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调研报告赏析八篇

近年来,XXX坚持以“五先五后”攻坚法践行“五步工作法”,围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把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强、群众增收致富快的新路子,为脱贫致富攻坚提业支持,为稳步推进XXX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总体情况

XXX目前共有养殖场XXX个,其中规模养殖场XXX个、养殖专业合作社XXX个,另有养殖大户XXX余户。肉牛养殖场xx个、羊养殖场xx个、生猪养殖场xx个、肉鸡养殖场xx个。XXXX年完成牧草种植xx万亩,存栏猪X.XX万头、出栏猪X.XX万头,存栏牛X.X万头、出栏牛X.XX万头,存栏羊X.XX万只、出栏羊X.XX万只,家禽存栏XX.XX万羽、出栏XX.X万羽,肉类总产量达X.X万吨、禽蛋产量XXXX吨,畜牧业产值X.X亿元,畜牧业增加值X.X亿元。“乌蒙生态肉牛”“乌蒙黑山羊”食品店XXXX家,正在积极推进年出栏XXX万只肉兔基地建设、牲畜交易市场、标准化屠宰加工企业等内容。目前,草食生态畜牧业种养殖产值近xx万元(其中,饲草产值xx万元、肉牛产值xx万元、肉羊产值xx万元、肉猪产值xx万元),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带动贫困人口XXXXX余人增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XXXX年X.XX万元增加到XXXX年X.XX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锁定目标,明确市场出产品。结合我区区域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小气候类型多样、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等自然资源条件,按照“什么赚钱养什么、什么适宜养什么”的工作思路,确定生态畜牧业为我区农业主导产业,以优质肉牛、本地黑山羊和乌蒙凤土鸡为重点项目,成功引进了嘉宝、四方会通、搏新等一批养殖龙头企业,培育了乌蒙凤鸡、本地黑山羊等XX个特色畜牧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了“乌蒙生态肉牛”“乌蒙黑山羊”等食品店XXXX余家、羊肉粉店XXX余户,在大连市西岗区成功开设运营黑山羊羊肉粉馆X家,设置贵州小吃街,经营羊肉、羊肉粉、牛肉粉等特色小吃,形成了乌蒙凤烧鸡、本地黑山羊冷鲜肉等等系列产品XX个。XXXX年,再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生态畜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实施草畜配套,提出XXXX年建成年屠宰牛X万头、羊X万只的屠宰加工厂;实施示范种植项目X个、规模化养殖项目X个,打造特色畜牧产业示范基地XX个。

(二)明晰路径,多种方式求发展。一是在“种养加销”上做长产业链条,集中在北部五个贫困XX种植牧草,实施草畜配套项目,采取集中饲养、农户托养、家庭散养等组织方式,引进山羊颗粒饲料加工厂,同步实施屠宰加工厂、电商冷链物流交易平台,生产肉制品等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生态畜牧业循环发展。二是在“混合经营”上解决资金难题,统筹国有资本、社会资本、村集体资本、绿色扶贫投资基金等,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由区级平台公司与企业合作,以SPV模式联合化推进重点畜牧业项目,目前已建成存栏牛XXX头规模的青林乡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年屠宰能力X万头牛、X万只羊屠宰场、精深加工及冷链物流项目,XXXX套养殖规模的保华镇奢旮乌蒙凤种鸡场,X万羽养殖规模的青林乡脱温乌蒙凤鸡扩繁场等项目。三是在“村企民社”上抱团聚力发展。整合农户土地、贫困户“三变”贷资金、集体林地折价入股给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村集体成为股东,合作社将其资金、资源作价入股平台公司项目,通过项目合作,带头群众发展致富。

