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与草原牧民生计研究

摘要:气候变化已经触及草原牧民的生计,这种情景促使我们开始研究气候变化对草原牧民生计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了社会学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同时也贯通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有关内容。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牧民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以负面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

(1)气候变化已经对牧民生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牧民仅是在对草场变化和饲养成本上有一些感觉和认识。气候变化给草场植被带来危害,可食饲草减少,饲养成本相应地提高。饲养成本的提高必然导致家庭收入减少,因而对牧民生计的正常发展形成了阻碍,牧民生计受到冲击。

(2)气候变化对饲养牲畜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导致牧民脆弱性增强。气候变化导致草和水的环境变化,雨量减少,自然湖泊水源干枯,地下水流下降,牧民到处寻找水源,不仅人畜饮水成本上升,同时致使牲畜体质下降,抵御灾害的能力减弱,遇灾牲畜死亡量增加。

(3)气候变化对游牧文化产生影响。牧民收入差距增大,牧民社区互动受到影响,牧民脆弱性的表现也在增加。随着畜牧业生产制度的变迁,以及人为因素导致经营畜牧业生产方式嬗变。以游牧生产方式为核心的游牧文化逐渐地消失。新的网围栏和圈养生产方式的引进,一方面,致使牧民以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办法开始失灵,牧民必须重新想出新的办法来应对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提高了家庭产生成本,这是不以牧民的意志为转移的。另一方面,由于牧区每个家庭承包的草场是不同的,尤其是不同区域的牧民所承包的草场更不相同,还有承包草场的类型也不相同,载畜量也就不同,因此形成不同区域牧民收入的差距,所以以草定蓄将会促成部分牧民贫困户的诞生。

(4)极端天气影响着牧民健康。由于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劳作增加,而劳动强度增大,天气变化冷暖无常,形成贫困,导致牧民疾病增加,严重影响着牧民的身体健康。

(5)气候变化对牧民生产生活也产生一定正影响。一是,牧民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自适应意识和能力也不断增强。例如为适应气候变化改变饲养牲畜的品种,饲养一些对草原植被破坏较小、生长较快的牲畜。从实际经验来说牧民认为本地羊应对气候变化是强者,但杂交杜蒙羊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不次于本地羊。二是,气候变化对牧民生计也有正面影响。牲畜不喜欢寒冷的天气,温度下降,牲畜自身的热能就要不断增加,此时必须进补更多的饲料才能保证热能的供给。气候变暖减少了春天的雪灾,对接羔保畜很有利,减少了牲畜的损失。

在总结气候变化对牧民生产生活影响,以及研究牧民的自适应措施后,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

以水定牧,合理利用现有水利资源,政府在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出台有利于牧民生计的措施,研究牧区储水的新办法;在条件较好草场同样支持牧民实施转移,创造条件支持愿意到城镇居住的牧户,设专项资金解决此类问题;在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建设高标准牧场,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游牧文化的传承;酌情处理应对气候变化和牧区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的工作;根据气候变化的状况,努力把扶贫工作与应对气候变化结合起来;建立因气候变化形成的自然灾害补偿机制;做好因气候变化引发的牧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组织和改善牧民合作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关键词:气候变化;草原牧区;牧民生计;影响;适应

1引言

1.1背景和方法

二是,开展牧民脆弱性与适应能力调研,了解气候变化导致游牧文化与制度变迁问题、生态移民问题、草原牧区牧民的妇女和老龄化等问题,了解牧民现有的适应措施、适应意识及适应能力,挖掘牧民历史文化发展中的智慧;

三是,利用社会学和混沌理论分析气候变化对牧户生计的影响,包括影响的程度和未来发展;

四是,面向牧民的需求,提供富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生产经验及生活智慧,提出帮助牧民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

五是,提出内蒙古牧区牧民适应气候变化、减缓贫困的具体对策;

本章主要利用社会学研究方法,该方法有定量、定性两种方法。定量是用于研究那些能用数字度量的变量、行使研究的方法。例如:针对气候变化对草场亩数和牲畜数量的影响、测定牧民的生计问题,具体有问卷调查方法的运用。而目前还有计算机操作、变量操作化、内容分析、量表测量以及统计分析等定量研究。

