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草产业迎“三增”

引题:到2030年,全国优质饲草产量有望达到1.3亿吨——

本报记者邱海峰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近年来积极探索促进秸秆饲料化、饵料化、肥料化利用,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90%以上。图为不久前,南县三仙湖村一块稻虾田里,村民正在翻动秸秆,促进其饵料化利用。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1月9日,在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的陕西外经贸国际农业合作有限公司黑牛养殖基地,饲料被有序投入加工设备。新华社记者张博文摄

中国居民餐桌上的牛羊肉美味正越来越多。保障牛羊肉稳定供给,离不开饲草产业的大力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草局等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6方面举措,推动加快建设现代饲草产业体系。根据《意见》,到2030年,全国饲草产业将迎来“三增”,即产业增长、种业水平增长、质量效益增长,为增强草食畜产品供给提供有力保障。

优质饲草缺口还较大

饲草产业在中国整体起步较晚。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保续介绍,上个世纪,中国草食家畜饲养方式相对粗放,牧区主要依靠天然草原放牧,农区主要依靠秸秆等农副资源饲养,饲草产业支撑保障能力弱,成为制约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最突出短板。

如何有效推动饲草产业发展,提升优质饲草供给能力?一系列政策近年加快推出。2022年,针对全国饲草产业发展的第一个专项规划《“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出台,提出了14项重点工作举措,并明确到2025年全国优质饲草产量达到9800万吨。

但挑战仍在。专家分析,近年来,中国居民对牛羊肉和奶类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而国内生产发展相对滞后。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饲草特别是优质饲草供给不足。初步测算,要确保牛羊肉和奶源自给率的目标,对优质饲草的需求总量将超过1.2亿吨,供需缺口仍然较大。

饲草的供应还影响着粮食。市场分析普遍认为,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压力在饲料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富裕表示,中国是世界畜牧第一大国,也是饲料粮需求第一大国。2022年,全国饲用粮食消费量约占粮食消费总量的48%,超过口粮消费近15个百分点。促进饲料粮减量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增加饲草供应,推动实现化草为粮。

“总体看,我国饲草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尚不完善,技术装备支撑能力还不强,配套政策保障体系还有欠缺,与发达国家相比,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黄保续说,亟须加快发展饲草产业,为增加草畜产品供应打牢基础。

让盐碱地种上优质草

怎样进一步拓展饲草生产空间?挖掘合适土地资源的种草潜力是一个重要方向。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饲草生产不能与粮争地,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合理开发利用适宜种草的土地资源。”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何振艳认为,除了目前的耕地之外,全国还有11.7亿亩边际土地,其中具有开发利用潜力的盐碱地达到5亿亩。充分利用这些盐碱地发展牧草业,是填补中国优质饲草需求缺口的重要途径。

围绕盐碱地种草,不少地方近年积极行动。“我们这片盐碱地如今种上了苜蓿,一年能收四五茬。”河北省黄骅市旧城镇纳茉农场负责人刘德成介绍,苜蓿有着“牧草之王”的称号,再生性强、营养丰富,很多畜禽都喜欢吃。农场选种的苜蓿品种耐旱耐盐碱,特别适宜黄骅的土壤和气候,现在每亩地年平均收入接近2000元。

“黄骅近年积极推动苜蓿产业发展,打造现代农业特色品牌,目前已在羊二庄镇、旧城镇等乡镇发展了多个苜蓿集中种植区域。”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饲草工作站站长于合兴介绍。数据显示,目前,黄骅市苜蓿种植面积超20万亩,2023年产量17余万吨,苜蓿产业实现产值近4亿元,草农户均增收3万余元。

三部门此次出台的《意见》提出,拓展饲草生产空间,到2030年全国优质饲草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35亿亩,产量达到1.3亿吨,牛羊优质饲草需求保障率达到85%。其中,积极发展盐碱地种草是一项重要措施。《意见》明确将“以种适地”作为盐碱地综合利用的主攻方向,坚持宜耕则耕、宜草则草,积极探索不同盐碱区治理和利用模式。分类推进盐碱耕地改造提升,在适宜地区通过粮饲轮作、种草改盐等方式,强化种地适配,稳步扩大苜蓿、饲用燕麦、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品种种植面积,因地制宜推进羊草、冰草、披碱草、鸭茅、狼尾草、田菁等品种种植,推动盐碱地种草面积明显增加。

