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智慧”种养,农业满满“科技范”

衡水:“智慧”种养,农业满满“科技范”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衡水市因地制宜发展以种植、养殖、加工为主的设施农业产业项目

“智慧”种养,农业满满“科技范”

温室大棚里,鲜灵灵的各类蔬菜青翠欲滴;现代化鸡舍里,蛋鸡悠闲地啄食;成群的鲟鱼在温暖的水中欢快地游弋……近年来,衡水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因地制宜发展以种植、养殖、加工为主的设施农业产业项目。近日,记者深入农村采撷了几个特色种养的鲜活事例,带您感受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的变化。

3月5日,在景县连镇乡河北东亿达养殖有限公司的蛋鸡养殖场内,工人在检查蛋鸡产蛋情况。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智能”养鸡助农增收

3月7日,记者走进景县连镇乡河北东亿达养殖有限公司的蛋鸡养殖场,一栋栋现代化鸡舍内明亮整洁,一排排养殖笼架排列有序,蛋鸡正悠闲地吃着食槽里的食物,不时有鸡蛋滚进收蛋槽。

“我们现有6栋标准化鸡舍,有蛋鸡存栏20万只,年产商品蛋700万斤。鸡舍已全部实现集自动上料、上水、换气、照明、清粪于一体的全自动化作业,现在一个人就能轻轻松松管理5万只鸡,全靠这套智能化控制系统,工人只需要定时查看鸡舍和设备运行情况即可。”养殖场负责人刘洪彦说。

过去养鸡场在季节交替之际,温差变化较大,容易导致鸡生病、鸡群死亡。引进智能化养殖系统后,蛋鸡住上了恒温定湿的“楼房”、吃上了营养餐,不仅能保证鸡蛋的品质,还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智慧化养鸡,不仅让蛋鸡有了舒适的家,也降低了我们的劳动强度。”公司饲养员牟国贞在按下饲料投送按键后说,“这些蛋鸡的吃喝拉撒,一个智能控制箱就能管好了。”

包装车间内,个大完好的鸡蛋犹如水流般从传输带上缓缓流动,经过自动化清洗、烘干、打码等工序到达传输带的尽头,几名工人正忙着把鸡蛋分拣、装箱。由于饲料科学搭配、饲养过程精准把控,这些“温室鸡”产出的蛋营养丰富,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记者了解到,景县通过引进培育一批优质养殖企业,建设“智能模式+标准化”养殖场,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分散、小规模饲养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变。目前,该县200多家标准化养殖场基本实现全自动化管理,全县存栏蛋鸡180多万只,年产优质鲜鸡蛋1.8万吨。

2月15日,在枣强县京宏养殖公司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工人往生态鱼缸里撒鱼食。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生态养殖好水好鱼

日前,记者走进枣强县京宏养殖公司的冷水鱼养殖基地,一个个鱼缸映入眼帘,每个鱼缸中的增氧机运转不停,螺旋搅动着水面,成群的鲟鱼游来游去。

“鱼缸里养的是西伯利亚杂交鲟鱼,这是一种食用价值极好的大型经济鱼类,很受市场欢迎。”公司负责人王秀云介绍,鲟鱼是冷水鱼,适宜成长发育的水温在15℃至20℃之间,水温过高或过低,鲟鱼的生长速度都会减缓。温室养殖可以实现四季恒温,鱼缸内始终保持适宜水温。

京宏养殖公司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等为技术依托,研发出一套静态微流水借助机械增氧养殖创新模式,利用养殖车间与室外池塘相结合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实现渔业用水更节能。

记者看到,室内车间养殖鲟鱼的尾水经过去污、沉淀,达到标准后排入室外池塘,用来养殖鲤鱼、草鱼、鲫鱼等,通过健康养殖、生物净化、循环水利用,实现场区内渔业用水封闭式自净。

好水才能养好鱼。今年,京宏养殖公司又对养殖尾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购置了配套设备,该系统由集水池、沉淀池、生物滤池、生态池塘等组成,车间养殖尾水经过滤、沉淀、生物降解等多级处理后,再回抽至养殖车间使用。

王秀云指着即将投入使用的尾水处理车间说,养殖尾水净化循环,不仅便于管理,还减少了鱼的病害。目前养殖基地建有鲟鱼养殖车间5座,每年养殖鲟鱼约100万斤,年销售收入1500余万元。

“如今,我们把鲟鱼养殖和休闲观光相结合,在养殖车间附近建起休闲垂钓观光区,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垂钓,品鲟鱼宴。”王秀云说,鲟鱼全身都是宝,公司将在鲟鱼深加工项目上下功夫,开发速食鱼片、鱼子酱、软骨冻干粉等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

