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马”是什么意思揭秘古代“响马”的由来历史故事

在我国古代,拦路抢劫的强盗、土匪,又被称“响马”,指他们在拦路抢劫时,因放出响箭示警,然后骑马奔腾而至抢劫商旅货物而得名。

那么,“响马”一词又是具体从何时出现的呢

其实,“响马”这个名称和明朝中叶一场历时两年,纵横八省的农民大起义有关。下面,小编简单来叙述一下这场农民起义的来龙去脉。

明朝建立之初,为了抵御北元贵族的侵扰,明成祖朱棣规定在京畿周围地区计丁养马。后来的明朝皇帝又逐渐把这项制度推行到河北,河南等地。

当时,明朝按百姓丁田授给种马,叫马户,然后每年征驹(即小马),若种马死或者小马数量不足的,百姓都得自己赔补。

到明朝中叶时,由于宦官擅权,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十分激烈。庄田日增而导致草场日少,饲料短缺,马户无力饲养,军马死亡不少。官吏又催督苛刻,农民因赔偿往往弄得家破人亡,加之连年灾荒,致使“民困已极,庐舍几空”。当时有人形容为“江南之患粮为最,河北之患马为最”。

在这种情况下,京畿周围的人们往往利用自己饲养的官马,组织成马队,劫富济贫,反抗官府,他们这样的人被明朝称为“响马盗”。

明正德初,“响马”的势力越来越大,明朝统治者派官兵四处镇压,并设立“什五连坐法”,乱杀乱捕无辜的百姓。

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杨虎、刘六、刘七率领众“响马”揭竿而起,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大起义。

杨虎,河北交河县人,是著名的“响马”,他屡受官军的追捕。刘六名宠,刘七名宸,是霸州(今河北霸县)的贫困农民,他们弟兄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但“胆力弓矢绝伦”。

由于起义爆发于饲养军马的京畿地区,许多马户都参加了起义,起义军便拥有了许多军马,“一昼夜驰数百里”,“倏忽来去,势如风雨”。官兵兵少马弱,对义军莫可奈何。许多地方州县的官吏不是“望风奔溃”,就是“开门迎款”。

起义军兵分两路,东路由刘六、刘七率领,自河北转入山东;西路由杨虎率领,进入山西。义军纵横数千里,所到之处,百姓备粮酒相迎,声势极为浩大。

明朝的统治者对爆发的农民起义大为震惊,慌忙调兵遣将,加强防守和镇压。

为打破官军的包围,正德六年(1511年)六月,杨虎率领义军迂回于河南、山西;而刘六、刘七则转战于山东、河南,出湖广、江西。

起义军“持马力倏忽驰骤”,不占城池,不建立根据地,采取的完全是流动作战的战术,“所至纵横,如蹈无人之境”。

八月,两路义军又会师于霸州,直逼京师。明朝廷急忙命兵部侍郎陆完率领京营和边军回师救援。义军为避敌锋芒,又挥师南下。

十一月,杨虎在夏邑(今河南夏邑县)小黄河战斗中牺牲。起义军又推刘三(刘惠)为首领,称奉天征讨大元帅,又推秀才赵鐩为副元帅。起义军还进行了一番整顿,把义军编为28营,并严申军纪,不许抢掠,不许妄杀。

义军还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树立起了两面金字大旗,上面写着“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这个口号继承了元末红巾军的传统,表达了义军要推翻明朝腐朽统治的决心。

正德七年(1512年),明朝再度调集重兵围剿义军。起义军为了牵制官军,再度分兵。刘三、赵鐩转战河南,刘六、刘七出兵山东。

在河南的义军受到明将仇钺的疯狂反扑后,进入安徽,又转战湖广。闰五月,义军在湖广应山县与明军激战失利,赵鐩突围后化妆成僧人,不幸在江夏(今武昌)被俘。

刘三突围至河南南召,在战斗中中箭牺牲。赵鐩和其他被俘的义军首领共计37人被囚车押至京城,赵鐩等六位主要将领被明廷处以残酷的剥皮之刑,其他人均被处以磔刑。

刘六、刘七为了援救河南战场,率军入豫,当他们到达河南时,刘三、赵鐩均已兵败牺牲,明军集中兵力向刘六、刘七疯狂扑来。

陷入孤军奋战的刘六、刘七为了摆脱明军的围剿,被迫“弃马登舟”,引兵南下湖广、江西。在湖北黄州的战斗中,刘六中箭受伤后,不愿被官军俘虏,投江自杀。

刘七继续领导义军,攻克江西九江,顺流而下,转战于安徽安庆、芜湖和江苏瓜州、镇江、南通等地,“三过南京,往来如无人之境”。

但是,水上的舟船毕竟不是惯于骑射的义军的长处,七月,明军用火药击沉义军战船,义军只好登陆,占据南通狼山岛。

明军大举围攻,由于寡不敌众,刘七中流矢溺水而亡,其他将士有的战死,有的投江自尽,义军最后全军覆灭。

这帮“响马”起义军奋战两年,纵横八省(包括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是明朝中叶规模最大的一场农民大起义。

