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畜禽遗传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培育新品种、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物资源。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以下简称《畜牧法》),全面加强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实现有效保护、科学利用,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生态、气候条件多样,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迥异,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畜禽遗传资源,是世界上畜禽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农业部2004~2008年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我国有畜禽品种、配套系901个,其中地方品种554个。这些地方品种普遍具有繁殖力高、肉质鲜美、适应性强、耐粗饲等优良特性,有的还具有药用、竞技等价值,是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原始素材,是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国家历来重视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坚持把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体系建设、推进开发利用、参与国际合作等作为推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建立健全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十一五”期间,国家颁布实施了《畜牧法》,出台了《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等10个配套法规。《畜牧法》及其配套法规的颁布实施,是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畜牧法》明确提出了国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全面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建立了包括畜禽资源在内的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07年成立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负责畜禽遗传资源的鉴定、评估和畜禽新品种、配套系的审定、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论证等。安徽、辽宁等省份还成立了专门从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的管理科研机构。

(二)完成了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我国上一次开展全国性的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摸清资源最新状况,农业部在“十一五”期间组织完成了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共组织6900多人,投入4500余万元,调查了1200余个畜禽品种(类型),历时5年完成了资源调查和数据分析,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摸清了现阶段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通过调查,发现了槟榔江水牛等86个新资源,对“同名异种”等问题进行了科学界定,品种数量增加300多个。调查中有15个地方畜禽品种资源未发现,超过一半以上的地方品种的群体数量呈下降趋势。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历时两年,编纂完成了《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志书共分7卷,其中《蜜蜂志》和《特种畜禽志》为国内首次出版。志书系统论述了畜种的起源、演变,品种形成的历史,详细介绍了每个品种的产地分布、外貌特征、生产性能、保护利用状况及展望等,对于产业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初步建立了以保种场为主、保护区和基因库为辅的畜禽遗传资源保种体系。按照“分级管理、重点保护”的原则,农业部修订并公布了《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对138个珍贵、稀有、濒危的畜禽品种实施重点保护。各省(区、市)也相继公布了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十一五”以来,农业部组织实施了畜禽良种工程、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等,先后投入3亿多元资金,建设了一批重点畜禽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自2006年以来,农业部分两批公布了国家级畜禽保种场109个、保护区22个和基因库6个,江苏、福建等省(区、市)建立了省级畜禽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初步建立了以保种场保护区保护为主、基因库保存为辅的畜禽遗传资源保种体系,抢救了一批濒危的畜禽品种,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育种素材。目前,基因库的战略储备作用开始显现,已将延边牛、鲁西牛、新疆黑蜂等品种(类型)的遗传物质返还原产地,特定类型得到了复壮,血统得到了丰富。

(四)畜禽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成效进一步显现。通过对畜禽遗传资源的开发,许多地方品种生产性能有了显著提高,如山麻鸭、绍兴鸭、豁眼鹅等品种的产蛋量世界领先,经选育的辽宁绒山羊产绒量提高近1倍。运用现代育种技术,以地方品种为基本素材,培育了京海黄鸡、夏南牛、巴美肉羊等90个畜禽新品种(配套系)。黄羽肉鸡成功利用矮小基因(dw)育种,实现父母代种鸡节粮15%~20%,黄羽肉鸡出栏占肉鸡出栏总量近50%,长毛兔新品种的产毛性能居国际领先水平,并实现了自我供种。猪、牛和羊地方品种的专门化选育和开发利用已经起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国外引进品种的依赖程度,满足了人们对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特色化的需求。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作为畜禽资源大国,我国是最早签署和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政府间技术工作组26个成员国之一,全面参与制定了《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全球行动计划》、《因特拉肯宣言》等,参与了《世界动物遗传资源状况》的编写工作和《动物遗传资源调查技术手册》的起草工作,积极履行我国承担的责任和任务,提交了《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国别报告),主持了亚洲地区区域磋商,承办了亚洲地区动物遗传资源技术研讨会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二、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战略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畜禽遗传资源的拥有量和研发利用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我国畜禽遗传资源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法律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全行业公益性保种理念日益深化。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均把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作为现代畜禽种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明显增加。国家从种业创新、良种工程、科技攻关、产业化开发等方面均将畜禽遗传资源的挖掘、评估、保存和开发利用纳入支持范围。

