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介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关情况

4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司长欧鸿,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李明传,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副司长郑剑,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副司长霍福鹏,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伟,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介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主持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

孟玮:

今天出席发布会的有6位发布人,他们是:投资司司长欧鸿先生,农经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李明传先生,基础司副司长郑剑先生,产业司副司长霍福鹏先生,高技术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伟先生,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投资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先请投资司司长欧司长介绍有关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司长欧鸿:

大家上午好!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方面扎实做好稳投资工作,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保持投资平稳增长。从今年前2个月的情况看,全国投资增长12.2%,实现良好开局,稳投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呈现出不少亮点和特点。

从投资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增势较好。1—2月制造业投资延续了去年以来快速恢复的势头,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基础设施投资稳中向好,1—2月增长8.1%。

从投资结构看,投资质量不断提升,结构逐步优化。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社会领域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其中,卫生和教育投资增长迅速。

从发展趋势看,投资先行指标向好。目前新开工项目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增加,将对投资稳定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虽然,3月份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保持投资平稳增长面临一些压力。但总的看,当前稳投资工作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一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可用规模较大,今年专项债券安排3.65万亿元,加上去年四季度发行的约1.2万亿元,将对今年投资增长形成重要支撑。二是投资增长点较多,基础设施补短板、推进“双碳”领域项目、发展新兴产业、实施新型城镇化等方面仍有较大投资空间。三是各地方、各方面稳投资工作积极性高、力度大。预计一季度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切实落实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各项政策措施,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重要作用。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谢谢欧司长的介绍。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媒体。

央视新闻记者: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保持投资平稳增长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十分重要。请问,国家发改委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如何?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举措?如何体现“适度超前”的要求?

欧鸿:

谢谢您的提问。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既有利于扩大当前需求、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又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积极做好稳投资各项工作。一是会同有关部门明确今年各领域重点建设任务,有力有序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二是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快推进重大工程落地实施。三是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与财政部门一道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快发行使用。我委组织指导地方积极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准备工作,去年四季度以来,对地方报送的项目就投向领域等筛选形成两批准备项目,为今年专项债券加快发行使用打下了坚实的项目基础。督促各地方抓紧抓早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加强项目调度,切实加快专项债券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进度。四是积极调动社会投资力量,多措并举支持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扩大有效投资工作。

第一,聚焦重点领域。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要求,推进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和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进石化、钢铁等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同时带动装备制造等行业投资。三是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建设。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卫生、教育、养老、托育等领域建设。

第二,强化资金要素保障。一是加强资金保障。中央预算内投资着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建设,集中力量办大事、难事、急事。今年专项债券规模为3.65万亿元,目前各地方正在加快发行使用。加上去年四季度发行的专项债券,今年可以使用的专项债券资金规模较大。我们将指导督促地方加快专项债券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协调加大重点项目融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二是加强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的工作衔接,做好国家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同时,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有序实施能耗单列。

第三,加快推进项目实施。一是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指导督促地方加快履行项目各项审批手续。同时,依法依规履行项目建设程序,防止“未批先建”“边建边批”。二是加快项目开工建设。督促做好征地拆迁、市政配套等开工前准备工作,推动尽早开工,协调保障用工和原材料供应,推动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第四,激发社会投资活力。社会投资在全部投资中占大头。现阶段我国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扩大有效投资空间广阔。我们将落实和完善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机制,促进社会资本重点项目落地实施。积极推动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督促回收资金加快用于新项目建设。

总之,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不断拓展投资空间,努力保持投资持续平稳增长。

谢谢!

