丽。你们以前都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呢?(学生畅所欲言。)

2、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导游姐姐,(课件出示)她要带我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快听她说说吧!

(课件演示,教师板书:日月潭)

3、教学生字“潭”,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归纳学生的问题:(板书:在哪名字的由来风景怎样)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1、学生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投影出示生字:认为自己已经全部会读的同学请站起来,指一至两名学生认读生字。读全对的奖他们为今天的识字大王。

⑵偏旁猜字游戏:①教师说生字的偏旁,学生马上抢答生字。

②由学生随意说偏旁,其余学生抢答生字。

⑶按拼音归类识字:在“我会认”中把前鼻音的字圈一个圆圈,后鼻音的字圈一个三角形,翘舌音圈成正方形。

⑷认读生字卡片--抽读生字卡片

⑸出示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学生边轻声读边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出。

⑹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三、细细品读,情感体验。

1、过渡:课文的第几段告诉我们日月潭在哪里?

2、学生默读,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心得。

⑴出示地图,了解台湾的位置。让学生明白台湾是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日月潭的地理位置。

日月潭在()。

⑶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课件演示文中插图帮助理解词语的意思)

⑷朗读指导。

⒋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默读第二段

⑴自由小声读,画出写日月潭名称来历的句子。

⑵全班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日月潭的水有什么特点?

②课件演示--光华岛。

③出示句子: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Ⅰ日潭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月潭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课件演示)

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Ⅱ比较句子: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通过比较让学生学会准确用词,月亮有时圆有时弯,“弯弯的”不仅写出了月潭的形象,而且表达很准确。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

Ⅲ用“因为......所以”来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学生自由准备--指名说--同桌互说

④指导朗读

⒌争当导游

⑴四人小组成立为一个导游团,把第一二段连起来,用自己的语言介绍。

⑵派代表展示。

(四)写字指导。“岛”“”展“环”“绕”“建”“纱”

重点指导“展”和“建”。“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建”字的偏旁与走之儿区别。

(五)结束:今天的旅程到此结束,下堂课我们再接着去观赏日月潭。

一、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男女生分段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精讲感悟

1、我们知道了日月潭的位置和由来,这堂课我们一起去领略它的风光。

轻声读课文3、4自然段,把认为写得美的句子画下来。

2、交流心得

⑴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点拨和指导朗读。

如:清晨的景色:

课件演示,让学生说说“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像什么?

水中的倒影由于薄雾变得模糊不清,树上是用哪个词来形容的?(理解隐隐约约)

中午晴天的'景色:

课件演示,理解“清晰”。

蒙蒙细雨的景色:

课件演示:让学生说说在蒙蒙细雨中看日月潭是什么样的感觉?

理解“朦胧”。对照晴天和雨天日月潭风景课件,让学生感受日月潭景色的神奇和美妙。

⑵评读升华

①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②学生选择朗读展示。

③配画面朗诵课文。

先自由准备--指3名学生配画面诵读--全班配画面诵读

3、讲读第五自然段。

⑴是啊!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是多么令人向往啊!齐读第五段。

⑵什么叫“吸引”?结合课文说一说。

⑶练读。(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突出“风光秀丽”)

②日月潭吸引了谁?(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突出“许许多多”)

三、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说说自己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想法?

四、写字指导。

指导剩余的字,重点指导“隐、茂、省”。

五、实践活动。

你知道台湾还有什么美景吗?把搜集来的资料办一期“走进台湾”的图文展。

板书设计:

日在哪:台湾最大高山光

月由来:日潭月潭秀

潭怎样:清晨晴天雨天丽

课后反思:

反馈纠正:读音--“环”很多学生读成“怀”的音。

“薄薄的”读成bo。

字形--“建”字的偏旁没写对。

“展”字多了一撇。

虽然上课都再三强调了,还是有部分孩子写错了,可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多么重要。

一、学习目标: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掌握课文出现的成语,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4、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情感目标

有热爱祖国,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台湾的日月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新疆的吐鲁番,牛羊成群,瓜果飘香。首都北京,车如水,人如潮,繁华而热闹。我们的祖国多么可爱!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老师再接来的这些日子,一起去看看祖国的美丽河山吗

那今天,老师就先带小朋友们去看看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日月潭。

出示课题《日月潭》齐读。

二、新课教学:

1、打开课本翻到39页,轻声的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2、小朋友都预习过课文了,那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预习得最认真,老师手上有些生词卡,哪组的小朋友可以来开火车读读,(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3、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把这些词从课文中找出来吗,比比谁找得快,

4、同桌互读词语,比比谁读得好

5、那哪个小朋友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

环绕:围绕(造句)

茂盛:(植物)长得多而且茁壮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建筑:建筑物,(举例说)

清晰:清楚

朦胧:不清楚(说出反义词:清晰,清楚)

仙境:神仙居住的地方,多比喻景物优美的地方。(课文中说哪里是仙境呢)

6、日月潭如同一个神话中的仙境,那一定是非常美丽,那小朋友,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课文,感受一下美丽的日月潭吗吗