(三)抓实技术,校企合作出新品。健全完善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从高等院校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组建技术指导专班,重点为生态家禽养殖产业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目前,贵州大学生态畜牧产业技术团队、动物科学院已为金凤栖公司乌蒙凤土鸡和嘉宝农业科技公司、宏宇公司扩繁本地黑山羊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认证X个,获无公害畜产品证书X个,注册乌蒙凤国家商标X个。如保华镇“乌蒙凤”土鸡为本地苗族饲养的地方土鸡,适宜高原放养,风味营养素沉积丰富,皮糯肉香,汤味鲜美,于XXXX年获国家地理标志及无公害产地认证,已申报注册“乌蒙凤鸡”商标。以金凤栖公司为代表的家禽养殖企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采取“订单农业”,建立产、加、销一体化服务机制,实现了产品“进学校、进超市、进食堂、进医院、进电商”。同时,启动了“乌蒙凤”卤鸡、辣子鸡、炖鸡等食品生产线,切实把“凉都凤”鸡品牌树起来、把产业链条建起来,把产品名气提起来,可带动当地贫困户XXX余人实现增收,发展生态养殖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三、制约畜牧业发展因素

XXX畜牧业发展虽然具备一定优势,但由于山地地貌、经济基础、劳动者素质等问题,全区生态畜牧业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镇乡水电路还不能完全适应规模养殖的需求,通村公路等级不高,有的地方车辆只能单向通行。贫困镇乡工程性缺水严重、电力不稳,虽借助脱贫攻坚东风,加大了水电路讯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但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很难实现机械化,牧草种植、管理、收获、贮藏基本是靠人力完成,短期内尚不能满足规模养殖的需要。

(二)畜禽养殖不成规模。由于我区地处城郊、面积小、且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可利用的草山资源少,畜禽养殖规模小,部分农民还以家庭副业型畜牧业为主要经营方式,规模小,饲养管理粗放,多以散养为主,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出栏率低,经济效益较差,饲养畜禽主要为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近年虽结合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需要,在贫困五XX建设了牛、羊、鸡几个规模养殖场,示范带动了部分农户进行散养,但受投入和市场影响,短期内难以产生效益。

(三)科技人才力量不强。目前,XXX新建的几个养殖场已加强和清华大学、中科院、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但目前未形成自身稳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经营管理团队,未掌握产业发展核心技术,在项目申报、试验研究、科研示范、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往往需借助外力才能完成。全区从事畜牧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少,加之部分XX的业务人员多被安排到村级抓脱贫攻坚工作,不能专心致力于畜牧业生产,对畜牧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规模生态养殖的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四)产业化水平不高。由于XXX生态畜牧业规模养殖起步较晚,且现有的龙头企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畜产品、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市场附加值低,产业化经营程度偏低。加之管理经验缺乏,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对养殖户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形成产业化骨干,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尚停留在流转土地和务工收入,产业水平、科技水平难以跟上发展步伐,在产业链条发展方面存在脱节和断档,特别是“三品一标”的培育、绿色有机食品的认证方面进展缓慢,未能真正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整个畜牧产业经济效益不高。

四、工作建议

(一)强化基础重投入。紧紧抓住脱贫攻坚、东西部扶贫协作历史机遇,加强政府投入“引”、金融机构“贷”、民间资本“筹”、土地经营收入“配”、财税管理体制“改”等多元化资金筹集,积极整合支农资金、产业扶贫产业子基金等,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保证生态畜牧业等产业顺利开展。

(二)强调科学重专业。全面推行无公害生产,在新品种选育、绿色防控、高效种养殖和产品精深加工等系列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指导等方面提高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养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工作队伍,引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组建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团队,使资金和技术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实施的项目能正真产生效益,发挥好应有的扶贫效果。

一、我区畜牧业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一)我区畜牧业生产基本情况

畜牧业生产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年,全区生猪饲养量104529头,其中存栏47198头,出栏57331头;牛饲养量9850头,其中存栏8758头,出栏1092头;山羊饲养量38795只,其中存栏24466只,出栏14329只;禽饲养量518493羽,存笼244203羽,出笼274290羽;中蜂16331箱;禽蛋产量317吨,牧业收入4292万元(含渔业收入)。畜牧业生产以生猪为主,牛、羊、禽次之。虽然自然条件独特,生态环境优越,牧草资源丰富,是发展畜牧业的天然场所,但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等因素的影响,畜牧养殖组织化程度不高,标准化生产发展缓慢,规模效益得不得充分发挥,目前,我区畜牧业生产方式仍以农户散养为主,畜禽及其产品基本上是自产自销。