定性是用于社会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准确的形容词语形式来描述现实。例如,以深入访谈、座谈会、个案研究、现有统计资料分析、传统社会调查方法等。问卷设计、访谈、抽样这三种技术,实际上反映着调查方法的普遍性以及研究者对社会调查方法的熟悉性。

考虑到构建气候变化对牧民生计的影响,是一个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相互结合的研究过程,因此,所搭建的框架必须建立在两个学科的基础理论上,但是完全依靠概念和经验进行研究是行不通的,这就涉及其内在的几个问题:一是,气候变化与牧民之间行为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二是,从气候变化的视角研究牧民生计与其他因素影响的不同;三是,从气候变化中寻求牧民应对的措施,已达到解释对牧民的影响程度。探讨这些问题就要有一个明确的线路图(见图321)。首先,探讨气候变化与牧民生计的基本关系。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导致对牧民生计的影响,主要是草原、牲畜、生态环境。草原是原生体,牲畜是转化体,生态环境是总承载体。其次,气候变化由于对草原、牲畜、生态环境影响,是制约牧民生计的内在原因。其三,对牧民实际调查。为了得到牧民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项目通过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在项目中,主要采取深入访谈、座谈会、个案研究、现有统计资料分析、“传统社会调查方法”等方法开展研究。利用问卷设计、访谈、抽样这三种技术,入户对牧民进行调查。

其次还有几种具体操作方法:一是实验法,用于检验关于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二是观察法,对社会相互作用进行观察,并作出记录,它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也可以在实地现场完成;三是比较分析,对一个以上社会制度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研究。

利用混沌理论进行佐证研究。创立混沌理论的著名气象学家洛伦兹说:我用混沌这个术语来泛指这样的过程,它们看起来是随机发生的,而实际上其行为却由精确的法则决定。混沌系统是指,敏感地依赖于初始条件的、内在变化的系统。对于外来变化的敏感性,本身并不意味着混沌〔1〕。该理论揭示了一系列混沌运动的基本特征,如确定性、非周期性、对初值的敏感依赖性、长期行为的不可预测性等,并发现了第一个奇异吸引子———Lorenz吸引子,为混沌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模型〔2〕。以气象学为例,天气从来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从不会有一模一样的天气。我们对一周以上的气候基本上是无法事先预测的,有时1~2d的预报都会产生错误,但我们却能够了解和解释各种天气现象,能够辨认出像锋面、气流、高压圈等重要的气象特征。一句话,尽管我们无法对气象做出完全的预测,但气象学却仍不失为真正的科学。〔3〕

通过以上研究方法和理论来探讨气候变化与草原牧民生计的问题,真实有效地反映气候变化对牧民生计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1.2研究区范围

在本项目中,选择了两个调查点作为主要调查对象。一是锡林郭勒盟的锡林浩特市和多伦县;二是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

选择这两个调查点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这两个点是内蒙古纯牧业生产区域,其游牧文化已有多年的历史,牧民居住分散,草原类型各有特点;其二,这两个点都有气象部门设立的气候观察点,对项目有很好的气候资料的支持;三是,这两个地区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也不尽相同,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基本都存在。为此,选择的这两个点具有内蒙古草原类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能够很好地支撑本项目研究内容。

这两个点的草原类型各不相同,锡林浩特市周边以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沙区草原为主,可利用草场面积2068万亩(13786.67km2)。多伦县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浑善达克沙漠南端末梢,阴山山脉东端坡北,草原属于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相间类型,有413万亩(2753.35km2)草场。四子王旗位于内蒙古高原中部,境内地形较为复杂,丘陵起伏,平原相间,主要由南部低山丘陵和北部层状高原两大地貌单元组成,属中温带季风气候。草场以半干旱和荒漠化草原为主,天然草原面积为3214万亩(21427km2)。

从上面获取的一些研究成果来看,气候变化已经触及草原牧民的生计,这也使得我们了解气候变化对草原牧民生计的影响有了一些初浅认识,同时也贯通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有关研究内容。