7、齐读课文。

8、日月潭美吗那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他的名字叫日月潭呢课文中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它名字的由来

9、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10、小朋友你们认为他读得这么样子谁愿意也来读一读和他比一比

11、齐读。

三、指导书写。

四、小结

一、复习导入:

1、课前我们来个抢答赛,小朋友想参加吗

日月潭在哪里

日月潭中美丽的小岛叫什么

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课文中介绍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1、课文介绍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时的美丽景色,小朋友你们想先去看看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呢(以下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教学顺序可根据情况调整)

2、教学第三自然段:

a、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b、清晨的日月潭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c、你们觉得它美吗那要怎么把日月潭的美读出来(轻声,舒缓)

d、4组比赛那组读得棒

3、教学第四自然段

a、教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日月潭中午的景色

b、说说自己的感受

c、指名读本段

d、学生评

4、日月潭美吗小朋友想不想动手来画画日月潭呢

5、指名介绍自己的画

6、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画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老师手里有一些生词卡,小朋友你们能读好吗(课后读读记记)

2、这些词的意思你们知道吗

3、交流

4、小朋友你们自己再读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里有没有那些词、句可以住进我们的好词好句本的呢

二、新课教学

1、朋友你们自己先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2、交流

3、小朋友喜欢这篇课文吗那你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起来吗

4、自由背诵

5、除了日月潭,你们还知道台湾有哪些好地方吗

6、交流介绍

7、介绍收集材料的方法。

教学反思

一、借助插图,感悟美景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明确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画面中领悟词句意思、感受日月潭的秀丽景色。如:理解日月潭周围的环境时,学生对“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的理解,我结合文中的插图,给学生直观的印象;认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时,也是图文结合,感悟“圆圆的、弯弯的”等词语意思,了解日月潭的名字是依照形状命名的;欣赏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美景,利用直观的画面,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并在欣赏画面中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这样,既避免了教师枯燥的讲解,又避免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生自主地去感悟,真正实现了有效课堂。

二、同位合作、调动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同位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比如,认读生词时,让同位互读一遍,既能起到互相检查的作用,同时又能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还调动同位的积极性,帮助同位读正确,充分利用学习的资源;在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时,学生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我又让同位合作读中午的景色,又一次给同位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机会。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并请同位上台展示朗读,因此,同位有合作学习的成就感。

三、抓住机会,训练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学习第二段时,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说话要有依据,比如,为什么叫日月潭呢让学生通过读课文,然后在交流时,要将依据说清楚,我让学生上台看着图片说,学生有了阅读,有了老师的提示,大多数同学都能说得有理有据,我还进一步训练学生运用“因为所以”来说。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课堂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我的课堂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学会本课词语,理解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4、默读课文,能口头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指的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论述和评价。)请你举个例子说说,我们都学过或听过哪些传说?(《鲁班学艺》等)那这篇课文将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呢?(日月潭)

2、介绍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台湾省中部的南投县鱼池乡,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潭中有个小岛叫珠仔岛,将湖分为两半。北面为日潭,南面为月潭,因为轮廓近似月亮和太阳而得名。周围有大尖山和水社山等环抱,树木葱茏,是台湾省著名的旅游和疗养的胜地。

3、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给生字注上声调。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拯是后鼻音,潭是前鼻音。

(3)再读课文,交流讨论:

(1)写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2—5)写日月潭的传说。

(6)写大尖山、水社山和日月潭的名字的由来。

(4)学生再读课文,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和觉得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

4、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些什么?是从哪一句中知道的?(知道了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知道了日月潭的景色很美知道了日月潭还有一个传说。)

5、指导书写。

商字的里面要和滴字的里面区别。注意漆的下半部分的书写。筹字注意要写得紧凑一些。

6、布置作业。

(1)抄写坌棵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一、复习生字

二、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通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日月潭在哪里你们都知道了吗?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去看一看那里美丽的风景。(教师解说第一自然段1、2句)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日月潭究竟还有什么动人的传说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6自然段。

4、能用最简洁的话概括这个传说吗?(大尖哥和水社姐拯救日月)

5、课文是如何具体描述这个传说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谁来读读这个故事的起因?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两条恶龙吞食了日月,天地间漆黑一团(板书:漆黑一团),人们分不清白天、黑夜。这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所以人们必须要杀死恶龙,救出日月。

2、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

(1)为了降伏恶龙,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请你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人们商量拯救日月的.语句。

(2)出示人们说的两句话。指名读。

(3)人们商量出来的办法是什么?(只有请到水性特别好的人,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才能制服恶龙,暂时能恶龙。)

3、出示两个问句。引读两句问话。

4、此时,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焦急的,无可奈何的)书上用了哪个词?一筹莫展

5、就在人们一筹莫展、心急如焚,甚至有点绝望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板书:挺身而出

(1)你觉得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需要什么?(勇气,战胜恶龙的决心)

(2)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把这句话读好。齐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大尖哥和水社姐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那么这两位英雄是如何降服恶龙,拯救日月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学生自读。