(二)我区畜产品安全现状

二、我区畜产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我区交通、信息等基础条件的大大改善,畜禽及其产品进入大市场、大流通的趋势势不可挡。与此同时,国际国内重大动物疫情愈来愈复杂,一些不法商贩急功近利,乱用激素、抗生素和生物制品,以及经营兜售假冒伪劣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现象屡禁不止,这无疑对我区的畜产品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目前,从我区的实际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畜牧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

有组织的产业化经营是畜牧业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区畜禽规模养殖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受客观条件限制,进展缓慢,组织化程度不高。年底,年出栏30头以上的养猪户仅47户,年出栏数2100头,占全区总数的3.6%;年出笼1000羽以上的肉禽养殖户25户,年出笼3.2万羽,占全区总出笼数的11.8%;蛋鸡年存笼100羽以上的7户;牛年饲养规模5头以上的30户;羊年饲养规模30只以上的47户。由于我区畜牧生产和经营仍以千家万户小规模饲养和分散经营为主,组织化程度低,所以对生产过程的监管难度极大,很难做到“四统一”,即畜种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净化统一,客观上造成了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的源头难以规范,严重制约了畜产品安全生产。

(二)畜牧养殖户安全意识不强

在我区,稍有文化的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在家从事畜牧养殖的大多为“3860部队”(即妇女和老人),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观念陈旧,习惯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对于新观念、新技术接受慢,有的甚至排斥。其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贪小便宜,轻信流串商贩的大肆宣传,购买和使用价格低廉的假冒伪劣饲料或添加剂。二是科学意识薄弱,生猪一旦患病,滥用抗生素,治好便罢,治不好,也不考虑休药期,便低价出售,导致药物残留。三是防疫意识差,部分养殖户对动物重大疫病的免疫工作不配合,对病死畜禽随意丢弃,从而造成疫病大面积流行。

(三)主管部门监管力量薄弱

我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起步较晚,区级监管机构和检测设备设尚不健全,乡镇更是无监管机构、无监管设施、无监管人员、无监管经费。因此,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能力、执法监督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检验检测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为不法经营者及流窜商贩带来了可乘之机,为不合格畜产品和假冒伪劣投入品的上市提供了可能,为全区畜产品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

三、建议及对策

(一)着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努力提高组织化程度

特殊的地域环境和传统的生产方式,虽然能凸显畜产品地方特色,对疫病流行防控也有一定好处,但同时,也严重阻碍了我区畜牧生产的标准化进程,给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因此,推行标准化养殖、努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势在必行。就我区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按照“政府引导、科学规划、统一标准、清洁养殖、规范管理”的原则,一是应大力推广农户家庭式规模养殖。二是要适度发展规模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政府要加大投入,对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予以扶持,鼓励返乡青年创业。畜牧主管部门要科学制定标准和养殖发展规划,逐步建立起全方位的养殖规范和系列化配套体系,并组织实施。养殖协会(专业合作社)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大力推广“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运行模式,搞好产销对接,逐步实现统一采购原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种、统一销售,积极拓展市场、降低成本,努力做到互惠双赢。

(二)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安全意识

(三)强化监管,确保畜产品安全上市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虽然是一项治标性的工作,但却是一项关键性工作,贯穿从养殖到餐桌的全过程。因此,要想全方位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就必须有健全的机构、高素质的队伍和完备的设施。

1、健全机构,壮大队伍。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积极争取编制,招收高素质人才,做到上下对口,衔接合理,覆盖城乡、甚至到户。使日常监管工作有序运转,不出纰漏。