新华社中经社记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伟:

一是出台了加快中小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通知,启动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补齐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基础网络短板,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是围绕城市公共管理、企业生产管理等领域,部署了一批5G融合应用示范工程,组织实施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工程,加快人工智能、区块链、北斗导航等新技术应用,支持智慧交通、智慧能源建设,加快数字化融合基础设施发展。三是规划部署和新建20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重大原创成果策源地,带动地方政府和民间资本加大创新基础设施投入。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调动市场主体活力,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一是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降低投资门槛,促进民间资本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创新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特别是要为民营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在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澎湃新闻记者: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拉动投资的重要增长极,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作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将在哪些方面持续发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副司长郑剑: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有效投资决策部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工作要求,积极推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扩大有效投资,有力支撑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主要采取了以下四方面举措:

一是加紧编制印发规划。报请国务院印发实施“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推动印发实施“十四五”铁路、民航、邮政等领域专项规划,明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要领域、重点方向和重大任务。

二是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委领导主持召开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协商会议,印发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要点、重点推进前期工作的铁路和机场项目清单,及时解决疏通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

三是加大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审批办理,开辟可研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具备条件的实施并行推进。突出资金保障,年初以来下达铁路、民航、公路等领域中央预算内资金计划467.5亿元,审核通过两批交通领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

上海证券报记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提出政府投资要更多向民生倾斜,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请问发展改革委在民生领域的投资情况如何,未来还有哪些安排?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

一是在响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上下功夫。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疫情之下身边的医院给不给力?老龄化叠加“三孩”政策,一老一小怎么办?这些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都是我们委今年的工作重点,2022年仅社会司安排的社会民生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就达到730亿元。我们将积极支持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的建设,筑牢基层公共卫生防控“第一道防线”;支持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大力增加人民群众身边的好医院、好医生,着力减轻病人异地求医的负担。重点支持公办养老托育机构建设,创新性支持普惠养老、普惠托育、普惠幼儿园、全民健身等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孩子的“入园难”“入园贵”,老人的安心养老服务何处寻、群众健身去哪里等难题。支持残疾人服务设施、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儿童福利院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优抚医院、光荣院等设施建设,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兜牢社会底线。

彭博社记者:

今年以来发改委已经批准了多少基建项目,总金额为多少,年内完成投资多少?能否介绍一下项目具体情况?“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目前进展如何?

谢谢您的提问。您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关于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的项目情况。

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2个,总投资5200亿元,其中审批24个,核准8个,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能源、高技术等行业。

关于“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推进工作。这102项重大工程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有力抓手。推进这些重大工程实施,既利当前、又利长远,对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障“十四五”规划《纲要》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102项重大工程实施有力有序推进,工程整体进展顺利,实现良好开局。一批重大项目已竣工投产,如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建福清5号、6号机组已建成投运,四川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全部机组已投产发电;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如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全线开工建设,引江济淮、重庆渝西水资源配置等引调水工程正在抓紧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如沿江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洋山港区小洋山北侧集装箱码头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同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逐步铺开、抓紧实施。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协同配合,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加大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力度,确保102项重大工程顺利实施。

CGTN记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李明传: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重要支持方向,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今年,重点是聚焦耕地保护利用、农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重点任务,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围绕藏粮于地,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东北黑土地保护。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今年,我委已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26亿元,继续支持各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集中连片建成一批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产加销紧密衔接的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到2022年底如期完成全国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二是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深入总结东北地区黑土地保护的有效经验和模式,进一步聚焦突出问题,综合运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程性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耕地基础地力。三是实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提升大豆油料生产能力,努力提高自给水平。与此同时,持续加强大型灌区建设与现代化改造,着力建立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灌区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改善农田水利条件。

第二,围绕藏粮于技,着力提高现代种业等科技支撑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要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今年,我委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0亿元,重点推进实施两大科技工程。一是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我们将支持有关方面围绕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品种测试、制(繁)种等环节,加快完善种业基础设施体系,确保种源自主可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二是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深入总结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等动植物疫情防控的经验和存在的突出短板,加强重大动植物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在动物防疫方面,重点是推进国家动物疫情监测中心、省级动物疫情监测中心、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等建设,加强基层动物疫苗冷藏设施和清洗消毒中心建设。在植物保护方面,重点是加大病虫害监测田间网点建设力度,在病虫害迁入边境地区、防控薄弱地区启动区域应急防控设施储备库建设。

第三,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今年,我委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5亿元,在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支持畜牧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同时,针对草原超载过牧和牛羊肉供给长期偏紧的问题,从今年开始我委将安排部分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牧区半牧区加快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