(1)他们是如何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齐读

(2)展开想象,体验艰苦

现在就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大尖哥和水社姐在拿金斧头和金剪刀过程中的艰辛。

①高山挡住了他俩的去路,遇见挡住去路的高山他们就,遇见峻岭就。

②他俩手握砍刀,走在布满荆棘的山林中,遇见带刺的灌木就,遇见密林中的野兽就。

③一路上,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累了就,饿了就,渴了就。

是呀,这金斧头和金剪刀来得可真不容易啊。大尖哥和水社姐不但勇于克服困难,而且也勇于用智慧战胜困难。

(3)比较句子

出示: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同学们,看看这两句哪句好?为什么?除了感受到得到金斧头、金剪刀是那么来之不易,也感受到人物的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品质。

(4)继续交流

当他们拿着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回到潭边。他们又冒着生命威胁降伏恶龙。他们是怎样降伏恶龙的。(板书:降伏恶龙)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读)

五、学习第5——6自然段

1、师述:降伏恶龙以后,大尖哥和水社姐又累又饿,便用龙肉来充饥,吃下龙肉后,身体一个劲地往上长,转眼间,就化作了两座青山,永远的守卫在潭的两边。

2、人们再也看不到大尖哥和水社姐了,看到的只是两座青山。此时此刻,乡亲们会对着两座青山说什么呢?

3、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了大家利益而牺牲自己生命(板书:为民造福)的年轻英雄,把这两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

4、让我们带着份崇敬之情,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小节。

1、从此,人们来到日月潭就会看到这两座山。导游也会满怀深情的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各位小导游,当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日月潭旅游时,你会如何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呢?

练习一分钟,指名讲述。

2、同学们,古今中外流传着很多传说故事,像类似于《日月潭的传说》《大禹治水》这样的传说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去看一看这些: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

七、作业

1、把这个动人的传说说给爸爸妈妈听;

2、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在补充习题上。

23日月潭的传说

漆黑一团

一筹莫展

挺身而出

降伏恶龙

为民造福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尖和水社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练习讲这个故事。

练习默读,提高默读效率。

教学难点:

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

1、师简述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传说。

(1)出示一组词语:

漆黑一团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一筹莫展

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

重见光明

(2)指名简单概括传说,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

二、深入学习,感悟文字

1、这个传说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指名说,朗读第二自然段。

2.默读3自然段

(1)思考: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边默读边用横线画下有关句子。

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你是怎样体会的'?

(2)反馈。

A、出示人们说的办法的句子,读。

B、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

引导读两个问句。

C、用下面句式练说。

人们想出了许多办法,有的说……还有的说……这些办法都不行,因为……

(3)正当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谁要去降伏恶龙?

A、出示:大尖哥和水社姐要去降伏恶龙。

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比较句子,从“挺身而出”这个词语,你体会到他们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板书:见义勇为

B、读句子。

3、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大尖和水社是怎样找到我斧头和金剪刀的呢?又是怎样制服恶龙的呢找到这两个部分,用分节线划开。

(2)全班交流:

A、师指导:他们是怎样找到金剪刀和金斧头的?

出示第一部分内容,读。

引导想像:当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时,当他们趟大江大河时,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他们一路上还会经历哪些辛苦?

出示:1、他俩手握砍刀,行进在布满荆棘的山林中,---------------------------------------------------------。

2、山中天气变化无常,刚刚还是赤日炎炎,-------------------------------,一会儿就大雨滂沱,-------------------------,可又过了一会儿,气温骤降,大雪纷飞,-------------------------------------。

3、为了早点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他俩夜以继日地赶路,饿了-----------------------,累了--------------------。

4、崇山峻岭山高路险,有一次,---------------------------------------------------------。

学生想象回答。

师: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没有退缩、屈服,可见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不畏艰难)

B、现在关键时候到了,你们心情紧张吗?我们来看看大尖和水社是怎样制服恶龙的?

出示第二部分内容,读。

从一系列的动词中,你体会到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的人?

板书:舍生忘死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心情的变化。

4、学习5.6自然段

指名读,说说结果怎样?

理解“为民造福”(板书)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日月潭名字的来历了吗?读了这个动人的传说,我深深地被打动了,让我们也一起来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吧!

三、回归文本,练说故事

1、出示练说提纲。

2、先默读课文,再同桌互说。

3、指名说。

四、拓展延伸

师:传说毕竟是传说,事实上,日月潭的形成是不是这样的呢?还需要我们去动手收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再一起交流。

布置作业:

1、回家将这个故事说给家人听。

2、收集日月潭形成的资料。

板书设计:23、日月潭的传说

大尖水社

见义勇为

不畏艰难

舍生忘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2.理解“一筹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为民造福”等词语的意思。

3.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体会他们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2.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体会他们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一、美读词语,复习旧知

1.齐读课题

2.学生“闯关”,旧知反馈

漆黑一团一筹莫展挺身而出千辛万苦为民造福

个别读、齐读

3.读了上面的词语必然会让我们想起两个人。。。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谁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

