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是指利用已被人类驯化的畜禽等动物,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饲草、饲料等植物的能量转化为动物能量,从而获得家禽、肉制品、蛋类、奶类、羊毛、羊绒等畜禽产品的生产部门。畜禽养殖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畜禽养殖是介于散养和集约化养殖之间的一种规模养殖方式,畜禽养殖既有散养的特点——畜禽产品品质高、口感好,也有畜禽养殖集约化养殖的特点——饲养量大、生长相对较快、经济效益高,所有的指标都符合环保标准,并且养出来的产品在质量安全上也有优势,符合绿色环保健康的发展路线。
一、畜禽养殖行业发展环境
“十三五”以来,农村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活动,重点是猪、禽、牛、肉牛、肉羊等畜禽养殖品种。按照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的要求,建立了353个蛋鸡肉鸡标准化示范场,引领和带动了标准化规模家禽养殖的发展。我国蛋鸡和肉鸡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79.7%和83.3%。
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2021-2023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新一轮补贴政策,继续将蛋鸡、肉鸡所需的保温箱、饲喂器等设备纳入补贴范围。四川等地也通过农机新产品试点补贴等渠道,配套蛋鸡养殖设施设备。2021年,中央财政投入3亿元支持10万个养殖场(户)购置10万套机具,有力促进了畜禽养殖机械化发展。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畜禽养殖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分析:
以规模化养殖场和饲料企业为代表的养殖主体凭借在资金、环保、人力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战略向产业链下游拓展,近几年保持了快速扩张的步伐,产能逐步释放。从多家上市养殖和饲料企业的经营计划书中可以发现,各家公司都将养猪作为未来业务的重点之一,生猪养殖的战略布局明显加快,规模处于快速上升阶段。随着各地环保改善工作进入收尾阶段,产能退出步伐放缓。
二、畜禽养殖市场深度全景调研
家禽业在我国养殖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分为各种肉禽养殖和蛋禽养殖。产品主要包括各种禽肉和禽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家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家禽饲养量和禽蛋产量连续多年世界第一,禽肉产量连续多年世界第二。
家禽业可以说在我国水产养殖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2014-2019年,中国家禽数量在60亿只左右波动。2020年,我国家禽生产规模大幅增长,全国家禽存栏67.8亿只,同比增长4.0%。2021年,我国家禽存栏量达到67.9亿只,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屠宰方面,近年来我国禽类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效率提高,可以扩大养殖规模,屠宰量也有所增加。2021年,中国家禽销售数量为157.4亿只,增长1.1%。
三、畜禽养殖行业未来展望
畜禽养殖牧区要结合草畜平衡,以稳量提质为重点,国畜禽养殖增加基础母畜数量,提高生产效率;农区要围绕适度规模发展,畜禽养殖以增产增效为重点,提升发展水平;南方地区要科学利用草山草坡和农闲田资源,发展肉牛肉羊生产。
展望未来,国畜禽养殖绿色发展取得明显进展、生产空间布局得到优化、转型升级目标基本实现、人民群众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基本满足、畜禽养殖优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基本形成。到2035年,水产养殖布局更趋科学合理、养殖生产制度和监管体系健全、养殖尾水全面达标排放,产品优质、产地优美、装备一流,技术先进的养殖生产现代化基本实现。
报告在总结中国畜禽养殖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畜禽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报告资料详实,图表丰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观的比较,为畜禽养殖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能准确及时的针对自身环境调整经营策略。
想要了解更多畜禽养殖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畜禽养殖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