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是指从事经济动物的饲养和繁殖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包括动物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等领域。畜牧业的概念畜牧业是指从事经济动物的饲养2一、畜牧业发展概况
(一)我国畜牧业发展概况我国的畜牧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畜牧业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农业和畜牧业经济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改革,放宽了农村政策,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我国农业和畜牧业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绪论
一、畜牧业发展概况绪论3畜牧业已由原来副业的地位提高到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递增畜牧业已由原来副业的地位提高到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地位4
2.农村居民畜牧业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2.农村居民畜牧业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5
3.全国家畜存栏量大幅度增长3.全国家畜存栏量大幅度增长6
4.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4.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7
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代表,以土地投入为主,主要饲养牛、羊等草食家畜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模式。(2)资本密集型的畜牧业——欧美模式
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以资本投入为主的集约化畜牧业发展模式。又分为北美模式和欧洲模式。(3)劳动力密集型的畜牧业——传统模式
畜牧业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中国原始畜牧业经济的产生2.中国古代畜牧业经济的特点牲畜及产品由原始氏族公有制转为奴隶主所有和农民私有。放牧和圈养相结合的饲养方式得到发展。适应自然环境条件的畜种区域分布逐渐形成。农区畜牧业和牧区畜牧业逐渐形成。四、畜牧业现代化183.中国近代畜牧业的特点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列强入侵如掠夺使中国畜牧业遭受严重摧残畜牧业经济的产生和发展3.中国近代畜牧业的特点畜牧业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9畜牧业经济的产生和发展4.畜牧业在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地位提供畜产品,农作物肥料、畜力、军事装备(战马),贸易产品等。畜牧业经济的产生和发展4.畜牧业在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地位20畜牧业经济的产生和发展5.新中国成立后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畜牧业经济。改革开放后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承包经营市场机制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畜牧业经济的产生和发展5.新中国成立后畜牧业经济的发展21四、畜牧业现代化
(一)畜牧业现代化的概念、内容和标志1、畜牧业现代化的概念及意义
畜牧业现代化就是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过程,也就是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来武装畜牧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的科学方法组织管理畜牧业,做到合理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增强其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的劳动生产率、商品率,从而实现畜牧业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专业化,同时维护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四、畜牧业现代化22畜牧业现代化的概念具有两重性,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世界性。所谓历史性,是指现代化是与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相联系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才出现的。其包含的内容及标准将随着生产力的进步,整个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它是一个相对的历史性概念。所谓世界性,是指衡量现代化的水平要以世界先进水平为标准,达到世界同期先进水平。畜牧业现代化的概念具有两重性,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世界性。23根据世界各国的实践,现代畜牧业和传统畜牧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生产方式。
在生产技术方面:传统畜牧业的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农牧民直接的生产经验,简单地利用自然条件和畜禽的生产机能进行生产;而现代畜牧业则是在认识和掌握各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依靠科学技术,促进畜禽更好地繁殖、生长、发育,实施科学的饲养管理。在生产工具方面:传统畜牧业采用手工工具,简陋的畜舍和设备,以人、畜力为动力;现代畜牧业则采用机械化和电器化代替手工工具和完全适应畜禽生活要求的现代化畜舍和设备,并以石油和电力为主要动力,生产效率较高。根据世界各国的实践,现代畜牧业和传统畜牧业的区别主要24在生产方式方面:传统畜牧业一般是规模狭小的,缺乏社会分工的自给、半自给的生产方式;而现代畜牧业则采用现代科学方去来管理,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广,形成了畜牧业生产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规模集约化。
根据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可将现代畜牧业的基本特征简要归纳为:科学化、机械化和社会化。在生产方式方面:传统畜牧业一般是规模狭小的,缺乏社会分工的自252、畜牧业现代化的内容:根据现代畜牧业的基本特征,畜牧业现代化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⑴.畜牧业科学技术现代化
畜牧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即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畜牧业,在畜牧业饲料配方、良种繁殖、疫病防治以及经营管理等生产中广泛采用畜牧机械和电子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及饲养技术等,包括不断繁育出性能更高的优良品种,建立并不断改进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饲养技术体系,逐步实现养殖规模化、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2、畜牧业现代化的内容:26⑵.畜牧业生产手段现代化生产手段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畜牧业生产部门,实现畜牧业生产手段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⑶.畜牧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就是运用当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管理畜牧业。⑵.畜牧业生产手段现代化27(4).畜牧业生产生态化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用洁净的生产方式饲养畜禽,实行无废物生产和无污染生产,生产洁净的畜禽产品,从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5).畜牧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传统畜牧业采用的是一种小而全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小,缺乏社会分工,属于自给半自给的生产经营。现代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畜牧业商品化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饲养专业户一般只从事某一种畜禽的养殖。(4).畜牧业生产生态化283.畜牧业现代化的标志(1)劳动生产率(2)饲料转化率(3)经济效益(4)生态效益3.畜牧业现代化的标志29(二)我国畜牧业现代化的道路我国畜牧业现代化的任务
六.管理的基本理论(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
20世纪30年代梅奥等人在西方电气公司进行了“霍桑实验”。他发现决定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和安全感,在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①人是“社会人”,不仅仅是“经济人”;②劳动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人际关系;③职工中的非正式小群体更能影响职工的情绪,甚至左右职工的行为;④科学的领导者应善于和职工沟通与倾听。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排列。六.管理的基本理论(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1.梅奥---人际关34六.管理的基本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的思想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管理理论和学说,形成了许多学派。这些学派主要有:1.社会系统学派2.决策管理学派3.经验主义学派4.权变理论学派5.管理科学学派6.企业文化学派(三)现代管理理论六.管理的基本理论(三)现代管理理论35(一)畜牧场经营与管理的概念经营是指企业以市场为对象,有目的地将劳动力和生产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