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社保工作调研报告范例6篇

近年来,随着全民参保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全面参保,截止9月底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已参保8194人,因无编制待参保的还有1748人,其中已经领取养老金的是2024人。企业参保7627人,其中领养老金的是1666人,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其基金风险防控已经成为各地基金监管部门的头等大事之一,作为设在社保局的纪检组基金监管也是重点之一,近年来根据全国各地开展的经办风险专项检查,也体现出了风险防控的重要性。昨天省上发来的一个文件就是专门就社保基金风险防控的安排即自查和交叉检查的安排。如何作好风险防控,确保基金安全运行,我经过调研和结合我县的基金运行情况分析自己也有了一些思考和想法:

1,冒领养老金:由于现在的离退休人员居住分散,全国各地都有,部分离退休人员在死亡或丧失享受养老金资格后仍然继续领取养老金,死亡家属不报或者漏报,社保部门在生存认证过程中予以掩盖或者利用相似的人顶替认证等,都会造成基金损失。

2,违规办理提前退休.补缴:如果某一个人利用虚假材料如;伪造病历,特殊工种证明,利用工作人员修改档案年龄等方式办理提前退休也会造成基金损失,一是减少基金收入,二是增加基金资出。

3.单位虚报缴费基数:个别企业为减少负担,少报,瞒报漏报缴费基数导致少交社保费,一是损害了职工利益,二是减少了社保基金收入。

4,重复享受待遇:目前全国各省份之间养老金是分别开展的,信息不互通,参保人员流动大,当一个人在两个省份参保满15年后可同时在两个省份领取养老金。

5.经办过程中的风险点:由于经办人员不足,一人兼办两个人的工作,形成了一定的风险点,也给基金监管带来了难度。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风险分析,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控:

四,对于跨省参保的问题;积极呼吁,待高层解决。

一、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一)档案法治建设

2、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明确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具体工作的范围、标准、节点,全力做好文件的查阅、利用、服务,确保县政府文件全面清理工作到位。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备案、审查工作,及时清理上报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事项等部门权力清单责任事项,落实责任清单,按时填报行政权力运行情况。及时清理公示本单位机构概况、领导职责、财务信息、法律法规、工作动态、便民信息等政府信息,将档案工作全面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健全执法人员学习教育制度,每年定时进行执法人员审核、培训,要求执法人员做到自己的执法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证据确凿,无越权处罚、变通处罚等问题。

4、强化档案执法检查。结合重点工作任务,每年开展档案执法检查,组织检查组对全县机关、乡镇开展档案执法检。检查内容包括年度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责任、档案室规范化管理、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和灾后恢复重建档案工作情况等。检查中对存在档案管理方面问题的单位发出《档案行政执法检查限期整改通知书》,提出整改意见和整改要求,限期进行整改,有效地增强了全县的档案管理意识。目前我县无档案违法违纪案件发生。

(二)档案资源建设

1、加强档案资源的接收和征集。立足现有的馆藏资源,不断加强民生档案、特色档案、重大活动档案和到期档案资料的接收与征集。十三五期间接收进馆民宗局、财政局、计生局、农水局、永和乡、法院、纪委等20多个单位、乡镇文书档案7832(卷、盒)、会计档案1528盒、项目档案1135盒、诉讼档案2367盒、荣誉、照片、实物、光盘等4000余(张、件),整理接收抗震救灾档案500余盒,整理进馆资料566册。并严格按照纸质档案和数字化副本“双套制”要求进行档案接收。截止2019年12月,县档案馆馆藏档案106个全宗69730(卷、盒)、资料6236册。

3、规范企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下发《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金融企业业务档案管理规定》等文件,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档案工作,完善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体制,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服务。开展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审核,对县自来水厂、大九旅集团、南坪林业局、黄埔电力公司、罗依乡产业园区和高原食品公司等单位进行定期指导督查,并协调组织开展了1期县观光公司档案业务培训。

6、档案规范化管理情况。围绕重点工作积极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规范化管理工作,2019年完成县法院档案规范管理晋升“省一级”标准验收认定。县档案馆2012年12月通过“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标准验收。2014年12月县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省级示范县通过验收。目前,县机关档案室工作规范化管理达省级标准83个,村级建档120个村,社区建档4个。

