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青稞有约,我们邀请到主要研究者之一,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长聘副教授龚斌磊来为大家讲讲,为什么在疫情之下,猪比水稻“受伤”更严重?
01
疫情之下,猪被迫“春运”
2、疫情对畜牧业的影响比种植业更重,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龚斌磊:大部分情况下,畜牧业受到的冲击会更大。首先,疫情发生后,防控措施导致的农资供应不畅、农业生产中断、市场配置失灵等问题都会同时作用于种植业和畜牧业,但效果不同。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水稻可以几天不施肥,但猪不能几天不吃饲料,这里农资供应不畅导致的影响就会有不同。
就本轮新冠疫情而言,猪比水稻“伤势”更重的还有第三个原因:新冠疫情与非洲猪瘟双重叠加。隔离,也是非洲猪瘟的防控手段之一。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我们做的很好,建议大家减少外出。然而,一些地方为了保证生猪供应,让生猪被迫“春运”,增加了非洲猪瘟的风险,也加重了猪的“伤势”。
3、生猪被迫“春运”的是什么情况?
龚斌磊:为了完成保供任务,生猪作为“指标”而发生了“春运”。当前的保供指标主要是以出栏量为衡量的,但对于饲养出栏和屠宰出栏是不加区分的。由于生猪的生长周期短于一年,有的地方就存在上半年A企业向B企业出售小猪用于饲养,下半年B企业出售大猪用于屠宰的现象,这样出栏量就算了两次,但同时增加了区域内生猪流动的几率。
同时,当发生猪瘟疫情后,涉疫养殖企业往往会通过“拔苗”的方式来出售受感染场房周围场房尚未感染的生猪,这在初期将大大增加生猪市场供应量,但会导致后期生猪供应短缺,这对市场造成强大冲击,将“伤势”的负作用传递给消费者。
02
16年数据细看“伤情”
另一部分是动物源性传染病和新冠疫情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在人文社科类常用数据库中收集不到的,因此我们除了按照常规方式查阅卫生健康方面的统计年鉴,还去搜索了一些医学和流行病学方面的文献。同时,我们也利用医学论文的预测数据模拟相应的经济后果,例如我们对新冠影响的模拟结果是基于广州医科大学钟南山院士团队和南京医科大学陈锋团队对感染人数的预测。这个过程中也请教了一些医学和公共卫生方面的专家。
5、这些数据一共涉及了哪几次疫情?不同的疫情之间可以相互比较吗?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是什么?
6、这些社会经济学层面的研究往往是“滞后”的,它如何为化解当下的社会危机做贡献?
龚斌磊:正如AnnisaChand教授所说,这项研究的价值在于,通过我们的数据分析得到的经济学结论,为决策者制定应对疫情或其他外生冲击的农业政策和应急预案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持。
不同类型的灾难有不同点、也有共同点。例如,汶川地震时的对口支援政策,在新冠疫情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因此,我们既要针对不同灾难建立科学的应急预案,又要从每次灾难中吸取经验,完善我国的整体应急体系和治理能力。
疫情和其他自然灾害不仅仅是“自然”的,它还会通过“恐慌效应”而产生次生灾害,例如发生“抢购”、“囤货”等行为,影响市场秩序。我们团队在另一项研究中强调,建立一套科学的信息公开机制至关重要。其中,疫情信息发布的时机、形式、内容是关键。同时,政府的公信力也至关重要。本次疫情期间,我国政府起到了很好的主心骨作用,这对整个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希望政府能够通过数字治理等方式更好地完善应急预案,更进一步地加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这种信任其实很大程度上也能帮助一个国家平稳地渡过冲击。
7、从农业经济学的角度,是否可以评价(分析)一下农业政策在疫情应对中的得失?
龚斌磊:从全球范围讲,总体而言,这次疫情各个国家农业政策对疫情的应对大大优于07、08年的粮食危机,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疫情关键时期的粮价。
我国政府在这次疫情中针对农业生产的政策应对是及时有效的。特别是种植业,疫情发生后我们面临的首个关键点就是春耕。当时很多产业要停下来,但春耕不能停,因为对于种植业来说,春耕的时机一旦过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政府及时加强了生产关键节点的把控,保障农资重点企业的复产复工率,打通农资运输链条。另一方面,政府在农产品供应方面的应对也很及时。虽然出台了诸如封城等管控措施,但是农产品的绿色通道一直还是有保障的,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对于减少民众的恐慌情绪有很大的帮助。
总体而言,各种农产品的保障还是相当到位的,但是略有不足的是畜禽产品,比如在疫情初期,我们确实通过各种渠道能够看到一些养鸡场和养鸭场的饲料出现短缺的情况,对畜牧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是政府很快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支持和政策的补贴,这使得最终受到的冲击也在可控范围之内。
03
下一步,仿真模拟
9、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把这项研究看做是一个可靠的结论,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领域?最终的愿景是怎样的?
最终的愿景,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对历史上不同冲击的影响进行研究,识别出一些关键参数,并对未来不同情景下冲击的结果进行模拟。当下次面临同类型或不同类型冲击时,我们能够从历史上找到对应的范本,然后通过模拟仿真的方法,或者一些大数据处理的方法,更快更好地找到解决方案,将经济社会影响减至最小,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一个重点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