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坚守农牧初心,助力乡村振兴与东西部协作共荣

多年来,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始终坚守服务农牧业的初心与使命,聚焦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构建广泛的科技服务网络、创新“2345”培训模式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为行业进步、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和现代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尤其在精准对接中西部地区需求方面提供了有力帮扶。

一、构建庞大科技服务网络,引领产业创新升级

学院紧扣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需求,致力于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推动专业(群)和平台协同发展。依托平台组建跨专业团队,承接企业技术与服务项目,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课程教学、人才培养相结合,推动项目与课程互促、教学与科研互动,形成“以平台为依托、以项目为纽带、教科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研发,成功解决了225项企业技术难题,破解了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并推广了138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这些成果不仅为农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学院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学院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的办学思路,聚焦现代畜牧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把专业链绑定产业链,推动专业群与产业群融通、教学链与技术链融通、教学名师与产业教授融通,深化教产城融合,提升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和贡献度。学院先后与四川甘孜州、青海海北州、潍坊市高密、诸城、安丘等签署校地共建协议,赋能区域农牧业高质效发展。以潍坊为例,为助力国家和地方肉牛产业的发展,学院迅速响应,制定实施方案,并围绕潍坊市肉牛产业的发展实际出台了十项具体举措。同时,学院还牵头先后组建“山东省现代畜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潍坊市现代畜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潍坊市肉牛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整合资源力量,为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肉牛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2023年,学院的一项科研成果更是入选了农业农村部的“火花技术”培育名单(共10项),成为唯一入选的高职院校。

为将科技服务网络覆盖更广的区域,学院还积极打造了“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乡村行”“百名专家联牧场产教融合助振兴”“博士团齐鲁行”“科技服务万里行”等四大科技服务品牌。通过这些品牌的推广和实施,构建起了覆盖山东、辐射中西部的庞大科技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已开展科技服务活动1200余次,服务指导企业技术升级改造200余项,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00余家,服务从业人员50000余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创新“二三四五”培训模式,培育乡村人才振兴新动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注重发挥专业优势,创新培训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两品牌、三保障、四结合、五服务”的职业培训模式。通过做优“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牧从业人员科技培训”两大品牌,强化组织、制度和后勤三大保障,实现国内与国际、省内与中西部、业内与社会、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四个结合,为高素质农民、农牧行业从业人员、东西部扶贫协作培训人员、社区居民和“一带一路”涉外员工等五类人员提供了精准的培训服务。

这一模式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学院在职业培训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学院已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带得动的“永久牌”乡村振兴带头人,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牧场草原,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中坚力量。

三、科教帮扶齐头并进,助力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学院坚定贯彻党和国家的脱贫攻坚战略,依托人才、智力和科技优势,积极参与对中西部地区的帮扶工作。通过教育、科技、产业、就业和消费扶贫等多元化手段,为中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农牧业振兴和脱贫攻坚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教育帮扶方面,学院牵头组建了“全国农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暨东西部协作现代农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并依托山东省畜牧业职业教育集团等合作平台,与中西部13所院校签订帮扶协议,通过学生共育、专业共建、资源共享和师资交流等方式,为西部职业教育注入新活力。同时,实施高职对口招生和“3+2”中高职衔接模式,与四川甘孜州、青海海北州等联合培养学生650名,为西部培训师资1627人日。学院落实支援中西部地区普通高校招生协作计划,加大中西部地区招生数量,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学子提供从升学、学费返还,到就业的一站式扶助方案。学院提供的优秀特困新生免费就读、优秀新生奖学金等优惠措施,每年惠及200多名学子。同时,联合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等业界龙头企业,推出“直通就业家庭脱贫”项目,受益学生达6000多人。这些举措的实施,不仅提升了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也为西部地区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科技帮扶方面,学院选派了干部和优秀中青年技术专家前往新疆、青海、重庆、西藏等中西部地区开展科教兴农和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24年1月31日,人民日报记者蒋云龙以《怕女儿生气的范教授,这次又没回家》为题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刊发了学校范振先教授援疆先进事迹,以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情怀,充分彰显了学校援疆教师的责任担当和赤诚之心。

学院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了广泛认可。陈平、邓云锋两位副省长分别对学院服务产业发展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学院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全国职业院校决胜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校、潍坊市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先进典型代表、服务“三农”职业教育十强院系等称号。学院对口支援案例被收录于《职业教育决战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报告》,成为了全国职业教育扶贫的典范。

THE END
1.人民日报社论:奋发有为,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要抓住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法,因地制宜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让农民挑上“金扁担”。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繁荣乡村文化等方面用实劲、出实招、求实效,打造具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NzMyNzg5MQ==&mid=2247756274&idx=4&sn=1ab1c124a0299b39d2c777c456d449a7&chksm=e971d25273bbc1708adb39f50f67dbdc255b844862d2f3d790b516176acd0f106598a3dae5a7&scene=27
2.房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聚焦四项重点“畜”势赋能促发展牢固树立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理念,全县110名乡村兽医在“两脚沾泥、双手带土”中解决养殖户的急难盼愁问题,把心思集中在“为民服务”上,把能力体现在“提质增量”上,把目标落实在“增收致富”上,做到干畜牧爱畜牧,钻养殖精养殖。同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将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有机http://www.fxxww.net/p/198642.html
3.农业农村部部署2024年畜牧兽医工作本网讯2月5日,农业农村部召开畜牧兽医工作部署会,分析研判畜牧业形势,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3年,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攻坚克难,敢作善为,全年肉蛋奶供应充足,增草节粮取得实效,动物疫情总体平稳,质量安全保持历史较高水平,产业素质稳步提升,畜禽http://www.moa.gov.cn/xw/zwdt/202402/t20240205_6448390.htm
4.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贴农惠农,“双高计划”建设成效显著指导铜仁茶叶综合试验站工作 五年来,建成了立足区域生态畜牧业支柱产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山地生态畜牧业创新发展的“六双融通、互培共育”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以畜牧兽医专业群资源库和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为代表的教学资源库和课程体系;融入产业链高新技术的国家规划教材,形成了国家-省级-学校三级教材体系和双线教法http://www.cfgw.net.cn/2024-03/12/content_25084943.htm
5.乡村振兴正当时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畜牧养殖业工作的重点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文件针对畜牧业作出了哪些部署?本刊综合整理有如下七点。 领域: 畜牧与动物医学;农业经济;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畜牧养殖业;畜牧业;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SCXS202103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