1、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

用产业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和重要选择。畜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领头产业、同时又是现代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过程,当前应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畜牧业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显然,没有畜牧业,农业就构不成完整的农业。但现代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其不同之处在于农业中畜牧业的比重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现代农业的中间消费(投入物)中畜禽生产成为主要成分。例如畜牧业通过畜禽产品的中间消费,把植物产品加工转化为动物产品,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份额,从而使其在农业中所占比重也相应大幅度提高。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国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中在确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时,广大农区普遍选择了畜牧业。十余年的运行实践证明,畜牧业作为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通过对饲草饲料的旺盛需求,拉动了粮棉油菜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并将大量农副产品转化为肉蛋奶,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加快了农业的良性循环,又实现了生物转化增值。

2、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2.1龙头企业优势不明显,一体化、集团化程度不高畜牧业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有所壮大和发展,并在农业产业化中处于领先地位,但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第一,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差,2.4产业化管理条块分割,政策引导失当

经过机构改革,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管理体制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部门分割、产销脱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畜牧部门只管生产,加工和流通则由其他部门管理,各行政部门为了维持原有的利益格局,往往各行其是,政出多门,畜牧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缺乏统一管理,严重影响了畜牧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政府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引导方面,则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是个别地方政府出于促进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往往不顾经济规律,简单采用行政命令,人为制造产业化企业和组织,有些地方则一方面强调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另一方面却对畜牧业产业化企业在投资和融资方面设置了许多障碍,现在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反映得不到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

3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3.1继续增加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投入

关键词:新常态;畜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50733201

1当前畜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

富源以大河乌猪为主的畜牧产业现已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

1.1畜牧业生产持续增长

2014年,全县出栏肉猪222.03万头,同比增长9.65%;肉类总产21.39万t,同比增长11.12%;实现畜牧业产值(现价)26.41亿元,同比增长2.75%;实现畜牧业收入20.95亿元,同比增长17.10%。

1.2规模养殖比重逐步增大,散户养殖逐步萎缩

截至2014年底,全县共培育畜牧龙头企业29户,其中:省级畜牧龙头企业4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8户;建成大河乌猪规模养殖户1418户,其中:建成省级大河乌猪核心群场1个,市级大河乌猪扩繁场14个,建成年出栏肉猪达1万头以上的养殖企业13个,年出栏肉猪2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小区)265户。当前农户饲养生猪占所有农户数的比例在60%以下,并呈逐步下降趋势,生猪规模养殖户向市场提供的生猪数量已占出栏生猪总量的42.91%。

1.3生猪生产已从自给自足为主的内向型阶段迈入外销为主的外向型生猪产业发展阶段

富源当前年生猪产能大约300万头,按年人均消费猪肉40kg计算,全县自食肉猪30万头,按2014年的出栏数计,还有190余万头肉猪要外销。在全国生猪市场低迷的背景下,产能严重过剩。

2经验和做法

2.1强化组织保障

2.2重视科技研究

成产富源县大河乌猪研究所;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大河猪资源保种、大河乌猪持续选育经费60万元,扶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2.3注重品牌建设

富源在大河猪的基础上,培育出国家级地方优良品种大河乌猪。大河乌猪于2002年12月14日被国家农业部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级新品种。2007年9月,富源成功注册大河乌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河乌猪品牌成为富源生猪产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从2003年,富源生猪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到2014年出栏肉猪数是2003年的4.04倍。

2.4走畜牧业规模化发展道路

从2005年开始,富源县委、政府每年出台1个畜牧产业发展意见,逐年加大生猪规模化养殖财政扶持力度。

对新建规模养殖场(户)进行扶持。县财政在2014年以前,对新建饲养大河乌猪能繁母猪200头以上的规模户,每户以奖代补5万元,对新建年出栏肥猪100头以上规模户,每户以奖代补0.5万元。对大河乌猪养殖小区(示范村)进行扶持,实行“大河乌猪养殖小区(示范村)建设项目”县级列项支持,每个养殖小区(示范村)由乡镇政府组织规划、申报、建设,通过县政府验收后,由县财政补助15万元。

2.5扶持企业提升畜产品品质及市场开拓能力

县财政在2014年以前,对申报认证并取得无公害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企业主(户)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20万元的奖励扶持;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分别奖20万元、15万元、10万元;对年运销1万头肥猪以上的企业主(户),以奖代补1万元,每增加5000头,加奖1万元;县内加工龙头企业在省、市、县级城市设立大河乌猪鲜肉销售门市的,每开设1个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的补助。