这场起义虽然被镇压了下去,但是,这次起义也给明朝统治者一个沉重而深刻的教训,使明武宗认识到仅凭高压政策难以维持长久统治,必须要采取有力措施缓和社会矛盾。

起义失败的第二年,明朝廷下令减免京畿、山东、河南等地税粮,并宣布“流民复业者,官给廪食、庐舍、牛种,复五年”。

明武宗去世后,明世宗朱厚熜继位后,对朝廷内部也加以整顿,进行了杨廷和领导的改革,罢免了部分宦官,裁撤冗官,清查皇庄、官庄,退还自正德以来侵占的民田。明朝出现了嘉靖初年较为清明的政治局面。

山东的响马完整顺口溜“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地域,“匪”之称谓亦有别,比如,《隋唐演义》中的劫匪称“响马”(唐代开国功臣、现在作为门神供人膜拜之秦琼(山东人)及瓦岗寨好汉就是古代响马出身,在山东地方戏曲“梆子”有曲牌名“响马”);

再如,《水浒传》中的那些啸聚山林的强人,被称为山贼草寇,高大上点的叫法,则称之为“绿林好汉”,当家的称头领,办事的称喽罗。清末民初,也是混乱之世,各地匪盗蜂起,在东北那旮嗒,那些拉杆子的,被称为“胡子”。

山东响马抢劫的对象,以商队为主,一种说法是他们在马脖子上拴上许多铃铛,这样马跑起来叮叮当当乱响,响马由此得名。还有种说法是,他们抢劫之前会用“响箭”示警,骑马来去,所以叫响马!