二、板块教学,分步实施(紧扣上面美读的词语进行教学)

(一)补白渲染,感受漆黑

1.故事要有起因,谁来说说这个故事的起因读第二小节

2.没有了太阳和月亮,人间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句式训练:天地间没有了太阳、月亮,一团漆黑,人们看不见,看不见,看不见。

这日子真的没法过了。人们。(填一筹莫展,并利用此处的情境理解一筹莫展。)

【设计理念:此处的句式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轻而易举的让学生体会到没有太阳和月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为下文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的英雄形象奠定基础。】

(二)突出重点,感受形象

1.出示第三小节,词语“一筹莫展”用红色字体出示

问:究竟有没有办法呢什么办法

2.指名交流:

①恶龙躲在潭底,只有请到水性特别好的人才能战胜它们。

②恶龙非常凶猛,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才能将它们制

服。

可这些办法可行吗从哪儿看出来

出示:可哪里去找水性特别好的人呢

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呢

此时此刻人们的心里急不急谁能带着这种心情读好这两个带问号的句子

3.就在人们毫无办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接读)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板书:挺身而出)

(1)问: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挺身而出

句式训练:天地间漆黑一团,去找金斧头和金剪刀困难重重,

人们怕

(利用这地方的补白,进行三个层次的朗读。)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知道有办法解决,进而读好两个问句“可哪儿去找水性特别好的人呢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的进斧头和金剪刀呢”联系上文理解“一筹莫展”的意思,展开想像:“其他人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通过整体把握,上贯下联,使学生通过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感知大尖哥和水社姐救民于危难之中的高大形象,加深对中心的体会。】

(2)明明知道危险重重,他们害怕了吗退缩了吗犹豫了吗这就是—挺身而出。

【设计理念:学生对于“挺身而出”这个词语的理解大多局限于词典上的解释,本环节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并且能够运用词语】

(3).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难、见义勇为,救百姓于危难之中,我想现在大家再读最后一句,一定能读得更好!齐读

4.那么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降伏恶龙的呢必定会吃尽千辛万苦。板书:千辛万苦。现在老师建议大家用心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圈划出大尖哥和水社姐吃尽千辛万苦的句子。(出示:第4自然段)生默读课文,圈划词句,师巡视指导。

(1)交流第一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指名读。“翻山越岭”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荆棘”是什么满山遍野的荆棘会把他们怎样仍然继续向前走这就叫—披荆斩棘,从这个词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谁来读好这句话

A读到这儿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

1、他俩手握砍刀,行进在布满荆棘的山林中,。

2、山中天气变化无常,刚刚还是赤日炎炎,,一会儿就大雨滂沱,,可又过了一会儿,气温骤降,大雪纷飞,。

3、为了早点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他俩夜以继日地赶路,白天,晚上。

4、崇山峻岭山高路险,有一次,。是呀,这金斧头和金剪刀来得可真不容易啊。让我们再读这句话。

(2)交流第二处:如果你是他们,拿到了金斧头与金剪刀你会怎么想事不宜迟,他们“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

A面对凶猛的恶龙,你敢不敢跳入潭底他们呢哪些词可以看出

B恶龙向他们扑来,他们拿起斧头剪刀与恶龙—激战

恶龙把他们抓伤了,他们仍在与恶龙—激战

一天一夜过去了,他们还在与恶龙—激战

两天两夜过去了,他们仍然在与恶龙—激战

三天三夜过去了,他们终于打败了恶龙

C谁再来读这句话

(3)引读:终于大尖哥用——金斧头砍死了它们,水社姐用——金剪刀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

现在让我们再次领略故事精彩的部分,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难、为民造福的精神。板书:为民造福。齐读第四自然段。

(4)师动情朗读——然而,大尖哥和水社姐由于又累又饿,便用龙肉来充饥。当他们吃下龙肉后,身子就一个劲地往上长。转眼间,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卫在潭的两边。

师:此时重获光明的人们,内心在深情地呼唤这两个名字:大尖哥和水社姐

此时重获光明的人们,内心在呐喊:(即想对大尖哥和水社姐说些什么)

三.总结课文、深化情感

1.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就把这两座山命名为—把这个潭叫做---

2.正因为这个动人的传说,日月潭成了旅游胜地。如果你来到日月潭边你会想起谁脑海里会浮现怎样的画面

3.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人:大尖哥水社姐

看到了两座山:大尖山水社山

见到了一个潭:日月潭

倾听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日月潭的传说

(冒号后面的部分让生齐说)

二年级上册语文《日月潭》原文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湖。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日月潭》教案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3、能掌握课文出现的`成语,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二、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四、教学过程:

1、打开课本翻到39页,轻声的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2、小朋友都预习过课文了,那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预习得最认真,老师手上有些生词卡,哪组的小朋友可以来开火车读读,(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3、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把这些词从课文中找出来吗,比比谁找得快,4、同桌互读词语,比比谁读得好

a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b清晨的日月潭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c你们觉得它美吗那要怎么把日月潭的美读出来(轻声,舒缓)

d4组比赛那组读得棒

a教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日月潭中午的景色

b说说自己的感受

c指名读本段

d学生评

三、指导书写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日月潭》教学反思

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教学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湖,让学生们想像究竟有一个什么样的岛,把湖分成了日潭和月潭呢学生们经过尝试后,虽不得其解,但却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必竟还是小有收获的。