2.6扶强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富源县委政府为做强大河乌猪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充分落实中央、省、市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基础上,专门对云南东恒集团展开人才等扶持措施,特将畜牧兽医局的8名技术骨干安排驻场服务。经过几年的扶持,把云南东恒集团建设成为专业从事国家级品种大河乌猪产业化开发的省级龙头企业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企业。公司的加工基地建有万t冷库,年可屠宰加工肉猪20万头,生产冷鲜肉和冻肉1.5万t,腌制加工大河乌猪火腿3000t;公司的百草地养殖基地占地26.68hm2,年可出栏猪8万头。

3新常态下对畜牧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3.1落实地方政府保供给责任,稳定畜牧业生产能力

加大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增强畜牧业科技效益竞争力。

建立和保障养殖企业在市场中公平竞争的机制。养殖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摇篮,有竞争才有创新。

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当前在省、市、县、乡、村5级防控体系中,前4个环节主要在于保障疫苗供应,相对处于可控状态,而最后1个环节,村级防控体系是最短的短板。由于村级防疫员工资水平过低(每月300元),服务对象过多(富源县村防疫员人均服务725户农户),很难吸收到优秀人才进入防疫员队伍,整个队伍业务素质较低;没有配套的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机制和进出机制,缺乏科学的竞争和培训机制,防疫技术创新乏力;投入不足,村级防疫装备不健全,无法保障防疫质量。

3.2完善中央基建、财政、金融、保险支持畜牧业发展政策

3.2.1扩大保险范围

在能繁母猪保险的基础上,扩展到育肥猪、肉牛、肉羊等畜禽品种。

3.2.2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畜牧业发展

重点要用在畜牧科技创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加大畜牧科技创新力和培训力度,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水平,是财政资金支持的重中之重,也是应对和解决新常态下畜牧业比较效益低与国内畜产品价格倒挂的矛盾的根本出路。

3.2.3强化畜牧项目管理

畜牧项目的设置要做好调研工作,确保项目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要依法做好项目管理工作。项目从设置到验收,各个阶段都要明确相应责任主体,避免项目从设置到验收仅只是几本申报书和几张验收表的情况发生;项目设置要避免随机性,强化制度性,让群众明确知道此类项目开始于何时,结束于何年,便于养殖户结合自身情况在最适宜时机申报项目建设。

3.2.4加大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要加强执法监管队伍建设,解决无人监管的问题;要加强执法监管设施设备等科技手段建设;要强化执法处置权的落实问题。面对违法问题,执法人员能怎么办?这是执法的关键,目前畜牧执法处于没有“牙齿”状态。

3.3培育畜牧业新的增长点、加快畜禽种业创新、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

国家层面做好畜禽主产区的规划工作,科学确定主要畜品区域布局、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充分发挥各地区的特长,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

加强地方优良品种的保种和开发利用工作。政府侧重做好畜禽种源保护工作,畜禽种业创新的主阵地在企业,政府主要做好专利保护和创新成果奖励工作。

重点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要做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内涵和外延的行业培训工作,让人们认识到什么才是标准化养殖;切实落实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不下任务,不走过场,并使之成为养殖企业的自主需求,特别是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的认定中,要坚持标准,不打折扣;在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上,要坚持效益原则。

3.3热量平衡

综合考虑水箱存水能力,要保证除盐水泵的正常运行,需要保持不低于1米的安全液位,实际可用蓄热水量大致为1100吨。汇总该蓄水量下的热平衡情况如表四所示,考虑受加热器、负荷等限制实际情况,最大蓄水量1100吨:

考虑部分增加的维修维护费,蓄热调峰项目改造工程大约在2.5个采暖期可以收回全部投资。

如果补充热水节省的蒸气全部用来供热,经济分析情况如表九:

考虑部分增加的维修维护费用,新蓄热调峰项目改造工程大约在4.0个采暖期可以收回投资。

在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该公司补充的热水节余的蒸汽即发电,又供热,综合考虑该项目在4.0个采暖期可以收回投资,同时基本满足了热用户的需求。

6结论

(一)重点摸清我县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及产业发展现状,研究解决库区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完善库区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及政策措施,推动库区各项工作。

(二)认真研究国家及重庆市对库区发展和稳定的重大政策措施,围绕解决库区产业发展、扩大移民就业、提高移民生活水平、维护库区稳定等问题,结合我县“十一五”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移民、扶贫和民族等特殊政策,进一步加快三峡库区绿色生态经济强县建设步伐。

(三)为起草好县委十一届八次全委会议文件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课题及分工

(一)库区移民搬迁安置现状分析

调研重点:移民生活现状(包括土地占有情况、收入水平、居住条件、就业状况)和移民失业、养老、最低生活、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现状及新的保障措施,分城镇、农村的不同情况予以调研,提出意见。

牵头单位:县移民局

参与单位:县统计局、县劳动保障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库区各乡(镇)。

(二)库区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

调研重点:“十五”期间库区产业发展现状,库区“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牵头单位:县计委

参与单位:县经贸委、县农办、县移民局,库区各乡(镇)。

(三)我县库区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调研重点:结合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和推进库区新农村建设,对“十一五”库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和规划。

牵头单位:县农办

参与单位: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畜牧局、县辣椒办、县扶贫办、县医药公司、县移民局,库区各乡(镇)。

(四)加快我县库区城镇化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调研重点:库区集镇体系、道路交通、供电、通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现状,“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步骤安排及项目推进。

参与单位:县建委、县交通局、县市政园林局、县经贸委、县水利局、县国土房管局、县供电公司、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库区各乡(镇)。

(五)促进库区对口支援及招商引资工作的对策措施

调研重点:库区对口支援及招商引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措施。

参与单位:县移民局、县经贸委、县农办,库区各乡(镇)。

(六)提高移民安置质量和确保安得稳的对策措施

调研重点:移民工程推进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确保剩余移民搬得出,如何提高已安置移民的生活质量,确保稳得住。

(七)开发西沱古镇特色旅游的政策措施

调研重点:充分利用西沱古镇的区位优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制定发展古镇特色旅游,活跃第三产业的具体政策措施。

牵头单位:县旅游局

参与单位:县计委、县文广局、县建委、县交通局、县移民局,西沱镇。

(八)加快我县库区加工业和流通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牵头单位:县经贸委

参与单位:县计委、县财政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农办、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县辣椒办、县医药公司、县信用联社,库区各乡(镇)。

(九)加强我县库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途径及措施

调研重点:库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库周绿化带建设、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三期地灾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消落区治理、清漂等规划的实施、项目的推进。

牵头单位:县环保局

参与单位:县计委、县林业局、县农业局、县水利局、县国土房管局、县建委、县移民局、县市政园林局。

(十)我县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政策措施

调研重点: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五年库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的目标、规划和服务管理的工作措施。

牵头单位:县农业局

参与单位:县农办、县劳动保障局、县教委、县移民局,库区各乡(镇)。

(十一)库区社会事业发展专题调研

调研重点:摸清库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广播电视、计划生育等工作现状,分别提出推进以西沱一职中为基地的职业教育、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化阵地建设、实用科技推广应用等政策措施。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参与单位:县教委、县卫生局、县文广局、县科委、县财政局等县级部门,库区各乡(镇)。

(十二)确保我县库区社会长期稳定的思路和办法

调研重点:库区稳定(、治安、安全、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现状、影响库区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措施。

牵头单位:县委政法委

(十三)我县库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调研重点:库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现状,加强库区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库区基层民主,加大新型实用人才培养力度,提高领导干部及干部人才队伍素质,建立移民干部选拔任用的激励机制等。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三、调研要求

(一)加强领导。为加强这次调研活动的组织领导,县委成立以陈航同志负总责,李成群、李奎同志具体负责,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委研究室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整个调研活动的统筹和领导工作。