(二)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优质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多样化,对畜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地方畜禽品种肉质鲜美、风味独特,通过本品种选育和开发,涌现出了许多区域性的“土猪肉”、“柴鸡蛋”等地方特色畜禽品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需求量越来越大。一些具有保健功能和药膳作用的地方畜禽产品,越来越受青睐。一些观赏、竞技类畜禽品种被作为宠物饲养,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对做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也对做好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多元化保护开发格局正在形成。管理和保护机制不断创新,企业、个人从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一些地方畜禽品种的保种育种协作组或专业合作社相继成立,原先以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主体逐步转变为以政府为主导、多种形式并存的保护格局。一些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拓宽了投融资渠道,促进了资源保护、产品开发、加工销售和市场开拓的有机结合,开辟了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新途径。

尽管我国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长期以来,由于单纯追求畜产品数量增长,普遍存在“重引进、轻培育”的现象,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投入不足,设施与手段落后,造成品种混杂、资源流失严重。一是部分畜禽遗传资源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农村就业机会增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千家万户饲养畜禽的传统发生改变,纷纷退出养殖业,而散养户饲养的畜禽相当一部分是地方品种,散养户的加快退出势必导致部分地方遗传资源数量减少,甚至灭绝。二是保种体系不健全。虽然国家已经建立了137个国家级畜禽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但国家级保护名录中还有37个品种没有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多数保种单位的基础设施等保障条件建设滞后,影响着保种效果。三是科技创新滞后。畜禽保种理论和保种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水禽、蜜蜂等畜种缺少科学有效的保种方法。对畜禽种质特征特性的挖掘不够,缺少全面客观的评价。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有效保护畜禽种质资源为基础,以维护生物资源多样性、培育畜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完善国家投入为主的公益性保护机制,完善监测手段,健全保种体系,推进种质评价,创新运行机制,加快优良畜禽品种选育和产业化开发,夯实现代畜禽种业发展基础,为实现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保护优先,开发推进。贯彻落实《畜牧法》,以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为基础,形成保护与开发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突出重点,健全体系。坚持以保种场保护区为主,基因库保存为辅,重点保护国家级畜禽保护品种,适当兼顾省级畜禽保护品种和新发现资源。健全国家和地方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各有侧重、结构合理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依法加强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监管。

——科技推动,创新机制。依靠科技创新,全面提高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科技水平,实现有效保护、科学利用。创新管理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作用。

——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以国家为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参与保护、开发和利用,形成多元化保护与开发的格局。

(三)规划目标

——建立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估中心、20个省级分中心和200个监测点,进一步提高预警能力。

——根据资源状况,修订《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对列入保护名录的珍贵、稀有、濒危的畜禽遗传资源实施重点保护,确保受保护的品种不丢失、主要经济性状不降低,保种能力进一步增强。

——形成一套完整的畜禽保种理论和方法,开展种质评价,挖掘优良特性,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培育畜禽新品种(配套系)50个以上,产业化开发的地方品种比例达30%以上,培育壮大一批畜禽育种企业,优质畜产品生产能力和畜禽种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猪

1.资源状况

我国猪品种有125个,其中地方品种88个,85%左右的地方猪群体数量呈下降趋势,31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十一五”期间,各地建设了79个保种场,划定了37个保护区,其中国家级保种场39个、保护区5个。

2.基本思路

改造提升保种场,加快建设保护区,配套扶持基因库,进一步完善以保种场保护区保种为主、基因库保种为辅的保护体系,以活体保护为主、冷冻技术保存为辅,有效开展地方猪种的保种工作。重点保护繁殖性能高、肉质鲜美、耐粗饲、适应性强、耐近交等优良种质特征特性。加强本品种选育,鼓励有计划地进行地方品种的杂交利用并参与配套系培育,推进优质猪肉生产。

3.主要任务

加强50个保种场和3个保护区建设。以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的猪品种为主,重点保护38个品种。

(二)牛

在我国境内,分布有普通牛、水牛、牦牛和大额牛。我国牛品种有120个,其中地方品种94个(黄牛54个,水牛27个,牦牛12个,大额牛品种1个),有38个品种的种群数量下降,10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十一五”期间,各地建设了44个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其中国家级保种场11个,保护区2个,基因库1个。目前还有8个国家级保护品种,尚未建立国家级保种场或保护区。

