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如何拥抱“农业强国“新机遇?农产品产业链现代农业村镇名单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粮食总产量居于世界第一,远超其他国家。但从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企业规模实力来看,“大而不强”一直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瓶颈,农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产业链环节高度分散且企业“多而不强”、优质种源“卡脖子”、耕地经营分散且生产水平有待提升,三产融合变现手段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且渠道建设不足、物流与供应链存在短板等。2018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对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提出要求、作出部署,2023年最新的一号文件更是首次将建设“农业强国”作为重点提出。在政策支持、技术应用、需求升级等因素驱动下,农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基于以上观察,普华永道思略特认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已经成为新发展阶段的重要课题,意图全产业链布局的农业集团,亟需找准自身定位,促进各环节专业化精深发展,多措并举提升市场竞争力。

01

我国进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时期

当前,在疫情、地缘冲突、通胀压力、全球贸易不确定性等多重冲击下,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仍不乐观。2023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起步之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GDP预期增长目标5%左右。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建设农业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和重要支撑。应对百年变局,在开局起步的重要时刻,稳住农业基本盘是国家重大战略需要。2022年,在疫情、灾情、粮价波动、农资价格高企等多重冲击下,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产量创历史新高。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随着消费升级,我国粮食刚性需求仍在增长,守护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话题。

近20年以来,国家连续发布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自2018年起,国家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上的一个标志性起点。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一重点目标,紧抓“全面”、“特色”、“改革”等关键词,以深化农村改革、打造特色乡村产业等为主要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释放强农重农的强烈信号。

近年中央一号文件梳理

当前,国际公认的农业强国主要有三种发展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农场模式”,以荷兰等国为代表的高科技中小农场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精细化模式。国外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其共同特征,中国既要借鉴海外经验,遵循农业现代化的规律,加强科技装备应用、产业和经营体系现代化建设;同时,也要考虑到我国农业的资源禀赋和“大国小农”、“人多地少”、“农地细碎化程度高”的基本国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国外农业强国模式

02

“大而不强”,中国农业发展

面临的六大挑战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具体来看主要面临如下六大挑战。

产业链环节高度分散、企业“多而不强”

以水稻为例,当前产业链各环节集中度低,龙头企业全产业链覆盖度、竞争力和带动力不强,不利于行业形成一体化产业优势。

水稻行业产业链格局

优质种源“卡脖子”

我国种子研发起步较晚,种子从研发到商业化周期一般在10-20年左右,耗时长、成本高昂,且收益不确定,风险较大。国际市场上,头部种企为种业研发的重要力量,而我国种业研发则以科研院所为主,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

耕地经营分散,农业生产水平有待提升

我国种植环节经营高度分散,种植主体以小农为主。此外,基础设施不完善、科学技术应用不成体系和农业管理水平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产融合变现手段单一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农业三产融合、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以促进农业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然而,现有的以农文旅为代表的三产融合项目,受制于商业模式设计和运营主体能力,普遍面临融合层次较低,产业链条延伸有限,产业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变现手段单一。

产品及服务同质化严重、渠道建设不足

产品及服务同质化严重,营销渠道建设不完善,导致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农业企业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品牌优势。

物流与供应链存在短板

农产品供应链是“从田间到餐桌”的供应链网络体系,涵盖上下游企业间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当前农产品供应链存在损耗较高、物流成本高两个问题。

03

供需双驱农业产业链向一体化、

智慧化、品牌化发展

宏观来看,当前我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在供给端和需求端都面临着新的形势,主要存在以下三点关键驱动因素:

总体而言,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变革之下,中国农业产业链将向一体化、智慧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04

农业企业的应对之道

面临外部机遇与挑战,普华永道思略特认为,对于意图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农业集团,需要结合自身能力找准产业链定位,考虑对全产业链覆盖与协同的方式,推动一体化高水平运作、三产融合发展,提升竞争力。同时围绕农资创新发展、农业生产水平提升、下游消费环节的市场营销能力建设,着力促进各环节专业化精深发展,并打通农业供应链的“大动脉”与“微循环”,提升物流与供应链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农业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审视自身战略、找准产业链定位

