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前景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牧业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贫困山区,畜牧生态,发展

1目前畜牧业的发展落后、不合理的现状

我国传统的生产方式是依靠天养,全年的放牧。辽阔的牧场、茂盛的草地是自然的资源,能直接利用固然很好,但是过分的依赖自然环境,将造成资源的供养率不平衡,草地退化严重。在贫困山区由于经济落后,为求低成本高效益的养殖经济,所以常将猪、牛、羊直接赶进山坡、草地或树林进行简单放养。甚至盲目的扩大规模,增加牲畜总数,超出了牧场特定区域内的承载力,加速了草地的劣变;使畜禽和饲料之间形成矛盾,不但降低了畜禽的生产性能,更使宽阔的草坡、山地荒废,严重影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参考网。

2生态畜牧业的特征

其次,在生态畜牧业的各个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假如其中的某个环节受到了干扰,就会波及整个系统,从而使其失去原来的平衡状态。

再次,在生态畜牧业系统中以其“食物链”的形式源源不断的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转换、流动,从而保证了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异化与同化作用正常的进行。

最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是生态畜牧业中比较完善的配套,通过这个配套,不仅能减少污物的出现,而且还能实现效益的增加以及环境净化的统一。论文参考网。

3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措施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高效”的原则,充分的和“以示范服务促推广,加快舍饲转方式,龙头带动扩规模,精深加工增效益”的思路利用资源丰富的“土地、牲畜、草”,结合现代科学的技术,走“立草为业、草畜结合、龙头带动、整体推进”的现代健康型畜牧业发展之路。

3.1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饲草作为生态畜牧业发展中的纽带和关键,在山区要结合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工作,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着力点,加大人工种草力度。科学种植,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既满足牲畜需求又提高草场植被覆盖率;增加适合当地生存环境的母畜,引进高产、低耗、节粮的畜种,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保障品质,发展健康畜牧业。

3.2经营方式转变,集约化水平提高

3.3资源的回收利用,促进生态平衡

推行5种养殖模式:生物垫―堆肥―零排放;生化工程―粪便处理―达标模式;沼气(厌氧)―氧化塘(好氧)―养鱼,沼气(厌氧)―果菜林场浇肥等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循环处理模式;生态有机肥深加工处理模式。不仅有效解决农村养殖污染的难题,还给养殖户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互利双赢。另外在回收利用废弃秸秆方面,大力发展秸秆生物性的饲料,将其加工之后转换成家畜的饲料,不仅能改变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状态,而且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推动“绿色饲料”的推广,也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3.4依托科学技术支撑,完善生态平衡

坚持以科学为主,始终把畜牧科技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应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服务畜牧业,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水平。首先加强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偏远的天峨县有些养殖户大胆从外地取经,引进发酵床养猪技术。现代推广养猪使用的发酵床,通常有较好的吸附性、通透性的材料,如木屑、米糠、草炭等;同时还要选择一些辅助原料,为确保垫料在制作的过程生物发酵的效果和进程,常用的有水、尿素、麦麸、磷酸氢钙等。该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起到环保的作用,而且还能提高猪的肉的品质,还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提升经济效益。其次,要在贫困山区大量的吸纳专业的技术人员,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山区开展畜牧业技术培训,改变当地人民落后的思想,从而使传统体力型的畜牧业逐渐向技术性的畜牧业转变。

【参考文献】

[1]丁枫华,吴向东,赵鹂.试论我国生态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业资源区划,2003,24(2):17-20.

关键词:云南省畜牧业农村经济农民收入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

一、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畜牧业稳步持续的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牧产品产量提升迅速。2009年,云南省全年生猪出栏达到2824.5万头,牛出栏达到252.6万头,羊出栏达到687.1万头,家禽出栏达到17953.6万只。云南省畜牧业的生产效率也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2009年云南省生猪、牛、羊的出栏率分别达到了103.2%、34%和78.29%。2009年云南肉类总产量为304.6万吨,其中,猪肉产量为230.8万吨,牛肉产量为28.0万吨,羊肉产量为12.1万吨。

与此同时,云南省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优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初步建成了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生产组织体系,主要有畜牧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畜牧养殖协会和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畜牧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蓬勃发展,在全省范围内已经达到了5583个。畜牧养殖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使云南广大农民的分散养殖的产业组织程度提高。龙头企业已经超过200家,逐渐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知名品牌。

2009年云南省畜牧业总产值为557.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2.69%。畜牧业产值的不断提高使畜牧业的发展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担当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云南省畜牧业发展对云南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分析

1.畜牧业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自2000年至2009年云南省畜牧业总产值总体呈增长的趋势,由2000年的201.4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57.76亿元,畜牧业总产值在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也在呈上涨趋势,从2000年的29.59%上升到2009年的32.69%。畜牧业总产值和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相对平稳、持续的增长体现了畜牧业经过的十年的发展,重要性凸显,逐渐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在2006年由于猪肉价格不稳定等市场因素,造成畜牧业总产值增长缓慢,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云南省在2009年遭遇了特大旱情,因此畜牧业总产值有所减少,造成所占比重下滑。

(2)畜牧业发展和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的回归模型分析。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中云南省1985年至2010年的畜牧业发展总产值和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的数据。

模型基本假设:模型中畜牧业发展总产值用income表示,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用husbandary表示。我们认为畜牧业发展影响农户的纯收入。

根据实验数据建立工作文件,创建序列(或变量)并将变量纳入一个组、输入数据。

建立模型输出结果,通过观察大致确定畜牧业发展总产值和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的关系,对数据进行OLS估计:

所得方程表达式为:

Income=280.4798+5.550556Husbandary

(6.522115)(34.80748)

