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启示

世界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启示

生态畜牧业将畜牧业自身的发展和生态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高效转化、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目的,是畜牧业发展的最高层次,也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本文在系统分析和研究世界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和措施以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可以借鉴的经验,并提出了中国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对策建议。

一、世界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

(一)世界生态畜牧业的现状和主要模式

1.世界生态畜牧业方兴未艾

自1972年国际上一个致力于拯救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健康安全食品生产的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简称IFOAM)成立后,各国纷纷兴起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浪潮。至2000年,全球194个国家中有141个国家开始或已经开始发展生态畜牧业。据统计,目前在世界上实行生态管理的农业用地约1055万hm2,其中澳大利亚生态农地面积最大,拥有529万hm2,占世界总生态用地面积的50%;其次是意大利和美国,分别有95万hm2和90万hm2。若从生态农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比例来看,欧洲国家普遍较高,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生态农地面积较小。在全球生态农业用地中,生态牧场占地350万hm2。另据IFOAM统计,近年来,生态肉品的生产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生态畜产品的消费与日俱增,如2002年全球生态牛奶的销售额达12亿美元,比2001年增加26%。

2.世界生态畜牧业的主要模式

世界各国根据各自资源条件,在生态畜牧业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但综观世界各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世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农牧结合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为典型代表;二是以草畜平衡为特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典型代表;三是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这种模式以日本和中国为典型代表;四是以开发绿色、无污染天然畜产品为特征的自然畜牧业,这种模式以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为典型代表。

(二)世界各国发展生态畜牧业采取的主要措施

1.高度重视和支持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2.采用高新科技促进畜牧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转化

在畜牧业资源利用方面,许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以确保畜牧资源的低耗、高效转化和循环利用。一是培育优良畜禽品种,降低饲料消耗,提高饲料转化率,加快畜禽生长速度;二是采取标准化养殖技术,对饲料配制、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畜牧业生产全程进行标准化科学管理;三是利用现代化新技术,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确保畜牧业的低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四是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闭环式经济系统,充分利用畜牧业资源,如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将畜禽粪便制成生物有机肥或生产沼气等以消除畜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五是避免掠夺式利用草场,采取人工种草和围栏放牧等方式,做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防止草原荒漠化,维护草原生态环境。

3.不断加大对畜牧业污染的防治

二、世界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生态畜牧业将成为21世纪畜牧业的主导模式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态畜牧业得到广大消费者、政府和经营企业的一致认可,消费生态食品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尽管生态食品的价格比一般食品贵,但在西欧、美国等生活水平比较高的国家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不少工业发达国家对生态食品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了对本国的产品需求。随着世界生态畜产品需求的逐年增多和市场全球化的发展,生态畜牧业将会成为21世纪世界畜牧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二)生态畜牧业的规模将不断扩大,速度将不断加快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共同响应。生态畜牧业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预计在未来几年其规模和速度将不断加强,并将进入产业化发展的时期。据预测,今后几年许多国家生态食品的市场增长率为20%-50%。这就为生态畜产品的扩张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生态畜牧业的生产和贸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四)各国生态食品的标准及认证体系将逐步趋于统一

目前,国际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产品的法规与管理体系分为联合国层次、国际非政府组织层次、国家层次三个层次。联合国层次目前尚属建议性标准。在未来几年,随着生态农业的不断发展,这三个层次之间的标准和认证体系将彼此协调统一,逐步融合成一个国际化的生态食品标准和认证体系,各国间将逐渐消除贸易歧视,削弱和淡化因标准歧视所引起的技术壁垒和贸易争端。在畜牧业方面,也将毫无疑问地遵循这一逐步融合的共同标准。

三、世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一)提高并强化认识,加强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1.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畜牧业之所以能有快速持续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其政府和全体国民都有强烈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中国,广大农牧民是生态畜牧业建设的主体,只有调动起农牧民的积极性,生态畜牧业建设才能付诸实效。为此,必须做好农牧民工作,动员农牧民自觉地积极参加到生态畜牧业建设当中;同时要多形式、多层面、全方位宣传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畜牧业的良好氛围。

2.加强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与投入尽快制订并完善有关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法律等,加强对生态畜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宏观调控,形成以法治牧、科技兴牧的良好氛围。同时,应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生态畜牧业的科研、技术推广及基础设施投入。借鉴国外的做法,可以成立专门基金,采用财政补贴政策,还可以运用产业倾斜政策,加强对环境产业的倾斜力度,对经营生态畜牧业的企业减征或免征增值税。

(二)加快生态畜牧业生产技术体系的完善和普及推广

1.加强生态畜牧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美国等发达国家畜牧业的竞争力较强,主要原因是畜牧业科技含量很高,在品种选育、饲料配合、疫病防治、经营管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形成了系统的技术体系,从而促进了生态畜牧业的高效益。中国生态畜牧业虽然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技术体系,但却基本上是对以往技术的整合。目前,中国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通过调整技术对策并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形成一套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生态畜牧业核心技术体系,并且在广大农村积极推广和应用。创建和完善中国生态畜牧业技术体系必须建立在生态畜牧业生产技术体系、宏观调控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控制与监测体系三大体系基础上,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努力挖掘生产潜力,提高畜禽单产水平,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效、节粮、低耗的生产体系,促进生态畜牧业稳定协调发展。

