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饲料行业市场供需规模结构分析预测及发展战略评估预测
(1)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分类:根据以往分类方式,最为典型的是按照饲料营养成分和使用比例进行分类,饲料一般可分为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三者的具体内容如下:
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是饲料加工过程中处于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营养成分和不同浓度的饲料产品。其中,预混合饲料是饲料生产的核心和基础;在预混合饲料的基础上添加适量的蛋白质、矿物质等原料后即可加工成浓缩饲料;在浓缩饲料的基础上添加适量的能量饲料原料即可加工为配合饲料。三者的主要关系情况如下图所示:
(2)常规饲料与生物饲料分类: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及环保问题日趋重视,常规生产工艺所生产出的饲料产品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寻找高效、生态健康型饲料就成为养殖业的新思路和新方向。而生物饲料因采用了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在产品安全及功效、环保等方面表现均优于常规饲料,成为了饲料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3、行业发展现状:我国饲料行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善,居民对肉、蛋、奶等动物食品的需求相应增长,推动了饲料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饲料行业总体发展现状如下:
(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动饲料总产量稳定增长:随着我国人民对绿色肉、蛋、奶类食品需求上涨,带动生猪、禽类、水产等动物产量相应增加,饲料行业整体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我国2010年至2020年饲料总产量以及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的产量情况如下表所示: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根据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发布的历年《饲料工业年鉴》和《全国饲料工业统计资料》,我国2010年至2020年按养殖种类划分的各类饲料产量情况如下:
单位:万吨
由上表可知,我国饲料产量占比高的主要是猪饲料及肉禽饲料。其中,2010年至2020年猪饲料产量占饲料总产量的比例平均在40%左右;蛋禽饲料产量总体呈现相对稳定态势;肉禽饲料产量由2010年的4,735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9,176万吨,呈稳步增长趋势。
(2)国内饮食习惯促使猪饲料行业为最大细分市场:在我国民居的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一直占据主导地位。2010年至2020年我国肉类产量、猪肉产量的变动情况如下:
由上表可知,2010年至2020年我国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比重均达到50%以上。猪肉消费带动了生猪养殖业快速发展,进而推动了猪饲料行业规模大力扩张。2010年至2020年,我国饲料产量及猪饲料产量变动情况如下:
近年来,政府颁布各项政策支持下游养殖户进行规模化养殖。2016年4月,农业部出台《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到实现2020年规模比重稳步提高,规模场成为生猪养殖主体,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规模养殖场自动化装备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2019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要加大对生猪主产区支持力度,到2022年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8%左右,到2025年达到65%以上,下游养殖户所呈现规模化养殖的趋势不断深化,也促使饲料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5)饲料总产量持续增长,猪饲料产量占比最大:2010年至2020年,我国饲料总产量整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根据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发布的历年《饲料工业年鉴》和《全国饲料工业统计资料》,2010年至2020年我国按养殖种类划分的各类饲料产量情况如下:
2020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25,276万吨。其中,猪饲料8,922万吨,同比上涨16.43%;蛋禽饲料3,352万吨,同比增长7.57%;肉禽饲料9,176万吨,同比增长8.41%;水产饲料2,124万吨,同比下降3.54%。
猪饲料和肉禽饲料是我国工业饲料的主要生产品种。2010年至2020年,我国猪饲料产量从5,947万吨增长至8,922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4.14%,猪饲料占比约为40%。2019年,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下游生猪存栏量大幅萎缩,猪饲料产量亦有所下滑,猪饲料产量占比从2018年的43.95%下降至33.48%。在国家各项稳产保供措施支持下,2020年生猪行业产能恢复开始加速,能繁母猪量以及生猪存栏量逐渐回升,对猪饲料的需求进一步提高。
2、后猪瘟时代,猪饲料需求稳中有升:我国猪饲料行业总体面临着新的需求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猪肉在我国肉类结构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且消费量总体较为稳定。受悠久的农耕文明和传统的饮食习惯影响,国人形成了对猪肉的偏爱。我国猪肉产量占全球猪肉产量比例达到40%以上,生猪养殖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重要地位。近10年来,猪肉产量在国内肉类产量占比超过50%,远高于其他肉类,是产量最多的品种。2010年至2020年,我国肉类产量的变动情况如下:
我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生猪生产大国,亦是第一大猪肉消费大国。2020年全球猪肉产量达到9,669.80万吨,我国猪肉产量达到4,113.00万吨,占比高达42.53%。因此,尽管我国猪肉产量较高,但仍然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每年均需要向国外进口猪肉,如在2020年我国总进口猪肉为528万吨,同比增长115.5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国人对高品质的禽肉产品以及各种肉类加工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猪肉的产量和消费量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从而进一步拉动猪饲料的需求增长。
其次,生猪存栏数明显上升。截至2019年12月末,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分别为3,080万头和31,041万头,供给处于历史底部位置。随着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双双保持快速恢复势头。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截至2020年12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连续15个月环比增长,生猪存栏连续11个月环比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12月末生猪存栏达到4.07亿头,能繁母猪存栏达到4161万头,分别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2.1%和93.1%。1。
因此,受益于生猪养殖持续加快恢复,生猪基础产能不断提高带动猪饲料的需求也逐步回升。
再次,养殖盈利相对丰厚,养殖场户的生产积极性普遍较高。由于过去两年爆发非洲猪瘟疫情、政府对养殖环保要求趋严,部分小规模养殖户被迫退出行业,去产能较为彻底。生猪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越大,养殖盈利空间越大,越容易增强养殖户补栏信心,从而制定相应的补栏计划。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规模猪场全口径监测数据,2020年上半年全国有6,177个新建规模猪场投产,2019年空栏的规模猪场有10,788个复养。散养户补栏积极性也在恢复,4,000个定点监测村小散养殖户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5个月实现增长。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持续提高亦有助于刺激猪饲料需求的增长。整体来看,受多项政策鼓励的影响,养殖场户开始积极补栏,后续随着生猪养殖规模持续提升,将带动猪饲料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4、饲料行业发展趋势:
(1)生物饲料将成为饲料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生物饲料产业发展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解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农副资源饲料化与高效利用、推动饲料配方体系的变革、改善动物生产性能、降低养殖成本、实现从减抗到无抗养殖、减排环保以及应对大豆供应危机等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饲料作为新型饲料,推动着饲料工业结构的改变。相较于常规饲料而言,生物饲料在充分利用饲料资源、改善动物机能、安全环保及经济高效等方面具有出色表现。目前饲料行业对于生物饲料的整体研究、规范及应用迎来快速发展。随着未来对生物饲料从理论、标准、研发及应用的进一步发布与推广,将促进生物饲料在行业内市场份额快速扩大。因此,发展生物饲料是饲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将成为饲料企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3)饲料配方水平不断提升:饲料配方技术是饲料行业的核心技术之一,饲料配方决定了饲料产品品质、产品经济效益。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饲料企业采用多种科学手段不断精进饲料配方,饲料配方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已成为动物营养学、化学、生物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学等多种学科结合的产物。随着行业内竞争加剧,饲料企业将更加注重配方技术改进和创新,提高竞争实力。
(4)饲料行业进入资本时代:随着饲料行业整体成熟度的提升,饲料行业将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过渡。由于土地及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原料价格波动、环保要求提高及下游养殖场的综合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未来投资建设饲料企业的成本和标准将越来越高。因此,未来将有更多饲料生产企业谋求上市或采取其他方式进行产业重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资本、技术和品牌实施快速扩张战略,甚至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中小规模企业将面临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