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充分发挥中央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要推动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在切实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粮食安全投入保障的同时,我们将指导督促各地方,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入“三农”领域等方式,持续加大粮食安全投入力度,切实把粮食安全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里、落到实处。

央广记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副司长霍福鹏: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信部出台了《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今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又联合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这些政策都将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作为重要内容。各地方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工作专班,强化组织领导,加快制定出台本地具体落实举措,推动政策落地,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强化项目融资、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制造业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势头,1-2月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增速较去年12月份加快3.5个百分点。

制造业投资也实现良好开局,1-2月同比增长20.9%,高于2021年全年增速7.4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7个百分点,据测算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度达60%左右,已经成为稳投资、稳经济的重要支撑。制造业投资总体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上中下游产业均保持较高增速。从原材料行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投资情况看,都呈现良好势头。特别是下游消费品制造业,1-2月投资同比增长29.8%,高于制造业总体8.9个百分点,扭转了去年以来投资恢复相对缓慢的态势。

二是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速。民间投资是制造业投资的主体。1-2月,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快于制造业总体9个百分点,展现了制造业投资充沛的内生动力。

三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投资保持较高增速。1-2月技改投资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6.3个百分点,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达41.7%。同时,1-2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21.8个百分点。

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研究储备新的政策预案,积极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充分发挥制造业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深圳卫视记者:

在疫情持续散发多发的当下,发展改革委在加强医疗卫生投入方面有什么有力举措?

孙志诚:

第一,针对“外防输入”的紧迫需要,提升重点地区疫情防控能力。今年初,已安排两个批次医疗卫生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33.8亿元,支持61个项目建设。其中,重点支持9个陆路边境地区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检测救治设备配备,筑牢边境口岸疫情防控救治的防线。同时,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和需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时完善工作预案,持续支持疫情防控能力建设。

第三,聚焦群众“看病难”问题,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群众身边拓展延伸。一是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8个试点省份2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引导高水平医院到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外转就医较多的地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逐步完成全国范围内的规划布局,向“大病不出省”的目标再迈进一步。对于每一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将分阶段给予资金支持,累计不超过5亿元。二是启动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按照“揭榜挂帅”和“赛马”的原则,遴选高水平研究型医院,打造医学领域的“国之重器”。三是有序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促进省域内优质医疗资源的区域均衡布局,努力缩小地市和省会城市之间医疗水平的差距。

第四,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启动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支持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谋划推出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工程,示范引领中西医协同。继续推进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进一步增加群众身边的优质中医药服务资源。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请介绍一下,“东数西算”的投资建设进展情况如何,投资重点方向有哪些?

孙伟:

大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运行的底座,不仅能有效带动信息技术研发制造、通信网络、能源等上下游产业投资,还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畅通数据要素流通应用,对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预计“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中心投资还将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累计带动各方面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加快提升8大算力枢纽的影响力和集聚力,有效带动大数据中心产业上下游投资。需要强调的是,在投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坚持市场导向、按需建设,严格能耗约束,提升利用效率,积极促进大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

封面新闻记者:

下一步制造业领域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的重点方向有哪些?如何紧紧抓住制造业投资的“牛鼻子”,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霍福鹏:

谢谢您的提问。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供给。积极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既对当前稳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又影响未来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后劲。

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两个方面协同发力,鼓励引导支持更多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投资力度。

一方面,要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投资力度,结合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要求,谋划启动重大项目建设。

高端化,重点是引导企业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扩大有效投资,不断提升产品、服务的质量水平和层次,着力打造知名品牌,推动自主品牌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智能化,重点是鼓励企业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投资力度,加快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进程,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保持制造业投资增长的同时,要注重投资质量的提升。要加快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专项行动,聚焦“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的高端新材料、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农业机械装备等8个重点领域,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提升行业技术水平,打造重点领域产业链竞争优势。

要继续完善投资环境,拓宽制造业投资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投资,推动更多骨干企业加快成长,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成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助力我国制造业逐步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促进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刚才郑司长介绍了交通领域基础设施投资有关情况,请问在推动项目建设过程中如何破解要素保障难题?

