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畜牧渔产品价值包括“两山”基地内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产品价值,采用市场价格法进行核算。
式中,EPa为农林畜牧渔产品价值(元/a);Ai为第i类产品产量(t/a);Pi为第i类产品的价格(元/t)。
(2)水资源价值核算方法
水资源价值包括为本区域提供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以及为区域外供水的价值,采用市场价格法进行评估。
式中,EPw为提供的水资源价值(元/a);Wi为第i类用途的水资源量(m3/a);WPi为第i类用水价格(元/m3)。
(1)土壤保持价值
生态系统土壤保持价值采用替代成本法核算保持土壤肥力和减少泥沙淤积价值。土壤侵蚀会引起带来土壤氮、磷、钾、有机质的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保持土壤肥力价值通过影子价格法估算施用化肥保持土壤肥力的价值。
式中,Ef为保护土壤肥力的价值(元/a);Ac为土壤保持量(t);Ci为土壤中有机碳、氮、磷、钾的平均含量(g/kg);APi为按照当地肥料价格折算的有机碳、氮、磷、钾单价(元/t)。
式中,En为减轻泥沙淤积的价值(元/a);Ac为土壤保持量(t);Pv为建设水库工程单位库容的工程造价(元/m3);ρ为土壤容重(t/m3)。
(2)水源涵养价值
式中,Ew为涵养水源价值(元/a);R为年降水总量(m3);Iw为入境水量(m3);E为区域内年蒸发水量(m3);Ow为出境水量(m3);Pv为建设水库工程单位库容的工程造价(元/m3)。
(3)固碳释氧价值
生态系统的固碳产氧价值采用替代成本法进行评估。根据光合作用方程,植物生产1g干物质需要1.62gCO2,并产生1.20gO2。
式中,EC为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元/a);Np为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gm-2a-1);A为生态系统面积(km2);PC为固碳价格(元/t);Po为工业制氧价格(元/t)。
(4)气候调节价值
采用替代成本法从植物蒸腾和水面蒸发两方面来评估生态系统的气候价值。
式中,Ev为气候调节价值(元/a);Ga为植被覆盖面积(hm2);Ha为单位绿地面积吸收的热量(kJ/hm2),取81.1×103kJ/hm2;Wa为水体面积(m2);Ep为年蒸发量(m);β为蒸发单位体积的水消耗的能量,取2453.2J/g;Pe为研究区居民用电价格(元/kWh)。
(5)洪水调蓄价值
式中,Er为洪水调蓄功能价值(元/a);L为湖面面积(km2);Tv为水库库容(m3);S为沼泽面积(km2);Pv为建设水库工程单位库容的工程造价(元/m3)。
(6)病虫害控制价值
式中,Eb为病虫害控制价值(元/a);NFa为天然林面积(km2);MFr为人工林病虫害发病率(%);NFr为天然林病虫害发病率(%);Pf为单位面积病虫害防治费用(元/km2)。
(7)废物净化价值
“两山”转化价值中,生态文化价值增长最为迅速,生态文化价值的增加占到“两山”转化总价值增加量的94.43%,这说明生态文化价值量的变化对宁海“两山”转化价值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是宁海县厚植生态本底,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变“生态资本”为“富民资本”的具体体现。
在生态调节价值提升方面,宁海县坚持厚植生态本底,提升生态资产。2011—2015年期间宁海县累计投入资金11.2亿元开展“森林宁海”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63.0%,平原林木覆盖率从2010年的16.8%提高到2015年的19.5%。2016—2018年期间,“森林宁海”建设工作持续推进,森林覆盖率逐年提升,2018年宁海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4.07%。森林覆盖率的增加是生态调节价值逐年增加的重要因素。
在生态文化价值提升方面,形成了宁海特色的“两山”转化模式:一是念山海经打名人牌的全域旅游富民模式,宁海县厚植生态本底,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海、林、泉、湖特色生态资源推进全域旅游,推进旅游与农业、休闲度假、文化、康养等多业融合,发展“温泉、古镇、田园、滨海”四大特色民宿,民宿营业额达2.03亿元,带动农副产品销售逾7.5亿元。二是砍柴路变致富路的步道经济模式,修缮500km2首条国家登山步道,沿线年均行走人次超300万,沿线农家乐直接营收4亿元,2011—2018年旅游总收入以年均15.4%的速度稳步增长,实现变“生态资本”为“富民资本”,这些做法使得宁海县生态文化价值迅速增长。
宁海县开展“森林宁海”建设、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特色全域生态旅游是GEP增加的主要驱动力,这些做法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促进了“两山”转化。宁海的实践模式可以为其他地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供参考。“两山”基地GEP核算可以反映“绿水青山”价值,表征“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程度,可以作为“两山”基地建设成效评估和“两山”转化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GEP核算体系主要是基于生态系统价值核算,不包括社会效益,不能全面评测“两山”基地建设成效,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进一步完善“两山”基地建设成效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