3气候变化与游牧文化和牧业生产制度变迁的关联

在内蒙古草原区域游牧生产方式是游牧文化的基础。游牧文化是指以游牧生产方式为基础组建的各个家庭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随着每个游牧家庭的延续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家庭文化有着较稳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活习俗及为人处世相互沟通的原则,既包括围绕生产方式形成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文化,也包括文化生活、爱情生活、伦理道德等精神文化。蒙古族游牧家庭是通过婚姻结合之后形成的,包括许多内容,即家庭的组建、家庭习俗、家庭教育、对老人的赡养、邻里关系、家庭的饮食、家庭环境卫生、家庭成员的服饰、家庭的设施、家庭装潢、家庭气氛的营造、家庭的经济管理、家庭的民主平等、家规等。这些蒙古族游牧家庭文化与游牧生产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游牧生产方式的转变,必然地引起游牧文化的变迁。

游牧文化是在游牧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一旦草原牧民脱离了游牧生产方式,其游牧文化的内涵也随之而被溶解,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游牧生产方式不是以破坏自然生态循环去供给人类生活的生产形式,而是利用自然环境的生态特点,饲养牛、马、骆驼、羊(山羊)的一种生产活动,是主动融入生态自然循环过程,实现给予自己的生产方式。而牧民正好利用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游牧生产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游牧文化。

在20世纪50年代,牧民开始组织互助组和合作社,生产资料所有制方式发生了变化,牲畜是集体的,饲养方式仍由各个牧户负责,但草场由集体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游牧只能在自己所属的集体草场上进行。各公社的牧场基本固定,牧场分冬、夏两个营盘。一些牧民家庭开始用土坯建筑房屋,房子内部建造与内蒙古农业区的房屋相同。屋内都有一个用土坯搭建的炕,炕大多是依西墙而建,也有依北墙建造的。这些房子一般盖在冬季放牧的营盘上,夏营盘居住仍然是移动的蒙古包。到20世纪70年代,很多地区夏营盘也有了固定的房屋。进入20世纪80年代,草原上开始实行草场和牲畜承包责任制,牲畜由各个牧户饲养。

牧民认为,气候变化对游牧文化传承有一些影响。他们说,草原民族文化是根据草原气候和环境而形成的,是在特定生产生活的环境下发展而来的,是游牧制度的延续。然而,现在气候的变化和制度的变化同时进入草原。草原牧场制度的变迁使得游牧转为定牧、圈养,游牧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气候变化导致草原干旱不断出现,致使草场植被发生了变化。有些区域的牲畜可食饲草在减少,有害草本在生长,而又不能用游牧的方式躲避灾害的来临。这些都是影响游牧文化传承的因素。有人说,只要草原的环境没有变化,文化传承就没有问题的。至于草原环境发生变化了吗?说没有变化是不真实的。变化有多大?ACCC项目的其他课题都有相应的结论。

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解释,过去(1980年以前)游牧能够应付气候变化,因为当时牲畜是集体的,牧场是公用的,可采取游牧生产方式。游牧就是适应气候变化或随其自然而形成的一种生产方式,牧场可分为冬、夏营盘(或四季营盘),可根据气候冷热倒换牧场,还可以遇到这片草场有灾情了,再转移到其他草场上,以此应对气候变化。而现在,生产制度的变迁,使得这种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牧场被划分为个人使用权范围,每户人家必须在自家的草场上放牧,而自家草场面积大多都是600亩至10000亩不等的范围内,根本不够倒场的面积。况且,很多牲畜在一块草场长期放牧,容易形成草原沙化,所以只能圈养,导致游牧生产方式逐渐消失。这与气候变化有关系,但也没有太大的关系。总之,草场变小了,与气候变化就有关系了。

4气候变化与牧民脆弱性

在20世纪以前草原气候也有变化,可是这并没有让草原牧民们担忧。他们说草原气候变化无常是正常的,而且过去对草原气候的变化早就有了自己应对的办法,就是游牧方式。进入有气象资料记载的时期,气象资料显示内蒙古草原气候正在逐渐变暖。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草原牧民对气候变化没有太多的感觉,随着畜牧业生产制度的变迁,人为因素导致经营畜牧业的生产方式的嬗变,游牧生产方式的逐渐消失,新的网围栏和圈养生产方式的引进,致使牧民以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办法失灵。由于在新的生产方式的环境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办法失效了,牧民就得想出新的办法去应对,可是同时,牧民脆弱性的表现也在增加。

