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是我州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发现仍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畜禽资源特色挖掘和开发不够,产品竞争力不强;二是畜产品加工业滞后,产业链条集成度不高;三是畜禽养殖方式落后,发展质效不高;四是行业管理粗放,无序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为此建议:
一、做优“土”“特”资源,聚势突围,打造优势特色新畜牧。一是立足“土”“特”资源选优强优,深耕种业。进一步围绕恩施黑猪、恩施黄牛、建始景阳鸡等我州特有的畜禽品种资源挖潜力,坚持优中之优定方向、定路径、定规划,集中力量、持久用功,扶持发展一批核心保种场、育种场,深度研发、开发品种资源价值,培育品种特质,将优势资源做强,提升市场美誉度和竞争力。二是依托“土”“特”优势引流集群,配齐要素。在选优做强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营造“聚人气”的营商环境,围绕种业发展、大型现代化规模养殖、屠宰加工、腌腊制品加工、饲料生产加工、兽药生产、养殖废弃物处理、畜牧生产服务等方面,招大商,引大资,立大项,广聚市场主体,完成全产业链布局,形成集群效应。例如,我们依托恩施黑猪选育出的“硒都黑猪”,是近30年来湖北省唯一通过国审认定的新品种,入选中国农业农村重大“三新”成果目录,建议作为畜禽产业链发展的重中之重,专注开发、发展。
二、厚植“绿”“硒”基因,提质强品,打造绿色高质新畜牧。一是要强力推动畜牧业绿色转型。实施绿色养殖技术革新计划,倡导应用绿色饲料、绿色兽药和动物疫病绿色防控技术,建立全过程绿色养殖标准体系,开展绿色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养殖技术和设施设备更新换代,全面筑牢畜产品绿色安全屏障。实施全域绿色种养循环大农业发展计划,大力倡导种养一体化发展理念,加强有机肥厂、粪肥处理站、农作物秸秆收储加工、粪肥转运和储存、田间管网、粪肥施用机械等设施设备建设,加强畜禽养殖粪肥收、运、处、施等社会化服务主体培育,打通种养结合、互促互用的桥梁和纽带,着力构建全域覆盖的绿色种养循环大农业体系。二是要强力推动畜牧业“硒”化升级。立足“富硒”优势,大力培植畜牧业“硒”业态,开发、推广畜禽养殖“硒”化生产方式,研究制定畜产品“富硒”生产和鉴定标准,完善检测认证机制,建立完整的“富硒”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逐步壮大“富硒”畜产品生产规模,围绕恩施肉、蛋“怎么制、怎么吃”,传承、研发特色加工工艺、烹制工艺,开发恩施特色肉制品加工链、消费链,着力培育公共品牌,传播恩施味道,讲好恩施故事。
三、抢占“数”“智”先机,赋能增效,打造智慧高效新畜牧。一是打造畜牧业大数据信息中心。开发涵盖畜牧生产、畜牧科技、畜牧金融、畜牧市场、畜产品加工、畜牧环保、畜牧行业管理与服务等各层面,行业数据采集与分析、行业信息收集与发布、生产经营活动管理与支撑等功能为一体的畜牧业大数据平台,建实基础数据库,努力推动实现全州畜牧资源、畜牧主体、畜牧数据、畜牧生产服务与管理一网覆盖。二是实施全域畜牧业数智赋能计划。围绕养殖场、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畜禽屠宰加工企业、畜产品交易市场、饲料原料交易市场等,研发、引进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工艺,配强自动化、智能化机械设备和可视、可测、可探、可采的物联网装备,建强现代化智慧高效畜牧生产线,培植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养殖场、智慧畜牧市场示范基地,逐步实现畜牧生产管理整体智能化。
四、建强“管”“促”机制,强基固本,打造健康稳定新畜牧。一是强化畜牧业法治建设,完善严管机制。进一步完善行业监管和执法体系,出台符合我州畜牧业发展实际的行业管理办法,建立畜牧业商品化生产标准和准入机制,健全畜牧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行为规范,严禁无序发展,依法规范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畜牧业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强化畜牧业发展能力,优化促进机制。着力提升畜牧业科研能力水平,培植高水平的畜牧科研团队和机构,围绕畜牧战略规划、畜禽种业、现代畜禽养殖技术、畜牧业数字化、畜禽产业供应链、价值链体系建设等领域开展自主研究。进一步建强畜牧专业人才队伍,建立畜牧业优秀人才引培、畜牧业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为畜牧业发展营造充满活力的人力资源环境。进一步加大畜牧行业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壮大乡镇、村级服务力量,建立更加务实、高效的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让畜牧科技服务真正深入一线、常驻一线,稳住畜牧业发展的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