2.推广和普及草原生态畜牧业生产技术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建立了一整套保护草场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性发展草原畜牧业的技术体系,其草原生态畜牧业科技含量高、区域化布局合理、产业化程度高,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中国要以区域化布局为突破口,推进草原生态畜牧业结构调整,合理划区轮牧、围栏放牧,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推广标准化生产及舍饲和半舍饲技术,做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从而防止草场退化,维护草场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另外,还要不断提高草原畜牧业机械化水平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3.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强化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健全完善的兽医管理体制和畜禽疫病防治的规范化、科学化,是发达国家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提升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中国要积极推进兽医体制改革,实行从业许可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的兽医防疫检疫和执法管理队伍,狠抓各项防疫制度的落实,强化检疫和监督工作,坚决堵住外源疫病侵入和疫情扩散,建立重大动物疫病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处理突发动物疫病快速反应能力,为生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4.建立生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生态畜牧业的环境监测体系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畜产品安全卫生实行全程质量监管,畜产品的监管力度较大,产品质量高。而中国在畜产品市场管理及食品安全卫生监督方面实行的是阶段管理,畜产品质量检测方面仍比较混乱,造成市场上各种产品鱼目混珠,生态畜产品价值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为此,必须加大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全程监督管理力度,尽快成立各级生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开展生态畜产品质量检测,建立生态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以保护生态畜产品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同时,也要加快建立生态畜牧业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各级畜牧业的生态环境监测,确保生态畜牧业的安全生产环境。

(三)加大培育国内和国际生态畜产品市场

1.培育和健全生态畜产品的市场运作机制

中国应从降低生态畜产品的生产成本入手,发挥畜牧业行业协会等的经营组织作用,建立收购、加工、销售网络,合理扩大企业经营规模、降低单位成本,通过优质的市场服务,增加消费者的质量信任感,以赢得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另外,可通过生态旅游等形式,开展多元化的营销渠道,促进生态畜产品的销售,从而推动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2.不断推进生态畜牧业的标准化与国际化建设

3.大力推进生态畜牧业产业化

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必然要走畜牧业产业化之路,因此,中国应积极推进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多种生产类型、多层次的畜牧业经济结构,引导集约化生产和农村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畜牧业经济结构,促进农牧渔、种养加、贸工农有机结合,形成产加销一体化产业体系,推动中国生态畜牧业的市场化、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和规模化,逐步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经营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的现代农业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生态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THE END
1.牛羊养殖业的未来趋势与发展前景分析牛羊养殖业的未来趋势与发展前景分析 一、引言 在全球农业领域,牛羊养殖一直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部门之一。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市场对高品质肉类和乳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牛羊养殖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全球牛羊养殖现状 目前,世界各地都有规模化的牛羊养殖活动,但其分布不均。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https://www.j6sbfhuj.cn/qin-lei-yang-zhi-bai-ke/342465.html
2.一国内外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趋势当今世界,生态畜牧业正方兴未艾。据统计,目前全球194个国家中有141个国家 开始发展或已经开始发展生态畜牧业; 当前,世界上实行生态管理的农业用地约 1.055×107hm2,其中生态牧场占地3.5×106hm2。各国根据各自资源条件,在生态畜牧业的 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但纵观世界各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世 界https://mall.cnki.net/reference/R2016095180000022.html
3.国外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势及启示三、国外畜牧业发展趋势给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启示 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正处于生产方式、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型阶段,借鉴国外畜牧业发展经验,推动畜牧业的现代化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动力。 https://www.xumurc.com/main/ShowNews_30814.html
4.全球禽类养殖业发展趋势分析全球禽类养殖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行业背景与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肉类消费需求日益增加,禽类作为一种营养丰富且价格相对合理的蛋白质来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然而,由于环境污染、动物福利问题以及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挑战,对禽类养殖业提出了更高要求。https://www.cns1n5uue.cn/yang-feng-ji-shu/204638.html
5.对比分析美国和欧洲在2022年的肉牛生产与销售情况2022年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推动了食物市场的增长,尤其是对于高蛋白质食品如肉类。美国和欧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牛产地,其在2022年对全球肉牛价格走势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将从两大地区的养殖环境、市场需求以及政策调控等角度,对比分析它们在2022年期间如何影响并反应于全球性的大趋势。 https://www.gelafhotz.cn/shui-chan-yang-zhi-ji-shu/615054.html
6.2022年全球肉牛存栏量全球畜牧业发展趋势简介全球肉牛存栏量的变动趋势有哪些? 在2022年,全球肉牛存栏量经历了显著的变化,这不仅受到市场需求、饲料价格和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反映出各国畜牧业发展策略的不同。 是否存在区域性差异? 首先,从地域来看,北美洲和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牛生产区。美国和巴西是这两个大陆上的最大肉牛出口国,而澳大利亚则以https://www.il60ply8.com/qin-lei-yang-zhi-zi-xun/65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