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成本核算论文模板(10篇)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产品成本核算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六种:

(2)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3)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

(4)约当产量法。

所谓“约当产量法”,是指将在产品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完工产品产量,生产成本按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方法。

约当产量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产成品成本一单位成本×产成品数量

月末在产品成本=单位成本×产成品成本

在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时,原材料成本项目和其他成本项目是有区别的。在计算原材料成本项目的约当产量时,应注意原材料的投料方式。如果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则不论产品完工与否,每一在产品数量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与完工产品完全相同,因此,不需要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如果原材料是随着生产过程陆续投入的,则需要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换言之,如果原材料是随着生产过程逐步投料的,那么,各成本项目都按完工程度计算出相同的约当产量;如果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则原材料项目不需要计算约当产量(或约当产量就等于在产品数量),其他成本项目要按完工程度计算约当产量。

采用约当产量法,要求科学地确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而这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企业可以根据月末在产品数量,采用技术或其他方法测算出完工程度。产品工时定额工作做得好的企业,可按每道工序累计单位工时定额除以单位产品工时定额计算得出。其中,每道工序中的在产品,其完工程度一般等于所在工序的50%(如果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则原材料项目视为全部完工)。

[例]甲产品的单位工时定额为100工时,经过两道工序制成。各工序的单位工时定额是:第一道工序30工时,第二道工序70工时。则每道工序的完工程度可计算如下:

第一道工序=(30×50%)/100=15%

第二道工序=(3070×50%)/100=65%

(5)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

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是指先对在产品确定一个定额单位成本,月末根据在产品数量乘以各项定额单位成本,计算出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并进而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月初在产品成本加上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减去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即为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定额单位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定额成本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实际成本脱离定额成本的差异可以相互抵销的企业。

(6)定额比例法。

定额比例法是指按定额(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或定额工时)比例分配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与定额成本法相比,定额比例法要求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制定比较准确的消耗定额,因此,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可以根据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或定额工时作比例分配。通常情况下,材料项目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而其他成本项目则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材料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材料成本+本月投入的实际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100%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材料分配率

工资(或其他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工资(或其他费用)+本月投入的实际工资(或其他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材料分配率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工资(其他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工资(其他费用)分配率

一、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的概念

在会计学中有两种计算生产成本的方法: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按照其成本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成本全部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全部成本法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是指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这样,在全部成本法下计算出的产品成本既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又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在全部成本法下,全部生产成本要在已售产成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所以期末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成本中,包含了一部分固定生产成本。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的必要性

三、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在企业中的联合应用模式

1、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联合应用的可行性

2、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联合应用设计思路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在账户处理方面最主要的区别,是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由此导致存货估价、损益计算结果不同。完全成本法下,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期末在产品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末库存商品中的固定性制造成本+本期已销商品中的固定制造成本。由于在两种成本计算法下结合,对本期已销商品中的固定性制造成本的处理并无实质性的差别,最终都计入了当期损益。因此,在变动成本法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本年利润账户期末余额=A-B-C

存货账户期末余额=D-B-C

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本期发生额=E-(F-B-C)

其中,A为完全成本法下的本年利润账户期末余额;B为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库存商品中的固定性生产成本;C为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在产品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D为完全成本法下存货账户期末余额;E为完全成本法下营业成本账户本期发生额;F为完全成本法下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3、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联合应用账户设置

一级账户的设置完全按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不需新增一级账户,只在一级账户下增设需要的二级账户,主要设以下二级科目: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变动性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库存商品-变动性生产成本;库存商品-固定性生产成本。

4、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联合应用账务处理

在成本的日常核算过程中,首先应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按成本性态进行分类、归集,将生产费用划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由于构成产品成本内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属变动成本。因此只需将当期发生的制造费用分解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日常的账务处理程序与完全成本法完全相同,根据两种成本计算法的内在联系,可以很方便的获取企业内部经营决策所需要的数据资料。

5.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在企业中的联合应用总结

所以为了发挥变动成本法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作用,同时满足现行会计制度对外报告的需要,应将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结合应用。即将日常核算建立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期末调整,使产品的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存货成本按全部成本法反映,以满足对外编制会计报表的需要。这样能实现企业与国家的双盈。