R2=0.98s.e.=141.2221D.W=0.842621

F=1211.561RSS=478648.6

R2=0.98说明拟合程度高。

异方差的修正:对原模型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最小估计(WLS)得到:根据误差最小建立起来的OLS法,同方差下,将各个样本点提供的残差一视同仁是符合情理的。各个ei提供信息的重要程度是一致的。但在异方差下,离散程度大的ei对应的回归直线的位置很不精确,拟合直线时理应不太重视它们提供的信息。即Xi对应的ei偏离大的所提供的信息贡献应打折扣,而偏离小的所提供的信息贡献则应于重视。因此采用权数对残差提供的信息的重要程度作一番校正,以提高估计精度。这就是WLS(加权最小二乘法)的思路。

得到加权最小二乘法模型方程为:

Income=275.7709+5.546218Husbandary

(69.33572)(351.9935)

R2=0.999806D.W=0.463257F=123899.4

可以看出,Husbandry的参数的t检验统计量的值有了一定的改进。

4.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畜牧业使种植业中的秸秆等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粮草增值,降低农业成本。农业发展中使用了过多的化肥,对土壤造成破坏,如土壤板结,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畜牧业发展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改良土壤,实现种植业、养殖业良性循环。

三、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畜牧业发展战略建议

2.加大对畜牧业投入。云南省畜牧业在“十二五”期间继往开来,就必须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完善并增强畜牧业的服务功能和生产基础。保证畜牧业良种培育、研究科研经费、以及良种的推广经费,健全畜牧业科技站网络建设、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建设等的投入,为畜牧业产品供求信息网络建设、畜牧业防疫体系和保险体系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产业化发展中,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畜牧产品深加工、饲料生产等产业需要加大资金投入。

大力推进云南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解决畜牧业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有利于推动畜牧业迈向现代化,有序地把农民引向市场经济,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4.发挥云南特色与优势,打造云南自主品牌。云南省地理、气候、资源、物种的多样性,使云南省畜牧业发展具有特色优势,例如撒坝、大河乌猪、黑山羊、黄山羊、高峰黄牛、西门塔尔牛、短角牛等云南地方特色优良品种。提高产品加工水平,巩固发展传统品牌,使畜产品朝着品种多样、绿色生态、营养健康、包装精美方向发展。提高畜牧产品的附加值,提升畜牧产品的品牌价值;根据特色的畜牧业生产制定相应的经营、营销策略。

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为观光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开发云南畜牧产品的游客市场。

抓住“桥头堡建设”的难得机遇,以国际市场为舞台,制定云南品牌发展战略。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毗邻,为畜牧产品进入东南亚、南亚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加强产品生产和加工质量监督,建立和维护云南省自主品牌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朱胜华,陈汉熙,程刚.畜牧业经济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研究――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魏时忠,程清林.关于农区畜牧业经济效益问题的探讨[J].农业技术经济,1982(6)

3.郭泰.发展畜牧业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J].探索与求是,1999(9)

【关键词】畜牧业与种植业收益对比;自然条件

一、经营模式、畜牧发展前景

团场畜牧业发展简述:

畜牧业是新疆的一大产业,也是我们兵团团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曾几何时,我们团畜牧业在团场经济中曾有相当份量的位置,产业值占约团场经济比重的近1/4,而近年来,团场的畜牧业发展步子缓慢了,比重降低了,有的团场甚至处于萎缩,不景气的状态,究竞是什么原因造成团场畜牧业经济发展滞后的呢?我现结合我所在单位的实际,对此作些简单的探讨。

八十八团畜牧公司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境内,是一个拥有50余名职工和36余万亩天然草场的单位,经济上以畜牧养羊为主,同时也经营奶牛养殖,还种有一些饲料地。

历史上,该单位(公家)曾经拥有羊近3.8万只,牛几百头,另外还有若干马、驴等牲畜,但近几年来,该单位的牲畜存栏数锐降,到2011年来,公司(公家)牲畜存栏数羊8000余只,牛80余头。

为什么曾经很红火的单位变化的那么历害呢?为什么职工的养殖积极性大大下降呢?有很多人宁肯闲着,也不从事养殖业,也不喂牛、放羊,根据我所掌握的情况,现在就此状况作些简单的探讨。

二、畜牧业与种植业的职均收益比

畜牧业:我们单位牧业户基本上是1户牧工承包250只羊(以前细毛羊、粗毛羊都有,现在绝大多数为粗毛羊),公家的羊不给死亡,每年8月每群羊按35%给公家交羔,剩下的是自己的,我们现在算一下他们的收入(羊产羔的平均成活率为85%)。

产羔:250只×85%=213只

上交总羊:213只×35%=75只

自己剩:213只-75只=138只

每群羊正常情况下,每年约有7-8只自然死亡,这个死亡,公家是不给死亡数的,必须自己承担,则138-8只(自然死亡)=130只。

1年内牧业户自己食用大约15只,真正可以卖出现钱的约115只(其实其中有些羔以后是要留作生产母羊的,但因老羊要淘汰,所以也视同销售)。

2011年秋我们那羔羊平均市场收购价为650元/只,则牧民的现金收入为115只×650元=74720元,每年牧业户自己买草料、饲料约为10000元,羊群转场用车3000元,除去这些成本牧业户实际可以支配的现金收入:74750-10000-3000=61750元,放羊至少需要2个人,劳均则为61750元/2人=30875元,现在牧民家一般为四口人,人均则7718元。

请注意,这是一户牧业家庭户365天的收入,而同期我们团从事种植业的职工劳均收入为30000元,如是双职工,则60000元,而且种植业劳动者劳动量为半年。

三、畜牧业与种植业的生产条件

草场是从事牧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资源,是发展牛、羊业的载体,草场的大小,草场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

八十八团拥有天然草场约36万亩,分为冬草场和夏草场,曾为八十八团的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由于草场牲畜过载,长年过度放牧,再加上全球气候变化,草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现象,同时,由于与地方划界,部分以前我们曾经的草场划归地方,再加上生态环保的需要,根据国家退牧还草政策,草场也需要封闭,实行轮牧、禁牧,以前那种靠天吃饭的放牧局面逐渐就行不通了,牲畜养殖必须要由天然草场放牧走向到棚舍圈养。

