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畜林(人教版高二选修)

猴子在地里掰包谷,刚掰下一个,觉得前面的更好,就扔下手里的去掰另一个。另一个到手,觉得还有更好的,就把到手的又扔掉,去掰那个“更好的”。这样一路走一路掰,不知不觉走到了地的尽头,这时天色已晚,只得慌慌张张随便掰一个回家了。回去一看,恰恰是个烂包谷。

相对应的《牲畜林》也给我们讲了一个这样一个传奇的故事,只不过猴子变成了德国兵,他也像猴子掰苞谷一样,不断地放下这个牲畜,去抓另一个……

小说的结局是皆大欢喜的,德国兵连烂包谷豆没拿到,最后还跟猫同归于尽,而猫的主人,“可怜的吉鲁米娜”也获得了补偿。读后大快人心。

我们不得不佩服卡尔维诺,他很会编故事

文学大师卡尔维诺是怎样编故事的?一句话概括。

序幕:村民逃难进入树林

开端:母牛“花大姐”被抢

发展:朱阿五次瞄准,五次犹豫

高潮:朱阿鼓起勇气,开枪射击

结局:德国兵与野猫一同滚下山崖

尾声:朱阿成为“英雄”

自然的生命力,给人以生活的希望,正是这希望,能杀死战争这“妖魔”。

问题探讨:

1纵观全文,“牲畜林”这个充满自然和谐的地方,自然而然,有一番小风浪,但经过它就又回到生活本来的轨道中去。可在这和谐中“游击队员”和小说开头的“扫荡”两个词有些不一样的色彩,“在那扫荡的日子里”,扫荡体现了什么意义?有何作用?

“扫荡”体现战争的特征。作者用这个词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营造故事发生的氛围。

2为什么逃难的人都带着自己的牲畜(包括家禽)?这真实吗?

这个细节是真实的。这些牲畜是在侵略者的铁蹄下生活的农户的唯一财富,如果没有了这些牲畜,他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的悲惨,所以即使是逃难,他们也带着自己唯一财富,这个细节表现了他们的贫困和遭受的残酷侵略;同时这样写也是为下文作铺垫。

(第二段).在残酷的战争面前,牲畜林还是一个世外桃源,这里充满生命力,是受苦难的百姓逃难的地方。作者这样写主要表现出对胜利的乐观思想。

4全文中幽默的“猴子掰苞谷”,德国兵共“掰”了几个“玉米”?

大花牛——小猪——山羊——火鸡——家兔——母鸡

5朱阿也相应地进行了六次射击,其中五次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发射。第六次,射击面对的牲畜是一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这六次射击各有什么特点?

第一次是用较多笔墨直接描写,

第二次是比喻(借喻),

第三次则使用夸张的修辞。朱阿当然不可能不知道扳机在何处,但夸张的手法则把他的尴尬(他也想瞄准,但是心有余力不足)写得更鲜活;

第四次把猎枪这样凶恶的意象比做生活味极浓的烤肉的铁叉,这也是作家想像力丰富、联想、无拘无束的表现,而这种自由联想,也暗示了自由精神对战争阴冕的反抗;

第五次出场的是一只兔子,它圆鼓鼓的,比野兔肥实,听到响声不但不跑,反而趴在地上不动,被抓住之后吱吱乱叫、左右扭动(与小猪的拼命挣扎又不间,一词之异,体现出作家用词的准确性),使德国兵不得不高举手臂,跳来跳去。并且,这一段只写了朱阿被恳求,至于恳求之后的情,则省略了。这大概也是为了避免重复的考虑。

第六次朱阿终于要射击了,这次是躲在他临时堆砌的掩体后面。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也没什么关系。这句话暴露出朱阿更深层的心理活动前面不开枪,不仅是因为怕误伤那些牲畜,而且也是怕没有打中德国兵,反被对方开枪还击。这一点心理很隐蔽,作者的写法也很隐蔽,但却是情节推进的一个小小扳机。(这样安排的妙处)

6《牲畜林》表现了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其中使用了几次“延迟”这样的“延迟”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牲畜林》,多次使用“延迟”,其中较大的有六次。这样的“延迟”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牲畜林里的各种动物可以自由地登台表演,战争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边。

7为什么让林子里出现那么多动物?

