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传畜禽养殖的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场及其周边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下面谈谈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和防治措施。

一、畜禽养殖对周围环境的主要危害

(一)畜禽排泄物的污染

畜禽排泄物包括从畜禽体内排出的有害气体、粪便、尿液及其分解产生的臭气以及体表掉落的毛屑、绒毛等。

1、对大气的污染

一部分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对养殖粪便、垃圾随意堆放,仅作简单处理或处理不及时、不达标,养殖场周边空气腥臭,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排泄物迅速腐烂发酵,产生硫化氢、氨气、硫醇、苯酚、挥发性有机酸等上百种有害物质,畜禽体内排出的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有害气体可造成酸雨、水体富养化,甚至导致同温层臭氧浓度的变化。

2、对水的污染

畜禽粪便通过污染地表水,进而通过土壤污染地下水。畜禽粪便和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钾、硫及致病菌等污染物并有恶臭,未经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集中排放,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变黑发臭,富营养化,例如北京市集约化禽畜养殖仅有不足3%的粪尿废弃物在排放前经过无害化处理,绝大部分就近排入水渠汇入河道或渗入地下,一些养殖场距地面100米地下水中的氨、氮含量已超出正常值的2—3倍,严重危及养殖场周围地下水的质量和居民的健康,也影响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3、对农田环境的污染

当前畜禽粪便主要的消耗途经是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畜禽粪便中还含有大量的病源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如果不加限制地还田,其负荷超出了农田环境的消化能力,对环境构成了污染威胁。

(二)畜禽场废物的污染

由于畜禽场废物管理不科学,畜禽场中洗刷工具、场地消毒和畜饮用后的污水、死的畜禽、孵化残余物以及屠宰场的废物、污水、下水、废气等随意丢排,蚊蝇孳生,细菌繁殖,极易造成疫病的爆发和流行,给动物防疫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造成养殖场周围臭气弥漫,污水四溢,滋生大量蚊蝇和各种疾病,危及周围居民的健康,也造成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

(三)、畜禽体和畜禽产品中残留的有毒化学物质

对于畜禽饲料的质量很难进行控制和检测。南方一些地区,经常用发霉的粮食喂养畜禽;一些农产品生长环境和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饲料和饮水中的许多有害物质会残留在肉、奶、蛋中。其次,为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对畜禽进行疫苗的免疫和抗菌素的服用,这些药品的残留会部分地存在于畜禽体内,畜产品中有害的和残留有毒化学物质可通过肉、奶、蛋转移到人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防治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对策

(一)加强立法与管理,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

畜禽养殖业带来污染的根源之一,就是没有健全的法规,缺乏管理,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应完善相应法规,合理布局,控制发展速度和饲养密度,分级管理、加强部门合作,多管齐下,对养殖污染实施全过程管理,按照“科学选址、统一规划、综合防治、环保达标”的原则,规划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引导养殖业主合理选址。坚持治污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广泛宣传,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对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提倡农牧结合、种养平衡,加强综合利用,减少排放,降低治理成本,提高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通过营养调控降低畜禽排泄物的污染

为获得高生产,而给畜禽提供过量营养是造成污染的原因之一,通过营养调控最大限度地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饲用酶制剂是高效、无毒副作用和环保型的饲料添加剂,既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又能减少畜禽排泄物中氮、磷的排泄量,保护水体和土壤免受污染。切实控制饲料组分中重金属、抗生素、生长激素等物质的添加量,保障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环境安全。

(三)改善畜禽养殖业的饮水方式和粪便收集方式

采取清污分流和粪尿的干湿分离等措施,可以减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及时更换饮水设备,限制畜禽用水额度,建立粪便收集池,定点收集垃圾,设置畜禽废渣的储存设施,防止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采用固液分离等污染防治措施,达到减量化的要求,做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四)采用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土地还原,即把畜禽粪污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达到分解有机质的目的。但要注意污染物排放量不能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否则就会出现降解不完全和厌氧腐解,产生恶臭物质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引起土壤的组成和性状发生改变,粪污当中的病原微生物也会造成土壤污染。