由于以上条件和原因,现在的牲畜养殖,1、从业人员大大减少,很多人改务农或打工。2、剩下仍从事牲畜养殖的,多为少数民族同志和个别老养殖户,基本上也都是小规模圈养(也就是棚舍养殖)。当然;圈养也有它的优劣:好处:人员定居,不占用草场,短处:所有草料都要买和拉运,既增加了牲畜喂养的成本,又增加人的劳动量。

种植业:我所在团场由于自然条件原因,种植业只能种植小麦、油葵、马铃薯等耐低温的低效益农作物,经济效益不太高,农田经过几十年的耕作,基本上都已成为熟地了,只要种植合理投入与产出比基本上都是恒定的,收益波动不会太大,而且从事这种劳动,劳动量只有半年,从我们这年终职工兑现的结果看,虽然职工总体上收入都不算高,但相对来说,种植业的收益还是大大高于牲畜养殖者的,这也是为什么牲畜养殖者日益减少的原因。

四、畜牧业发展前景展望

关键词大力发展;畜牧业经济;思考

1提高认识,把握发展畜牧经济的内涵

1.1畜牧业作为“中轴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业结构调整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在“多种什么、少种什么、多养什么、少养什么”上所进行的一般意义调整,而是领域更广、层次更深、内涵更为丰富的全方位调整。畜牧业既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又是一个与其它产业关联度十分紧密的“中轴产业”和“龙头产业”,对种植业、加工业和其它产业有着承上启下的、强大的、特殊的拉动作用。

1.2畜牧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在澜沧县138万亩有限的耕地上,种植蔬菜每年只有两茬,大田和经济作物只有一茬,产量是有限的,决定了农民增收也是有限的,而发展畜牧产业可以变有限的土地为无限的产出,如种草养畜,利用农闲田地种植牧草,1亩的皇竹草刈割地可饲养1.2头黄牛,饲养育肥出栏1头杂交牛,纯收入可达1000元,相当于10亩土地的收入。从近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构成看,畜牧收入始终保持30%的贡献份额,而且呈现增长趋势。

1.3畜牧业已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接续产业。在发展接续产业的定位选择中,大庆市将“农转牧”战略列为全市重大战略进行推进,从而确定了畜牧业在大庆市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和支柱地位。在“农转牧”战略引领下,这个市集聚生产要素,全力向畜牧业倾斜,先后引进了内蒙古伊利集团、草原兴发集团等十余家国内知名企业,构建起特色的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

2创新思路,发展特色畜牧经济

2.1以绿色为根本抓畜牧。“绿色壁垒”已成为制约畜牧产品出口的瓶颈。要想占领国际市场必须先实现绿色生产。作为政府要强化绿色理念,以绿色为根本,积极推进绿色生产进程。要抓住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利时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尽快选择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畜产品加工项目,抓紧调研论证、包装,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同时,在资金、土地、产品宣传及服务环境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尽可能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基地提升畜产品内在素质,大力开展绿色饲养、绿色生产。

2.2以基地化为方向抓畜牧。基地养殖是畜牧产业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绿色畜产品生产,提高畜牧业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防疫,大大增强了畜牧业产业素质,提高了畜牧产业的竞争力。这些基地化发展成功例子为我们进行基地化建设提供了最好佐证。为此,要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吸引各行各业参与商品基地建设,鼓励具有资本实力的各类工商企业、财团和合作经济组织,兴建大规模、高水平、现代化的养殖企业和生产园区。

2.3顺应产业化规律抓畜牧。产业化规律的实质是产业各链条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基地的“龙头”企业是无米之炊,没有龙头企业的基地是舞不起来的“龙身”,这种意识对龙头企业和基地养殖户都至关重要。

2.4立足服务体系建设抓畜牧。一是检验检测服务。尽快在全县建成比较完备的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切实加强对饲养、加工、运销各环节的质量监管。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从全面采用科学的标准做起,严格控制饲养加工环境,采用科学的饲养规程和加工工艺,建立严格的企业内控标准和质检体系。二是人才服务。要制定和落实人才优惠政策,要与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利用它们的优势,培养一批畜牧人才。三是科技服务。要抓住科技进步畜牧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大力引进、推广优良畜牧品种和科学饲养技术,提高加工、储运等环节的科技含量。要通過科技服务实现畜禽良种化、饲养管理科学化、加工储运现代化,建立高标准的科学技术服务体系。

3狠抓落实,促进畜牧经济健康发展

3.1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科学不容虚假,规律不可违背。我们搞畜牧业一定要有一种求是的精神、科学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3.2要有科学的发展观念。既要有一种推动畜牧业快发展、大发展的紧迫感,更要有一种科学的发展观、绩效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既要立足长远,适度超前,更要从长计议,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既要注重发展的速度,更要注重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忌追求高不可及的目标,搞不切实际的规划,做违反规律的事情。

3.3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首创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是生产的主体,自负盈亏的风险承担者。各级政府在组织指导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绝不能“喧宾夺主”,违背群众意愿,搞行政命令,搞一刀切。要把生产经营的决策权真正交给农民和职工群众,集中精力把政府该做的引导和服务等工作做好,切实有效地把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犹疑和顾虑消除掉,把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性激发出来。

3.4要为畜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实现畜牧业的快发展、大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保障。要营造强大的舆论支持氛围。宣传部门要把推进畜牧业大发展作为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调动各种宣传媒体,根据全市畜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及时跟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畜牧业发展的各项规划、目标、政策及典型经验,激发全市人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上下同心、共谋畜牧业大发展的浓厚氛围。

