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在参考前人对沙漠化及其逆转过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人类活动干扰明显、沙漠化正逆过程对比鲜明的宁夏盐池县为例,从社会-生态系统的视角出发,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us-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遴选并构建沙漠化逆转过程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识别关键影响因子和敏感性指标,全面反映北方农牧交错区沙漠化逆转的过程特点及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的动态影响,揭示沙漠化逆转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间的逻辑关系及因果联系,以期对该地区沙漠化问题的系统治理和综合调控提供科学支撑。
沙漠化是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管理问题,其逆转过程的发展趋势受到社会-生态系统方方面面的影响,包括促进该地区沙漠化逆转的驱动因素、自然生态系统所经受的压力及状态表现、社会系统的敏感性表现及响应五个要素。结合沙漠化逆转过程的特点及其脆弱性定义,在DPSIR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将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之间的沙漠化逆转脆弱性关系表述为:社会-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与脆弱性形成的本底基础——生态系统“状态”和社会系统“影响”的敏感性乘积除以该系统核心行为主体的应对能力,包括沙漠化逆转的驱动力和响应措施。
DPSIR框架为综合分析沙漠化逆转过程及其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和逻辑联系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概念模型。本文以宁夏盐池县为案例,基于DPSIR分析框架构建了沙漠化逆转过程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气候湿润指数、生态治理指数、沙地所占比例等41个指标,具有科学性、综合性、易量化的特点,可用于指示自然因素、人类活动等对沙漠化逆转的影响及人类为适应或预防这一影响而采取的一系列积极的响应对策和驱动措施。通过阐释沙漠化逆转的“状态如何,为何发生,怎么调控”的因果关系,提出沙漠化逆转过程脆弱性的定量化计算方法,可推广至其他沙漠化地区的沙漠化逆转问题研究中,例如沙漠化逆转过程脆弱性的评价、驱动机制的探析、致脆因子的诊断等,具有潜在的实用价值和政策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