加强保种场和保护区建设,完善基因库建设,以活体保护为主、冷冻精液和胚胎等遗传物质保存为辅,有效开展牛遗传资源的保护工作。加强本品种选育和开发利用。重点保护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肉质好、适应性强等的特征特性。

加强27个保种场和5个保护区建设,完善国家级家畜基因库。以国家级保护品种为主,重点保护21个品种。

(三)羊

我国羊品种有146个,其中地方品种101个(绵羊42个、山羊59个),有5个品种处于危险状态,5个品种处于脆弱状态,5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十一五”期间,各地建设了73个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其中国家级保种场13个,保护区4个,基因库1个。

加强保种场和保护区建设,完善基因库建设,以活体保护为主,冷冻精液、冷冻胚胎等遗传物质保存为辅,有效开展羊遗传资源的保护工作。重点保护繁殖力高、绒毛性能好、肉质鲜美、绒毛皮质量好、适应性强等特征特性。

加强30个保种场和3个保护区建设,完善国家级家畜基因库。以国家级保护品种为主,重点保护26个品种。

(四)家禽

家禽包括鸡、鸭、鹅、火鸡、鸽等。我国家禽品种有291个,其中地方品种175个(鸡品种109个,鸭品种33个,鹅品种30个,火鸡品种1个,鸽品种2个),广泛分布于30个省(区、市),华南、西南和华东为主要原产地,东北和西北地区资源数量较少。据统计,有11个品种处于危险和脆弱状态,13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或濒临灭绝。“十一五”期间,共建设了125个家禽保种场和基因库,其中国家级保种场25个,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2个,国家级水禽基因库2个。

加强保种场建设,完善基因库,采用活体保护手段,开展家禽地方品种的保种工作。重点保护产蛋性能高、肉质优良以及药用、观赏等优良特征特性。加大地方特色黄羽肉鸡品种保护、选育和推广,不断提升黄羽肉鸡种鸡的供种质量和能力。挖掘地方蛋鸡品种生产潜力,开发优质鸡蛋产品,丰富市场供应。

加强32个鸡保种场和23个水禽保种场建设,完善4个国家级家禽基因库。以国家级保护品种为主,重点保护55个品种。

(五)其他畜禽

包括马、驴、驼、鹿、犬、兔、蜜蜂等。我国其他畜禽品种有219个,其中马品种57个,驴品种25个,驼品种6个,鹿品种14个,犬品种32个,兔品种29个,蜜蜂品种28个,毛皮动物品种15个,特禽品种13个。

马、驴、驼、鹿、犬、兔等:加强保种场和保护区建设,以活体保护为主、冷冻精液等遗传物质保存为辅,有效开展保种工作。重点保护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产品品质好、竞技、药用等优良特征特性。

蜜蜂:加强保护区和保种场建设,完善基因库,以活体保护为主要手段,开展蜜蜂保种工作。重点保护高产、抗寒、耐热、抗病力强、产品品质好等优良特征特性,加强高效率授粉蜂种的研发和培育。

加强30个保种场和8个保护区建设,完善国家级蜜蜂基因库。以国家级保护品种为主,重点保护15个马、驴、骆驼品种,5个蜜蜂品种,3个兔品种,2个鹿品种,2个犬品种。

五、重点工作

(一)畜禽遗传资源监测

建立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评估中心,承担全国畜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和评价工作,审核、发布、预警最新资源信息;在畜禽遗传资源大省建立20个省级分中心,承担本省区的畜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工作,分析、审核和上报本省区畜禽遗传资源信息;在重点畜禽遗传资源原产地建立200个基层监测点,承担该区域畜禽遗传资源的数量、分布、性能变化等基础信息采集、录入、上报等工作。通过开发国家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系统,建设信息共享平台,配置服务器、数据存贮和上传等设施设备,开展数据采集、分析和录入等,逐步构建畜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地方品种种群规模、种质变化、濒危状况、保种效果、开发利用等常态监测,便于及时掌握资源动态变化,科学预测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趋势。