3.5要多渠道加大投入。把全民创业和招商引资同发展畜牧经济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把畜牧业发展项目启动起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用于良种繁育、防疫灭病、技术推广、科技教育等重要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同时,要尽快建立畜牧业发展专项基金,形成投入逐年增长机制。加大信贷资金扶持力度。金融部门要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大力支持畜牧基地和“龙头”企业发展。财政部门要发挥贷款资金担保的作用,逐步解决畜牧业贷款难的问题。同时,还要利用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

2对绿色修养殖技术进行推广的有效策略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经济正处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畜牧业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和发展。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更好地对我国畜牧业进行发展,就要及时地进行资源转型工作开展,为解决畜牧业的问题提供更有效的帮助。通过对上文的研究,相信养殖人员对这项工作的开展也将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作为一项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在今后的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更应该对其推广价值进行研究和推广,为我国整体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高书文单位:山西省忻州市畜禽繁育工作站

参考文献

1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优势

2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策略

2.1做好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管理

畜产品不断曝光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很多养殖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违背法律法规在畜禽中过量使用激素和药物,造成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此外,在养殖过程中管理不科学、不全面,导致牲畜病虫害的频发,降低了养殖经济效益。因此,要想做好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必须对当前我省畜牧业的管理体系进行改革,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从而给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进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各级政府应该积极进行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宣传,告知养殖户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并提供一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引导养殖户引入绿色畜牧养殖技术。

2.2建立合格的饲料原料基地

传统的畜禽养殖方法为了加快畜禽的生长速率往往会在饲料中添加激素,缩短畜禽的生长周期,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但给购买畜产品的人群带来一定的健康隐患。目前我省对饲料的监督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推进,在饲料的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难以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所以,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中需要建立合格的饲料原料基地,保证饲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加强饲料厂与畜牧业的合作,共同建设饲料基地,并建立专业部门进行监督,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2.3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目前我省畜牧养殖业已经大致实现规模化生产,在畜禽的疾病控制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绿色畜牧养殖技术要求在畜禽疾病防治工作中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禁止各种激素类药物的滥用,科学合理使用疫苗,并通过生物防治、信息防治等多元化绿色防治技术减少病害的发生。当牲畜出现疾病症状之后,不能随意滥用药物,应根据牲畜所患疾病的类型和发病特点合理用药,尽量避免影响畜产品的质量。

2.4建立第三方推广机构

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可以建立技术推广平台,将绿色畜牧养殖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技术的主要要点和推广的主要流程到平台上,并为养殖户提供理论指导,从而使养殖户可以通过平台加强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了解,并能够迅速得知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应用的方法,促进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

2.5加强废弃物管理

作为以农牧业为主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农牧职工增收问题是我们经济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没有农牧职工的增收和的稳定,经济和发展都无从谈起。就目前情况看,由于特色农业和经济作物的种植覆盖面不足,市场价格波动大,还不足以拉动农牧职工收入的更快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是新疆传统的畜牧业大区之一,畜牧业已具备相当的规模,面对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国加入的新形势,基于资源比较优势和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的区域经济分工日益明显,我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丰富的资源优势,畜产品价格优势明显,畜牧业必将面临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正确地认识和分析我发展畜牧业的优势的面临的不利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对我们今后进一步趋利避害,加快发展畜牧业,促进农牧职工增收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一)加快发展畜牧业的优势

⒈地缘优势。地处、塔城两地区,东西长余公里,南北宽余公里,分布于地区的、××等县一市和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我有个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蒙古国接壤,部位于地区中心,位于国道、省道、省道交汇处,奎北二级柏油路及奎北铁路在近几年内即将开工运行,交通极为方便,有三个已开放口岸,我国西北唯一与俄罗斯交界的喀纳斯口岸,正在积极争取早日开放。为畜牧业产品流通带来了许多便利条件。

⒉水利资源优势。我位于山麓,水资源十分丰富,垦区有额尔齐斯河、克朗河、别列孜克河、阿拉克别克河、乌伦古河、和布克河、乌勒昆乌拉斯图河大小条河流,总径流量亿立方米。垦区周边主要有乌伦古湖,若巴色苦尔湖、阿拉哈克湖三个湖泊垦区大小自然坑塘个,总水面万亩,可引水灌溉的个,可用于养殖的有个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已具备一定的规模,有利于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⒊土地和草场资源优势。全土地总面积万亩,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现有天然草场万亩还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茂盛的湖草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基础条件。

⒋从事畜牧业的人文环境优势。我有着畜牧业生产的悠久历史,广大农牧职工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一大批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牧工队伍和高科技养殖示范户,实行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形成了、、连三级畜牧业兽医服务网络。他们是我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的有力保证。

⒌畜产品价格优势。现阶段,我国的畜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市场,而我的畜产品价格又低于国内其他市场,特别是加入后,随着我国畜产品出口环境的不断改善,我的畜牧业生产价格优势逐步显现出来。

(二)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⒈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我位于新疆的最北端,全年平均气温℃,冬季漫长,气候条件恶劣,平均每隔三至五年就遇到时一次较大的风灾、雪灾、洪灾等自然灾害,漫长的冬季使牲畜只能舍饲,增加了生产成本。

⒉畜草矛盾、林牧矛盾与传统草原畜牧业的困境。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牧草资源已严重退化,牧草的品质降低,产草量下降,草畜矛盾较为突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有限,加之我绝大部分牲畜集中在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的河谷进行越冬,这一带又是我区天然林保护的重点地区,林牧矛盾长期存在。

⒊以牧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以及畜群结构不合理、品种落后造成的低效益。我的畜牧业生产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有相当的比重,绝大多数是以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低效;畜群结构中大多以羊为主,大畜的比重小,牲畜品种混杂的现象随处可见,良种牲畜比例小,科技含量较低,科学的饲养方法没有得到普遍推广。

