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把农牧业打造成现代化大产业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三农三牧”发展浓墨重彩的一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20.1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增量居全国第3位。牛羊肉、牛奶产量稳居全国第1位,乳肉薯绒等7条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7000亿元,全国人民餐桌上有了越来越多来自大草原的绿色食品。

??透过两会之窗,感知内蒙古农牧业发展新气象。“粮仓”粮满、“肉库”肉足,农牧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蹄疾步稳。

??端牢“中国饭碗”,是内蒙古实力,更是内蒙古担当。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新牧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夯实根基产量产能并重

??时光见证前行脚步。

??一组“升”动的数字,成为“三农三牧”提质增效的生动注脚。

??建设高标准农田940万亩、“吨粮田”855万亩;

??新增设施农业26万亩、舍饲棚圈300万平方米,78万农牧户发展庭院经济;

??粮食亩均产量提高24.2斤,玉米、马铃薯平均单产再创新高;

??一个个向稳向好的数字背后,是内蒙古“三农三牧”基本盘进一步夯实的有力印证。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作为农牧业大区,如何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畜产品稳产保供这一重任?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做好今年农牧业工作,要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部署,重点?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同时,强化科技支撑,在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平台、新营销‘六个新’上发力,将更多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农牧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化珍说。

??自治区人大代表、扎赉特旗委书记麒麟说:“扎赉特旗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保护性耕作等项目。持续加大黑土地保护与建设力度,坚持农机农艺结合、用地养地结合、治理监管结合,严防黑土地‘变薄’‘变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内蒙古继续稳面积、提单产、优服务、强政策,从“良种、良技、良田、良机、良制”深度融合发力,让“中国碗”里的“内蒙古粮”分量更重、成色更足。

??科技赋能生产生态共赢

??农牧业现代化,关键是农牧业科技现代化。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在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上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当前,我区正在加快推进农牧业大区向农牧业强区转变,必须以科技创新引领农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推进农牧业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自治区人大代表、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说。

??路战远建议,要持续强化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构建梯次分明、职责清晰、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一体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还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新模式,促进传统农业加快向绿色低碳农业转型,实现农牧业生态保护、生产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协调统一。

??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攻关,是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创新“接地气”的直接体现。

??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农业大学乳业学院院长孙志宏认为,科技助力奶业振兴,要加强基础研究创新,高效发掘乳酸菌新功能和新应用。他说:“建议加强对乳酸菌功能研究支持力度,布局乳酸菌在健康食品、乳制品加工、畜禽养殖、土壤改良、环保产业等领域的基础研究,逐步形成基础研究优势。同时,加强关键技术创新,攻坚加工技术瓶颈。鼓励多学科交叉攻关,突破乳酸菌制剂活性低、稳定性差、成本高等加工技术瓶颈,把内蒙古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乳酸菌产业成为优势特色产业。”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内蒙古加快推动农牧业科技“突围”、推进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让科技创新成为突破资源环境约束、保障粮食和重要农畜产品稳定供给、引领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发展的强劲引擎。

??提质升级增产增收齐抓

??翻开政府工作报告,有许多关键句值得记录:“努力把农牧业打造成现代化大产业”“努力把肥沃的土地、广袤的草原、清洁的河水变为生产力和竞争力”“以发展富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

??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谈到如何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自治区政协委员、兴安盟华飞农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飞说:“一方面,建议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培育和指导,重点培育服务功能全、组织能力强、运行管理规范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和服务组织,鼓励服务链条从生产环节延长到烘干、保鲜、仓储、加工、销售等产后环节。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和推广新型服务模式。建议各地加快推广‘互联网+农牧业’模式,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牧业服务智能化、精准化发展,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继续扶持由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民营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把更多产业链、价值链的增值收益留给农牧民、留在农村牧区。”

??“建议推动保险企业优化涉农保险产品的设计,开发涵盖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等农产品综合险,满足农民的不同需求。简化理赔流程,利用遥感卫星、无人机、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快速定损、及时赔付。同时,建议建立科学统一的保险风险评估体系,明确评估标准和流程,加强对评估人员的培训与管理,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下一步,我将继续密切联系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带头谋划、带头示范,以实际行动带领村民增收致富。”自治区人大代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忠厚堂村党支部书记王跃平说。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内蒙古以实干彰显担当,在谋划中创新发展路径、在步履中坚定发展信心,希望的田野上澎湃着无限活力。(记者韩雪茹)

THE END
1.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多措并举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在呼伦贝尔农垦哈达图农牧场公司呼伦贝尔羊扩繁场,红头羊成为草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饲养员孟兆路一边给羊群添加饲料,一边对红头羊的优良特性赞不绝口,“羊场饲养的红头羊繁殖率高、增重快,能很好地适应严寒气候,而且肉质鲜嫩,很受市场青睐。”这得益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科学严谨的选种策略,严格红头羊标准、多阶段筛https://gzw.hlbe.gov.cn/News/show/1304506.html
2.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四千年农夫——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永续农业》的作者富兰克林·金也发现了与美国大农场模式完全不同的东亚小农经济,并由衷地感叹东亚农民有能力利用西方科技,同时东亚农业兼具西方所不具备的与自然规律相一致的农耕文化和技术,认为学习东亚农业生产模式有利于解决美国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污染等导致的农业不可持续的问题https://cssn.cn/skgz/bwyc/202501/t20250116_5835494.shtml
3.内蒙古日报数字报“当前,我区正在加快推进农牧业大区向农牧业强区转变,必须以科技创新引领农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推进农牧业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自治区人大代表、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说。 路战远建议,要持续强化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构建梯次分明、职责清晰、分工协作http://szb.nmgnews.com.cn/nmgrb/html/2025-01/17/content_50389_249552.htm
4.农牧业并重是什么意思宝子你好,农牧业并重是指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也要注重畜牧业的发展,实现农牧业的协调发展。这是因为农业和畜牧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农业为畜牧业提供了场所和资源,畜牧业的发展则为农业提供了肉类、乳制品和蛋类等重要的农产品。因此,要实现农牧业的协调发展,需要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提高https://wen.baidu.com/question/1649570778992527100.html
5.农牧业发展现状(精选6篇)(四)节水农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前提。开垦荒地、扩大耕地的同时,导致水土流失和生态失衡问题日趋严重。发展节水农业,可有效地节约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护湿地、遏制土壤沙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节水农业的思路 按照中央制定的治水方针和政策,坚持兴利除害、开源节流并重、节流优先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j23y1d1.html
6.在全区卫生系统纪律作风整顿动员会议上的讲话7篇(全文)二要坚持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放手, 扎实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推进农牧业现代化, 关键是要把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转变到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并重, 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先进经营体制保障上来, 实现由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转变。首先要在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当前我区农牧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d6kqp3m.html
7.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正确吗?农业,牧业,商业,军事的并重和多元互动,才是战国汉唐繁荣富强的关键。在此时代,所谓的“重农抑商”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5758841/answer/239763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