教材分析

课后“我会认”是本课要学的9个生字,其中“朦”、“胧”、“镜”的读音是后鼻音,要重点指导。“我会写”中的12个字,“岛、展、建、纱、胜、省、约、盛”是已经会认的字,其余4个是本课要掌握的生字。本文四个字的词语较多,教学时要注重让学生积累。

教学目标

1.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通过观察插图或结合生活经验了解“附近、隐隐约约、名胜古迹、群山环绕”等词语的意思,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3.通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日月潭清晨、中午及雨天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积累本课课后“读读记记”中的词语,并能选择一两个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5.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认识9个生字,写好12个生字;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背诵课文。

结合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日月潭清晨、中午及雨天的秀丽风光。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投影仪。

两课时

第三单元学情分析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我们知道,咱们的祖国可美了,你们以前都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

2.我听说台湾岛上有一处景色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个地方叫“日月潭”。板书课题,认识“潭”,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个字。(五龙潭、三潭印月、龙潭虎穴)读后解释“潭”:水很深的池。

3.请大家观看大屏幕,听导游小姐为我们介绍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教师深情范读课文。)

4.小朋友,听了导游小姐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想亲自去看看吗?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二、初读识字

1.指名学生逐段读课文,教师随机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

2.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些词语最容易读错,你能像个小老师那样,给全班同学提个醒吗?

3.出示课文中的词语,采用多种形式读。(个别读、比赛读、齐读等)

太阳高照群山环绕风光秀丽

树木茂盛湖水碧绿名胜古迹

隐隐约约点点灯光蒙蒙细雨

4.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同桌之间互相读生字,比一比谁认识的多。

学生提醒容易读错的字音,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翘舌音“筑”。另外,注意“绕”读第四声。

(2)指名读生字。

(3)指名读、齐读课文中带有这9个生字的4句话。

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三、朗读感悟一、二两段

1.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的一、二两段,从这两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第一段,知道台湾省、台中在哪里。出示:中国地图。教师先在地图上指出:台中,即台中市,在台湾中部,周围有很多山;然后请学生根据“附近”一词,指出日月潭的大概位置。

3.重点朗读感悟:“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1)读读这个句子,找找这个句子中的`好词:“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出示词语卡片读一读,记一记。

(2)通过看图理解“群山环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名胜古迹”。

4.为什么人们把这个大湖叫作“日月潭”?指名读第二节,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出示图片)

(1)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2)理解字词:“岛”。先指名找出图中的“小岛”;再联系字形理解词义:岛是水中的高起的部分,像山,所以“岛”字里有个“山”。日月潭中高起的部分,是岛;台湾是大海中高起的部分,也是岛。

(3)你发现了什么?抓住比喻句,看图帮助理解。

(4)齐读,抓住叠词“圆圆的”、“弯弯的”把句子读好听。

(5)小结:原来日月潭的名称就是这样得来的。

5.美美地朗读课文一二两段,学生试着背一背。

四、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出示填空练习。

日月潭是我国()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的高山上。那里(),(),周围有许多()。

日月潭很深,湖水()。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叫();南边像(),叫月潭。

2.读词语卡片复习词语。

3.练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岛、省、胜、茂盛、环绕”。小组交流:你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比较难写?

(2)教师范写,重点提示:

岛:“鸟”的竖折折钩写得大些,“山”字躲在里面。

茂:注意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

(4)作业展示,师生评议、指正。

作业:背诵一二两节。

课前透视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质疑。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板书课题)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学会质疑是提高读书质量的有效手段。虽然这些“疑问”开始时是杂乱无序的,但是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并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和整理,将最有价值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提高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二、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阅读的过程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学生反复读文感知,既巩固了识字,又提高了朗读水平,培养了语感。】

三、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经验等)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游戏和活动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四、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长此以往,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引导学生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交流

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交流是检查学生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师生的交流反馈中,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

六、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七、练习

结合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八、书写

1、学习书写“岛、展、环、绕、建、纱”。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建”字的偏旁要与走之儿区别。

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

一、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

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二、交流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三、朗读

1、指导读文: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四、读思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配乐朗读全文。

五、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

六、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

七、写字

1、学生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点”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隐: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学生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学反思:

2、学会交流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多媒体出示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迷人景色,让学生欣赏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1、认识13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够正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习佳子孝敬老人,关心家人,心中充满爱。

1、认识13生字,会写8个字。

2、通过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阳光的可爱。学习佳子孝敬老人。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奶奶的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师:我们每天都可以走到阳光下,同学们可以快乐地来到阳光下享受着美好,晴朗,温暖的阳光。而那些享受不到阳光的人又是多么遗憾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阳光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画出生字。

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4、学生汇报。。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3、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组词。

4、讲识记要诀。

5、学生书写。

学生在"田"字格内书写。

6、评比。

出示好的示范、不够好的讲评,指正。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请几个学生分段读。

3、全班齐读。

五、作业

1、认读,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这个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所以人们称它为日月潭。(《日月潭》第二段)

1.结合朗读,练习填空。

学生默读这一段,找出写日月潭名字来历的这三句话,并齐读。

然后我出示下列填空题(括号内是应填内容):

湖的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湖的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对日月潭的形状就有了清楚的了解。

2.词语增删,指导朗读。

师:把这里的`“圆圆的”“弯弯的”删去,句子还是通顺的。那么,能不能删去呢?为什么?