⒋畜产品的生产标准与国际不接轨,品质较低,缺乏竞争力,没有品牌优势,没有商标。兽医防疫工作滞后,设备陈旧、技术老化、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大,畜禽疫病时常波及到本地,往往造成一定的损失。

二、加快提升畜牧业整体水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进行结构调整,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种草业,这是加快发展我畜牧业的先决条件。

发展畜牧业,草业要先行。我以农区畜牧业为主,要想做大畜牧业,必须大面积种植草料地,要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项目投入,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把包括旱地、沙地、碱地全部种草种料,迅速扩大苜蓿等高蛋白优质饲料的种植,全面推进青贮、黄贮技术,走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要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场,加大牧区退化草场的治理,推进划区轮牧、围栏封草、草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和草原地治蝗等天然草场保护措施,建设优质饲草饲料基地。

(二)重点发展农区畜牧业,农牧结合,这是加快发展我畜牧业的方向。

要快速增加农区牲畜总量,支持农牧职工发展养殖小区,扶持养殖大户,带动千家农万户发展养殖业,增加农牧职工收入,必经要树立大农业格局,集中精力狠抓农区畜牧业,彻底打破农牧区别。围绕畜牧业发展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利用田间林带、宜草的弃耕地、荒地等扩大人工种植草面积,将农区变成养殖种植结合的畜牧业饲草饲料基地。

三提高科技含量,大力进行牲畜品种改良,提高畜产品附加值。

科技含量低,是我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关键。要以牲畜品种改良和科学饲养常规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重点,积极落实“科技兴牧”战略。在大力改良和发展本地特色优势牲畜品种的前提下,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鼓励农牧职工引进高品质的冻精和胚胎,缩短改良周期,淘汰本地的劣势牲畜,扩大良种畜数量,提高牲畜的单体效益。引进企业化经营机制,集中进行胚胎移植,分散饲养。要建立科学化的完善的畜牧业疫病测防御网络,按照国家通行畜产品的标准生产,为我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加强对畜牧技术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承包责任制,提高科技人员的收入,调动工作积极性,引导建立面向畜牧业市场的、规模较大的畜牧业服务队伍。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加强牧区基础设施,这是加快我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减少牲畜的灾害损失,基础建设是关键,搞好牧区基础建设,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争取国家的项目投入,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农牧职工贷款等形式自筹资金建设棚圈、房屋、围栏等设施,以调动农牧职工自我投入的积极性。同时,为彻底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建立以“给牧区以资金、给城市以市场”的富民政策,改革农牧区货币长期供应量紧缩的状态,采取贷款方便政策,更重要的是有了资金的支持,牧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牧工才能增加收入。

(五)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这是加快我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六)抓好教育事业和人才队伍,这是加快我畜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优质蛋白玉米;种植;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S379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932077

随着人口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未来我国很有可能面临饲料粮食问题。当前,玉米的主要用途是做饲料原料,可是普通玉米的蛋白质含量不高,影响饲料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影响玉米在食品加工原料中的应用范围。所以种植优质蛋白玉米是可持续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促进牧业进一步发展。

1优质蛋白玉米的介绍

1.1优质蛋白玉米的定义

优质高蛋白玉米又称高氨基酸玉米或者高营养玉米,是指一类在玉米籽粒中含有15%以上蛋白质、0.4%以上氨基酸的玉米品种。根据NY/T520-2002(优质蛋白质玉米标准)中对于优质蛋白玉米的分类如下:粗蛋白质(干基),其一等级≥11.0%,二等级≥10.0%,三等级≥9.0%;赖氨酸(干基),一等级≥0.50%,二等级≥0.45%,三等级≥0.40%。

1.2优质蛋白的外观特征

与普通玉米比较,外观方面最大区别在于胚乳,优质蛋白玉米的胚乳较软,色泽暗淡、不透明。重量方面,优质蛋白玉米的密度更小。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优质蛋白玉米的硬度开始加大,可是还没有达到普通玉米的硬度。

1.3优质玉米的应用

目前,我国60%的玉米产量被用着制做各种饲料,而饲料品质的重要指标在于蛋白质含量,饲料质量还在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含量和平衡性。普通玉米需要添加其他蛋白含量较高的辅料才能保证饲料营养成分需要,而高蛋白玉米不需要添加大量其他辅料就可以配置出高品质的饲料。

玉米作为主食不受欢迎的原因在于营养成分低,口感不理想,而高蛋白玉米完全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代替小麦作为口粮;同时高蛋白玉米粉还可以代替淀粉做罐头增稠剂。选择这种质优价廉的高蛋白玉米作为食品原料一定能帮助食品工业增加竞争力。

2优质蛋白玉米种植技术

2.1优质单品玉米种子的选择

选择正规高品质的玉米种子是种植的第一步,外观要求颗粒饱满、粒径均匀、色泽光亮,发芽率必须达到90%以上。

2.2合理种植

种植之前,用包衣剂进行适当处理;种植的土地需要被精细整理,保证种植土壤的疏松度,土壤中水分和肥量充足,最好在12℃以上的气候条件下进行播种,播种深度控制在3~5cm,不可以太深,也不可以太浅。

种植密度的选择比较复杂,种植地区的水、土地肥沃程度、气候是基本的条件,管理水平和管理要求是客观条件,综合上述条件,在根据品种特征下合理科学的制定种植密度。条件较高的地方,种植密度较大,条件一般的地方,种植密度可以小一些,一般来说种植密度需要控制3500株/667m2。

2.3中期管理

优质蛋白玉米和普通玉米种植一样,玉米生长周期分为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苗期需要对土地进行浅耕耘,保护足够通气的情况下尽量保护根部;拔节期,根据根部生产情况,需要对土地进行耕耘,耕深以6~8cm为宜,这个时期还需要进行适量追肥以保证生长需要;大喇叭口期是玉米生长最需要肥量的时期,一定要保证肥量的充足,有机肥为主,以玉米专用肥为辅,浅中耕的耕耘也是中期管理的重要工作。