山东地区在古代逢荒年出现骑马之结队盗匪;犯案以前常“官兵奈我何!”山东响马在近代的“最精彩”一次亮相,当是1923年5月间孙美瑶发动的轰动国际的临城劫车案。

THE END
1.汉字“奠”的读音与意义详解,助你掌握正确发音与用法奠怎么读?这是一个常被提及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汉字发音不甚了解的人。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剖析汉字“奠”的准确发音与多重含义,助力大家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个字。首先,让我们一同探究汉字“奠”的准确读音。在汉语拼音中,“奠”的声母为“d”,韵母为“ing”,声调为第四声,因此,其正确的发音为“diàn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0961367220736271&wfr=spider&for=pc
2.牺是什么意思,牺怎么读,牺的含义解释组词和笔画笔顺今殷民乃攘窃神祇之牺牷牲用。——《书·微子》。传:“色纯曰牺。” 共其牺牲。——《周礼·牧人》。注:“毛羽完具也。” 宗庙曰刍豢、山川曰牺牲。——《大戴礼记·曾子大圆》 自惮其牺也。——《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名词,古代供祭祀用的牲畜,指猪、牛、羊等。https://zidian.xhlylx.com/vfcwutkb26bvzsoo.html
3.牺牲品是什么意思牺牲品意思是什么牺牲品是什么意思 牺牲品意思是什么 1、本指古代祭祀时奉献给神明的牲畜供品。后比喻为达成某种目的而成为牺牲的对象。如:在这场政权争夺的混战中,人民成了无辜的牺牲品。 2、牺牲品 xī shēng pǐn 。 指成为牺牲对象的人或物:这对青年成了包办婚姻的牺牲品。http://m.yxlady.com/jingyan/1037286.shtml
4.牺牷的意思牺牷是什么意思牺牷的近义词反义词读音沪江在线词典网为您精选牺牷的意思及读音、牺牷是什么意思、反义词、近义词等信息,由forodo于2011年8月12日添加。 读音:xī quán 注音:ㄒㄧㄑㄩㄢˊ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指古代祭祀时,天子用的纯色牲和诸侯用的全体之牲。《礼记·祭义》:“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养兽之官。及岁时,斋戒沐浴而躬朝之,牺https://www.hujiang.com/cidian/xiquan_64430/
5.牲是什么字,拼音,意思,解释,部首,词语,成语二牲 黄牲 祭牲 牲酒 祀牲 鱼牲 牲杀 牲畜 载牲 骍牲 牲璧 饬牲 牺牲 牲腯 神牲 丽牲 牲事 马牲 牲口棚 牺牲精神 牲 字的成语自我牺牲 三牲五鼎 牲 字的意思和解释shēng(ㄕㄥˉ) [1]家畜:牲口。牲灵。牲畜。 [2]古代特指供宴飨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献牲。 牲 字的更多解释牲https://www.dictionarysearch.org/zidian/%E7%89%B2
6.牺牲是什么意思牺牲怎么读造句近义词反义词拼音【牺牲】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祭神用的牲畜。《礼记.月令》:「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三国演义.第三六回》:「孔明闻言作色曰:『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说罢,拂袖而入。」为了某种目的,而付出自己的生命或权益。如:「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他牺牲了生命。」 http://www.cihai123.com/cidian/1076354.html
7.牲是什么意思牲的拼音牲怎么读组词 牲畜 牲醴 牲口 牲碑 牲灵 牲俎 牲馈 牲架 【牲】的意思(怎么读,拼音) 「牲」 拼音:[shēng] 怎么读: 牲shēng (1) 名词 家畜组词:牲口 (2) 名词 古代祭神用的牛、羊、猪等 组词:献牲 「牲」字是什么意思(详细解释): ◎牲 shēng 名词 (1) (形声。从牛,从生。本义:古代供祭祀http://zidian.gjcha.com/7272.html
8.牲的意思牲组词牲字组词怎么读读音拼音是什么?又如:牲犊(古代诸侯向天子供膳的小牛);牲饩(所献赠的活的牛羊豕);牲醪(牲体);牲头(祭祀用的牲畜之头);牲糈(祭祀用的牲畜和精米);牲币(牺牲和币帛);牲号(牺牲的名号) 指野生动物〖wildanimal〗 是故为礼以奉之: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http://www.13co.com/zd/hz/12456.htm
9.牲牲字的笔顺牲的解释牲是什么意思又如:牲犊(古代诸侯向天子供膳的小牛);牲饩(所献赠的活的牛羊豕);牲醪(牲体);牲头(祭祀用的牲畜之头);牲糈(祭祀用的牲畜和精米);牲币(牺牲和币帛);牲号(牺牲的名号) 指野生动物〖wildanimal〗 是故为礼以奉之: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https://www.dujixiao.com/dictionary/10897.html
10.三牲六畜指的是什么三牲六畜是什么意思高中知识三牲六畜指的是什么 三牲六畜是什么意思 1、三牲有大小之分,大三牲指羊、猪和牛,牛代表勤奋,羊代表祥和,猪代表富足,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小三牲指鸡、鸭、鱼。 2、古代用于祭祀的肉食动物叫“牺牲”,指马、牛、羊、鸡、犬、豕等牲畜,后世称“六畜”。六畜中最常用的是牛羊豕三牲。鱼兔野味也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3164768.html
11.牺盛是什么意思牺盛的解释是什么南朝 梁 刘勰《文心(hao86.com好工具)雕龙·祝盟》:“牺盛惟馨,本於明德,祝史陈信,资乎文辞。”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供祭祀的牲畜和谷物。 引语本《书·泰誓上》:“牺牲粢盛,既于凶盗。”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牺盛惟馨,本於明德,祝史陈信,资乎文辞。” 网络解释: 牺盛 xī shèng ㄒㄧㄕhttps://m.hao86.com/ciyu_view_9fc29d43ac9fc29d/
12.牺怎么读,牺什么意思,牺组词和读音拼音牺读音的拼音 xī 牺是什么意思,牺的基本解释 牺(形声。从牛,羲声。本义做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 同本义 牺,宗庙之牲也。--《说文》 今殷民乃攘窃神祇之牺牷牲用。--《书·微子》。传色纯曰牺。” 共其牺牲。--《周礼·牧人》。注毛羽完具也。” 宗庙曰刍豢、山川曰牺牲。--《大戴礼记·曾子大https://fy.tingclass.net/hanzi/%E7%89%BA
13.牲牷的意思牲牷是什么意思牲牷解释牲牷拼音汉语词典引证解释: 1.古代祭祀用的纯色全牲。《左传·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 杜预 注:“牲,牛羊豕也;牷,纯色完全也。”《南史·萧子云传》:“梁初,郊庙未革牲牷,乐辞皆 沉约 撰,至是承用。”宋 王禹偁 《南郊大礼诗》之三:“大羹味薄牲牷洁,至乐声和凤鸟飞。”2.泛指祭品。 郭沫若 《羽http://cidian.d777.com/shengquan3.html
14.牺拼音牺的拼音读音意思组词牺的拼音、意思、组词 牺(犧),牺拼音:xī,笔画数:10画,部首:牜。动画:牺的笔顺。中国一级汉字,编号1939。 ■ 基本字义 ? 牺 (犧) xī ㄒㄧˉ ? 古代称做祭品用的纯色牲畜:牺牲(a.古代祭祀用牲的通称,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如“牺牺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b.为了崇高的目的舍去自己的https://bajiu.cn/zidian/?id=10807
15.牺牲的牺怎么组词1、牺的组词:牺牲、象牺、牺羊、牺腯、骍牺、齐牺、牺币、畏牺、牷牺、豢牺、牺牷、牺年。 2、拼音(音节):xī。 3、古代称做祭品用的纯色牲畜。 4、古代祭祀用牲的通称,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如“牺牺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为了崇高的目的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权力等,如“为祖国不怕流血牺牺https://edu.iask.sina.com.cn/jy/hrOxgUWxc7.html
16.古代文化常识(自己总结)【春社和秋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封】筑土为坛祭天,叫做“封”。如“封狼居胥”。 【封禅】天子到泰山祭祀天地,祭天为封,祭地为禅。 【牺牲】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https://www.jianshu.com/p/7dfef583fd32
17.為什麼上古時期的人都叫什麼什麼氏?没有“之一”,即黄河长江两条世界级大河长度长、支流多,因此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成为农业摇篮,黄河流域https://www.zhihu.com/question/9219672032/answer/76676836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