郑剑:

感谢您的提问!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一般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多数为线性工程或大型枢纽项目,不仅投资规模巨大,而且往往需跨省跨区域协调,也常常受用地用海、环境保护等因素制约,协调难度比较大,审批周期比较长,给加快项目建设带来了一定困难和挑战。对此,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统筹协调,及时解决要素制约问题,为项目顺利建设夯实基础。具体工作中,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二是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抓紧下达剩余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深化行业改革,增强企业融资和筹资能力。督促加快投资计划执行进度,确保项目开工后稳步推进项目进度,有效增加实物工作量。鼓励符合条件的项目参与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优先支持存量项目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提高存量盘活项目比例,形成以“存量带增量”的良性投资局面。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和资金管理。

中宏网记者:

民间投资是经济活力的“晴雨表”,请问如何在扩大有效投资的基础上,积极吸引并撬动民间投资参与?

民间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稳定整体投资、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去年,民间投资占整体投资的比重为56.5%。可以说,民间投资在整体投资中占大头,是投资的主力军。

去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委会同有关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出台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政策。二是布置做好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工作,用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加强项目融资保障。三是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四是规范推进政府社会资本合作(PPP),发布绿色PPP典型案例等,吸引民间投资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

我国经济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加上鼓励民间投资政策逐步发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新兴产业、新能源等投资机会持续涌现,民间投资稳定增长具备一系列有利条件。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重点从四个方面做好促进民间投资工作。

第一,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民间投资条件。研究出台新形势下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支持民间投资参与102项重大工程等建设。推动合理降低民营企业运营成本。

第二,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吸引民间投资参与。鼓励引导民间资本采用PPP等方式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提高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便利程度,鼓励回收资金用于新的项目建设。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和专业运营方等,发挥民间投资优势,提升存量项目的资产价值,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第三,创新投融资方式,丰富民间投资融资渠道。落实和完善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机制,加强地方政府、企业、投资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重点项目落地。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提高直接融资水平和再投资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

第四,鼓励规范创新发展,促进民间投资转型升级。鼓励民营企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合理确定发展战略,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推动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