(三)档案利用服务建设

1、推进档案开放工作。制定开放实施细则,对应开放的档案进行认真的鉴定工作,开放了应开放的档案,备有开放档案目录,供利用者自行检索,对利用频繁的重要、珍贵的档案提供了部分复制卷或者副本,坚持利用登记和利用效果,并编制档案利用效果汇编,取得利用实效。

(四)档案信息化建设

积极稳妥推进本区域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现状及发展方向调研,完成调研报告《关于县级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思考》。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数字档案建设规划意见,推进档案信息化工作与本县信息化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向省档案局、县财政争取资金,采购了电脑、复印机、档案密集柜等用品,为调整优化档案管理软硬件环境,搭建数字化档案馆管理平台创造条件。按照年度计划,安排部署馆内档案数字化加工任务,完成文件级目录录入70000余条。进一步完善机关单位电子档案移交接收进馆工作制度,建立电子档案接收平台。积极推广档案管理系统,机关档案室档案管理软件使用普及率达90%,乡镇普及率100%。为档案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五)档案安全建设

县档案馆于2008纳入灾后重建项目,年初施工,2009年底竣工,2010年投入使用。实际使用面积2510平米(其中库房面积1005平米),新馆结构基本合理、配备了一些必要设施设备。“十三五”期间,向县财政争取资金48万余元,增添了档案密集柜和目录柜,为档案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严格执行档案安全保密工作的各项规定,全员签订安全保密责任书,把档案安全保密要求贯穿于档案接收、保管和利用工作的各项环节。深刻吸取国内外重大安全事故教训,进一步筑牢档案安全防线,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档案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从档案实体管理、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保密、档案开放与利用等方面对全县17个乡镇、80个部门开展了档案安全大排查。建立了档案安全整改排查台账,健全完善了档案安全应急预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及时进行督促整改。县综合档案馆坚持安全消防值班制度、巡查制度、库房温湿度监控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做到每日安全巡查不少于1次,时刻绷紧档案安全弦。档案馆历年无安全事故发生,档案安全万无一失。

(六)档案队伍建设

2、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县级部门学习教育要求,结合省、州继续教育培训计划,积极安排职工参加县委、县政府、组织部、人社局、党校、法制办、宣传部等单位举办的培训和知识竞赛。组织职工参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网络培训。每年抽派档案馆1-2人参加省、州档案业务培训,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专兼职人员参加省、州档案业务培训。组织单位执法人员参加了网络法治教育学习培训和县普法学习考试。结合年度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专项档案业务培训。举办了县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培训2期,灾后重建项目档案业务培训1期,县观光公司档案业务培训1期,卫生系统健康扶贫档案业务培训1期,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财政和档案业务培训1期。共计培训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分管人员和档案兼职人员5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基层档案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有力促进了各单位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全县档案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工作亮点

县档案局、档案馆在州局、馆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服务民生为重点,以强化监督指导为手段,以提高档案管理整体水平为目的,全面促进了我县档案事业和谐发展。县档案局(馆),2016年荣获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荣获《省档案》(2016-2017年度)宣传工作先进集体。2016-2019年,每年荣获州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和“三个体系”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文化建设、创新项目、编研等多个单项先进荣誉。在工作中主要抓好了以下几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档案部门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档案工作与党和国家的新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与网络信息时展的新趋势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我县档案工作各项任务按规划得到较好落实,档案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档案馆编制少,人员结构老化,档案专业人员缺乏。二是基层档案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单位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档案人员变动频繁,档案工作稳定性和延续性较差,基层档案工作规范管理得不到持续性保障。三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四、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流动;二元经济;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

中图分类号:F323.6

劳动力流动是劳动者以改变就业形式、改善收入状况等为导向的一种跨地域流动行为。在任何时期的任何国家,劳动力流动都是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常态。根据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推算,2010年农村就业劳动力达到1.55亿人,比上一年增加了765万人,增长率为5.2%①。另据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1年我国进城农民工数量达到1.59亿人,占城镇就业的比例高达44.2%②;2012年进城农民工数量则高达1.63亿人,占城镇就业的比例也达到44.0%。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是我国二元经济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现象。我国流动人口特别是乡城流动人口规模之大,增长速度之快,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我国的人口流动已成为“人类历史上在和平时期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活动”③。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历史沿革