四.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及其应遵循的原则。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同时生产多种产品且各月不同产品生产工时水平相差悬殊的企业中,在不同产品之间按照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对“存货中的固定成本”进行分配,如生产工时等资料都是本月的发生数,而“存货中的固定成本”却是一个逐期的累计数,显然按此标准进行分配不够准确。

(2)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的成本、费用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其成本虽然可随产量的增减而成同方向变动,但其变动幅度却不与产量变动幅度保持严格的正比例关系。这是因为这些成本同时兼有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种不同的性质,称为混合成本。

(3)对于某些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固定性制造费用中包括不少与机械使用有关的费用,例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和保险费等等。如果采用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分配固定性制造费用就不尽合理,所以采用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会更合理一些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

(4)由于平时核算是建立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产品成本以变动成本反映,如果企业以此成本为依据进行产品订价应区别对待。

2.改进建议。

(1)对于上述第一个问题,首先,可以通过以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等全年累计数为标准结合,进行分配。其次,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也可以对“存货中固定成本”按不同的车间或产品设置明细账,账内按照费用项目设立专栏或专户(即多栏式明细账)分别反映各车间、产品品种中各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发生情况,此明细账应根据有关的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和前述各种费用分配表进行登记。在对“存货中的固定成本”进行分摊时,可以分车间、产品进行分配,甚至可以按费用项目进行分配,以增加核算的准确性。

(2)对于上述第二个问题叙述的混合成本必须对其进行分解,以便分别将其合并到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中去。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很多,较简便的方法有近似分类法、比例分摊法等。

3.需要注意的几项原则:

(1)以完全成本法为基础,采用“先外后内”的原则。即统一成本核算系统首先应满足对外报告的法定要求,然后再考虑对内经营管理的需要。

(2)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统一成本核算系统的设立不以额外增加企业运行成本、过多增加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负担为前提,而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遵循原有成本核算系统框架的前提下,通过对核算帐户的巧妙设计,利用两种成本计算法的内在联系,来实现对内对外的资源共享。

(3)简化成本核算原则。统一成本核算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简便、实用、高效原则。即在统一成本核算系统下,既能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能方便、快捷地提供对内所需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姚凤环.变动成本法在企业营业损益方面的应用[J].管理天地,2004,(7):87.

[2]冉英.浅析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差异[J].财会研究,2002,(7):32-33.

[3]曹惠杰.管理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225-257.

[4]再探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结合运用.刘智群.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3.15

[5]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联合运用.郭正杰.2004.10.30

据报道,我国中小企业近五年的淘汰率为70%,大约30%左右的中小工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有相当部分的企业是因成本核算方面的原因而造成的。论文百事通为此,研究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其改进对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当前会计界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现行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核算程序不科学

按照现行成本核算程序,辅助生产部门将其发生的费用分配给某种产品要经过两次分配,采用两个不同的分配标准(先按一定标准分给基本生产部门,再按另一标准分结各产品),这必然使各产品所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与各该产品的实际受益多少发生严重背离。

2.成本计算对象不规范

从企业看,为使将来生产销售产品的耗费能够计量,从而与其收入相配比,必须正确地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这对任何一个生产有形产品的企业都是必要的。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为了解决计算什么成本,费用由谁来承担的问题。但有些中小企业对这个问题看得并不重要,它们在成本核算中,不管生产产品的品种和规格有多少,统统地按一个成本计算对象来核算成本,结果必然是不管各产品所耗工费料费的差别有多大,计算出的单位产品成本却都相同,但由于各种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不一样,因此计算出的损益就不真实。

3.费用分配标准不适当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耗费的共同费用,应选用适当的标准进行分配,合理地计入按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的成本计算单中。但有些小型生产企业不管分配什么费用,一律用工人工资作为标准,而实际上这些共同费用并不都与工人工资有关。

4.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

有些中小企业,不管在产品有多少,一律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当期所有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无所谓。这样必然会造成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的时候,当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产成品成本就会虚增。而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的时候,由于完工产品数量大,产成品成本又会很低,人为造成成本不实。