生:“弯弯的”不能删,因为月亮有时候是圆的,有时候是弯的,如果删去“弯弯的”,就不知道月亮是弯的还是圆的了。

师:说得有道理。可是太阳总是圆的,为什么还要讲“圆圆的太阳”呢?你听老师把用上“圆圆的”和不用“圆圆的”这两句话读一读,你比较一下,哪句话听起来形象、亲切?

生:有“圆圆的”这句话听起来形象、亲切。

师:而且,用上“圆圆的”,还能和“弯弯的”对应,读起来好听。下面同学们齐读这一段时,“圆圆的”“弯弯的”要读重音,最后一句(第4句)中的“日月潭”也要读重音。

3.结合习题,进行听写。

课文的“思考·练习”第3题要求听写本段第2、第3句。在以上教学的基础上,我及时地对学生进行了听写训练。这样学生刚学过的有关日月潭形状的文字就得到了巩固,同时日月潭的形状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下一步指导背诵。此外,课后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

4.利用简笔画,指导背诵。

为了帮助学生背诵这一段,我用简笔画勾出了日月潭的平面图,然后让学生看着图,我再用本段4句话中的一些词语给学生以提示,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一段的内容和文字,把课文流利地背了出来。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背诵2~4自然段。

3.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

认识生字、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给学生展示中国地图,我们祖国看上去是个雄鸡,这只鸡它有个鸡蛋,它的名字叫台湾省,台湾省里有个很美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去旅游下这个美丽的地方。这个美丽的地方它有个美丽的名字,大家能把它的名字说出来吗?对了,日月潭。(板书:日月潭)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考学生听力)(课件出示1)

(1)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2)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

(3)日月潭有什么景色美吗?

2、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2)(喜欢朗读的同学盖上表扬印章)

(1)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2)认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划出生字宝宝,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4)多读几遍生字宝宝。

3、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3)潭、湖、绕、茂、盛、围、胜、央、岛、华、纱、童、境、引、客。(认识哪个字,让学生拿出生字卡片指认生字,说生字结构)

(2)带拼音齐读生字。齐读生字三遍,开火车

(3)玩卡片游戏(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生字),老师在旁指导生字。

(4)老师念生字,学生拿出生字卡片,给最快拿出卡片的学生盖上表扬章。

(5)让学生自由拼读,老师玩打牌游戏。

(6)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调皮的生字宝宝丢掉了它的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7)多音字。

盛shèng(盛开)

Chéng(盛饭)

4、理解难懂的一些词语

日月潭实在是太美了,这些生字也都跑到日月潭里去了,我们也赶紧去看一看吧。

检查学生课文朗读的情况,老师出示一些难理解的词语。

环绕、附近、清晰、建筑、朦胧、仙境、树木茂盛、隐隐约约(PPT4展示)

1、齐读上节课难掌握的词语:

环绕、附近、清晰建筑朦胧仙境树木茂盛、隐隐约约

2、多音字填空练习(PPT5)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第一段并学习这段内容。

老师出示“日月潭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2、分组讨论,明确日月潭的地理位置,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等重点词语。(教师出示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3、用各种读书形式,熟读第二段。

(1)通过对比句子来体会日月潭的形状之美,并了解日月潭名字的来历。

(2)把“圆圆的”“弯弯的”删去,句子还是通顺的,那么能不能删去呢?为什么?

“弯弯的”不能删,因为月亮有时是圆的,有时是弯的,如果删去,就不知道月亮是弯的还是圆的了。

“圆圆的”这句话听起来形象,亲切。

“弯弯的”和“圆圆的”是对应的,这里朗读时要重音。

4、学习3、4自然段。

(1)读3、4自然段,理解这两段主要写什么。让学生自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分组讨论“倒映”“隐隐约约”“模模糊糊”“清晰”“朦胧”(清晰与朦胧的`意思相反)能够显示出日月潭风光多姿多采。

(2)再读3、4段,出示“早晨、中午和下雨时日月潭的风光是怎样的?”

