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加快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特色现代农牧业

一、抓项目、强基础,筑牢转型升级根基。一是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围绕各级政策和我旗发展实际,特别是针对打造产业集群、产业园、农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积极争取项目,目前已争取上级项目12个、4700多万元。二是强化配套政策落实。旗财政连续四年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继续投入5000万元,加快推进肉羊新品种培育、补贴优质种公羊、新建塑料拱棚、冷藏保鲜库等,并在智慧农业、畜牧业机械化、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不断做优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推进农牧业转型升级。

二、调结构、优布局,延伸产业结构链条。一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深入实施“稳粮优经扩饲”“稳羊增牛”行动,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和重要农畜产品供给。年内建设高标准农田0.6万亩,完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1万亩,确保全旗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4亿斤以上。大力推广青贮玉米和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加快推进肉羊和肉牛产业强镇建设,推动羊绒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绒纤维细度在14.5微米以下超细超长型绒山羊品种保护与繁育,年内羊存栏达到192万只,牛存栏达到6万头以上。二是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建设无定河流域果蔬产业经济区、昂素镇生态产业化先行示范区、城川西北部和昂素西南部畜产业重塑试验区、上海庙硬梁地区绒山羊保种优化增效养殖经营经济区、上海庙矿区城郊设施农牧业高效经营区和敖镇产业融合发展综合经济区,走“六区共建”协同融合发展新路子,推进全域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三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支持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加销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乡村产业园,搭建产业要素融合载体。建设城川镇冷链物流和现代物流园、劲牛梳绒厂、恒鑫现代农牧业基地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切实提升农牧业产业化水平。

三、强主体、建联盟,激活农村牧区发展潜力。一是培育经营主体。加大产业化联合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力度,加快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推广订单玉米、订单辣椒加工等典型经验,促使农企联结更加紧密,提高农牧业集约化水平。二是组建产业联盟。以蔬菜、肉牛、肉羊和绒山羊等主导产业为支撑,组建“五大产业联盟”,推行“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模式,创建区域公共品牌,推动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闭合产业链,促进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三是畅通市场体系。支持旗内各大农畜产品市场做大做强,鼓励发展农商直销、冷链物流、网红带货等新业态,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展览会,拓宽农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

四、提质量、塑品牌,提升产业综合效益。一是深入推进标准化生产。坚持把提升农畜产品质量摆在第一位,巩固深化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加大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力度,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实现高效益。二是深化品牌宣传培育。持续扩大“鄂托克前旗羊肉”等品牌知名度,今年新认证“两品一标一新”优质农畜产品3个,积极推动“城川辣椒”“大沟湾野生鱼”质量认证工作,推动农牧业生产由增产向提质转变,持续提升农畜产品质量效益和品牌价值。

五、建基地、搭平台,科技赋能农牧业升级。一是打造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智慧农牧业战略指挥平台、农牧业人工智能示范基地、智能运营中心相继建成,农牧业人工智能决策平台、数字乡村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农业实验室及81个动物疫病监测场点建设逐步开展。建成后,可实现数字资源融合共享,辐射带动全旗数字乡村产业发展。二是加强农牧业技术服务。与内蒙古大学、河套学院签订科技服务合作协议,整合“专家”力量,组建4支科技服务队,建立5处试验示范基地,推广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实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争创自治区整旗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试点旗,持续提升兽医、蔬菜、大田玉米等社会化服务水平,打造更全面、更高效、更具优势的科技兴农惠农新格局。

六、保生态、守底线,巩固提升绿色发展成果。一是坚持源头治理。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作,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6%。农药包装废弃物应收尽收,秸杆综合利用率和地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化肥农药使用率持续下降。二是坚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坚持量水而行,调整地下水超采区1万亩合法水浇地种植结构,建设塑料拱棚500座,发展限水种植谷子、大豆等小杂粮9600亩,有效减少地下水取水量。

七、抓示范、促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紧紧围绕“五大振兴”总要求,将乡村振兴战略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通过政府引导、项目带动、企业合作社拉动、农牧户参与的方式,集中打造一批“一村一品”示范嘎查村,并加大对乡村振兴“五星达标、特色培育”嘎查村建设投入,形成精品和样板,以点带面激活农村牧区发展活力。

THE END
1.嘎达布其镇畜牧业工作2024年答卷:“牧”光向远,“畜”势升级嘎达布其镇宣传平台 2025年01月08日 19:14 内蒙古 2024年,嘎达布其镇深刻领会并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以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畜牧养殖产业走上现代化、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从优化畜牧业发展、推动奶业升级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NzM2MzAyNw==&mid=2247608097&idx=2&sn=a7345f98ca27b67b8f84092c86e30223&chksm=e861369ddf16bf8b4965610948c238d4e02a55ac32640286ab428cfccd44804ba2778bf3a77a&scene=27
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内政发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 (一) 大力推进牧区畜牧业转型升级 积极争取国家即将启动实施的内蒙古及周边牧区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工程和支持肉牛(羊)标准化养殖场(小区)项目。坚持草原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调整牧区畜牧业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生态家庭牧场建设。在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草场资源状况http://law.foodmate.net/show-175198.html
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加快推进农牧业“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把农牧业现代化作为主攻方向,把富裕农牧民作为核心任务,把农村牧区繁荣稳定作为重要目标,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前提,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现代农牧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https://www.pthls.cn/law/e34c6256b00ace4.html
4.内蒙古通辽市:调结构促转型打造现代农牧业强市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通辽市全力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推进玉米、肉牛两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红干椒、荞麦、甘薯、肉羊等特色产业,不断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为助推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牧民多渠道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东方红村,工作人员分拣处理红干椒(无人机拍摄)http://www.northnews.cn/p/2291585.html
5.《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布主动承接东三省非资源型产业转移,提高自治区整体竞争力。加强在农牧加工业和绿色食品产业上的合作,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赤通经济带,推动产业发展绿色高效、链条延伸、品牌支撑、转型升级。 (四)实施以中心城市和主要城市群带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推动东部呼锡赤通兴经济带、中部呼包鄂乌城市群、西部阿巴乌https://www.chinacace.org/news/view?id=13148
6.农业农村部:进一步支持内蒙古抓好农牧业生产农业农村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支持内蒙古抓好农牧业生产,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促进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巩固大豆扩种成果,强化草业全产业链发展,推进草食畜牧业转型升级。支持内蒙古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建设,共同把内蒙古农业基础夯得更牢、乡村https://www.cfsn.cn/news/detail/22/278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