延迟法的反复使用,使得各种牲畜(只有最后的野猫不是家畜)接连出场,成为故事的真正主角。牲畜们可不管你是德国兵还是什么,它们只管在林子中间跑啊、跳啊,仿佛这是一场盛大的狂欢节。正是这种欢乐的景象所蕴涵的精神,把严酷的战争这一“历史真实”融化到自然和谐的“文学真实”中来。其次,战争的严酷性也仍然从中显露出来。朱阿一想到他在世上惟一的财产花大姐要被带走,便不寒而栗,同样,那头粉红色的小猪是那两个小孩的惟一财产,那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也是老太婆吉鲁米娜的惟一财产,本来就已十分穷困,一旦失去这点财产,生活将更加悲惨。

8小说的高潮出现在朱阿终于开枪射击之后。但是他的子弹一颗也没有打到德国兵身上,而是全部交给了那只衰老的母鸡。作家把最后的任务交给一只凶恶的野猫,它不是牲畜,反而算得上是牲畜的敌人。为什么最后打败德国兵的是那只大猫?

THE END
1.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完成小题。牲畜林(节选)德国兵在林子里转悠,对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完成小题。牲畜林(节选)德国兵在林子里转悠,对自己看到的东西感到惊奇:小鸡栖息在树上,豚鼠从树洞向外伸头探脑。简直像诺亚方舟一样。看,松树枝上站着一只开屏的火鸡。他连忙伸手去抓,但火鸡轻轻一跳,跳到更高一层的枝上,尾羽依然展开着。德国兵放开了山羊,开始爬树。他每向上爬一层,那只https://www.ggtiku.com/wtk/111389/3047105.html
2.《牲畜林》节选阅读及答案阅读课文“德国兵在林子里转悠.对自己看到的东西感到惊奇”至“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也没什么关系”,完成6~8题 6.第一段中,“简直像诺亚方舟一样”一句应怎样理解? 【答案】“诺亚方舟”在西方文学中是“避难处所”的象征.把“牲畜林”比作“诺亚方舟”,说明这里是躲避战乱的避https://m.360docs.net/doc/0d6d405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6e.html
3.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随堂测试(十一)二、阅读鉴赏(32分) (一)课内阅读(18分) 阅读《牲畜林》,完成5~8题。 5.简要分析朱阿最后终于开枪射击的原因。(5分) 答: 参考答案:①他修筑了一个掩体只留下一个放枪筒的射击孔,就算打不中德国兵,也不怕对方开枪还击。②射击的是一只不值钱的母鸡。③仇恨侵略者。 6.朱阿这个劣等射手为什么会受到“像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07/5340114202004223.shtm
4.高中语文牲畜林卡尔维诺综合训练资料优选类别: 不限 课件 教案 学案 作业 试卷 题集 素材 示范课 备课综合 试题汇编 专项训练 综合训练 等级: 不限 免费 普通 精品 特供 教辅 更多: 地区/学校 年份 知识点 年级 文档类型 其他 答案 解析 -244份- 【上好课】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025 全国 一轮复习 https://yw.zxxk.com/h/books-catalog17636-type410603/
5.《牲畜林》主题再论语文月刊2016年05期《牲畜林》主题再论,牲畜林,法西斯,卡尔维诺,《牲畜林》,侵略者,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牲畜林》隶属反法西斯战争的题材,小说以诙谐幽默的语气将严肃的战争题材写得充满了浓厚的喜剧意味。关于本https://read.cnki.net/web/Journal/Article/YWYK201605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