这一问题,通过熟读和讨论让学生知道: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湖面上还飘着薄薄的雾……。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群清晰的展现在眼前……。

要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

体会日月潭是个美丽的地方。

5、学习第5自然段。

(1)再观察插图,让学生欣赏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说说日月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再读第5段,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赞美之情。

(3)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国家还有许许多多象日月潭这么美丽的地方,我们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就要爱它的山山水水

三、指导生字书写

1、(课件出示6)出示本课生字田字格课件:名、胜、迹、央、丽、华、展、现、披

(1)观察生字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展”“现”字的书写。(幻灯片)

(3)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这些生字,师指导字形结构及笔顺,巡视指导。

教学目的

1.学会12个生字,掌握生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练习默读课文。

3.能听写课后作业中的词语。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练习默读课文,体会文中在描述中表达出的热爱日月潭,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准确背诵全文。

3课时

第一节

教学责任

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并练习默读课文。

一、亮责任

借助汉语拼音读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及它名字的由来。

二、落实责任

1.范读课文,划分段落。

2.指名读第一段

问: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理解词语:

树木茂盛:树木长得又多又壮。

群山环绕:本课说日月潭周围都是山,潭水在群山怀抱之中。

名胜古迹:有优美风景或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古迹,多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

3.默读第二段。

问: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提出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4.齐读第三段。

问:本段写什么时候的景色?(清晨)

晨星:清晨还未隐去的星星。

隐隐约约:本课指看起来不很清楚。

倒映:指天上的星星和岸上的灯光映在湖中。

5.问:这段写了日月潭的哪些时候的景色?

(太阳高照和蒙蒙细雨中)

清晰:非常清楚。和隐隐约约相对。

展现:完全显现出来,让人看。

轻纱:轻飘飘的纱。本课比喻雨中日月潭的景象。

读本段第二句:

问:拿什么比喻什么?

(1)拿轻沙比喻日月潭在雨中的景象。

(2)拿仙境比喻日月潭的周围的景物。

指导。

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6.由于风景优美,许多中外游客都来游览。

7.练习分段背诵。

三、验收责任

背诵课文。

第二节

熟读课文,学会12个生字,掌握生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熟练读课文。

1.学生分段读课文。

(读清生字读音,看准字形)

2.复习旧字。

雀急勺健沙

3.学习新字。

省隐约建纱

左中右结构:附

半包围结构:迹

左右结构:称

称独体字:升

上下结构:秀筑照

4.重点指导。

隐:注意右边“彐”横都不出头。

建:注意“廴”的捺要出头。秀:上部最后一笔为捺。

5.扩词

省:台湾省省区省市

附:附近附加附和

迹:古迹迹象水迹

称:对称称职

升:升起公升升旗

隐:隐约隐藏隐蔽

约:相约约束和约约定

照:照相照片照顾

建:建筑建设建国

筑:筑坝泥筑

纱:薄纱纱巾细纱

秀:秀丽优秀秀美

6.指名读词。

三、验收责任默写生字。

第三节

教学责任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本课的所学知识。

一、亮责任通过课后的练习,巩固本课的所学知识。

1.读P47/2读读写写,理解每个词的意思。

2.听写这些词语。

3.读句子。

4.抄在练习册上。

5.指导背诵。

(1)分段背诵。

齐背分句背自己背分组背齐背指名背

(2)连段分别背诵。

三、验收责任检查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日月潭的传说内容。

教学关键:识字,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思路:导入—学习生字—学生反馈—读课文了解原因。

教具:录音机、生字卡、图片。

教案

脚本

导入

一、直接导入新课,了解日月潭。

1、教师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2、认读“潭”。

3、学生借助收集的资料,口头介绍日月潭。

4、出示日月潭的图片。

出示日月潭的图片

学习生字

二、学习生字。

1、教师播放录音范读,学生倾听并完成:

①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想一相隔: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2、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①指名认读,(学生之间互评)。

②学生互相交流这些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注意事项。

③指名反馈,适当强调,“种”字有两种读音。

④齐读生字。

⑤指名说一说: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播放录音范读,出示生字,词语卡片。

要求学生简单地说一说内容。

学生反馈。

三、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读课文

1、大尖和水社为什么要找回太阳和月亮?

2、他们是怎样找回太阳和月亮的?

3、找回太阳和月亮后大尖和水社怎么样了?

四、学生反馈,理清条理。

1、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讲大尖和水社找回太阳和月亮的过程?

2、同学们自读第1、2、9、10、11自然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1自然段:大尖和水社过着幸福生活

第2自然段:大尖和水社找月亮的原因

第9自然段:大尖和水社守着潭

第10自然段:大尖和水社变成了山

第11自然段:人们把这个潭叫日月潭,把这两座山叫大尖山和水社山。

3、板书:

原因—过程—结果

(天地黑乎乎)(艰辛、危险)(变成山)

指名反馈

通过板书,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读课文

了解原因

五、读课文,了解原因。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读出你喜欢读的句子

3、齐读

4、练习:禾苗()下了头,小草()。鸟儿不再(),花儿不再()。

5、引导学生想像: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人间会发生什么变化?

6、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伤心,难过)

7、你们想一想:看到这一切的变化,变尖和水社心里会怎么想呢?