根据不同时期国家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的不同,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以前的严格限制流动阶段。在1978年之前,由于我国处于计划经济阶段,对劳动力流动严格控制,对劳动力实行有计划的流动,不在计划之内的流动被称为“盲流”。在城乡严重分割的情况下,农村居民由农村迁移到城镇的途径很少,只能通过城镇企业有计划的招工、子女上大学、部队干部转业等途径来实现迁移。

第二阶段,1980年以后劳动力流动开始恢复,进入允许迁移阶段。随着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乡镇企业流动。而且从1984年开始,国家允许农村居民自带口粮、自筹资金进城务工经商,这个政策极大地刺激了劳动力的流动,此时农村劳动力流动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张晓建(1997)估计,1980年代末在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力达到了1500多万人④。

第三阶段,1990年代进入跨区域流动阶段。进入1990年代,劳动力流动进入一个时期,主要是由农村地区流向城镇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跨区域流动频繁。国家统计局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1995年出省的农村劳动力人数大约为2500~2800万人⑤。

二、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规模

(二)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特征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特征有:

1.以男性为主

Zhao(1999)根据1995年四川省农村住户调查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男性占迁移人口的72%,而农村非迁移人口中男性只占49.6%,且作者使用Logistic模型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劳动力迁移的概率低4.7%&。根据2006年《我国农民工调研报告》,男性农民工占农民工总体的66.3%,而女性只占33.7%*。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显示,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中男性所占的比重为64.6%,比上一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流动以男性为主的特征一直延续到现在,2012年的最新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男性农民工占66.4%,女性占33.6%^。

2.以青壮年为主,且年龄有提高趋势

3.受教育程度高于农村非流动人口

Zhao(1999)使用1995年四川省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表明,迁移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高于非迁移人口,为7.56年:6.24年,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迁移,但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最高的那部分人除外,这些人并不是选择外出务工,而是就地占据基层资源,比如担任村干部等职能岗位&。根据2006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4年外出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比重达到81.6%,比全国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平均水平高18.3个百分点2。2012年的数据也是如此:外出农民工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6.5%,农村非流动人口只占10.9%^。

4.劳动力流动的区域间不平衡

5.社保参保率低于城镇居民

(三)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

根据劳动力迁移的经典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农村居民在城镇就业的预期纯收入

2.户籍制度

在我国,农村劳动力决定是否迁移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户籍制度,迁入地的户籍管理越松或户籍限制越少,劳动力流向该地的可能性越大。

3.迁移距离

在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迁移距离也是影响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迁移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迁移者获取劳动力市场信息的成本、回家乡往返交通成本、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心理成本。因此,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呈现出就近区域上的聚集性。例如,安徽、江西等地的外出劳动力大多流向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大多流向广东,河南、河北大多流向北京等地。

4.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平均收入水平差距

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平均收入水平差距是影响我国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乡城流动的重要因素。例如,沿海发达地区居民人均收入较高,外出劳动力就较少;而内陆中、西部地区居民平均收入较低,外出务工的可能性就较大。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较高,外出务工的可能性较小;而农村居民平均收入较低,外出务工的可能性就较大。

5.年龄因素

在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以青壮年为主,这与外出劳动力所从事的职业有关。农村的外出务工人员大多数从事的是“3D(Dirty,DangerousandDemeaning7)职业”,这些职业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且大多是建筑、制造等行业,年龄成为从事这些职业的必需条件。另外,年龄越轻的人,迁移的心理成本越小,而且迁移收益的回收期更长,从迁移中获得的潜在收益的现值也越大。我国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16~25岁的劳动力占全部迁移人口的50%左右,16~35岁的劳动力占全部迁移人口的3/48。

6.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包括婚姻状况、子女上学、家庭赡养老人等问题,这些也是影响劳动力迁移的因素。Mincer(1978)的研究发现,未婚人员迁移的可能性更大,妻子的工作服从于家庭的迁移,家庭中存在学龄孩子会降低迁移的可能性9。另外,随着家庭规模的扩大,迁移的潜在成本会成倍地增加。

7.受教育程度

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迁移的可能性越大。因为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力资本存量就越高,从迁移中获得的潜在收益也就越高。此外,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生活的追求越高,改变现状的动力和愿望也越大。