三、改进现行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几点对策

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不少成本核算的先进经验,如邯钢模式、武钢模式等,这些先进的经验都值得中小企业去学习和研究。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现实状况,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规范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企业不论大小,生产的产品不同,生产经营过程和管理要求就不同,在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既要适应企业生产技术与生产组织的特点,又要满足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于同时生产几种产品而且每种产品又分多种规格时,应以每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采用品种法核算产品成本,然后来用系数法核算品种内不同规格产品的成本。对于生产主要产品又兼生产少量副产品的企业,应以主要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同时把其他副产品统归为一类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再用适当的方法计算产品成本。如果副产品数量较多,也可以每种副产品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对于同时生产一两种产品的企业,应以每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分别计算产品成本。

2.选择适当的费用分配标准

3.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制定工时、材料的消耗定额,加强定额管理;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

4.科学选择成本计算方法

一、现行成本核算体系在反映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缺陷

二、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整合的现实意义

物料流量成本会计起源于德国,是一种“从实物和金额的角度说明物料流动在每个工序产生何种程度的排放和浪费的物料金额情况的成本会计方法”[1],将企业生产过程划分为几个工序,对每一工序运用物质流平衡原理,把原材料、能源以及人工的投入作为输入量,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细分为物料成本(MC)、能源成本(EC)、系统成本(SC)以及废弃物处置成本(TC),最终输出正产品和负产品,其中正产品是每个工序产生的能进入下一工序进行利用和最终环节产生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负产品是指退出本环节的不能再进行回收利用的产品。将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整合在成本制度完善、指导企业决策和降低企业成本等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创新成本核算体系,促进产品成本制度的完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2](以下简称《制度》)对产品成本没有进行正负产品的划分和分开核算,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整合可以弥补《制度》的不足。提倡区分正产品和负产品并提供成本信息,客观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有利于创新成本核算体系,促进产品成本制度的完善。

(二)有利于单独提供资源消耗成本信息,指导企业资源管理的决策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整合能够提供正负产品成本信息以及成本构成,反映正负产品对物料和能源的消耗,有利于企业进行资源管理。企业应重视负产品成本中物料和能源消耗多的生产环节,针对此环节进行设备和工艺的改善,降低负产品成本。

(三)有利于促进企业降低成本,寻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路径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大举措来应对经济困局,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以及补短板。对于降成本,宏观上体现企业交易成本的降低,从微观角度则表现在企业产品成本的降低。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整合能提供负产品成本信息,企业根据负产品成本以及构成制定相应措施改善生产流程,从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从物料和能源角度减少资源消耗,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整合思路

四、利用整合体系对某硝酸生产项目的资源损失成本模拟核算

(一)硝酸生产项目的流程介绍某化工企业以硝酸为主要产品,计划年产硝酸20万吨,而双压法单机组生产能力较大,适用于较大型硝酸装置,所以采用双压法来生产硝酸[3]。便于成本的核算,将硝酸生产流程划分为五个工序,即氨空混合气的制备、氨的氧化、一氧化氮的氧化、氮氧化物的吸收以及尾气处理[4]。其简化的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五、政策建议本文针对现行成本核算体系缺乏

负产品成本信息的缺陷,将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整合,并模拟应用于某硝酸制造项目,为该整合体系的应用提供借鉴。笔者设计了成本分配表、成本计算单以及成本明细账,对正负产品进行分开核算,可细致反映负产品成本的构成情况,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对资源消耗水平成本信息提供的要求。为降低废弃物产品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促进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在企业的推广和应用,提出以下建议。

(二)重视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实践应用国际上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是一种有效的环境管理工具,在企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国内企业应用较少,缺乏一定的成本核算规范。对物料流量成本会计采用产品成本核算的流程,将正负产品核算的流程反映在成本计算单和明细账中,是一种可借鉴的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在企业中推广和应用的方式。

[1]赵丽萍,刘媛媛.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及核算模型研究[J].会计之友,2011(1):34-36.

[2]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通知[A].2013.

