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长王乙康指出,目前在全球其他地方传播的四大可能引发疫情的高风险病毒中,H5N1型禽流感的风险最高,其次是在刚果出现的未明“X疾病”、中非株猴痘以及冠病。
卫生部长王乙康指出,目前在全球其他地方传播的四大可能引发疫情的病毒中,风险最高的是H5N1型禽流感。(张俊杰摄)
传染病专家梁浩楠医生受访时指出,H5N1是通过飞沫传播的,人人都有感染H5N1的风险,一旦发病,初期通常更危险,且年长者和慢性病患者的情况会更糟。
亚太临床微生物学与传染病学学会会长淡马亚(PaulTambyah)教授透露,美国的首例重症病患很可能散养过家禽,美国其余的病例则发生在奶牛场的工人身上。
他说,幸运的是,在邻近新加坡的多个国家,高效的家禽疫苗接种几乎消除了这种疾病。
H5N1病毒直接传人的首个病例于1997年发生在中国香港。淡马亚认为,经过27年的演变,这个病毒仍未能有效地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刚果卫生当局宣布,这些病例可能是由严重疟疾和儿童营养不良引起的,并导致死亡。由于潘齐地区疟疾的发病率很高,因此须进一步检测以排除其他可能致病因素。
淡马亚说,新加坡拥有先进的疟疾诊断技术和最新的尖端设备,这些设备还可检测出与疟疾同时发生的其他感染。
此外,王乙康说,中非株猴痘(mpoxClade1)仍在非洲一些地区造成严重破坏。泰国、英国、欧洲国家和美国等地也出现零星输入病例。
梁浩楠说,中非株猴痘必须密切接触才会感染。到目前为止,刚果或非洲以外的病例,都发生在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的人身上。
淡马亚也提到,中非株猴痘一般在性工作者间传播,新加坡对性传播感染的监测相当完善,不过关键仍是及早发现并治疗。
至于冠病,目前本地的主要病毒是MV.1毒株,由奥密克戎变异而来,约占本地感染病例的30%。
新加坡并没有如预期般在年底出现疫潮
梁浩楠指出,发生了变异的MV.1毒株并不会更危险,不过变异可让新病毒躲避现有免疫,从而导致更多感染。
他提醒:“感染冠病是意料之中的事,就像生老病死和纳税一样是必然的。为了保护自己,请大家要接种现有的最新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