根据前文的分析,我国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既受经济方面因素如农民工在城镇的预期收入等的影响,又受城乡之间不平等的因素如户籍制度和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等的影响。因此,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是我国在二元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现象和典型特征。要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既要增加农民工收入,又要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来消除劳动力市场的歧视和不平等,而农民工在城镇的收入水平除了受自身人力资本素质影响以外,很大程度上还受歧视性因素的影响(如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因此,要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就要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两大方面着手:

(一)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是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一个最主要因素。有学者的研究发现,本世纪初的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民工流动的影响不大,主要是因为部分省市仅仅是统一了城乡户口称谓,城乡户口所携带的实际差别并没有消失0。因此,要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就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在于剥离与户籍相挂钩的城乡歧视性政策和一系列隐利,统筹城乡居民的迁徙权-(陈光普,2013)。户籍上所附加的各种福利政策人为地加大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不公平和收入差距。要剥离与户籍捆绑的社会福利,关键在于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户籍观念。

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离不开与户籍制度相配套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建立可携带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城镇和农村地区在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等。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提供了制度保证: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盲目流动;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调动那些有能力转变为城镇“市民”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积极性;同时对于解决流动人口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以及子女上学等问题有重要作用。

在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成为城镇居民,而这些人的收入比城镇居民的收入要低很多。Deng(2007)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收入分配课题组2002年全国12个省份的城镇住户和暂住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小时工资只有城镇人口的61.67%),但比农村居民的收入高很多。虽然这些务工人员成为城镇居民会降低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但在边际上降低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幅度会更大,进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比原来的更大。因此,在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要采取措施大幅度提高成为城镇居民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丁守海(2006)通过测算认为,当前的农民工工资要提高1/3左右才是合理的=。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的措施包括消除农民工在城镇所受到的就业、工资以及社会保障方面的歧视;增加他们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增强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等。

(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根据前文的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对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有重要影响,越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或者说城乡一体化程度越高的劳动力市场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地区的流动。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现象仍然存在,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仍然很低。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不仅能矫正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扭曲,还能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促进劳动力流动就要加快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最主要表现是,城市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主要劳动力市场是指向具有城市户籍的本地人提供就业岗位的劳动力市场;次要劳动力市场是指向外来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的劳动力市场,这些就业岗位大多数是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的岗位。造成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根本原因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其它城乡分割制度,如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这些制度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就业部门的自由转移。户籍制度一方面使得城镇劳动者优先获得就业机会,而农村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另一方面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流动人口在城镇享受与城镇居民均等的福利制度的机会。因此,要培育和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由农村地区向城镇地区的自由流动,首要的、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此外,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还需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制度,包括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在就业工种方面所受到的不合理限制以及对劳动者的身份歧视,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信息网络和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行农民工社会保险与城镇居民社会保险的相互衔接,以及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相互衔接和转换。政府部门还应该把劳动力市场改革的重点从户籍制度改革向就业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转变,消除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所受到的各种政策、制度因素的限制,以此来促进和吸引农村劳动力从流动状态向城镇永久性居民转变。

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的培育还离不开劳动力市场制度、各种规制和协调机制的建立、健全,如加快劳动立法、加强工会作用、建立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等等。此外,政府职能要从以经济干预为主向提供公共服务转变,保护劳动者权益、降低劳动者所承受的就业风险,加大政府对劳动者的社会保护力度,同时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建立、健全旨在保护普通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社会保护机制方面的积极作用。

注释:

③蔡昉:《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力问题报告,NO.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78页。

④张小建:《中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启示录》,中国劳动出版社1997年版,第123页。

⑦仲小敏:《世纪之交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的探讨》,《科学经济社会》2000年第1期,第38~42页。

⑧参见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0年。

!蔡昉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9页。

@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指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

$指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计算得来的。

&YaohuiZhao.“LaborMobilityandEarningsDifference:TheCaseofRuralChina”,EconomicDevelopmentandCulturalChange,vol.47,1999,p.767~782.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版。

)DengQuheng.“EarningsDifferentialbetweenUrbanResidentsandRuralMigrants”,ChineseJournalofPopulationScience,vol.2,2007,p.8~16.