当前是我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企业实现产业链一体化延伸的关键时期。对于具备一定规模和资源的农企,应当以更高站位、更广视角看待产业发展,重新审视既有的发展战略,对自身的发展规模、产业链布局、经营模式进行评估,明确未来发展的战略蓝图与目标。

当前,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开始向下游精深加工和销售环节延伸,加强市场营销和渠道建设,实现品牌塑造和整体效益提升。然而,农业产业链环节长、且上下游所需能力完全不同,想要在全产业链一体化延伸的过程中实现效益最大化,农业企业既要立足自身资源加强能力建设,也要协同外部资源,提升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力。

练内功与借外力,推动种业创新发展

种业三大技术迭代周期及代表技术

对于种业板块而言,创新发展之路需要练内功与借外力结合,一方面,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引进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另一方面,则需要充分考虑外部资源,通过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培育优质种质资源及重大品种。此外,头部种企的扩张离不开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纵观头部种企的发展历程,大多依赖收并购来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取科研力量,通过优质资源的整合、优势业务的重组实现外延式增长。

提升种植水平、加强产业生态合作

基于我国人多地少、种植业以小农户主导的现状,农业企业规模化、一体化发展离不开与上游种植主体的合作。在政策引导下,农业标准化与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对于农企而言,需要通过产业链整合、科技创新与标准化管理,提高种植环节的品质与价值,带动产业链各经营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产业生态合作方面,多家国际农业巨头已有诸多探索,通过农资供应、订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式,与上游种植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农企通过统一的种子和农资供应、统一的生产作业标准、以及技术服务,能够保障农作物品质和供给,加强对产业链上游的掌控。与此同时,一体化合作也为农民解决了下游销售渠道,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

另一方面,农业科技创新与标准化生产是提高农业单产和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随着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上涨,发展智慧农业以提高生产力水平是现代农业企业的共同发展方向。推进智慧农业应在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分步推进,加强科技在生产环节和管理环节的应用,实现农业生产增产增效。

农业生产环节科技应用及管理标准

加强市场营销能力建设

当前,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开始向下游精深加工、销售和服务环节延伸,通过提高品牌影响力和渠道掌控力,以提升产业链话语权,带动产业链发展。市场营销能力是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的有机结合,企业应围绕消费者需求,推动产品/服务、品牌、营销和渠道“四位一体”协同发展。

产品/服务、品牌、营销、渠道“四位一体”

在产品打造方面,随着居民消费理念迭代和消费结构升级,农业企业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精准识别消费者在口味、营养、功能等方面的需求变化,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多形态、多品类的产品矩阵,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饮食需求。企业也可以通过农业产业链延伸,以休闲农业等增值服务吸引客流,不仅拓展体验服务类收入,同时带动上游农产品销售,形成三产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通过分析日本领先实践,思略特总结成功农文旅项目的关键成功要素:以日本代表性农文旅项目为例,其前期注重业态规划与设计、多元产品和服务布局、及后期精细化运营,使其成为农业三产融合与乡村振兴的范本。

日本Mokumoku农场农文旅创新模式案例

农产品营销渠道是市场供求的关键纽带,完善渠道建设是现代农业企业的关键命题。目前,我国农产品呈现出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发展态势。大型农业企业在稳固农批市场基本盘,完善农贸市场、商超、餐饮企业等传统销售网络的基础上,可以探索构建更具消费生态的线下农产品体验店,为消费者提供加工、制作、品尝等更具多元化的消费体验,从而提升消费者品牌认知度。

随着“新电商时代”的蓬勃发展,农企大力布局线上渠道,纷纷加码传统电商、新零售、社区电商等。在这一过程中,网络直播为农产品提供了直通消费终端的窗口,也有助于农产品品牌推广成本的降低。在全民直播的热潮下,农产品直播应结合当地的农业文化、历史传承及自然环境特色,从产品口感、外观、包装等方面全方位、差异化展示农产品的独特卖点,建立起品牌与消费者间的良性情感连接,助力线上销售提升。