“拓展饲草生产空间,除了积极利用中重度盐碱地发展饲草种植,还应有效利用草地资源,科学划定禁牧和草畜平衡区,推进划区轮牧,充分挖掘农闲田、撂荒地、滩地、果园隙地、林地等土地资源种草潜力。”黄保续说。

育出好种子,长出好饲草

俗语说“苗好七分收”,提升优质饲草供给还需在种子上下功夫。

各地也在加快寻求草种突破。四川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朱永群表示,四川省农科院草业学科团队等科研队伍重视遗传资源收集和饲草品种选育。截至目前,累计收集评价饲用高粱、高丹草等资源万余份,创制种质资源3500余份。

随着系列措施落地,饲草种子自给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英俊介绍,2023年,全国草种子总进口同比减少3%。在用种量大体不变的情况下,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土草种的崛起之势。

有了好种子,产业链发展也得跟上。《意见》明确,到2030年,饲草生产、加工、储存、流通、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饲草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

“我们将大力培育饲草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向饲草优势产区集中,推进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支持培育壮大草畜合作社、饲草生产企业、饲草专业化生产性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养殖企业与饲草生产经营主体创新服务模式和组织形式,加快提升饲草产业的现代化生产经营水平。”黄保续说。

THE END
1.大同日报数字报2024年,我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锚定省委赋予大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使命,紧盯农业农村“三个第一”目标任务,按照“6+2”农业赛道部署,全力奏响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牧歌”,奋力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畜牧业发展强合力。我市把农业确定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四http://epaper.dtnews.cn/dtrb/html/2025-01/12/content_1_249752.htm
2.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近年来,武都区坚持把优化牧草品种及扩大养殖规模作为畜牧业发展的着力点,建设高标准养殖场,推动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方向迈进。 武都区加强对畜牧养殖示范户的养殖技术指导培训,并积极引入现代科技与管理理念,采用智能化养殖设备,精准控制养殖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让畜禽在更加舒适的环境中生长,不仅https://www.agri.cn/zx/xxlb/gs/202501/t20250113_8705554.htm
3.灾难性新闻报道(精选十篇)综上所述, 关于灾难事件的科技新闻报道与一般新闻报道有明显差异, 它不但要包括灾难事件报道的一般信息 (即通常所指“5W”) , 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向事件信息的知识性、后续性、针对性、服务性方向延伸。这就给科技新闻记者、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中重要的方面就是采编人员素养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fg70kr9.html
4.原创报道2024年安徽省两会省人大代表张吉明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把“秸秆变肉”工程和肉牛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省人大代表、利辛县委书记张吉明在接受采访时 【两会好声音】省人大代表程寄县:用“基金活水”赋能乡村振兴 http://ah.anhuinews.com/ziliaoku/202401/t20240124_7335927.html
5.四川三农新闻网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8-29 全省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在甘孜县召开 (泽巴贡布 记者 杨琦)8月27日,全省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在甘孜县召开,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李春华出席并讲话。会议现场会上,甘孜州政协副主席泽仁翁姆代表甘孜州致辞,会议传达了全国奶牛肉牛生产视频调度会主要精神。甘http://www.sc3n.com/index.php/index/news/topics/id/9.html?page=63
6.中国法院网(一)违反议事规则,擅自决定新闻报道问题 2007年8月29日动检所与治安支队商定采取“收网行动”,市畜牧兽医局主管副局长刘进盛同志,接到动检所邀请新闻媒体参与报道“8.30”案件的请示后,违反本局《畜牧业信息宣传工作实施办法》规定,没有向党组书记、局长王运义汇报,也未经局长办公会研究,便擅自同意新闻媒体报道此案https://www.chinacourt.org/law/detail/2008/03/id/1430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