(二)畜禽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建设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基础能力建设,在畜禽原产地建设190个国家级保种场、21个国家级保护区,支持6个国家级畜禽基因库建设。保种场负责收集地方品种优秀个体,增加公畜血统,稳定本品种母畜数量,保护区负责保存公畜血统,稳定区内母畜饲养量,禁止非规划品种畜禽或其精液进入保护区,基因库负责制作和保存珍贵、稀有、濒危畜禽遗传资源的活体及精液、胚胎等遗传材料,并开展质量检测。对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畜禽品种实施有效保护。逐步建立畜禽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之间的遗传物质交换机制,提高保种效率和安全水平。加强对畜禽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的技术指导,制定并实施国家级畜禽保护品种的保种方案,建立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的保种技术规范,建立专家联系指导制度,提高保种工作的技术水平。完善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的管理办法,建立运行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三)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科技创新

(四)畜禽遗传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创新为主体,选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的优良地方品种,支持开展本品种选育,提高生产性能。支持培育50个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形成以自我开发为主的育种体系,逐步建立以保护为基础、开发促保护的良性机制。以特色品种为依托,开发系列优质产品,实施产业化开发,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与领导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和公益性。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纳入重要议程。要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做好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的制定及实施工作。要正确把握畜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政府、企业、个人的关系。坚持保护利用和引进改良并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改变以往畜禽品种改良就是“改洋”,就是引进外来“洋种”、淘汰地方“劣种”的片面观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深入贯彻落实畜牧法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畜牧法》,严格执行保护制度,健全配套法规,落实专项经费,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畜禽资源保护、选种选育和开发利用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实现依法保护和有序管理。严格执行畜禽遗传资源处理审批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未经农业部批准,国家级保种单位不得擅自处理受保护的畜禽遗传资源。加强对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的管理,涉及畜禽遗传资源的对外合作项目,要签订有关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切实维护国家利益。

(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建立中央和地方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形成以国家为主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局面,逐步建立健全国家和地方分级负责、重点突出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中央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保护国家级畜禽保护品种;地方人民政府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列入财政预算,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强化省级畜禽保护品种的保护。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参与保种,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金参与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五)加强宣传和培训

利用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广泛宣传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法制意识,切实提高参与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加大技术指导与服务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网站,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以出版《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为契机,加强舆论引导,鼓励社会公众、专家学者、从业人员参与畜禽遗传资源科普宣传教育,营造有利于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社会氛围。