THE END
1.中央电视台报道新闻联播 更多>> 国家审定推出一批优质高产农作物新品种2025-01-13 加快建设数字乡村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5-01-11 全国农产品稳产保供有力 市场购销两旺2025-01-02 2024年我国长江禁渔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2025-01-01 长江禁捕水域专项联合执法行动今天启动2024-12-30 http://www.moa.gov.cn/ztzl/ymksn/spbd/
2.大同日报数字报2024年,我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锚定省委赋予大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使命,紧盯农业农村“三个第一”目标任务,按照“6+2”农业赛道部署,全力奏响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牧歌”,奋力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畜牧业发展强合力。我市把农业确定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四http://epaper.dtnews.cn/dtrb/html/2025-01/12/content_1_249752.htm
3.到2030年,全国优质饲草产量有望达到1.3亿吨——饲草产业迎“三增”饲草产业在中国整体起步较晚。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保续介绍,上个世纪,中国草食家畜饲养方式相对粗放,牧区主要依靠天然草原放牧,农区主要依靠秸秆等农副资源饲养,饲草产业支撑保障能力弱,成为制约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最突出短板。 如何有效推动饲草产业发展,提升优质饲草供给能力?一系列政策近年加快推出https://www.agri.cn/zx/nyyw/202501/t20250116_8706382.htm
4.农业农村部: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部署安排,有序推进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设施装备和技术模式的研发,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耕地有机质提升提供科技支撑。 三、关于持续实施整县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 “十四五”以来,农业农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jg5MDM5NA==&mid=2247672985&idx=1&sn=fbd376c5c6f444f75228f4f0d4fd9753&chksm=e82e540b2201bfbc846d2ec3c51687e9fe4a8d145aef4fccb57062577994350a90fe1cd05150&scene=27
5.粪污治理的工作方案》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频道宁夏出台《关于推进农村畜禽粪污治理的工作方案》,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https://news.cctv.com/2023/11/04/VIDEJIWajokuPesgrv2cHVZ3231104.shtml
6.《新疆牧业向春天——七百万头牲畜开始春季转场》系列直播报道播出目前,新疆和田地区的乔达多胎红羊已正式申报国家绵羊遗传资源和全国第三个多胎性地方绵羊品种。这是新疆首个本土多胎性绵羊品种,为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发展高质量农区畜牧业注入新的力量。 Flash Player插件未安装安装插件,如果已经安装请检查是否被禁用 更多精彩报道,关注央视新闻、央视频新疆总站。 http://ysxw.cctv.cn/article.html?item_id=8154915732438386347
7.11月16日东方财富财经晚报(附新闻联播)尔康制药11月16日晚间公告,公司计划自筹资金10亿元投资建设碳酸锂及其制剂项目,建设周期(含调试)预计6个月。碳酸锂为治疗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以及精神分裂症的重要药物之一。此外,碳酸锂在畜牧业领域、新能源领域和化工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6、地铁设计:中标12.5亿元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项目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11162562349916.html
8.四川三农新闻网还要把“宜业”植入乡村。杨场社区通过引进业主、培育大户、集体经营,与四川省乡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流转500亩高标准农田种植粮油作物,大春粮食总产量达300余吨,通过企业带动农户增收,为村民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更要把“和美”注入乡村。杨场社区实施乡村风尚淳美行动,不断完善“一约四会”制度,http://sc3n.com/index/news/lists/id/17.html?page=1
9.凤祥资讯近日,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对外发布了2019年度山东省智能牧场名单和山东省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名单。凤祥股份凭借行业领先的智能化养殖经验,顺利入选两大榜单,并成为目前聊城市唯一一家“省智能牧场”企业。 20181220 有关山东食品发展公司和阳谷金凤包装彩印公司的环境信息公示 为响应环境保护部有关排污企业环境信息公示的规定https://www.fengxiang.com/index/news/index/lang/zh-cn.html
10.尼日利亚发生汽车爆炸事件致4名安全官员身亡尼日利亚发生汽车爆炸事件 致4名安全官员身亡 原标题:尼日利亚发生汽车爆炸事件 致4名安全官员身亡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1月3日,尼日利亚当局表示,当日该国东南部发生一起汽车爆炸事件,有4名官员在此次袭击中身亡。警方怀疑是针对一名前政府官员进行的恐袭。(总台记者 刘晨)https://sdxw.iqilu.com/share/YS0yMS0xMzkyNjc1NQ.html
11.东北网2012年12月31日新闻汇总[41][双鸭山新闻网] 市委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隆重召开 2012-12-31 21:01 [42][东北网娱乐] 央视元旦晚会彩排照片曝光 董卿太忙被替代(图) 2012[571][东北网评] 严寒天气对内蒙古畜牧业造成不利影响 2012-12-31 11:09 [572][东北网评] “地铁保姆团”24小时保障北京新开地铁车辆运行 2012-12-31https://www.dbw.cn/system/2012/12/31/0_20121231.shtml
12.早啊!新闻来了〔2016.03.11〕新闻一定要解决好牧民定居问题,定居才能搞好畜牧业。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青海团代表向习近平献上哈达 http://m.news.cntv.cn/2016/03/11/ARTIQ1YzsLgQE0A3COBeb3b7160311.shtml
13.新闻媒体K?rcher2024-05-24:K?rcher德国卡赫圆满亮相第二十一届中国畜牧业博览会,助力构建畜牧养殖业安全屏障 2024-05-24:新品上市 | 卡赫无线洗地机FCV 4 Plus震撼上市2021-11-07:央视新闻直播|德国卡赫全球首发第三代AI智能清洁机器人 2021-10-25:卡赫致敬清洁工作者日 | 登顶东方明珠,感谢城市英雄 https://www.karcher.cn/cn/inside-karcher/477949/karch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