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分析鲁迅小说《药》的明线和暗线,并提炼主题鲁迅写的小说《药》就是如此。故事的明线是:清末年间,华老栓的儿子小栓得了痨病,人们说此病吃了血馒头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衙门杀人,就拿着洋钱去买用囚犯血染的馒头,并匆匆拿回家给小栓吃。此文暗线是:老栓去取血馒头那天清早,被杀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馒头。但这剂“药”并没把小栓的病治好。小栓最终还是被痨病夺去了生命。作者就将这明暗两线交火,结成双环连套一一在本文结局的坟场上,让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错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亲、夏瑜的母亲又都在给儿子上坟、烧纸·......《药》的主题:“愚昧的群众享用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就自然而然地从坟地里奔出来了。2.蒙太奇结构:镜头组合,立体感,省去交代与过渡示例:先秦作品《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穴(古“肉”字)”使用了什么叙事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使用了蒙太奇手法,四个词。就是四个镜头,四个镜头组合起来,就形成幅完整的古代原始人类劳动狩猎的画面,真实的再现了古代人类的劳动过程,他们砍竹、接竹、制造狩猎工具,再用弹丸去追捕猎物。
二、情节手法:(一)视角1.全知视角:第三人称,客观真实,利于叙事
示例:小说《复活》采用什么视角叙事,有什么好处
6.突转:使情节陡转,出乎读者意料,突破阅读预期
示例:莫泊桑的《项链》,欧·亨利的《最后一篇长春藤叶》等三、情节作用一)开头情节1.写景开头(1)交代环境、背景2)渲染气氛,酝酿情感(3)展示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4)推动情节的发展(5)主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打铺垫;酝酿诗情画意,深化作品主题2.设悬开头(1)引起读者阅读兴趣(2)引起下文,为下文做埋伏3.故事开头(1)映衬主要故事(2)暗示小说主题的普遍性(二)中间情节1.情节上:展现小说的主要矛盾2.人物上: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3.结构上:与前文照应,为下文蓄势,承上启下4.主题上:表现小说主题(三)结尾情节1.写景结尾(1)染气氛,强化背景(2)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
二)叙述节奏1.快的叙述2.慢的叙述:具体详细、时空高度集中五、情节分析)梳理概括情节1.梳理概括方法1)理清结构2)寻找线索3)抓住主要事件、重要场面
2.答题技巧(1)从主人公角度,前后一致贯通(2)叙述完整,何人何时何地何事,其中“何人”“何事”坚决不能省略3)叙述清晰,避免前后交叉(二)分析整体情节1.常见提问方式(1)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2)怎样叙述这一故事(3)小说在情节构思上有何特色2.找准答题角度(1)情节运行模式:一波三折式(摇摆式)延迟式2)线索角度:明线暗线、单线复线(3)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4)叙述人称:(5)情节技巧:(三)分析局部情节1.审清题干(1)角度:单一角度、综合角度
(2)位置:开头、中间、结尾2.遵循“四循环一读者”思维模式(1)情节本身:充当线索、设置悬念、照应、铺垫、伏笔、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2)环境: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3)表现人物性格或心理、丰满人物形象(4)主题:揭示、暗示、突出、深化主题5)吸引读者、引发其思考、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