畜禽粪便饲料化。由于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粗脂肪和少量碳水化合物,且氨基酸的品种比较齐全,所以是用作饲料的好原料。可以通过将畜禽粪便干燥处理、发酵处理、青贮、膨化制粒等作为饲料应用。

发酵产生的沼气成为廉价的燃料,也可以发电。分离出来的沼渣、沼液则成了优质肥料,不但保护环境,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粪尿厌氧发酵能使杀灭寄生虫,消除恶臭。沼渣、沼液制成肥料,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土壤酶活性,使作物病害减少,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此外沼液还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活性酶及微量元素,可做为畜禽饲料添加剂。

另外生猪菌床养殖零排放养殖技术,利用生猪的拱翻习性,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被微生物降解。

引导养殖小区实行“猪--沼--果”、“猪--沼--菜(苗木花卉)”、“猪(禽)--渔”等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减少畜禽粪便的排放,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协调发展,良性循环。

(五)畜禽废水的处理

当代生物技术完全可以将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到排放标准,但费用很大,因地制宜地采用一些净化系统,如稳定塘、养鱼塘、水生物塘及土地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是非常经济可行的。应建立完备的排水设施并保持畅通,其废水收集输送系统不应采取明沟布设;排水系统应实行雨污分流制。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相应的环境标准,用于农田灌溉的水质应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六)畜禽尸体应按照有关卫生防疫规定单独进行妥善处置。染疫畜禽及其排泄物、染疫畜禽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尸体等污染物,应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THE END
1.畜牧业的环保挑战畜牧业不仅对资源与环境造成压力,还直接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以谷物喂养牲畜为例,16磅的谷物和大豆只能换得1磅的牛肉。而且,目前家禽牲畜的数量远超人口数量!乳牛每天的排泄物是人类的20-40倍,成年猪每年可产生1450千克的排泄物。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5265519318920927021
2.17起畜禽养殖污染典型案例(逃避监管超标未批先建违规设置畜禽养殖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引起流域水环境质量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近期,福建省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格规范调查取证,准确适用法律法规,严肃查处了一批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超标排放、未批先建、违规设置排污口等环境违法行为,切实保障流域水环境安全。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603/22/1083376544_1083376544.shtml
3.创澳分享规模化养殖场与水体有关的污染主要有粪便尿液冲洗畜养殖场臭味主要的来源就是畜禽的粪污,夏季如果不做好收集和处理,会导致臭味大,而且下雨的时候还会被冲刷得到处都是,污水横流,粪污遍地,臭气熏天,苦不堪言,天气闷热的时候更加让人难以忍受! 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规模化养殖场废物主要有粪便、尿液、冲洗畜舍的污水、饮用水泄漏和冷却水等废水,动物的尸体及相关https://zhuanlan.zhihu.com/p/701704760
4.畜禽污染究竟有没有被放大,如何才能走出养猪困局?如何破解畜禽养殖污染困局? “污染企业不去管,反而去管几头猪?”“养几头猪能有多大污染?”在一篇关于畜禽养殖污染的新闻中,记者在评论区里看到的大都是这样的论调。“只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的人在当前社会已不是少数,同样,在享受着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无视其环境成本的也大有人在。但事实上,畜禽养殖所带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706/15/c487217.html
5.环境污染来源有哪些?浅析猪场环境污染发展现状但养殖场扩大规模的同时,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活猪数量大幅增加,导致粪便排泄量大而集中。如果大量猪粪处理不当,会造成污染物排放,导致气候变化、酸化、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危害环境。因此,改善生猪养殖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保证猪肉稳定供应的基础,也是生猪产业绿色转型的关键。https://www.yangzhu360.com/jisuzl/20240918/814000.html
6.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策略农技学堂导读:现在我国的发展比较迅速,对很多东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于畜牧养殖业来说,消费者们的需求越大,养殖规模和密度也增加起来,但是随着这些变化而来的就是环境的污染。下面一起了解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策略。… 现在我国的发展比较迅速,对很多东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于畜牧养殖业来说,消费者们的需求越大,https://www.cnhnb.com/xt/article-56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