_指调查年度内,在本乡镇地域以外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版。

2蔡昉:《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力问题报告,NO.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48~49页。

3CaiFangandWangDewen.“MigrationAsMarketization:WhatCanWeLearnfromChina’s2000CensusData?”,WorkingPaperSeriesNo.26,February2003,InstituteofPopulationandLaborEconomics,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

5ThijstenRaaandHaoranPan.“CompetitivepressuresonChina:Incomeinequalityandmigration”,RegionalScienceandUrbanEconomics,vol.35,2005,p.671~699.

6根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2年外出农民工中签订劳动合同的只占43.9%。

7Tao,Z.“China’sMigrantWorkers”,AddresstotheNationalSocialAdministrationWorkshop,Beijing,2006August.

8蔡昉、都阳、王美艳:《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页。

9Mincer,J.“FamilyMigrationDecision”,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vol.86,1978,p.749~775.

0孙文凯、白重恩、谢沛初:《户籍制度改革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经济研究》2011年第1期,第35~40页。

-陈光普:《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动态计量分析》,《经济师》2013年第3期,第38页。

=丁守海:《农民工工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一项实证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第4期,第56~62页。

参考文献:

[1]蔡昉,都阳,王美艳.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蔡昉.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力问题报告,NO.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蔡昉,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5]陈光普.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动态计量分析[J].经济师,2013(3):38.

[6]丁守海.农民工工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一项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6(4):56-62.

[7]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8]孙文凯,白重恩,谢沛初.户籍制度改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1):35-40.

[9]张小建.中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启示录[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7.

[10]仲小敏.世纪之交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的探讨[J].科学经济社会,2000(1):38-42.

[11]CaiFang,WangDewen.MigrationAsMarketization:WhatCanWeLearnfromChina’s2000CensusData[J].InstituteofPopulationandLaborEconomics,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2003,3(2).

[12]DengQuheng.EarningsDifferentialbetweenUrbanResidentsandRuralMigrants[J].ChineseJournalofPopulationScience,2007(2):8-16.

[13]Mincer,J.FamilyMigrationDecision[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78(86):749-775.

[14]Tao,Z.China’sMigrantWorkers[C].AddresstotheNationalSocialAdministrationWorkshop,2006.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全市“五个重庆建设、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开展后,乡人大高度重视,按照市、区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把“代表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人大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及时研究制定了专门的实施方案,并召开动员会议,成立了以区人大代表、乡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区人大代表、乡人大主席,乡人大代表、副乡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代表行动”领导小组,并督促各代表小组成立了“代表行动”工作小组,迅速启动“代表行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宣传,保障到位

为在全乡营造大力支持“代表行动”的浓厚舆论氛围,乡人大通过标语、横幅、悬挂过路标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并加强了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将开展“代表行动”的有关情况及时在上级媒体或万州电视台、三峡都市报等本地媒体进行报道、在区人大常委会《人大工作通讯》上进行转发和摘编,做到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字,极大地激发了区、乡人大代表参与“代表行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乡人大还成立了“代表行动”工作办公室,充实了工作人员,乡财政专门拨出活动经费,做到了各项保障到位。

三、精心组织,效果显著

乡人大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区、乡人大代表开展有影响力的视察活动、富有实效的监督工作、有一定见地的专题调研工作,并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为“五个重庆”建设、加快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和民生大事提供了智力支持、资金支持、项目援助,收到明显成效。

一是抓视察,助推民主法制建设。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中的作用,乡人大主席团制定了定期组织区乡两级人大代表视察民主制度建设的制度,规定主席团每季度组织一次视察,通过视察,达到了强化监督,抓好典型,有力的推进了村级民主法制的建设。为扎实推进“百千万普法示范工程”,争创“普法示范乡镇”,乡人大组织了40多名区乡人大代表对辖区内7个民主法制示范点进行了视察,听取了各村支部书记对该村民主法制建设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重点对村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得到了人大代表的好评。

年工作回顾

年是极具挑战、极为艰辛、极富成就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财政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负重加压,真抓实干,成绩斐然。

一、业务工作情况

(一)大力加强预算收支管理。年度,预计我区可完成财政总收入6亿元,较上年度增长3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可完成34360万元,较上年度增长28.43%,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57.3%。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80.92%,财政总收入可按目标要求实现全年均衡入库。

