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疾病发病的条件为病原微生物借助一定的途径侵入动物适宜的部位。在这一条件中,假使病原微生物侵入了动物身体,但是所侵入的动物部位不能满足其生长条件时是无法引起发病的。就拿破伤风来说,只有破伤风梭菌通过动物外伤侵入动物体后,再在无氧的条件下成功得以成长才会造成发病。除此之外,当动物对某种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时就可以称其为易感性,所以说病原微生物在侵入到有易感性的动物体后就能导致动物发病。
1.2外界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因素通常包括三方面内容,即:①对病原微生物生命力或毒力的影响;②对动物抗病能力的影响。每年刚刚步入春季之后,畜牧养殖面临的一大主要难题就是严重缺乏饲料,而且动物的抗病能力十分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寄生在牛羊等动物胆管中的某些病菌就开始快速生长,最终导致动物发病甚至死亡;③对生物媒介和中间宿主生命力、分布的影响。随着季节的变化,蚊子会通过叮咬的途径把疟疾与流行性脑炎等进行传播。
2疾病流行特点
一、畜牧养殖中常见疾病的分析与介绍
畜牧养殖中的疾病即为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所饲养的牲畜应为病菌或者病毒的侵害,而导致生物体部分出现生理上的损害。在饲养生物患疾病的过程中,动物机体、功能会因为病菌、病毒的侵袭导致一些不正常的变化,这些都会影响所饲养的牲畜健康生长,影响生长速度,严重的会致使牲畜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损失。其中有如下几种常见疾病:
1.传染病
传染病即为因为某些这病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瘟疫。这种病的传播依靠的是病原,其中病原包括我们提到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同时也包括已患病的牲畜。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可以是生物之间的接触传染,也可以通过空气、水源等方式进行间接传播,传播速度也是非常之快,在预防工作中难度很大。
2.寄生虫病
在畜牧养殖中,寄生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几乎见于任何饲养的动物中。寄生虫病当然就是因为有寄生虫侵入到牲畜体内所导致的疾病,其中引发寄生虫病的生物有三类:原虫、蠕虫、节肢动物。他们寄生于动物的表面,以动物所必须的营养物质为食。其中蠕虫类与原虫类寄生虫是进入到动物体内,而节肢动物则大部分是寄生于动物的表面。在寄生虫中,每种寄生虫,或者说每类寄生虫都有其固定独特的宿主,通过宿主之间的接触进行传播。
1种类
2原因
畜牧养殖动物的疾病产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动物生长环境、动物皮肤受损等均有可能导致其受到细菌感染。动物生长环境对其健康程度影响非常大,若动物长期处于对机体有害的空间,则会使其在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不能同环境交换能量,使机体生理调节异常,如果动物的机体环境遭到破坏,便会呈现为病态现象。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在畜牧养殖动物中,若养殖者管理方式不合理,便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例如养殖场的建筑与设备不够健全,大部分养殖人员在选择养殖地址前,并未对当地环境进行考察,事后才了解到其通风系统与排污系统存在问题,从而导致动物疾病的产生。另外,当发现动物生病后,因养殖者缺乏对动物疾病知识的了解,在用药时操作不合理,极有可能引发动物中毒,导致其产生不良影响。
3预防措施
1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种类与病因分析
1.1疾病种类
1.1.1传染病它是由于特定的微生物病原体造成对动物机体的袭击而引发的疾病,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就传染病的发病因素来说,病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我们常可以接触到的真菌、细菌都有可能成为病原引发传染病。一般来说,动物在感染传染病之后,都会出现一些不同的症状或者生理反应。传染病可以通过接触传染,也可以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染,预防难度极大。
1.1.2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属于畜牧养殖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种类一般包括节肢动物、蠕虫以及原虫三类,均寄生在畜牧动物的体内或者体外,以动物本身所具有的营养物质作为生长基础。其中,节肢动物多以体外寄生的方式存在,而蠕虫与原虫则为体内寄生。通常寄生虫都有其相应固定的寄生宿主,且可以通过接触而传播。
1.2疾病病因
1畜牧养殖业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2降低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防治措施
3结语
第一篇
1原因
2对策
摘要:畜牧养殖在我国有重要地位,其发展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养殖农户增收,进而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助力。畜牧养殖为适应时展,要实现其高效和环保,需要重视技术改变和提升。