2.4防虫防害

害虫一直伴随玉米的整个生长期,苗期时,地老虎是主要危害,成株期主要是玉米螟,优质高蛋白玉米虫害主要利用低毒高效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当然,生物防治是最好的办法;玉米的根系比较浅,防治倒伏是最为重要管理工作,适当培土可以增加根系的牢固性。

3优质蛋白玉米的发展前景

发展优质蛋白玉米将减轻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使我国农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发展之路。

3.1增加氨基酸的产量

3.2促进高效农牧业发展

我国必须走高效、可持续的农牧业,种植优质蛋白玉米是一种选择。在我国,一直缺少高蛋白的饲料,优质高蛋白玉米可以解决该问题,能大大促进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进而改善整个农牧业结构,实现农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推广种植优质蛋白玉米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坚信,随着优质蛋白玉米种植的普及,其种植技术也将近一步提高。

[1]关崇梅,徐志英,周济铭,关小燕.优质蛋白玉米开发利用及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4(3).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畜牧养殖应用

一、地理信息系统浅析

地理信息系统也被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者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的信息技术系统和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在计算机的软件与硬件的双重支持下,发挥信息传感作用,能对整个或者部分地球表层(有时也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和储存,再进行管理和运算,继而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显示和描述,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决策的参数及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在畜牧养殖领域上,应用的是最为广泛的,该技术有效促动了畜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该系统是集测绘遥感学、现代地理学、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以及环境科学为一体的新型和边缘性科学。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畜牧养殖和防疫方面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信息技术平台,它在畜牧养殖和防疫方面应用的比较广泛,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剖析这一课题。

1.在畜牧养殖方面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实用性很强的信息系统技术,很长时期以来,就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了畜牧养殖领域,并在推动畜牧养殖业发展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畜牧养殖进行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辅助决策,有效研判畜群发展动态,跟踪畜群生长繁殖等第一手情况,对实施科学畜牧和科学养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在畜牧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在就以奶牛养殖为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成功使用,充分保障了奶牛养殖时能及时准确地收集、加工、存储奶牛及养殖场的基础信息,并通过反馈的数据科学综合地处理各类信息,实现对奶牛饲养牧场实行现代化管理,使现代奶牛养殖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牛群生产水平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在畜牧防疫方面的应用

在上一点中,着重谈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畜牧养殖方面的应用,还有实际养殖过程中所取得的效用。不可否认的是,地理信息系统不但在畜牧养殖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在畜牧防疫上也是功不可没。有目共睹,就是在近年来,各种畜禽疫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近几年还出现了从前没有出现过的疫情,叫不出名字、甚至查不到原因的疫情,令专家和养殖者防不胜防,十分头痛。抓畜禽养殖先抓防疫,已经成为让业内人士率先达成的共识,为此专家学者们将地理信息系统逐步应用到畜牧养殖防疫上,为的就是更有效地防治和控制、避免疫情的发生,应用以来确实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目前,在畜牧防疫方面,已经开始广泛利用3S技术,该地理信息系统通过监控体系的成功建立,实现了全方位、及时高效的信息沟通,保证了在监管体系辐射范围内,疫情的准确反馈,及时有效地避免了畜牧疫情的发生、扩散和流行,地理信息系统能及时、准确地监控、捕捉疫情,让疫情得到即时防范和救治,在畜牧防疫工作上功不可没。

地理信息系统在畜牧防疫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于快速反应和积极应对畜牧疫情拥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政府部门和畜牧行管部门还可以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平台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对监管对象的监督和管理能力,新疆牧民们称“地理信息系统”是畜牧业的保健医生,为疫情防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再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和防疫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整合,为政府部门和行管部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充分保证了畜禽的产品安全,还可以高效抵制国际市场的强烈冲击,保障国家畜禽产品和食品安全,切实提高我国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在这方面的贡献,地理信息系统的意义和作用都十分重大。

3.对畜牧产业的推动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畜牧产业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畜牧产业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的快速发展,发挥的推动作用是积极且显著的。地理信息系统确保了畜牧养殖的信息畅通,以万只肉羊养殖为例,在确定区域养殖规模、存栏数和产能调配上,羊群数量较大、新疆草原广袤,这都给饲养管理者带来很大的实际困难,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后,就可以统筹调配、管理到位。在羊肉淡旺季的价格预测,市场波动的幅度等方面也都起到了关键的预测作用,因此,加快推进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是时展的需要。地理信息系统更是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进一步拓展在畜牧产业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各级政府部门和行管部门也要予以大力的支持和扶持,保证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空间和政策鼓励。同时,政府部门和行管部门也不要忽略了对养殖户的悉心指导,严格把关、仔细审查、强化监督、加快推进,充分保障地理信息系统采集数据的质量,有效推动畜牧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发展前景

可以预见,地理信息系统必将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发挥的作用也必将会越来越巨大。地理信息系统不仅仅要活跃在畜牧行业,而且还要在其他领域中大有一番作为,这里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领域、农业农村领域、城乡建设领域、商业领域、国土资源领域、环境保护领域、军事领域等方面得到的广泛应用,并且要取得显著的实效。

四、总结

通过本文的粗浅探析,让大家对地理信息系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地理信息系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做出的贡献也有了较深的印象。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在畜牧养殖和防疫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需要广大专家学者进一步深入研发,让地理信息系统更发达、更科学全面,从而在畜牧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庞扬;刘晓东;严亚军;于琦;地理信息系统在畜牧养殖与防疫方面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11(03).

[2]养殖场、养殖企业管理软件介绍[J];中国牧业通讯;2006(05).