提升物流与供应链水平

为补齐供应链短板,大型农企应聚力增强农产品供应链水平,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包装标准化、搭建物流信息平台等手段促进农产品供应链降本增效。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农业强国”目标的提出,建设农业全产业链已成为新发展阶段农业企业发展的关键课题和重要抓手。鉴于我国“大国小农”、“人多地少”的基本农情,叠加内外部经济政治挑战,建设农业全产业链绝非易事。在这一进程中,农业企业既要练好内功,找准自身在产业链的核心定位,充分发挥内部资源和能力优势以实现内生性增长,还应巧借外力,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战略合作,择机通过资本运作完成资源和业务重组以实现外延式增长,推动产业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THE END
1.三农”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如何?一图读懂→中国农科新闻网是农业科技报社顺应网络时代新媒体发展趋势,在三农领域倾心打造的集资讯、互动、网上展示于一体的全媒体平台。http://www.nkb.com.cn/2024/0726/482434.html
2.农业科技: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劲引擎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科技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农业实现从“靠天吃饭”到“旱涝保收”,从“人扛牛拉”到“机器换人”,从高投入、拼资源、拼消耗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农作物良种https://www.cfsn.cn/news/detail/270/266994.html
3.四川三农新闻网据业内摸底统计,本季麦收全市实现较上年增产1200余吨,增长率达0.52%。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4-24 四川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8% 农业生产平稳运行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4月21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一季度四川省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一http://www.sc3n.com/index.php/index/news/topics/id/13.html?page=26
4.农业种植概念股有哪些?农业种植板块龙头股及上市公司最新消息最新新闻: 农业种植概念盘中跳水,仲景食品跌0.89% 04-10 10:20 4月10日,农业种植概念盘中下跌2.03%,报1394.800点。个股表现:仲景食品跌0.89%,北大荒、苏垦农发、康惠制药跌幅居前。资金流向:农业种植概念主力净流入-1.88亿,其中新农开发净流入1075.02万;近20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4.42亿。 农业http://www.yuncaijing.com/story/details/id_2655.html
5.农科资讯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越来越多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成为农民的幸福家园。 迈上新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正一步一个脚印,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基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NjI3MjIzMQ==&mid=2754269248&idx=5&sn=d38cd624c87f974d0142673e7a361d48&chksm=bb866b4ce2178710c7e48dd25c54fcf4927ff1807641d400d0a5e3203117cb3934b600a752ee&scene=27
6.七大板块下周有望飙涨金融板块金融股:逆市飘红苦苦支撑 银行业:银保混业开闸 关注2只龙头股 农业板块雪灾冻害对农业影响几何? 重点推荐12只金股 地产板块地产股仍被广泛看好 尽显霸王风范把握投资良机 钢铁股:反弹回落龙头股表现抗跌 昨日在各板块普跌的情况下,在宝钢与必和必拓签订铁矿石长单以及武钢调价的消息带动下,钢铁板块一度走高http://finance.ce.cn/stock/gushishouye/hangyefenxi/200802/02/t20080202_12823362.shtml
7.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这里的农业“会上天”“能下海”——广东加快推动 湖南永州蔬菜产业发展观察 数“智”化现代农业体系 保障冬季蔬菜稳产增收 2/5 专题 更多 春耕进行时 钢联农产品 第三次土壤普查 智慧渔业 智慧种植 土地流转 物联网 茶叶进出口信息 新闻资讯 致富天地 https://www.agri.cn/
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全面赋能农业细分行业,种植业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数据开放共享服务更加完善;养殖场直连直报系统实现横向互联、省部互动,养殖技术线上指导服务广泛开展;渔业信息系统建设不断加快,产销对接平台逐渐普及;数字化育种平台成功应用,种业大数据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农机装备数字化步伐不断加快https://xczx.nwafu.edu.cn/sndtB/750260a4569b4153b2a20a6e3c0f4ef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