关键词: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有效推广
畜牧养殖技术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有了显著提升。在当前经济发展大环境下,绿色发展理念得到普遍认可,畜牧养殖技术的绿色化发展也成为时代要求。在大环境驱使下,积极进行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有重要意义[1],但在目前推广中,还存在力度不足、人员缺乏等方面问题,所以深入分析问题并探讨具体的推广措施有较为显著的现实意义。
1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存在问题
1.1推广力度不够
推广力度不够是目前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存在显著问题。就此问题的表现来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在推广中,基本的力量运用不完全。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中,基层单位是重要力量,通过他们可以对新技术起到宣传[2]。但目前的推广力量运用中,对于基层的利用较少。第二是范围拓展进行不够。由于范围拓展不够,所以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群众基础较少。在技术推广方面,群众力量需要重点依靠,但目前推广因为群众范围较窄,基础薄弱,所以力度提升无法进行。
1塔城地区畜牧养殖业发展概况
塔城地区一直以来被称作新疆的粮仓、肉库、油缸,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全区拥有天然草场面积706.6万hm2,占新疆草场总面积的12.3%,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572万hm2,占新疆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1.9%。2012年,全区牲畜最高饲养量848.5万头(只),年末牲畜存栏451.01万头(只),增长2.7%;全年繁殖成活幼畜326.47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394.89万头(只);家禽623.45万羽;肉类、奶类和禽蛋总产量分别达到16.43万t、22.57万t和2.46万t;实现畜牧业总产值58.53亿元,比去年增加2.67亿元,增长4.8%,占到大农业总产值的31.86。牧民人均收入达到6227元。人均收入中来自畜牧业收入5547.4元。全区已发展养殖专业乡31个、专业村198个,规模化养殖小区364个,专业牲畜交易市场19个,各类中介组织13个,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201家,其中,养牛合作社58家,养羊合作社76家,其他合作社67家。已基本建成100万只巴什拜羊、20万头优质牛、30万羽特禽养殖基地。
2发展畜牧养殖机械化必要性分析
近几年,按照地委、行署确定的“三个下来,七个起来”中的牲畜存栏多起来、牧民定居富起来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大了标准化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的建设力度,同时依托区域内盖瑞乳业、海川乳业、万通活畜、绿草原等畜牧产品加工企业,推动养殖小区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把畜牧养殖业培育成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因此,要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充分利用地区丰富的饲草资源,降低作业成本,减轻农牧民的劳动强度,增加牧民收入,提高畜产品品质,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畜牧养殖机械化已迫在眉睫,推广畜牧养殖机械化势技术在必行。
3发展畜牧养殖机械化的优势与不足
3.1发展畜牧养殖业的优势
摘要:在进行规模化畜牧养殖时,由于草料采收与粪便处理不得当,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就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防治进行分析。
关键词:规模化;畜牧养殖;生态环境;破坏;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规模化养殖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但由于畜牧规模化养殖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1畜牧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分析
2畜牧规模化养殖的控制措施分析
1干旱
2自然灾害
因为地震,对人和动物有害的细菌、病毒等大量繁衍并且大范围的传播。从而导致动物的大量生病和死亡周此畜牧养殖受到巨大的损失。通常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小:
①要对死亡动物进行及时的无害化处理,家禽粪便污水及动物尸体的处理尤为重要。死亡畜禽体内带有大量的病菌河以将其深埋或焚烧。
②要在受灾地区进行大面积、全方位肖毒。地震过后,灾区连续几天降雨死亡畜禽随水流动造成水污染严重。为了消灭病原体,tn断传播途径保障人和畜禽的健康就要做好灾后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