5.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在企业中的联合应用总结

四.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及其应遵循的原则。

(1)在同时生产多种产品且各月不同产品生产工时水平相差悬殊的企业中,在不同产品之间按照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对“存货中的固定成本”进行分配,如生产工时等资料都是本月的发生数,而“存货中的固定成本”却是一个逐期的累计数,显然按此标准进行分配不够准确。

(2)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的成本、费用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其成本虽然可随产量的增减而成同方向变动,但其变动幅度却不与产量变动幅度保持严格的正比例关系。这是因为这些成本同时兼有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种不同的性质,称为混合成本。

(3)对于某些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固定性制造费用中包括不少与机械使用有关的费用,例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和保险费等等。如果采用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分配固定性制造费用就不尽合理,所以采用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会更合理一些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

(4)由于平时核算是建立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产品成本以变动成本反映,如果企业以此成本为依据进行产品订价应区别对待。

(1)对于上述第一个问题,首先,可以通过以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等全年累计数为标准结合,进行分配。其次,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也可以对“存货中固定成本”按不同的车间或产品设置明细账,账内按照费用项目设立专栏或专户(即多栏式明细账)分别反映各车间、产品品种中各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发生情况,此明细账应根据有关的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和前述各种费用分配表进行登记。在对“存货中的固定成本”进行分摊时,可以分车间、产品进行分配,甚至可以按费用项目进行分配,以增加核算的准确性。

(2)对于上述第二个问题叙述的混合成本必须对其进行分解,以便分别将其合并到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中去。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很多,较简便的方法有近似分类法、比例分摊法等。

3.需要注意的几项原则:

论文摘要:正确理解和运用重要性原则对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要求。

论文关键词:重要性原则,成本会计,运用

一、引言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一)重要性的判定

(二)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

2.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

3.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三、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及效益构成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

1、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2、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3、诉讼成本。

4、竞争和谈判劣势。

5、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6、其他成本。

(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业的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

以上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

第三、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账户设置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直接分配法符合重要性原则。

2.计划成本分配法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

3.顺序分配法,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3.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

4.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5.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四)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五)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四、结束语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重要性标准离不开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离不开每个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重要性原则在实务中的适度运用依赖于会计人员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与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紧迫任务。另外,在成本核算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毕竟会使得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信息披露是必不可少的。

〔1〕费伦苏.对重要性原则内涵的思考〔j〕.财会月刊(综合),2006(9).

〔2〕金未.重要性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j〕.发展研究,2006(4).

〔3〕欧阳清,万寿义.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谢词:

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财会专业的学生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后的又一门专业课,课程内容主要是制造业产品成本的核算与分析。从事电大教学以来,本人一直担任着本课程的教学,从历年通考结果看,成绩时好时差,学员也普遍反映课程偏难。作为这门课的任课教师,在此对成本会计的统考及教学提出几点体会,愿与大家探讨。

一、成本会计统考分析

电大教学采用统考制,在2006年以前采用中央电大统一出卷考试,2006年江苏省由省电大统一命题考试,也就是所谓的教考分离,历年考试成绩出现时好时差的原因,现分析如下几点:

1、复习资料题目未涉及部分的出现。复习资料是学生考前复习的重点,成本会计计算分析部分可考的内容较多,如果在资料中未涉及的计算内容与方法出现在考卷中,其结果必然只能是平时学的较好的一部分同学能给予解答。而成本会计计算分析中的大题目所占分值一般较大,这必然使得一些仅依赖于资料的同学造成大量失分。如在一年的资料中没有涉及到的平行结转分步法出现在考卷中,又一年的资料中没有涉及到的制造费用按年度分配率分配法出现在考卷中,以上题目所占分值均在十五分以上。

2、课程可考的内容较多。成本会计在计算部分可考的内容较多,包括从材料费用到其他费用的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四种计算分配方法,制造费用的两种归集程序和四种分配方法,废品损失与停工损失的单独核算内容,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七种分配方法,产品成本的五种计算方法以及成本还原方法的计算要点,连环分析法在原材料费用总额分析与可比产品降低任务完成分析中的应用等。

