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产业“寒冬”:困境根源与破局之路母牛牛业家牛养殖户养殖场畜牧业

在内蒙古通辽广袤无垠的草原之上,阿木古楞每日清晨苏醒后的第一件要事,便是神色紧张地查看天气预报。身为当地一家肉牛养殖企业的负责人,他的眼眸中满溢着忧虑之色,只因一场降雪,便极有可能致使其养殖成本大幅上扬。

“每售出一头肉牛便亏损4000元。”阿木古楞无奈地发出一声叹息。通辽的冬季,大雪乃是常客,然而这洁白无瑕的雪花对于肉牛养殖企业而言,却仿若一道“催命符”。一旦降雪,肉牛赖以生存的青贮饲料运输受阻,其价格便会如同脱缰野马一般迅勐飙升。养育一头1200斤的育肥牛,需耗时13至15个月,成本介于1.5万至1.7万元之间,可如今肉牛价格却低至9.5元一斤。自2022年秋季起,阿木古楞的养殖场亏损金额已高达1300万元。

阿木古楞所面临的困境并非孤例,整个肉牛养殖行业均在“寒冬”中艰难挣扎。据农业农村部披露的数据显示,我国牛肉价格已降至60元/公斤,多地养殖户反映,养殖环节乱象丛生,无序抛售、宰杀母牛的现象屡见不鲜,给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霾。

肉牛养殖困境剖析

(一)价格“跌跌不休”

近年来,牛肉价格仿若坐上了滑梯,呈现持续下行态势。农业农村部数据表明,截至2025年1月8日14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牛肉价格为59.65元/公斤,相较于前一日虽有0.1%的微弱涨幅,但与2024年1月8日的71.34元/公斤相比,跌幅超过16%。再观活牛价格,更是惨不忍睹,部分地区已滑落至近10年最低水准。以阿木古楞的养殖场为例,养育一头1200斤的育肥牛,成本在1.5万至1.7万元,如今肉牛售价却仅为9.5元一斤,出栏一头肉牛平均亏损高达数千元,且这一亏损局面已持续数月之久,养殖户们苦不堪言。

(二)抛售宰杀成风

为求止损,养殖环节乱象丛生,无序抛售、宰杀母牛的现象肆意泛滥。中国畜牧业协会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国内肉牛产业销售收入与利润持续缩减,2023年相较于2022年销售收入降低2.87%,利润总额锐减120.54%;2024年上半年较2023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下滑16.85%,利润总额更是呈现断崖式下跌,跌幅达298.96%。在内蒙古、山东等地,诸多养殖户为回笼资金,忍痛抛售肉牛,甚至宰杀母牛。内蒙古当地母牛屠宰淘汰率在2024年下半年攀升至20%—30%,远超正常年份的百分之十几,部分主产区犊牛价格竟不及母牛饲喂成本,母牛被低价甩卖、送进屠宰厂,肉牛产业根基遭受重创。

进口牛肉之“殇”

(一)进口量飙升

(二)低价冲击

进口牛肉不仅数量惊人,价格更是“咄咄逼人”。其价格优势主要源于两方面:其一,产地如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地,拥有广袤无垠的天然牧场,牧草再生能力强劲,地广人稀使得农牧业规模化效应显着,养殖成本低廉;其二,自我国加入WTO后,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货币兑美元大幅贬值。以2024年上半年为例,与2001年相比,巴西雷亚尔贬值122%,阿根廷比索贬值61942%,乌拉圭比索贬值196%,这使得三国牛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飙升,对华出口量急剧增长。从事牛肉进口业务的四川佑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佳键透露:“重庆火锅对拉美牛肉的需求量极大,公司每月要向重庆火锅店供应约100个货柜的拉美牛肉。”在终端消费市场,海底捞、巴奴等众多火锅品牌纷纷将进口牛肉纳入菜单,进口牛肉凭借价格优势逐渐占据一席之地,挤压着国产牛肉的生存空间。

本土肉牛业“顽疾”

(一)散养占比高,抗风险弱

(二)产业链割裂

肉牛产业本应是一条环环相扣的完整链条,涵盖种牛培育、饲料供应、养殖育肥、屠宰加工、冷链运输、终端销售等诸多环节。然而在我国,这些环节却相互割裂,各自为政。种牛培育环节,优良品种依赖进口,本土育种技术滞后,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饲料供应环节,饲料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波动大,养殖户成本控制难度颇高;养殖育肥环节,散户为主的格局致使标准化、科学化养殖难以推广;屠宰加工环节,中小企业居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牛肉品质与附加值难以提升;冷链运输环节,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成本高昂,制约了牛肉的销售范围与新鲜度;终端销售环节,品牌建设薄弱,市场鱼龙混杂,消费者对国产牛肉信心不足。各环节之间缺乏协同合作,信息不畅,利益分配不均,大大降低了产业的整体效率与效益,与欧美发达国家成熟的全产业链模式相比,差距显着。