截至到11月30日,我区财政总收入完成52378万元,为年计划的99.3%,同比增长34.22%,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481万元,为年计划的100.38%,同比增长38.28%。截至到11月底,我区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6991万元,为年初计划的86.3%。针对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的现实,在预算执行中坚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进一步优化我区财政支出结构。

(三)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打造一个“公正、公开、公平”的公共财政体系:一是严格执行年初人大通过的财政预算方案,控制公用经费支出;二是以保人员经费、基本运转为核心,重点保障教育、医疗、社保和重点项目等民生支出;三是加强财政评审和政府采购管理,节约财政资金。目前,我局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审定项目95个,送审金额11389.4万元,审定金额9327.8万元,审减金额2061.6万元,核减率达18.1%;年,我局预计执行政府采购预算4654万元,预计完成政府采购4158万元,资金综合节约率约为10%。

(五)严格执行内部监督制度。今年来,我局通过不断完善权力运行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内部工作流程和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检各股室台账来提高内部监督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来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把机关文明建设、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财政部门重点工作来抓。在今年的各级审计及财务监督检查中,我局未出现一例违纪违规问题,全体机关干部也均未有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廉洁、高效、精确的服务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六)扎实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为了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我局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切实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一是通过创建标准化财政所、推行精细化管理和强农惠农资金实行网络信息化发放等乡镇财政改革办法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全年通过“一卡通”向全区2.3万户农户发放强农惠农资金补贴11项近800万元;二是通过向攸县国库集中支付局实地学习、实施公务卡试点扩面等手段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三是通过建立财政支出评价体系,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创新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方法,在实地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大力扶植企业做大做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七)不断加强财政宣传力度。我局一贯重视财政宣传工作,坚决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新闻宣传工作的通知》精神,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财政改革与发展。通过采取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与合作、重视和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作用、进一步推进财政信息公开等宣传措施,在省厅及市局网站、《市财经天地》杂志和区政府门户网共计发表信息46篇,调研报告4篇,新闻稿3件,让广大城乡居民及时了解财政政策和方针。

二、自身建设情况

(一)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年,我局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行力,不断规范权力运行方案。按照“爱岗敬业、依法理财、廉洁高效、开拓创新”的质量方针,结合新“三定”方案,以加强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对照财政工作目标考核文件要求,制定的有关服务规范、程序文件等,对权力事项进行梳理,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对风险点的控制,明晰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明确岗位职责和强化责任意识,认真编写完成各股室(单位)职能、工作规则、权力运行流程表和绘制流程图等制度文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今年以来,我局狠抓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从加强教育入手,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公开承诺制、办事限时制、公文督办制、一次性告知制、效能告诫制、责任追究制和绩效考核制九项制度,增强大家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公仆意识,不断完善作风建设责任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以作风促服务,靠作风助优化,推动财政事业持续、稳定、高速发展。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我局始终按照围绕中心、强化教育、落实责任、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业务工作,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做法有:一是抓建立健全制度,制定并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任务分解书》、《内部资金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二是抓责任考核,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财政目标考核内容,做到奖惩分明;三是加大了落实责任制度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定时进行局机关和各乡办财政所的内部监督检查,全系统未发现有违纪违规行为发生。

(四)创新机关文化建设。丰富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建设积极向上的财政文化,这是局班子推进机关文明建设的重要决策。为此,局机关成立了登山、排球、羽毛球等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如在在美丽的仙庾岭,留下了我局全体机关干部矫健的身影;在各室内羽毛球馆中,洒下了我局羽毛球爱好者奋勇拼搏的汗水……丰富的机关文化生活,将干部职工彻底从牌桌、酒桌上“解放”出来,局机关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日趋浓厚。

(五)推进财政信息化进程。根据省财政厅在邵阳召开的全省财政系统信息化建设会议精神,我局在工作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安排预算近200万元建设了视频会议室,同时对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平台、乡财信息化网络和机房进行了升级改造,推行了公文电子传输和办公自动化,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信息安全,为下一步推行国库管理改革、公务卡试点扩面以及财政精细化管理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六)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与百姓贴心,为百姓解难”大走访活动的精神,我局分步骤、有计划的落实“大走访”活动各项工作要求,全体机关干部分三个小组采取“公开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入户走访”等方式方法,先后多次走访宋办芙蓉社区、仙庾镇樟桥村、戴家岭小学、八达小学、东流村和千金药业等责任点,共计走访基层干部和群众180多人,就摸排上来的问题做了大量的调研分析,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64个,受到了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