3、课程偏难的诠释。学生反映课程偏难的原因可分析如下几点:1缺乏产品生产与核算的程序概念,成本生产有着不同的生产流程其核算也是环环紧口,虽然在教学中老师会给予讲解,但学生在学习中由于缺乏实践工作,因此较难理解掌握。2计算烦琐且共性部分容易混淆,成本会计计算量较大,大的题目往往要分几个步骤才能完成,在学习中一部分同学只求一知半解,怕烦,不善于深入理解、钻研,另外成本核算最终是将成本计算对象的各项生产费用经过费用的分配计入该对象中从而完成成本的计算,其中的各项费用的分配有其个性也有其共性,学生容易混淆。3会计基础知识薄弱,有些同学在进入成本会计学习时,基本的会计知识掌握较差,有些甚至还未入门,加上课程较烦琐,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成本会计教学体会

1、了解课程特点,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成本会计围绕制造业成本核算展开,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就是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完成各种产品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计算。这里强调两个字“逐步”,这表示成本核算是顺序完成,各环节工作紧密联系;这里又强调“各项费用的归集分配”这表示成本计算就是将各成本核算对象的费用逐步归集分配计入每个对象中,就形成了该对象的成本。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也是这门课程贯穿始终的线索即:“①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②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③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归集分配——④各种产品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计算。”这好比成本核算的主干,每个主干部分又包括许多的内容与方法。因此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抓住这一线索,一方面要注意教材各章节内容的联系,另一方面要注意成本核算每一步的内容和采用的多种方法,这些都是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三、结合成本核算程序,掌握成本计算方法

论文关键词:海水养殖业会计核算;核算特点;核算对象或品种

1海水养殖业会计核算特点

海水养殖业是通过苗种的繁育和培养或外购苗种而生产出各种水产品,海岛水产养殖业经营模式一般以育苗、浮筏吊养、底播增殖、活鱼养殖为主,其成本核算具有以下特点。

1.1成本具有不确定性

作为海水养殖的主要产品——水产品,主要是以繁育和养殖为主。由于受自然条件变化制约,变化无常的自然环境影响着水产品的产量和养殖成本。海域状况好、水温等自然条件适宜,水产品的产量就高,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就低;反之,水产品的产量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就高。

1.2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

1.3生产具有季节性,占用的资金量大

2海水养殖业成本核算应考虑的问题

2.1合理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或品种

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是海水养殖成本进行归集和核算的前提。海水养殖的任务是生产出各种水产品,因此,水产品品种是水产养殖业成本核算的对象,也就是对养殖期间所发生的各项品种费用进行分类、归集、核算。由于海水养殖养殖品种不同,因而在养殖过程中,各品种育苗、投入放养、收获的成本也不尽相同。海水养殖业按虾夷扇贝、鲍鱼、海参、海螺、海胆以及放养的鱼等来计算主要产品成本。这样能比较科学地归集和核算不同养殖品种的生产成本,有利于对海水养殖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2.2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2.2.1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帐户体系

为了归集养殖业各项费用,划分有关成本费用界限,正确计算和结转产品成本,应建立规范的成本核算帐户体系。根据需要应设置:消耗性生物资产、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原材料、应交税金、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现金、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等帐户。

2.2.2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

各种原始记录是计算产品成本的依据。各种材料物资、燃料动力的消耗、各种生产工具的耗用、产品质量验收以及暂养台筏和养成台筏、当年(或以后年度)收获台筏、空筏各是多少,每月都必须有原始记录,以利于成本核算工作更好的进行。

2.2.3建立健全养殖物资计量、验收、保管发放工作和盘点工作

各种养殖物资采购都必须有计划、按计划购买,然后办理入库验收手续,领用要办理出库手续。年终必须清点,并处理盈亏额。

2.2.4了解生产工艺或流程

海水养殖业核算基础是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因此说,作为财务人员或成本核算人员必须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全面生产工艺或生产过程,取得核算数据,为成本核算作准备。

2.3正确核算成本项目

根据海水养殖业的实际情况,应设立苗种费用、台筏物资摊销、燃料费、维修费、折旧费、工资及补贴、饵料费用、水电费、生活费、差旅费、养殖物资盘点损失额、海域使用金等成本费用项目。