THE END
1.戌是什么意思戌的解释戌怎么读戌的解释 戌怎么读 「戌」怎么读拼音 汉字戌 拼音 qu xū 怎么读 部首戈(上包围结构) 笔画数6 五行土 戌的意思解释 「戌」 拼音:[qu] 怎么读: 1. 见〖屈戌儿〗。 「戌」 拼音:[xū] 怎么读: 1. 地支的第十一位。见〖干支〗。 上一篇:戚 下一篇:戛戌是什么意思 戌的解释 戌怎么读https://zidian.bi0.cn/620C__xinhua.html
2.戌字起名的寓意,戌的意思,戌的部首,戌怎么读,戌的拼音,大数据戌字的起名属性 拼音繁体字部首简体笔画康熙笔画 qu戌戈66 字形结构五行吉凶是否为姓氏使用人数 半包围结构土凶“戌”姓详情2740(每千万人口) 名字里的含义 地支的第十一位,属狗。用于计时。用作人名意指诚实、仗义、勤奋之义; 戌字的详细释义 字源:暂无 https://ggname.cn/name/word?sim=%E6%88%8C
3.戌,戌字,戌字拼音,戌字部首,戌字笔画,戌字含义,戌字解释,戌字典故查询的字:戌 戌 音节:qu&xu注音: 部首:戈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2总笔画:6 笔顺:131534 浏览:1670 xū ①<名>十二地支的第十一位。 苏轼《前赤壁赋》:“壬~之秋,七月既望。” ②<名>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晚上七时至九时。 《失待亭》:“魏兵自辰时困至~时。” http://www.98655.com/show.asp?q=%E6%88%8C
4.戊戍戌,你都分清了吗?最后,我们来看看“戌”字。戌,拼音有qu(一作qū)和xū两种读法,但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它作为地支的用法,即读作xū。戌字最早也见于甲骨文,它的本义是斧类宽刃兵器。不过,后来“戌”字被借用来表示十二地支的第十一位,与天干搭配使用,构成了农历中的年份、月份等。比如,2018年就是戊戌年。在这里,“戌”字不仅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28/20/7108612_1143213477.shtml
5.戌的部首戌的拼音戌的组词戌的意思戌什么意思,戌的解释是什么,戌的字义,戌字几划,戌怎么拼,戌怎么读,戌的读音 戌有几种读法,戌的部首是什么,戌的繁体字怎么写,戌的词语,戌的组词,表示戌的词语,描写戌的词语,描写戌的成语,戌的五笔怎么打都在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r_zi_zd620C/
6.戌拼音戌的拼音读音意思组词八九网字典,戌的拼音、意思和组词,可以查询戌的拼音是什么、怎么写,了解戌怎么读音,还可以查询戌字的组词拼音和戌的发音,了解戌的字义。https://bajiu.cn/zidian/?id=9181
7.戌戌的拼音戌的解释戌念什么汉语字典> 汉字:戌 拼音:qu,xū四角码:53200 部首:戈总笔画:6部首外:2 98五笔:dgxy86五笔:dgnt郑码:hma 统一码:620C仓颉:ihm笔顺:131534 异体字:戍戉戊 汉字:「戌」基本解释 ●戌 xū ㄒㄩˉ 1. 地支的第十一位,属狗。 2. 用于计时:~时(下午七点至九点)。 https://www.guoxuemi.com/zidian/620C.html
8.戌戌的意思戌是什么意思戌的读音汉语词典提供戌,戌的意思,戌是什么意思,戌的读音_戌怎么读,戌的反义词,戌的拼音读音,戌的解释,戌的同义词,戌什么意思,等查询。https://www.d777.com/zidian/xu/
9.识字写字教学讲稿8篇(全文)形声字是由“形”和“声”两部分组成的:形旁表示形声字的意义是属于哪一类的,它是形声字的表意成分:声旁表示这个形声字该怎么读,它是形声字的表音成分。如“一唱一和”的“和”:“口”是形旁,表示“和”是口的动作:“禾”是声旁,表示“和”的读音。又如“忍耐”的“忍”:“心”是形旁,表示“忍”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0nyjq3l.html
10.戊戍戌,你都分清了吗?最后,我们来看看“戌”字。戌,拼音有qu(一作qū)和xū两种读法,但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它作为地支的用法,即读作xū。戌字最早也见于甲骨文,它的本义是斧类宽刃兵器。不过,后来“戌”字被借用来表示十二地支的第十一位,与天干搭配使用,构成了农历中的年份、月份等。比如,2018年就是戊戌年。在这里,“戌”字不仅https://www.360doc.cn/article/7108612_1143213477.html
11.戌字的意思解释读音拼音注音部首总笔画结构笔顺明日大利,宜用戌亥时。——《三国演义》 (4) 又如:戌亥时(戌时与亥时) (5) 夏正建寅,九月为戌 [September] 九月之辰谓为戌,戌者灭也,谓时物皆衰灭也。——《晋书》 (6) 十二生肖属狗 [dog]。如:戌生命(谓狗。戌年属狗,故云);戌腿(浙江金华一带在腌制火腿时常杂以狗腿增香,故称) http://m.fgcafcyy.com/zi/62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