年工作计划

年,我们将在总结分析今年以来工作成效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以保持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为中心,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狠抓财政收入,积极挖掘财源,努力做大财政蛋糕,切实加强财政监管,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财政收入高速增长,财政支出保障有力的良好局面,为我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一、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增收节支、统筹兼顾、有保有压、确保重点”预算指导方针,把“保增长、保民生、保发展”作为支出重点,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培植壮大财源、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支持重点项目、深化财政改革,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根据市、区工作计划和市政府对区级财政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及财税部门对年经济发展情况的预测,确保完成年度财政工作目标任务,确保区级机构正常运转和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二)、围绕“建设生态大东城,打造宜居新区”的工作任务,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重大决策和对财政工作提出的要求,积极主动履行好财政职能,统筹安排和执行好年度预算,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财政监管,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机关效能和服务水平,打造一支团结、奋进、高效、廉洁的财政队伍。

三、工作措施

坚持提质增量,牢牢抓住收入核心,在增加可用财力上实现突破。继续强化财税部门收入征管工作协调机制,深挖税源,实行重点税源动态管理,确保应收尽收;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约束;加大财政监督与检查力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坚持民生优先,着力提高保障能力,在促进社会和谐上实现突破。继续加大投入,增强对三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等民生事业和事关发展稳定大局的支出力度。

坚持突出重点,落实优惠政策方针,在服务经济发展上实现突破。倾力支持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加强政企、银企合作,拓展政策性担保业务,支持重点企业发展,打造新型政府融资平台。

关键词:农牧民;收入结构;退耕还草;增收

一、白彦花镇农牧民职业与收入现状原因分析

白彦花镇工资性收入比重相对快速攀升,二者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但家庭性收入仍然占有重要比重的原因:

1.当地所处种植带为一年一季,热量条件不足,秋末、冬季和初春处于农闲时期,农户大多到旗县、乡镇餐厅、商场等打零工获取工资性收入。

2.旗县地区的消费水平普遍高于乡村,工资标准也相对较高,使得工资性收入高于家庭经营性收入。

3.农户由于房屋、土地等都在农村,以及老人孩子的抚养,不能够完全脱离农村进入旗县进行完全的务工收入。

4.旗县地区的对劳动力的需求在冬季前后处于旺盛状况,使得临时性就业机会增加,夏季处于消费淡季,使得可提供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5.拥有农村户口的居民从事非农经济活动的人数相对较少不足20%,但取得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对平均收入产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6.部分农牧民通过响应国家退耕等生态政策,获得生态补偿款项,并且能够长期分离土地,获得外出务工性收入,使得农村居民整体的工资性收入得到增长。

二、退耕还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农牧民增收对策及建议

退耕还草工程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也会产生深刻影响。退耕地区农民失去土地,如何实现农牧民再就业、实现当地经济发展、保障当地农民的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显得极为重要,这是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为此,当地可采取如下对策:

(一)合理制定退耕还林还草总体规划,确保农牧民经济利益

通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合理规划退耕地区布局;落实合理、公平、透明的退耕补偿政策,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价体系,高效使用财政资金,真正提高退耕还林还草的效果。优化退耕补助期限,使退耕还草的经济偿政策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工程实效,使退耕还林还草成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只有充分实现农民的经济利益才能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打下坚实的微观基础。保障退耕还林政策后续补贴的持续性,完善退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加快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合理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退耕户的收入。一方面,可以在退耕还林地区发展养殖业,养殖羊、牛等草食畜;其次,在退耕还林地区可以间作中药材种植,如甘草等;再次,可以发展草原旅游、农家乐等服务业。通过完善当地产业结构,吸纳剩余劳动力,使当地农户从单纯的粮食种植转到种树、养殖、加工、劳务输出及社会化服务等行业,增加农牧民收入,避免退耕地农牧民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培育起林副产品加工、制药、乳品加工、经济林果、生态旅游等一批龙头企业,使土地绿起来,农民富起来。