牧民在气候变化面前的脆弱性。从切入的内容来看,第一因子是气候变化引起的事端(灾害)———从而对牲畜生长产生了负面的作用,结果对牧民生计造成影响。也就是说,本项目必须根据第一因子找出引起牧民脆弱性的根本原因。气候变化—降雨量受到影响—草地植被受到影响—饲草储藏受到影响—牲畜生长受到影响—牧民收入受到影响—牧民生计受到影响。从这一系列的过程,似乎可以看到气候变化对牧民的影响。这就促使我们必须收集牧民脆弱性的事实,才有可能利用评估来知道气候变化对牧民脆弱性影响的结果。

根据上面针对脆弱性的描述,首先找出气候变化对牧民脆弱性影响的一些如下线索。

(1)草场生长情况(生态资源、水资源、草场面积);

(2)牲畜体质(遇到灾害的承受能力)和生长速度;

(3)改良,牧户生产设施建设;

(5)道路。

4.1气候变化对草原的影响

“气候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不仅包括生物复合体,还包括各种自然因素的复合体,即环境诸因素。内蒙古土壤带状分布特征就是在气候系统各组成要素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内蒙古土壤带的分布与雨量线的分布基本一致,都是沿东北西南延伸。这也表明了土壤带的形成与气候生物过程有密切关系。虽然牧草的生长状况与光、热、水等气候因素皆有关系,但降水条件却是内蒙古草原牧草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而作为草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者牧草的生产量,又构成和决定了下一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产量。因此降水量就成为内蒙古草原生物量的主要决定因素。”〔1〕正是因为气候对草原的影响不尽相同,就出现了各种类型的草原类型。

(1)草甸草原。以呼伦贝尔市中东部草原为代表,其年降雨量为350~500mm,年平均气温为-4.4℃~3.2°C,这是内蒙古最湿润的地区。年湿润度大于0.43,土壤以黑钙土、暗棕土壤、黑土和灰色森林土为主。其生态系统的建群物种是中旱生和广旱生的多年草本植物,特点是群落茂密高大,生产力较高,平均产草量大于3000kg/hm2。

(2)典型草原。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代表类型。其年降雨量为200~400mm,年平均气温为-1.0~6.1°C。湿润度为0.2~0.4,土壤以栗钙土、栗褐土为主。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建群物种是旱生密丛草本植物,草高参差不齐,一般在10~15cm,平均产草量1500~3000kg/hm2。

(3)荒漠草原。包括锡盟西部、乌盟(现乌兰察布市)北部、巴盟(巴彦淖尔市)大部及鄂尔多斯市西部。该区年降雨量150~280mm,年平均气温为2.6~7.8°C,湿润度为0.12~0.2,土壤为棕钙土。生态系统的建群物种由强旱生、丛生小禾草组成,草丛低矮稀疏,草高不到20cm,地面覆盖度不足20%,生产力较低,但牧草质量较好,平均产草量1000~1500kg/hm2。

(4)沙化荒漠草原。包括巴盟西部及阿盟东部和南部,年降雨量为100~200mm,年平均气温为4.0~8.2°C,湿润度0.09~0.12,,是草原中最旱的类型。土壤为灰漠土、风成沙土和部分棕钙土。生态系统建群物种以半灌木和小禾草为主,生产力低,年均产草量500~1000kg/hm2。

(5)荒漠区。主要是阿盟西部和西北部,年降雨量不足100mm,湿润度小于0.09,土壤为灰棕漠土。该区几乎没有植被,在偶尔降雨之后可见一些速生短命植物,在一些季节性水源可以到达的地区有耐旱灌木顽强生长着。〔2〕

由于草原类型的不同,产草量也会不同,于是牧民应对气候变化的情况也就有所区别,在储草方面就有较大的区别。对荒漠化草原上生存的牧民,储草量要高于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因为草场的载畜量不同,草的生长高度和密度都不相同,所以典型草原正常气候变化下的饲养能力要高于荒漠化草原。可是,在同样干旱的情况下,荒漠化草原的抵御能力高于典型草原,这主要是草场上生长草的类型不同,这就使得在干旱的情况下,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弱于荒漠化草原抵御干旱的能力。