关键词:秸秆;运用现状;畜牧业饲用;加工方法;建议

1我国秸秆运用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农作物秸秆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大类,前者包括麦桔、稻秸、玉米秸秆和高粱秸秆,后者包括棉花秆、芦苇秆、麻秆、芝麻秆、油菜秆、豆秸、葵花秆等,此外,还应包括农作物加工剩余物,比如稻壳、花生壳、油菜壳和甘蔗渣等。据统计每年产生大量的农业剩余物秸秆约7.2亿吨,其中,稻草近3.2亿吨,麦秸超过1亿吨;玉米秸秆1.3亿吨左右;豆类、油菜秆、葵花秆等油料作物约为1亿吨;麻类、棉花秸秆、甘蔗渣和烟秆等经济作物约为0.7亿吨。

综合利用好秸秆不仅仅是减低焚烧带来的各种危害,而且是有效缓解能源危机,变废为宝,照福人类,向可持续、绿色能源发展跨了一大步。秸秆的处理与利用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但由于缺乏经济可行的技术,秸秆禁烧和规模化利用问题一时难以解决。解决技术问题、成本问题、装备问题,才能彻底真正走向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道路。因此,发展比较全面的秸秆利用方式,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尤其显得重要。秸秆综合利用涉及机械、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和农机、农艺、化工等多行业,是多学科行业交错综合的课题。

2开发农作物秸秆发展畜牧业的必要性

2.1充分挖掘自然潜力,加快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饲料问题,饲料问题的本质是粮食问题,而利用秸秆做饲料可以缓解粮食问题。农作物秸秆是一项大量的永续性的宝贵资源。秸秆的利用不仅会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为畜牧业提供大量的廉价原料,促使其向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从而带动农业结构乃至整个农村结构的变革,形成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进一步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城乡环境的改善。以往农民认识不到秸秆是一种宝贵资源,将其作为废物焚烧,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春秋季节,狼烟四起,浓烟滚滚,成了事故多发季节。而农作物秸秆经过家畜过腹还田,不仅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可解决人畜争粮的矛盾,从而促进畜牧业稳步而健康地发展。

2.2降低畜牧业的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在养殖业中,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而饲料成本占整个成本的70%左右,是影响养殖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在饲料开发方面,多年以来,经科学研究部门的努力,研制出各类畜禽的高营养价值饲料。在实践中应用这些高营养价值饲料饲喂畜禽已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这些饲料要求含有较高的能量和蛋白,需要昂贵的粮食和蛋白饲料,而使饲料成本居高不下,致使养殖成本较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低下。形成了现代养殖业中的数量多,效益低的现状。如何降低养殖业的饲料成本是发展养殖业的难题,只有解决这一难题,养殖业才能进一步发展。以往高营养价值饲料的研究日趋完善,欲进一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实在难上加难。只有开发廉价的非常规饲料,减少粮食和油料作物在饲料中的比例,才能降低饲料的成本。这是养殖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唯一出路。而秸秆饲料的开发是非常规饲料开发的有效途径。

2.3秸秆开发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近些年,畜牧业连续增产,肉、蛋、奶产量均稳步增长。但也存在着隐忧,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畜牧业未能摆脱对粮食的过分依赖。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和最为敏感的问题,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土地减少的双重制约,今后粮食问题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如果不及时调整畜牧业结构,减轻畜牧业对粮食依赖,今后的发展必然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3玉米秸秆的饲用价值

我国每年收获约2.55亿吨玉米秸秆,占农作物秸秆总量的1/3以上。风干玉米秸秆中含有10%左右的水分,5-7%的粗蛋白,30-40%的无氮浸出物,其营养价值优于小麦秸,与野干草相近,但由于其粗蛋白含量低、矿物质尤其是钙、磷的含量低,并缺乏动物生长所必需的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粗纤维含量高达35-50%,质地粗硬,适口性差,消化率低,从而限制了它在饲料中的应用,目前饲料利用仅占总产量的15-20%,大部分被用做燃料或直接焚烧,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污染环境。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一资源,不仅有利于发展畜牧业,更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玉米秸秆的加工方法

3.1切短和粉碎

经过切短的秸秆,不但便于家畜咀嚼,减少能耗,并且减少饲料浪费,便于同其他饲料混合。粉碎通常作为制作配合饲料和颗粒饲料的预处理。秸秆经过切短和粉碎后饲喂,采食量增加20-30%。一般喂牛时切短至3-4cm,喂绵羊时切短至1.5-2.5cm。

3.2浸泡

这是我国农村饲喂家畜常用的方法。秸秆经过浸泡后变软,可提高适口性和采食量,如果加入1%的食盐浸泡,效果更好。

3.3玉米秸秆皮穰分离技术

用玉米秸分离机将玉米秸分离成叶、皮、穰三部分,将影响动物消化较大的粗硬秸秆皮分离出去,剩下叶、穰,粗纤维含量下降50%,粗蛋白质含量提高30%,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的优质粗饲料。

3.4玉米秸秆挤丝揉搓处理技术

玉米秸秆挤丝揉搓技术是秸秆饲用的一项新技术,秸秆通过纵向压扁揉搓机沿玉米秸秆纵向压扁挤丝揉搓,将秸秆加工成柔软饲料,增加了适口性,采食量达到97%以上。

3.5玉米秸秆颗粒饲料加工技术

将玉米秸秆晒干后粉碎,加入添加剂拌匀,在颗粒饲料机中挤压加工成颗粒饲料。加工成颗粒饲料可以减少浪费,便于饲喂,并且可以大大减少玉米秸秆的体积,压缩比可达1:10以上,便于贮存和运输。