(三)标准与品牌短板

在肉牛产业标准方面,我国尚存在诸多空白与不足之处。牛肉分级标准模煳,市场上缺乏统一、明确的品质评判依据,消费者在选购牛肉时常常一头雾水,只能凭感觉、看价格行事。养殖过程中的兽药使用、饲料添加剂规范等标准也不够细化,导致牛肉质量安全隐患时有发生,影响消费者信任。品牌建设更是滞后,我国肉牛企业众多,但知名品牌寥寥无几。大多数企业重生产、轻营销,品牌意识淡薄,未能挖掘产品特色,塑造独特品牌形象。市面上的牛肉产品多以无品牌或杂牌为主,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只能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沼,难以与进口牛肉的品牌影响力抗衡,制约了产业的盈利空间与长远发展。

破局曙光初现

(一)政策“及时雨”

面对肉牛产业的困境,政策的东风悄然拂来。2024年12月27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进口牛肉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这一举措仿若一剂强心针,为国内肉牛产业注入了希望之光。调查旨在深入剖析进口牛肉对国内市场的冲击程度,若证实过度进口损害国内产业,将采取相应限制措施。这不仅能够缓解市场供需失衡的局面,为国产牛肉腾出发展空间,还能助力国内肉牛产业在“喘息期”调整结构、提升竞争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指出:“保障措施能为国内产业赢得调整机会,减少进口冲击。”业内人士纷纷看好,认为这将稳定市场预期,让养殖户重拾信心,为产业复苏筑牢根基。

(二)产业升级“进行时”

危机之下,产业升级成为肉牛行业的自救法宝。各地积极探索,一系列创新实践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品种改良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密码”。在桂平市,当地政府与企业携手,大力推广肉牛品种改良。过去本地黄牛品种骨架小、出肉率低,养殖户收入微薄。如今,通过引进利木赞、西门塔尔等优质种牛,与本地牛杂交,培育出的新品种肉牛体重可达700-900公斤,屠宰出肉率提升至约50%,大幅提高了养殖效益。2022年和2023年,桂平市累计获得自治区扶持资金超3000万元用于种牛引进,新增优质杂交犊牛24万头,肉牛养殖专业户从寥寥无几发展到2000多户,产业综合产值超13.3亿元,“牛”劲十足迈向振兴路。

品牌打造则为肉牛产业擦亮“金名片”。华凌牛业集团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构建“三大支撑”体系,全力塑造品牌形象。一方面,稳步扩张肉牛养殖规模,力求肉牛存栏数迈向新高度;另一方面,完善农业、牛业及配套基础设施,打造生态景观,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同时,积极拓宽销售网络,强化品牌推广。在2023年中国国际肉类产业周上,华凌牛业斩获十项殊荣,“华凌牛业”品牌声名远扬,朝着全国肉牛行业优质品牌大步迈进,引领行业品牌化发展潮流。

数智化转型更是为肉牛产业装上“智慧大脑”。凤冈县的智慧肉牛养殖平台堪称典范,依托5G、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实现肉牛养殖的华丽转身。走进爱心家庭农场,AI智能摄像头、环境传感器等设备随处可见,牛儿们的一举一动尽在养殖户掌握之中。通过手机APP,养殖户能随时随地查看牛舍环境、肉牛进食与健康状况,还能实时获取市场交易信息,远程操控养殖设备。不仅如此,平台还建立了“大数据池”,实现肉牛饲、养、销一体化管理,牛肉产品全程可追溯,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如今,凤冈县肉牛产业集群发展迅勐,存栏、出栏量及产值节节攀升,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也为全国肉牛产业数智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蓝本。

期待肉牛业“春天”

肉牛产业的困境,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政策的阳光已然穿透阴霾,产业升级的脚步正在加速,从业者们也在困境中砥砺奋进。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各方携手努力下,中国肉牛产业定能摆脱困境,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未来,肉牛产业将向着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大步迈进,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安全、美味的牛肉产品,成为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建设的有力支撑。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肉牛产业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扬帆远航,再铸辉煌!