近年来,草原气候逐渐变暖,可是对“草原生态类型区域的划分影响很小。草原的生产力每年都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近来年,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出现向好转化的事实表明,气候增暖和降水增多对内蒙古草原生产力的提高是有利的。”〔1〕20世纪80年代初,草原上把原本广阔的游牧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的放牧区,放牧区改变成一家一户所属的狭小草场,致使牧民的放牧范围缩小,导致牧民利用游牧躲灾的可能性减弱,增加了遇灾的脆弱性。

原本游牧生产可以随天气变化利用各种类型的草场。由于草场分隔到户,因此牧民只能根据自家草场自然生态的特点来放牧。牧场分隔后属于个体家庭使用,每户的草场也不尽相同,多的每户可以承包5000多亩草甸或典型草原,少的只有600亩左右。荒漠化草场使用情况也截然不同,多的达到10000亩,少的只有600亩左右。

4.1.1干旱对草原的影响

干旱是自然气候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着自然界生物的繁殖和成长,威胁着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内蒙古有1/3的草原面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有时候干旱的影响几乎遍及全草原。旱灾可谓是草原最大的灾害之一。事实上,干旱drought和旱灾droughtdisaster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干旱是指降水量的持续偏少,它是一种自然现象,因而干旱本身并不是灾害。只有当干旱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破坏时,才会产生干旱灾害。〔2〕

草场由各牧户分散经营以后,草场载畜量就与牧民生计有了直接的关联,然而气候条件又直接与载畜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降雨减少形成的旱灾;二是,旱灾形成使得植被覆盖率降低,植物种类减少。例如:据内蒙古水利厅介绍,从2010年冬天以来,内蒙古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土壤失墒严重。〔3〕内蒙古受旱面积为2585万亩,其中重旱925.5万亩。牧区受旱面积21万km2,有80万人、286万头牲畜饮水困难。水库蓄水12.7亿m3,干涸197座。366条河流断流,4.1万眼机电井出水严重不足,抗旱形势严峻。其中,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以及二连浩特市部分草原牧区出现干旱引起的狼针草灾害,羊群由于无法觅食开始出现死亡现象,牧民生产遭遇严重问题。〔4〕由于草场干旱导致原本优质的狼针草发生了提前出针的现象,刺伤羊群,造成有草不能食的怪象,从而使得草场载畜量当年锐减。

草原牧区每个家庭承包的草场的类型和面积都互不相同,尤其是不同区域的牧民所承包的草场更不相同,形成承包草场的类型是千差万别。正是因为气候干旱导致草场载畜量的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区域牧民收入的差距,所以以草定蓄有时候可能促成部分的牧民贫困户诞生,因此,以草定蓄必须在解决牧民另有其他收入的基础上才可实施。草原载畜量的测算(没有考虑干旱的影响),是根据草原的类型来计算,然而不同类型的草原确定了载畜量后,并不一定这块草场的载畜量就一成不变的。由于气候的变化,遇到干旱或极端天气,草的生产量就会减少,自然载畜量就会下降;遇到风调雨顺的年份,草生产力好,载畜量就会增加。另外,在同一块草场上,也会遇到东边下雨,西边不下雨的情况,同样的草原类型,可能草原的植被也会出现长势不一样的情况。因此,不管是哪块草原,都不能机械地确定它的载畜量。这里还存在载畜率和载畜量不同的问题。载畜量是衡量草场生产能力的指标,通常是指放牧期内单位面积草场所能放牧牲畜的头数。即

载畜量=载畜率×放牧制度×地形×降雨量

超载补助不能一视同仁,最少可分为两种方式给予补助。一是,按草场植被或不同类型草场,分等级进行补助,一类、二类、三类分别按1.5元、3元、4.5元(草甸或典型草原为一类;荒漠草原和荒漠化草原为二类;荒漠区为三类)。二是,按家庭草场承包亩数给予补助(第二次承包之后,进入嘎查的牧户按1.5元补助,家庭亩数在6000亩以上的按1.5元补助;家庭牧场在2000~5900亩的按2.3元补助;家庭牧场在1900亩以下按4.8元补助。旱灾年份应当适当增加补助的金额。

从2000年以来,四子王旗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工程截至2009年底,累计完成风沙源治理建设217.2万亩。其中,完成人工造林34.8万亩,飞播造林17.5万亩,封山育林53万亩,退耕地还林56.7万亩,荒山荒地造林55.2万亩,占全部任务量的100%〔1〕。虽然对草原进行了治理,但仍需要自然降雨的补充。据四子王旗气象资料显示,2009年6—8月上旬,全旗总降水量仅为60.1mm,比历年同期减少1.3倍。春季持续99d、夏季连续56d、秋季连续64d无有效降水。由于降雨不足,严重影响了风沙源治理林和草场的正常生长。