3.6玉米秸秆压块加工技术

利用饲料压块机将秸秆切短后压制成高密度饼块,压缩比可达1比8左右,能大大减少贮藏空间,便于运输,生产成本低。

3.7氨化处理法

玉米秸秆经氨化处理,有利于纤维素的消化,消化率提高,同时粗蛋白的含量大幅度增加。一般玉米秸秆氨化后消化率可提高20%左右,粗蛋白提高1-1.5倍,采食量相应提高20%左右。尿素氨化是广泛采用的方法。把秸秆切碎后,将3千克尿素溶解在40-60千克水中,均匀喷洒到100千克秸秆上,逐层压实堆放,用塑料薄膜铺底和覆盖,也可利用氨化窖进行氨化处理,在密封状态,气温20-30℃时,经10-15天,氨化完成,启封后待氨气散去,即可饲喂。

3.8石灰液处理法

又称钙化法,将每100千克切碎的玉米秸秆在1千克生石灰或3千克熟石灰加水200-250千克配制成的石灰液中浸泡,5-10分钟后捞出,过3小时再用石灰液浇一遍,在水泥地上堆放24-36小时,即可直接饲喂。为了增加适口性,可在石灰水中加入0.5%的食盐。这种方法的费用较低,应用普遍。

3.9玉米秸秆微贮加工技术

通过加入有益微生物对秸秆进行厌氧发酵作用,将秸秆中一些容易分解的碳水化合物分解为挥发性酸,提高秸秆饲料中的B族维生素和蛋白质的含量,从而形成柔软、有酸香味的家畜喜食的饲料,增加了适口性和采食量,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把玉米秸秆切短,将微生物活干菌剂,经溶解复活后,对入浓度1%的盐水中,再喷洒到铡短的玉米秸秆上,秸秆含水量控制在60-70%,装入微贮窖中,密封,经过20-30天发酵完成。

4对推广秸秆粗饲料加工技术的几点建议

4.1搞好宣传

利用多种途径,广泛深入地宣传秸秆养畜的优越性,是使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

4.2典型示范、积极引导

抓好典型示范户建设,培植小康型养畜户,使群众真正认识到秸秆碱化、氨化、青贮、微贮等项技术措施是完全可行的,从而自觉地接受新技术,由点带面的推广。

4.3开展培训

要通过有计划的办培训班,开现场会等形式,提高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使其掌握技术要点,并在生产中应用。

THE END
1.畜牧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工资待遇排名)就业方向(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畜牧专业就业单位有哪些?主要分布如下:食品占17.1%,宠物服务占15.9%,养殖占15.6%,饲料占14.9%,农业占13.8%,生猪养殖占12%,宠物占12%,医院占11.8%,饲料生产占9.5%,养猪占9.4%,统计依赖可从事岗位近一年相关行业分析,仅供参考。https://edu.jobui.com/major/chumu/
2.畜牧兽医专业怎么样?好就业吗畜牧业是效益农业。我国省、地、县、乡畜牧兽医机构有6万多个,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低,在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17.8%。城镇宠物饲养日益兴起,但宠物医生大都为非专业人员,为兽医专业高职毕业生提供了更多更广的就业机会。曾经被认为是招生冷门的畜牧兽医等专业,近年来就业前景却大好;一些新兴https://m.gaokao.cn/gk-mb/12/384
3.2019考研:农学的院校推荐及就业分析择校择专业2019考研:农学的院校推荐及就业分析 摘要:提起农学,没有接触过的人可能觉得一点也不"高大上",可实际上,农学考研er们,用你们的专业抹掉这些偏见吧。 农学门类,包含8个一级学科,27个二级学科,其中作物学2个、园艺学3个、农业资源利用2个、植物保护3个、畜牧学4个、兽医学3个、林学7个、水产3个。https://www.kaoyan.com/baokao/zexiao/5a02d336a5af5.html
4.畜牧养殖专业(精选十篇)**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生态环境良好,农民的种养殖水平高,镇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指示精神,认真分析研究 “三农”问题,把发展畜牧养殖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来抓。结合碧城实际、因地制宜,实施品种改良,支持引导**畜牧养殖专业技术协会,进行畜牧业的养殖、销售,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v31hs1g.html
5.临床兽医学专业介绍就业前景分析临床兽医学专业介绍_就业前景分析 考研选专业时,临床兽医学专业怎么样是广大考研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临床兽医学专业介绍,包含:临床兽医学专业研究方向、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临床兽医学是一级学科兽医学下的二级学科。本学科研究非传染性疾病及非侵袭性动物疾病的病因、临床诊断https://www.dxsbb.com/news/20892.html
6.2025园艺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摘要:2025园艺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2025年园艺技术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分析1、园艺技术专业简介 园艺技术专业专注于园艺植物栽培,育种,害虫防治和产品加工。系统学习和园艺的基本理论受到基本的园艺植物栽培,育种,植物保护,收获后处理和营销 2025年园艺技术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分析 https://sczsvs.com/show/80168.html
7.人工智能专业介绍4.就业与深造前景 人工智能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口径宽广,不仅可从事人工智能本领域,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知识计算、深度推理、群智计算、混合智能、无人系统、虚拟现实、自然语言理解、智能芯片等的设计、研发、应用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还可根据“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培养模式,从事智能制造、智能城市、智http://cic.tju.edu.cn/info/1032/2855.htm
8.草业科学专业怎么样草业科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草业科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专业。古老,是因为它早在人类文明之前就扎根于地球,是农业、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年轻,是因为我国老一辈草业学家王栋先生留英归国后在主要的农业院校相继开设的(甘肃农业大学、贵州大学(即原贵州农学院)、南京农学院等)。 草业科学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http://m.e4221.com/zhuanye/10968.html
9.畜牧兽医专业就业前景3、畜牧兽医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可创办兽医诊所、开办畜牧场、或到畜牧企业、兽药械有限公司、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宠物医院、饲料生产企业、畜牧管理部门、兽医防疫站、等部门工作。畜牧业是效益农业,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学历普遍不高,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很少。随着,城镇宠物饲养日益兴起,为http://www.okaoyan.com/nongxue/nyzs_796850.html?forc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