关键词:动物防疫;村级;动物疫病

中图分类号:S851.3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233149

为了加强利川市动物防疫工作,有效预防、控制、扑灭重大动物疫病,确保利川市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业部关于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农医发[2008]16号)、《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等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利川市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

1村级动物防疫员应具备的条件

自愿从事动物防疫工作,服从乡镇畜牧服务中心的管理,接受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与指导;新招聘的村级防疫员年龄应在45岁以下,身体健康;具有畜牧兽医专业中专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熟悉并掌握动物防疫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有一定的游锓酪咧识;热爱动物防疫工作,能吃苦耐劳;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自学,认真参加市、州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或乡镇畜牧服务中心举办的集中培训。

2村级动物防疫员主要职责

3聘用和考核

村级动物防疫员每年考核2次。由乡镇畜牧服务中心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市畜牧兽医局监督乡镇畜牧服务中心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考核工作。考核合格的,兑现发放工作报酬;不合格者视情节轻重,扣减相应工作报酬,并给予书面告诫并进入半年试用期或予以解聘。试用期结束考核合格者,继续聘用;试用期结束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解聘。

村级防疫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予以解聘:不服从工作安排的;不认真履行村级动物防疫员职责的;主动辞聘的;擅自离岗给工作带来严重影响的;不按规程操作、严重失职的;谎报、瞒报、拒报重大动物疫情的;违规出具免疫情况证明的等。其它原因不能继续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

4解聘程序

此报告称,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使用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饲料企业在生产全价、浓缩、预混料的过程中添加,主要用于预防疫病及促进生长。另一部分为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使用,采用拌料、饮水、注射、灌服以及环境喷洒等多种方式,使用目的多为预防和治疗畜禽疫病。在中国,由于养殖密度大、畜禽疫病复杂多样再加上监管不力等多种原因,普遍存在抗生素过量使用甚至滥用等问题,这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且细菌耐药性的逐渐提高也为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埋下隐患。那么,

(1)中国饲料企业常用的抗生素主要有哪些对于不同畜禽饲料、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具有怎样的添加比例及配伍特点,添加成本多高饲料企业对饲用抗生素的使用评价如何

(2)中国不同规模生猪、肉鸡、蛋鸡、奶牛养殖户对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主要应用的抗生素品种、使用目的、使用成本、使用评价如何

(3)抗生素替代品的使用现状及市场前景怎样

(4)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抗生素及其主要生产企业的市场表现如何

本报告选取了不同区域和规模的饲料生产企业、畜禽养殖企业、抗生素生产商、经销商、专家学者等为调研对象,全面调研了国内饲料厂及养殖场抗生素使用特点,并对饲料厂及养殖场最常用的抗生素市场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

主要结论包括:

(1)饲料企业所用抗生素的市场规模大致在30-35亿元,其中,抗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的市场规模约为5亿元,抗革兰氏阳性菌及广谱抗生素的市场规模在25-30亿元。

(2)生猪工业饲料中抗生素平均添加成本最高,每吨全价料的药物添加剂成本平均在20元/吨;肉鸡全价料饲料药物添加剂成本略低,在15~20元/吨;蛋鸡和奶牛饲料中药物成本最低,且产蛋期和泌乳牛饲料中不再添加抗生素。

(3)养殖场用药的市场规模远大于饲料厂。XX年,生猪、肉禽、蛋禽、奶牛畜禽的累计用药支出(以养殖场支出计)预计在280~300亿元。生猪养殖场用药费用最高,占其中的43%左右;肉禽养殖场用药费用约占33%;蛋禽和奶牛最低,分别占13%和10%。对于畜禽养殖场,抗生素支出约占用药总支出的70~80%。

(4)出栏每头生猪的平均用药成本(含母猪用药)为19元/头;肉鸡用药成本平均为1.5元/只;蛋鸡养殖全程的用药成本平均为1.9元/只;奶牛场平均每头奶牛年用药成本193元。一般而言,大规模养殖场的用药成本低于平均水平,因为这类养殖场的平均治疗成本低于中小规模场。