而近两年由于气候温度有所提高,促使2011年降雨量增加,许多旗县牧草生长旺盛。2011年10月〔2〕,锡盟打储天然草82418万公斤,已收储青贮42285万公斤。据阿尔善镇,领导介绍,同在锡林浩特市阿尔善镇典型草原打草场一亩地打三捆草,一捆约50公斤(也有70~80斤的),打草每捆草的成本需要5元左右,买草每捆需要11~12元(送到牧户居住地)。同是阿尔善镇,2011年南部雨量就比2010年好,北部就不如2010年,草的质量也不如2010年。阿镇的辉腾锡勒草甸草原最多能打草200公斤。阿尔善镇草场载畜量为每27亩饲养一只羊。2011年,禁牧区50亩一个羊单位,不禁牧区30亩一个羊单位。锡林浩特市各类型草地生产指标的状况如表321所示。

从以上各种类型草场的产草量看,产草数量截然不同。降雨量较好的草甸和典型草原区域,产草量就高,否则反之。降雨量较少的区域,草原的植被和物种会发生变化,由于草原的物种变化导致牧民将受到直接的损失,同样也会影响饲养的成本提高,半干旱和荒漠化草原也是同样。因此,当年的产草量要根据年降雨量来确定。

4.1.2极端气候沙尘暴、雪灾、蝗虫等灾害对草场的影响

(1)沙尘暴。

沙尘暴大体可归纳为4种形式:沙埋、风蚀、大风袭击和污染大气环境。沙埋:沙尘暴以排山倒海的势头向前移动,下层的沙粒在狂风驱动下滚滚向前。遇到障碍物或风力减弱时,沙粒落下来,就会埋压在草原、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等物体上还会压在牲畜身上等。这种危害一般出现在有风沙入侵绿洲和戈壁滩的地段,也可出现在沙漠、片状沙地相连接的狭长地带。强大的风力对地表物质吹蚀,就像是用刀子刮东西似的。风蚀土壤不仅仅把土壤里的细腻的粘土矿物和宝贵的有机物质刮跑了,而且还把带来的细沙堆积在土壤表层,使原来比较肥沃的土壤变贫瘠。由于风沙作用,整个天空散发的尘土达2~200t/km2。这些尘埃中含有许多有毒矿物质,对人体、牲畜、农作物、林木等产生危害,并可引起人们的眼病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沙尘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强沙尘暴更可以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1〕例如,2011年5月11日,锡林郭勒盟从早晨开始出现沙尘天气。锡林浩特地区一片昏黄,大风卷起地面的沙粒和黄土,拍打在草原刚出生的小草身上,还弥漫着干燥呛人的沙尘气体,气温骤降,对人和牲畜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也对牧草返青的长势带来不利影响。

(2)雪灾。

(3)蝗虫灾害。

明代徐光启说:地有高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也〔4〕。中国古代就对蝗虫之厉害给予了描述,“东亚飞蝗为旱虫,性喜高温、干燥,天旱则易成灾,飞蝗成灾则必然天旱,蝗灾总是和旱灾伴生。蝗虫孳生多在洼地水边,因此水灾之后继以旱灾,蝗灾最易于发生。〔5〕”现在草原上蝗虫灾害为仅次于旱灾的自然灾害。例如:2009年7月1日受气温不断升高、降雨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蝗虫灾害大面积发生。草原蝗虫发生面积为1100万亩,严重危害为300万亩,最高虫口密度310头/平方米,平均78头/平方米。7月12日,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的贺希格达赖说:“我家9000多亩的牧场,如今被蝗虫弄得稀稀拉拉,青一块,黄一块,让人看了很是痛心。5月底就发现草原上的蝗虫很多了,有些地方还密密麻麻一片。晚上屋里开着灯,虫子把窗户的玻璃撞得‘噗噗’直响。现在正是牲畜追膘的时候,草被虫子啃坏了,到了秋天,牲畜肯定要减产。到时候,过冬用的草料也没了,还得到外面买。”〔1〕