THE END
1.科学网—Zoonoses综述畜牧业对蚊媒疾病传播的影响此外,增加公众对畜牧业与人畜共患病潜在联系的理解,能够帮助减少蚊媒疾病的发生。进一步的研究应关注家畜饲养对蚊虫种群动态、宿主偏好及疾病传播特点的多维度影响,为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总体来说,畜牧业不仅是为人们提供生计的手段,也对蚊虫的栖息环境和蚊媒疾病传播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采取综合策略,特别是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7871-1469263.html
2.执业兽医网行业新闻各国需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优化贸易规则、推动可持续发展。从业者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强化风险管理,把握市场动态,推动家禽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对于广大消费者和投资者而言,密切关注家禽业发展趋势,既能更好地满足餐桌需求,也能捕捉到潜在的投资机遇。http://zgzysy.com/index/news_xq/id/11258.html
3.家畜疫苗接种行业全球与中国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2025第二章:分析全球市场及中国生产家畜疫苗接种主要生产商的竞争态势,包括2024年和2025年的产量 、产值(万元)、市场份额及各厂商产品价格。同时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程度,以及国外先进企业与中国本土企业的SWOT分析。 第三章:从生产的角度,分析全球主要地区家畜疫苗接种产量 、产值(万元)、增长率、市场份额及未来发展趋势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4396342.html
4.兽医超声行业发展现状与细分市场份额分析2024年,全球兽医超声市场的规模为3.8亿美元,预计在2024-2029年预测期内该市场将以5.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兽医超声广泛应用于兽医诊所,使临床医生能够查看受影响器官的结构并通过获得的图像检测异常。兽医成像设备包括X射线、超声波和磁共振成像(MRI),这些设备在人畜共患病和慢性兽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越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1487322603236511&wfr=spider&for=pc
5.现代畜牧兽医科技前沿探索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学领域中,现代畜牧兽医科技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不仅影响着全球农业的发展方向,也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本文将深入探讨现代畜牧兽医科技的前沿发展,以及这些创新如何推动行业进步,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https://www.yxfme.com/yjcg/965.html
6.《广东畜牧兽医科技》《广东畜牧兽医科技》是广东省具有学术型的畜牧兽医科技期刊、荣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0.120。广东畜牧兽医科技主要是加强国内畜牧兽医科技情报交流,报道国内外畜牧和兽医的科技动态、新成果及先进经验。主管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https://www.kuaiqikan.com/?p=6308
7.2020兽医科技发展论坛企业动态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及上海市畜牧兽医学会相关领导研究决定:“2020兽医科技发展论坛暨上海兽医公共卫生论坛”将于2020年9月23 -25日在上海嘉定·蓝宫大酒店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新冠疫情与兽医公共卫生”。会议将研讨新冠疫情防控相关信息,研讨动物冠状病毒和非洲猪瘟的流行及防控形势,包括病原分离、新型疫苗研制及免疫机https://www.biomart.cn/news/16/2964987.htm
8.国外科技动态二则1王超;国外科技动态二则[J];辽宁畜牧兽医;1980年01期 2减少母猪胚胎死亡率的新方法[J];畜禽业;1998年10期 3种蛋的保存[J];禽业科技;1994年03期 4李志强降低孕畜胚胎死亡率的四环节[J];河南畜牧兽医;2002年12期 5谢敏康仔猪胚胎死亡率和死胎率的问题[J];畜禽业;1999年11期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NXM198001022.htm
9.诸城市2012年创先争优承诺事项市畜牧兽医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市旅游局、市外事侨务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市农村经济管理局、市地震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为民服务中心、市招商局、市规划局、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市粮食局、市政管理局、市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管理办公http://www.zcinfo.net/news/gg/201203/103849.html
10.《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杂志社官网《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栏目:辟有专论与综述、政策法规、畜禽养殖、疫病诊治、行业动态、试验研究、牧草饲料、兽医卫生、水产信息、兽药信息、科技消息、实验动物、宠物世界、特种养殖、安全预警、维科动保等栏目。发表的信息要求具有科学性、先导性、成果性和实践性。本刊是领导者的参谋,科教人员的耳目,基层牧医者的良师http://www.wisdomtreeqk.com/QK/?QKId=733
11.畜牧产业<正>2018年12月12日,首届(2018)中国山羊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江苏海门隆重举行,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何新天,羊业分会执行会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教授杜立新,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强德,中国湖羊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协作组组长、乾宝湖羊产业公司总裁王荣华,羊业分会会长、乾宝湖羊产业公司副总裁束海平,江苏省https://sncm.cbpt.cnki.net/WKB/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19&st=01
12.今天,致敬所有的兽医工作者!做兽医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时刻科技大会内容丰富,不仅开展了高质量的主会场报告,前期还举行了四大会前活动,包括“禽高效安全养殖”项目成果交流活动、“非洲猪瘟与稳生产保供给”猪业研讨会、无抗替代技术论坛暨动物营养与饲料专委会成立大会、广东畜牧兽医科技大会企业新品发布会,各嘉宾在交流研讨会上发散思维,提前为大会掀起了一阵阵热潮。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4/25/c3454238.html
13.广西畜牧兽医期刊投稿邮箱杂志编辑部审稿广西畜牧兽医 (Email投稿) 简介 《广西畜牧兽医》(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站和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共同主办,是广西畜牧兽医系统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主要栏目有: 政策与行业动态、科学实验、调查研究、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草食动物、临床经验、水产养殖及疾病防治、食品安全与http://eshukan.com/displayj.aspx?jid=3260
14.河南勤勉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勤勉集团是一家中英合资专注于畜牧产业投资、生物科技研发、复合微生态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产品推广服务为主体的,投资、管理、科研型股份制企业,企业拥有英国投资国际化背景。河南勤勉集团“传承中华之精髓,致力于生态养殖与食品安全,开创中国保健养殖优秀品 牌"数十载专注于养殖业微生态产品的研究,不断的推陈出新。http://m.xumurc.com/weixin_cjob/company/18467
15.2013年度山东势学技术奖建议授奖人选和项目公示山东新闻9.大规模动态场景中海量数据的远程可视化及系统实现 完成单位:山东大学 济南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戈顿三希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完成人:张彩明,王文平,屠长河,蒋志方,周元峰,李雪梅,韩道汶,黄艳,范素芳 10.煤矿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联动管理技术与软件平台 完成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https://www.dzwww.com/shandong/sdnews/201311/t20131118_9199648_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