(三)合理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引导非农就业和自主创业

(四)合理规划生态移民,实现新农村建设

在自然环境恶劣、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地区,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实施人民整体搬迁。生态移民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落实退耕还草还林政策,促进实现规模化治理和生产;另一方面,可以方便退耕农牧民的生活和工作,促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改善其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由于生态移民整体涉及面广,当地政府需慎重决策,稳妥安顿,多渠道安置移民,确保不损害生态移民群众切身利益,尽可能不违背移民的合理意愿,保障移民生产生活的正常有序,切实改善移民的生活条件。

[1]曹艳杰.影响农民收入提高的因素及对策选择[J].特区经济,2006(5).

[2]赵德起.中国农村让渡的理论探索与路径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7(3).

[3]郑小华.农民增收问题的深层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4.

[4]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发展中国家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4—2005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THE END
1.「中国梦劳动美」点亮祁连畜牧业璀璨明天”说起自己的专业,扎西塔变得滔滔不绝,自信的笑容、坚定的语气足以看出他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祁连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不到46岁的扎西塔,坚守在畜牧兽医一线已经26年,从湟源牧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他选择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倾注于家乡的这片草原。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扎西塔的工作涵盖了动物疫病防控、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1089135341464292&wfr=spider&for=pc
2.新闻稿00范文7篇(全文)新闻稿00范文(精选7篇) 新闻稿00 第1篇 池州首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项目诞生 本报讯 2010年12月2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专家组对公司开发的“香樟里〃那水岸”住宅小区进行了省地节能环保型国家康居示范工程评审。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巡视员李玉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梁https://www.99xueshu.com/w/file8rip2spf.html
3.典型交流材料格式范文(精选5篇)篇3:新闻稿格式交流[范文] 标题:对于常规的、范围影响比较小的会议或活动,标题一般如实反映出挥动内容即可,如《学校召开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会》、《龙泉校区广场震后改造项目竣工验收》、《四川省三所大学入选“卓越人才”计划 我校入选》等等;而对于范围广、影响程度广的会议或活动,则尽可能将标题写的生动一些,使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zrw8iyh.html
4.部门年度工作总结范文15篇2、新闻稿征集,小记者培训; 干事职责 1、完成小记者培训,将自己配想成一名优秀的宣扬人才; 2、按时参与例会,完成部长副部长支配的活动事务; 3.培育自身宣扬素养 二、干事培育方面 本部干事较去年比较主动,不仅在宣扬部的工作很优秀,而且主动培育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其中一人为09级宣扬部部长,一人兼任校宣扬部干事,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nianzhongzongjie/20230414174431_6874710.html
5.新闻稿发布朝闻通新闻稿发布平台朝闻通作为专注企业新闻发稿公司,为企业提供新闻发布服务,新闻发布会的媒体邀请,新闻发布会策划,新闻发布会方案制作等新闻发布会策划服务,并提供软文发稿的软文推广和软文营销服务,获得企业新闻发稿客户的好评!?https://m.przwt.com/
6.银行新闻稿知多少教育网银行新闻稿 银行新闻稿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接触并使用新闻稿的人越来越多,是企业永久、公开的记录的一部分,是品牌内容的重要资产。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新闻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银行新闻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银行新闻稿1http://knowith.com/news-19-15499.html
7.发布新闻稿软文发布新闻稿发布 软文推广 媒体公关 微信 微博转发 个人 广东省-深圳市 雇佣TA 服务 该服务商暂无服务推荐 您可以直接联系TA 1 收到稿件数 您有专业技能? 可为其他用户提供专业技能服务 技能人才入驻 您有相似需求? 需要优质服务商为您提供服务 发布类似需求https://task.epwk.com/437619/
8.企宣屋企业新闻稿发布新闻源媒体发稿自媒体推广(原0375网媒平台)企宣屋新闻发稿平台(qxw.ink)提供权威媒体宣传稿件发布、自媒体软文推广以及文章代写服务。可发布党风廉洁、文化思想、声明活动、工作会议、荣誉评选等企/事业新闻稿。以及产品宣传、服务介绍、项目投资、公开业绩、品牌推广等软文营销稿件。http://0375w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