4.2气候变化对牲畜的影响

4.2.1牧民饲养牲畜品种的变化

由于草原饲养环境的变化,牧民饲养牲畜的品种也在变化。在20世纪50年代饲养五畜是牧民自给和应对自然条件变化最好的饲养方式。五畜的饲养习性各不相同,在抵御自然灾害的方法也各有所长。由于山羊和骆驼具有较强的采食能力,在沙漠、荒漠草原也可以找到可以充饥的饲草,所以在沙漠、荒漠草原以饲养骆驼、山羊为主,以马、绵羊、牛为辅;牛、马、绵羊对饲草要求较高,草甸草场是以绵羊、牛、马为主,以山羊、骆驼为辅的饲养牧场。既然如此,牧民只能在属于自己承包的草场上放牧,也就是只能饲养适合在这块草原上生长的牲畜。至于这块草场上是干旱、灾害、水草茂盛,只能凭天由命了。

4.2.2牲畜体质的变化

在牲畜体质方面,有专家认为气候在冬春季变暖对牲畜体质是有利,“由于冬、春季气温升高,降雪减少,牧区雪灾趋于减少,牲畜死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5〕本地牲畜的体质在抵御自然灾害方面高于改良牲畜,但改良牲畜生长速度比本地羊要快,可是成本高,主要需要耐寒棚圈和精饲料喂养。对牲畜改良的认识,牧民认为,改良牲畜抵御自然灾害的风险较大,比如,黑花白奶牛在寒冷的冬天容易被冻伤。牧民现在基本定居,定居的房子周围建有与牧业生产有关的基础设施。棚圈大约都在200m2以上;有的家庭配有打草机、拖拉机、运输汽车;有的家庭专门建有储草棚;在固定房屋旁都有一到二个蒙古包,主要用于储存物品,也有用于接待客人的蒙古包;现在嘎查的道路基本都为柏油路或沙石路,牧户定居点都通有较好的沙石路或草原路,交通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不仅牧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改善,气候变暖减少了春天的雪灾,对接羔保畜很有利,减少了牲畜的损失。

4.2.3气候变化对牲畜改良有一定的影响

已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网站支持IPv6

客户端

蒙速办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01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

本网站发布的所有信息均不收取任何费用如遇到任何以本网站名义收取费用的情况请向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纪检部门举报