2.4成本核算应遵循的原则

2.4.1收入与支出配比原则

2.4.2权责发生制

2.4.3划分收益性与资本性支出

2.4.4核算周期的确定

由于海水养殖专业性较强,养殖生产要经过育苗、中间育成、海上暂养、投入放养或外购、放养等过程,其生产周期一般在1-3年或以上,具有培育周期长的特点,因此,海水养殖的成本计算期从购入商品苗或育苗开始,计算到销售为止,其成本计算期一般应与生产周期相一致。例如:虾夷扇贝生长周期分三种情形,(1)自当年6月份购入幼贝,经过浮筏暂养、挂养到11月份底播,到第三年4月末收获期结束,生长周期需要22个月;(2)如果养殖单位当年11月份购入商品苗直接底播,到第三年4月末收获期结束,生长周期需要18个月;(3)从育苗开始计算,经过中间育成、海上暂养、投入放养,到第三年4月末收获期结束,生长周期需要18个月;鲍鱼自底播到收获生长周期36个月,海参自底播到收获生长周期为36个月。

2.4.5严格区分成本费用界限

严格划分各时期产品费用的界限,严格划分不同养殖品种产品成本费用的界限,严格划分收获产品和未收获产品的费用界限,凡能直接分清的成本费用,直接计入该种产品中,不好分清的成本费用,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计入各个产品成本。

3养殖核算程序

现以某养殖企业外购虾夷扇贝商品苗投入底播生产,到产品收获为例,谈其成本核算程序。

3.1成本核算

(1)某养殖企业购入虾夷扇贝商品苗直接底播,发生时,记借:消耗性生物资产-底播-××年收获虾夷扇贝-××场队-苗种费,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2)在底播增殖期内,发生的直接费用,应记借:消耗性生物资产-底播-××年收获虾夷扇贝-××场队-××(成本项目),贷:现金(或银行存款)等;若发生的费用为看护底播产品共同费用,借:制造费用,贷:现金(或银行存款)等,月末,按照配比原则将费用分摊结转到“消耗性生物资产”,记借:消耗性生物资产-底播-××年收获虾夷扇贝-××场队-××(成本项目),贷:制造费用。

(3)收获底播虾夷扇贝产品时,发生的采捕费应记入收获的产品生产成本中,记借:消耗性生物资产-底播-××年收获虾夷扇贝-××场队-采捕费,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4)虾夷扇贝收获时,苗种费按收获的程度(实收面积与应收面积的比例)逐月摊销。

(5)收获期结束后,应将该年度收获的虾夷扇贝所应承担的各种费用全部体现在当期收益中,“消耗性生物资产-底播-××年收获虾夷扇贝-××场队”帐户余额为零。

3.2销售核算

3.2.1主营业务收入核算

该企业收到对外销售的虾夷扇贝产品款时,记借:现金或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底播-虾夷扇贝-××场队,月末结到本年利润户,记借:主营业务收入-底播-虾夷扇贝-××场队,贷:本年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底播-虾夷扇贝-××场队。

3.2.2主营业务成本核算

1.确定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且的

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以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学习成本会计课程,以制定的教学计划为限按时掌握成本会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项目组全体成员将与企业成本核算进行实际的接触,通过对企业成本会计资料的收集,了解当前周边企业产品或业务成本的主要构成和核算方式,并且通过模拟企业成本项目核算流程,分析成本管理的运用情况;在踏上工作岗位前树立节约理念,用先进成本的管理方法来实现企业成本领先,一方面,打下坚实理论基础,获得丰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能够运用自身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创新。

3.分组设计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调查问卷

每组学生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关于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问卷设计时,应当保持完整性和针对性,一方面,问卷的设计应当包含项目涉及的企业产品成本计算的各个知识点,此处可以参照指导教师制定的教学大纲;另一方面,学生根据分组了解的企业行业特征和产品特点,对调查问卷给予适当的修正。教师在学生具体制定调查问卷之前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对问卷涉及的问题的个数、题型的选择予以指导;对问卷涉及的格式应当督促学生规范化;对问卷涉及知识点的完整性进行审核,避免重复

