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以北美、西欧等区域为主的发达地区,主要特点是农作物经济效益较高,农场收入稳定,市场成熟规范,耕地面积区域饱和,这部分区域是世界主要农机公司的传统市场。
另外一个区域是亚非拉丁美洲,这一区域与北美、西欧等过情况刚好相反,农业收入仍然很低、资金匮乏,很多地区仍在使用手工犁进行农业生产,这一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我国农机行业格局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农机装备产业保持较快发展态势,农机装备国内市场供给率达到90%,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6%,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发展到2500多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但农机装备产业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2018年前三季度,大型拖拉机、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和收获机械累计生产3.17万台、18.89万台、35.5万台和2.23万台,同比下降26.4%、6.6%、29.7%和3.0%。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缺门断档和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并存,机具的可靠性、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2018年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推进农机装备产业升级,使得农业机械行业再次迎来“春风”。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情况:
重点农机市占率情况
尽管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工业企业结构上仍表现为“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的状态,但是,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部分机械化率高、市场相对成熟的农业机械,集中化趋势明显。如拖拉机市场,稻麦联合收割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后集中化趋势渐显。
拖拉机市场占有率:
联合收割机市场占有率:
1、总体行动方案
《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中提出,我国到2025年将实现全面掌握核心零部件制造技术,关键零部件自给率达到70%以上;到2020年、2025年我国综合机械化率75%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重点农机产品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形成3-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机企业。
2、总体补贴政策
为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率,促使我国农业现代化升级,我国从2004年开始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规定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直接补贴。另外,自2015年起,我国从全面补贴转向重点补贴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所需机具,对机械化率低、装备水平弱、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点机具进行差异化补贴。这种补贴形式意在通过调整农机购置补贴的补贴机具和补贴金额,引导农业机械发展方向。补贴政策向重点和短板领域的倾斜,购机补贴总额有所下降,但重点和短板领域补贴增长了。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我国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农机化水平持续快速提高。
未来行业发展方向
1、由于我国已基本实现耕种环节的全面机械化,所以,未来耕整地类机械的新增需求空间不大。但是,由于耕整类机械的市场保有量大,未来每年“更新换代”的需求也不少。另外,随着“深耕深松”等政策的推进,耕整类机械的格局将发生变化,大马力、深松类耕地机械将成为市场的发展方向。
2、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机播率尚低,在未来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水稻插秧机,在耕、收环节已大多实现机械化的同时,播种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将成为水稻全程机械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农机“十三五”规划》中亦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达到乘坐式插秧机的保有量30万台。
3、主要农作物的收获类机械中,除小麦、水稻、玉米的机收率较高外,其余农作物的收获环节机收率尚存在较大新增需求。特别是棉花收获机、马铃薯收获机、花生收获机等种植面积较广,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的收获机械,未来发展空间大。
4、随着我国绿色生态、循环利用等环保政策出台,我国环保要求亦越发严格,因此,秸秆回收利用作为收获后处理环节的一种方式,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农业生产形成闭循环,融入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机械化体系中,形成生态农机、绿色农机。作为国家农机环保政策支持的作业环节机械,未来享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具体说,我国未来农机“补短板、促全面”的发展重点方向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