THE END
1.一年级下册语文寒假学习,生字词实用书写提升一年级下册语文寒假学习,生字词实用书写提升 #一起知识跨年#一年级下册语文寒假学习,生字词实用书写提升:寒假到啦,快来和生字词来一场书写之约!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在书写中感受汉字的奇妙,培养专注力与耐心,为新学期语文学习筑牢根基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0940905399901536&wfr=spider&for=pc
2.牲畜怎么写牲畜是什么意思牲畜怎么读造句:主要精神是镇压盗窃牲畜。然后她一心一意喂养牲畜。昆虫会杀害我们饲养的牲畜。他宁愿要烈性的牲畜。农夫正在寻 例句:那群牲畜被绳子拴着。The animals were fastened by tether.放牧地,牧场一片适宜于牲畜游荡和进食的广大土地An expanse of land suitable for livestock to wander and graze on.麦麸由谷糠和http://www.cisha.org.cn/ci/182076.html
3.一岁以上的牲畜英文怎么写一岁以上的牲畜英语怎么说沪江英语词库精选一岁以上的牲畜英文怎么写、一岁以上的牲畜用英语怎么说及怎么读、一岁以上的牲畜英语怎么说、一岁以上的牲畜的英语读音及例句。http://m.hujiang.com/ciku/w_224041_-1663038927/
4.牲畜瘟疫和疮疾的灾殃(出埃及记与我12)《出9:1不但是牲畜不死,长子们也不死,长子们是代表埃及人所有的人——头生的,头一胎,无论是人或者是动物全部被杀的时候,以色列人是得救了。埃及里面的一切金银宝石反而全部都带着走——唱着凯旋歌出来。各位真的要认识我们的生命是什么,各位今天要怎么样的活着,一个灾殃一个灾殃地上帝显明出来上帝的旨意,各位不清楚地http://www.spring4life.com/node/11726/message
5.牲畜第2页圣经申28:51 他们必吃你牲畜 所下的、和你地土所产的、直到你灭亡.你的五谷、新酒、和油、以及牛犊、羊羔、都不给你留下、直到将你灭绝。 申30:9 你若听从耶和华你 神的话、谨守这律法书上所写的诫命、律例、又尽心尽性归向耶和华你的 神、他必使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并你身所生的、牲畜 所下的、地https://abibletool.com/word/6288-2.htm
6.星露谷物语牲畜产子攻略说明牲畜怎么产子首先玩家要把鸡笼升级,同时要留出一个空间出来才能生,鼠标右键点动物可以看到状态栏,就可以查看是否怀孕了,牛和羊只需要养一只就能自己生,至于宝宝是谁的那就只有天知道了,家禽类的孵化把蛋放进孵化器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星露谷物语牲畜产子攻略说明 牲畜怎么产子,更多资讯请关注3H3游戏网。https://m.sohu.com/a/255842086_100204787
7.牲畜造句35、人之恶胜于畜,牲畜很少会无,缘无故挑衅你,背叛你,践踏你,伤,害你,但是,人会。天下归元 36、在肆意挥霍前任所留下的钱财之后,他无力应付1294年爆发的一场大规模迅速蔓延的牛瘟疫情,这场瘟疫几乎令他臣民的牲畜全部殉难死亡。 37、他们住在仓房的一端,另一端是牲畜. https://www.chazidian.com/zj-80695/
8.牲畜造句用牲畜造句大全(5300个句子)【牲畜 shēng chù】:1.三牲六畜的省称。古时指牛﹑羊﹑猪为三牲,而六畜则包括马﹑牛﹑羊﹑鸡﹑犬﹑猪。后泛指人类饲养的兽禽类。近义词:牲口 相似词:畜牲 牲口 牺牲 畜牧 畜养 畜产 家畜 畜力 一、要想牲畜配得准,母畜发情时间要拿稳。 二、冲动时我真恨不得变成动物,哪怕只是头卖力的牲畜。听凭主人https://m.zaojv.com/8939826.html
9.描写生畜的词语生畜是什么意思词典大全52燃文拼音shēng chù 注音ㄕㄥㄔㄨˋ 词语解释 生畜[ shēng chù ] ⒈ 牲畜。 引证解释 ⒈ 牲畜。 引明 李东阳 《西北备边事宜状》:“然其掳掠丁口,驱逐生畜,所丧已多。”近音词、同音词 shēng chū生出 shèng chū胜出 shēng chù牲畜 shēng chù生处 shēng chù升黜 shèng chù胜处 shēng chúhttps://cidian.52ranwen.net/ci/238235/
10.什么保险能给牲畜上保险养殖业保险介绍,牲畜保险是什么 养殖业保险最近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的保险对象是特殊的类型,指的是以农户所饲养的畜禽和水生动物为保险标的,保险公司对在养殖过程中发生约定的灾害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在这里,给大家分别介绍一下各类养殖业保险的具体种类:大牲畜保 https://www.shenlanbao.com/he/1087127
11.居延边陲小镇大小牲畜一百三十九头(只) 其中大畜九十九头 (该数据来自额济纳旗地名誌) 拥有链式 轮式机动车七十四台 全年总产值一百零三万元 人均分配四百九十七元 人民生活水平成倍提高 镇区 输电线路、微波线路 畅通无阻 家家户户灯火通明 广播电视全面开花 高、中档商品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1103/16/54932305_870855799.shtml
12.牲畜疫苗接种简报(通用21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简报吧,简报的写作既不同于文字作品,也不同于评论文章。那么一般简报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牲畜疫苗接种简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牲畜疫苗接种简报 1 为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有效控制牲畜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助力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连日来,乌什县英阿瓦提乡组https://www.ruiwen.com/gongwen/jianbao/1124537.html
13.生畜的意思生畜的解释拼音shēngchù 生畜 简体生畜 繁体- 拼音shēng chù 注音ㄕㄥㄔㄨˋ 生畜[shēng chù] 1.牲畜。 生畜 引证解释 ⒈ 牲畜。 引明 李东阳 《西北备边事宜状》:“然其掳掠丁口,驱逐生畜,所丧已多。” 拓展查询 sheng开头的词语 shengxuhttps://cidian.gei6.com/shengxu__7vrgl0u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