转贴于

和遗漏。学生设计的调查问卷应当进行讨论和修改,每组学生对问卷问题的设置、修改、讨论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位学生都能分配到各自的工作任务。

5.整理资料,汇总分析

该步骤是整个项目教学的重点,学生对收集的资料和反馈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资料主要包括企业公开的财务会计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年度成本核算资料、企业生产流程图(可白编)、企业人事制度等。资料分析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小组内资料分析,主要分析企业生产或业务特点及其与使用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匹配性;数据计算的准确性;成本管理对企业管理的贡献度等;另一方面进行班级总体资料分析,主要针对每个小组获得的调查问卷,每组同学针对全班获得的调查问卷汇总分析,了解调查区域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总体特点和不足,并得出定性的结论。

THE END
1.养殖业会计全套账务处理,含49笔养殖业会计分录应用案例养殖业会计全套账务处理,含49笔养殖业会计分录应用案例,易上手!从事养殖业的会计人员,关于养殖业会计核算问题,还是存在诸多疑问的。养殖业会计与一般企业会计核算上差别不大,就是涉及的个别会计科目核算内容上有点不同!话又说回来了,从事养殖业会计不会日常业务会计核算也说不过去。今天在次,搜集了49笔养殖业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5514460394328752&wfr=spider&for=pc
2.关于养猪场的成本核算问题(精选8篇)会计科目设置生产成本、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制造费用,生物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生产母猪、种公猪属于生产性生物资产,其他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后备母猪在进行配种、转群后作为生产母猪饲养,即转入生产性生物资产。通常养猪业的生物资产主要包括母猪、公猪、仔猪乳猪、保育幼猪、育肥猪等。为便于管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tl2z0qi.html
3.养猪成本怎么预算6篇(全文)2、种猪淘汰账务处理 为方便种猪淘汰账务处理、减少母猪场区分未资本化的后备猪与已转入生物资产的种猪工作难度,外购或内部供种到各母猪场的后备猪,账务上应加上达到配种状态的饲料成本后当月计入“生物资产-种猪”中; 为简化账务处理,淘汰种猪处理不区分后备种猪,全部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种猪”科目,月末作“生物资产https://www.99xueshu.com/w/file34bmgy5b.html
4.养殖业账务处理及科目设置.doc资产评估/会计养殖业账务 处理及科目设置.doc 5页内容提供方:189***0801 大小:51.5 KB 字数:约8.88千字 发布时间:2021-02-23发布于江西 浏览人气:366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1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养殖业账务 处理及科目设置.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221/8105032046003051.shtm
5.牛羊理财好帮手!总之,“三农羊倌” 牛羊理财台账在牛羊饲养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财务工具,更是生产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她的规范与应用对于养殖户实现高效、可持续的牛羊产业发展意义极为深远。 来源:三农羊倌 编辑:三农学校阿英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TczNTI3MA==&mid=2651009465&idx=1&sn=cf1d12d86e03000e3cbdbe1d8e5b79b5&chksm=8b4d4d30bc3ac426e28a2c2618641b485bef8c113f9152fbfb2202359bcf4ef80f254b905db0&scene=27
6.主要以养鸡卖蛋为主的养殖业怎样做会计分录养鸡场会计科目设置 养殖业会计分录 养鸡场账务处理 养殖场会计账务处理 畜牧养殖业账务处理 畜牧养殖业会计科目表 相关问题 主要以养鸡卖蛋为主的养殖业怎样做会计分录2019.07.23 养殖业养鸡会计核算,养殖业的会计分录如何处理2018.07.02 查看更多关于主要以养鸡卖蛋为主的养殖业怎样做会计分录的问题 >>https://wenda.so.com/q/1645457137219906
7.>《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及科目使用说明四、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联合社返还 和分配盈余等时,借记“应收款”等科目,贷记“投资收益” 科目;实际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盈余返还、盈余分配等时, 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款” 科目;获得股票股利时,不作账务处理,但应在备查簿中登 记所增加的股份。 http://www.zjlc.net/HTML/news/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