THE END
1.关于畜牧业情况的调研(通用6篇)关于畜牧业情况的调研(通用6篇) 关于畜牧业情况的调研按照市畜牧业管理局对各地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一次深入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局安排相应科室和直属部门,抽掉专业人员,从8月8日开始到8月末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畜禽养殖情况(一)品种资源:1、猪: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utfs1.html
2.当前畜牧业生产情况调研的报告6篇(全文)遵照省局《关于做好当前畜牧业生产若干重大问题调研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局立即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生猪、奶牛、蛋鸡和肉鸡等4个产业链条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走访调查,基本上掌握了各项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大多数畜禽养殖户的意愿和心声。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968ichaw.html
3.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畜牧业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畜牧业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对全区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33967699732407012.html
4.2024年畜牧业市场调研:我国畜牧业行业总产值超过3.5万亿元综上所述,畜牧业市场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和多元化的趋势。未来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政策环境优化以及国际贸易环境改善等因素的影响,畜牧业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农业市场调研报告(瞭原市场调研) (1)(数字农业)全球市场发展现状及行业界定( https://t.10jqka.com.cn/pid_383091791.shtml
5.畜牧产业产业调研 中国畜牧业协会一行调研走访北京福通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正>2021年7月7日,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强德、鹿业分会会长杨福合、鹿业分会秘书长付龙霞、牛业分会秘书长赵航、信息分会秘书长樊伟一行前往福通互联集团参观调研。福通互联集团董事长党支部书记王立友、集团副总经理康涛、智慧三农事业部副经理https://sncm.cbpt.cnki.net/WKB/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21&st=08
6.全县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5篇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特征养殖是完成农民增收、创收的主要手段,其位置和效果不时提拔。本年年头我们以抽样查询的方式,深化到村、组对全乡良种黑猪养殖进行查询,从查询的状况看,黑猪养殖状况情势虽不容乐观,但发展潜力大。 一、黑猪养殖近况 黑猪系湘西黑猪的分支,是xx省四个当地良种之一,首要分部在县的、火场等境内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16892
7.中国畜牧业协会赴山东省胶东地区调研白羽肉鸡产业数智化发展现状同行人员还包括山东省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冯楠,禽业分会秘书长范玉德,中国畜牧业协会智能畜牧分会副会长、青岛科创信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福宝,智能畜牧分会理事、蛋壳视界媒体创始人王长梅,北京亚都国际总经理邵光叶等。调研组先后走访青岛科创信达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鼎立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仙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https://ai.caaa.cn/html/ai_hd/ai_fhyw/2024/0918/58.html
8.畜牧业绿色发展调研问卷(养殖户)您好,我们是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现在有一个畜牧业绿色发展的调研问卷想请您填写一下,您的意见十分重要,请您认真填写,谢谢!一、调查户基本情况 1. 区 街道(乡镇) 社区(村) 2.户(场)名 填报人 电话 3.养殖品种: A.猪 B.牛 C.羊 D.禽 4.养殖类型: A.大型户 B.中型户 C.小型户 二、基本https://www.wjx.cn/jq/43994164.aspx
9.朱开国到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调研东营新闻近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朱开国到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调研,考察了解“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听取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意见建议。 朱开国先后深入青坨管理区党支部、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基地、黄河口水稻产业创新服务基地、机关党支部,听取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产业发展等情况介绍,现场查阅了档案资料,提出了指导https://dongying.dzwww.com/dyxw/201704/t20170426_15839340.htm
10.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深入基层开展畜牧业生产形势调研督导1月31日至2月2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畜牧与饲料处陈楚楷处长一行到湛江市遂溪县、雷州市、廉江市等开展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督导。 调研组走访了广东飞牛牧业有限公司、广东牛多多牧业有限公司、湛江晨丰农业有限公司、雷州市龙门镇富翔养殖场、廉江市雅塘镇养牛户等,对当前肉牛种质资源、生产效益、饲料饲草以及企业经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2/04/c7324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