3月8日,在武邑县龙店镇常旺绿色蔬菜家庭农场,该农场负责人李全库在温室大棚内管理盆栽蔬菜。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盆栽蔬菜俏销市场

眼下,武邑县龙店镇常旺绿色蔬菜家庭农场的温室大棚内,豌豆苗、苦菊、木耳菜……一盆盆蔬菜生机盎然。“盆栽蔬菜口感好,质地鲜软,即采即食,可零损耗运送到消费者手中。”常旺绿色蔬菜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全库说。

一次外出学习中,李全库了解到盆栽蔬菜效益好,于是开始学习种植盆栽蔬菜,种植过程中完全采用基质土栽培,不使用化肥农药,主要利用黄板、防虫网等进行病虫害防治。相比传统蔬菜,盆栽蔬菜培育周期短,一年可种植5至7个批次。

盆栽蔬菜比普通蔬菜长势好,一般生长周期在一个半月至两个月,既有观赏性,又可现采现吃。“把盆栽蔬菜放在阳台上,只需要浇水就能生长,孩子在家里也能体验农事的乐趣。”市民李玉玲说。

目前,常旺绿色蔬菜家庭农场有3个大棚、1万余盆盆栽蔬菜,其中盆栽韭菜、蒜黄等还可以重复采摘,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目前,我们常年供周边县市20余家饭店和3个超市,每天销量150盆以上,每盆的价格在20元到40元不等。”李全库说。

近年来,武邑县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标准化、品牌化盆栽蔬菜种植,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实现盆栽蔬菜培育、种植、配送、售后一条龙服务。目前,全县盆栽蔬菜年产量超200万盆,带动800余农户增收。(河北日报记者陈凤来)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冀网文【2021】1825-001号

THE END
1.耕耘在春天里——各地抢抓农时开展春耕备耕沧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红英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对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等进行了部署。春耕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关键环节,对于确保粮食丰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为了保障“米袋子”,沧源县积极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今年县里水稻计划种植5.29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 https://m.gmw.cn/2024-03/23/content_1303693147.htm
2.苏州各地“智慧农业”建设亮点一览:种好“试验田”勇当“探路者”同年,吴中区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2020年5月,吴中区委副书记、代区长李朝阳为吴中好物打call“带盐”,线上直播活动带货枇杷超10000斤。 【案例点击】 苏州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重点发展“一粒米”“一只蟹”“一朵花”三大主导产业,智慧农业核心水稻种植区面积1156亩,实现农业生产环境http://www.subaonet.com/2020/szyw/1204/99482.shtml
3.河津:设施大棚产业兴采摘农业采出致富经黄河新闻网运城讯(记者柴晓蒙)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河津市新百底村鑫诚种植合作社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育苗、钢架大棚制种为主的设施农业,不断促进设施农业向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图为河津市新百底村鑫诚种植合作社种植的生地。 https://yc.sxgov.cn/content/2024-06/27/content_13251221.htm
4.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新闻动态职场直通车第四期:参观在田间地头,同学们亲自动手挖土豆并对观察到的田间病虫害进行提问,公司负责人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向大家普及了种植马铃薯过程的各类注意事项,把课堂学习和田间实践相结合,让同学们认识到植物保护专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也为同学们今后进行科研学习和求职就业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http://cpp.cau.edu.cn/art/2023/9/26/art_21979_981718.html
5.CCTV报道:“幸福农法”高质量引领乡村都市农业未来的新体系3、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种植养殖对农药化肥、抗生素、除草剂、激素等长期使用破坏了土壤生物结构,毒杀土壤中有机生物、有益菌、蚯蚓等腐殖物和土壤生命与活力 ,土壤重金属残留超标,土壤盐渍化、酸(碱)化,土壤贫瘠(板结),影响作物生长,由此环环带毒的农业副产品和下脚料切断和降低了良性循环利用的功能与价值,大大推高了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2/07/c8376690.html
6.资讯有故事丨种水稻摘黄瓜育菌草……中国农业专家帮多国农户棉花被称为“白色金子”,是贝宁农业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2013年,中国援助贝宁棉花技术项目在贝宁中部的棉花产区帕拉库落地。多年来,该项目成功引进并筛选了近30个中国棉花品种,成立了棉花种植合作社,并建立了农机维修培训中心,举办技术培训,覆盖了近千名当地农民。 http://ysxw.cctv.cn/article.html?item_id=6750065936083162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