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消费,我们通常说的都是衣食住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消费观念升级,除了常规的消费理念外,又将一些消费升级的理念纳入其中,比如医疗、旅游、电商、影音娱乐等等,范围非常的广。
国证一级行业分类有以下10种,包括能源、原材料、工业、可选消费、主要消费、医药卫生、金融地产、信息技术、电信业务、公共事业,共10个。
二、回顾2021年消费板块走势
2021年是个非常分化的市场:从经济层面来看,尽管在疫情、产业政策等影响下需求端的复苏青黄不接,但供给端释放强大威力,驱动工业品价格大幅上涨。市场层面,“牛不过三”的传统认知被打破。尽管广义流动性M2明显收敛,但得益于供给出清带来的强劲盈利支撑,股市继续上行。
从行业结构来看,市场出现了一部分高估值高景气的板块继续估值扩张、多数低估值低景气价值股估值收缩的背离现象。原因在于暴涨的上游价格强化“类滞胀”预期,资金更加追逐稀缺的高景气行业,从而导致市场表现并未沿着“均值回归”的路径演绎。
具体来看,是对疫情的判断。年初对疫情判断比较乐观,认为随着疫苗的普及,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整个疫情的控制应该是朝着一个较为有利的方向去发展。但事实上病毒在变异,国内的疫情也出现一些反复,比之前想的要严峻,疫情对经济层面的预期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在于政策层面。2021年一季度中央高层会议提出“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之后其实政策发生了变化。但当时那个时点没有看的很清楚,回头看就很明白了。“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政策层面是做了一些利于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构调整的举措。所以一些细分行业中出台了比较严密的政策调控措施,市场对政策的预期发生了一些紊乱,所以政策预期反而是变的不是很友好。
三、展望2022年消费板块
从目前的整体形势来看,很多投资者认为消费板块的表现并不乐观。这是因为,一部分投资者经历了2021年消费行业的大回撤,再加上人口结构老龄化以及低生育率等因素影响,势必让投资者对消费行业产生了一定的消极情绪,个人认为大可不必如此,对目前的市场形势进行理性分析,大家会发现消费板块还是有希望的。
首先是中国现阶段有14亿人口消费基数,目前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大概在40%左右,与美国的68%,日本的55%相比还有比较大的成长空间。假设未来5年我国GDP的平均增速为5%,私人消费占比能提升至43%,消费总量的复合增速就能达到15%左右,这样的数据是非常可观的。
其次是消费领域内一些龙头行业,普遍具备高毛利率、高ROE、高股息支付率以及现金流相对比较充裕等特征,这也是优质股票的显著特征。再就是,从生育率、人口结构以及人均收入等方面来看,中国的优势也是较为明显的。对比一下日本和美国就很好明白了,截止2020年,日本的老龄化率为28.4%,美国为16.63%,中国是13.27%,总和生育率方面,日本是1.36,美国是1.63,中国是1.3,老龄化以及低生育率是全球前三大经济体的普遍现象,中国并不是例外。人均收入方面,中国由于低基数的原因,在过去10年保持了很高的增速,2030年有望提升50%-100%,由此可见,一些具有潜力的消费股值得长期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