THE END
1.牧业选择论养牛与养羊的比较研究牛是温带草原畜牧业中的主要作物,它们需要广阔的地理空间来进行放牧。在气候较为稳定的区域,特别是在拥有丰富草地资源的地方,牛能获得足够多样化、高质量的食物,这对于提高肉类品质至关重要。而且,由于其较大的体型,不同年龄段的牛可以分散放牧,以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冲击。 https://www.uszlrttkj.com/niu-yang-yang-zhi-bai-ke/435584.html
2.课题开题报告:畜牧专业工程教育服务畜牧业现代化的路径研究内容提示: 《畜牧专业工程教育服务畜牧业现代化的路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畜牧专业工程教育服务畜牧业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课题来源:国家教育部 课题类型:教育科研课题 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课题负责人:张三;主要成员:李四、王五、赵六 课题申报时间:2023 年 10 月 1 日 预计完成时间:2025 年https://www.doc88.com/p-77343831982641.html
3.种植与畜牧结合创造高效益的综合农业模式在农村,养殖业一直是传统的经济活动之一。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养殖业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现代农业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作物或动物养殖,而是倾向于多元化、综合化经营。这种方式被称为“种植与畜牧结合”,它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增强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从而成为农村前景最好的养殖业。 https://www.l0dm1h3tk.cn/shu-cai-bai-ke/614039.html
4.深圳市质量工程师学会粤纪发〔1987〕 23 号粤职改字[1987]84 号) 17 5.广东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行 评聘分开的原则意见》的通知(1993 年 1 月 8 日粤职改字〔1993〕 2 号) 19 6.广东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实行评聘分开有关问 题的通知(1993 年 4 月 1 日粤https://www.szqtc.com/sz/m/view.php?aid=253
5.赛音徳力根1.《论制约牧区畜牧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因素》,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年8月; 2.《论现代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12月; 3.《论系统论与辨证唯物主义的关系》,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2002年8月; 4.《政治经济学》副主编,2000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74102364
6.《中国畜牧业》期刊杂志社编辑部征稿启事正规国家级期刊在线投稿QQ临时会话投稿咨询论文查重 一、期刊简介:《中国畜牧业》是正规国家级期刊,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可查,首届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一等奖,第二届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畜牧兽医代表期刊一等奖,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期刊编辑学分会优秀期刊特等奖、发行创新奖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全国畜牧总站主办https://www.qikaning.com/zazhi/771.html
7.2016年河北省职称评审条件(九)国内核心学术期刊范围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南京大学编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及SCI、EI、SSCI索引期刊(以论文发表时间为准)。《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论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理论版上发表的本专业理论文章(2000字以上)视同为核心期刊论https://www.360docs.net/doc/8be7f20828ea81c759f57845.html
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畜牧兽医专业考试计划中的重要部分,也是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对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对培养考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提高考生从事专业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请考生按照基本规范要求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 https://dyxy.nwsuaf.edu.cn/crjy/303767.htm
9.OFANIMALSCIENCE《畜牧学杂志》SCI/SCIE论文投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畜牧学杂志》 (官网投稿) 简介 期刊简称J ANIM SCI 参考译名《畜牧学杂志》 核心类别 SCIE(2024版), 外文期刊, IF影响因子 自引率 主要研究方向农林科学-AGRICULTURE, DAIRY & ANIMAL SCIENCE 奶制品与动物科学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畜牧学杂志》(月刊). The Journal of https://www.eshukan.com/displayj.aspx?jid=20461
10.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成果奖励办法(试行)政策法规第二条科技成果奖励范围:科研项目奖励、获奖科研成果奖励、论文奖励以及发明专利奖励等。 第三条本办法中科技人员是指我院在职人员。 第四条除相关条款中所作特殊规定外,依据本办法实行奖励的基本条件是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我院科技人员为第一署名人。 https://kjfwc.xmgcedu.cn/zcfg/content_26850
11.《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编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编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年01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 降价通知 ¥148.00 定价 ¥148.00 配送至 北京 至 北京http://product.dangdang.com/11891007210.html
12.东北农业大学博士点专业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必需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以东北农业大学为署名单位,在影响因子2.0以上SCI检索源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或者在国家级CSCD源以上层次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篇,其中至少1篇须为SCI、EI检索源期刊论文。 https://m.okaoyan.com/kaobo/497665_8.html
13.科学网—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2021卓越论文(受托发布)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1987年建立的,涵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即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统计源期刊的确定过程经过了严格的定量评价和同行评议,并每年进行调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选取的是中国各学科领域中较重要的、能反映本学科发展水平的科技期刊。CSTPCD收录中国自然科学期刊2000多种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318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