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30日,由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021年(第三届)中国饲料养殖产业大会”在南宁鑫伟万豪酒店盛大召开。
主题大会现场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军红
接下来,会议正式开始。
首先,广西饲料工业协会会长、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沈水宝发表题为《疫情+高价原料饲料养殖企业如何兼顾成本与营养?》的精彩演讲。
广西饲料工业协会会长、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沈水宝
沈水宝指出疫情+高价原料情形下,饲料养殖企业兼顾成本和营养的问题,非瘟疫情下,营养在其中起到关键重要的作用,是增强动物抗病力的重要基础。营养饲料占养殖成本60%,营养饲料影响生产成绩的15%,饲料畜牧业的落脚点:安全美味的动物性食材。
接着,他针对高价原料情形下,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1、开源:原料替代技术与应用;2、节流:挖掘空间、减少肠道损伤和保障肠道健康,提出酶制剂的应用、原料抗原的消除、肠道健康是节流之本等,提高储存原粮利用价值和粕类使用价值是当下重要的技术措施。
最后,沈水宝认为饲料与养殖关系发展趋势是功能、精准产品升级、从OEM到ODM的开放平台、生态圈协作的利益共同体。饲料养殖企业技术发展方向为原料高效利用和地源性资源开发利用;动物肠道健康;现代生态养殖等,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革命性的发酵液态饲料。
接下来,山东省畜牧总站正高级畜牧师,山东省畜牧协会猪业分会秘书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周开锋发表题为《猪产业发展变化要素剖析》的精彩演讲。
山东省畜牧总站正高级畜牧师,山东省畜牧协会猪业分会秘书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周开锋
周开锋介绍中国养猪概况与变化,从事养猪业场户数从2015年的103.62万个下跌至2020年27.64万个,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养殖户和年出栏占比从0.02%和5.58%提升为0.09%和18.44%,生猪养殖越来越规模化。经过非洲猪瘟之后,猪业孕育出新结构:23%独立投资养猪大型场,从业主体发生根本改变。同时也介绍了养猪业特点门槛低、周期长、见效慢、民生性强、价值差异大、风险大、高刺激性产业等特征。
接着,周开锋介绍了美国、丹麦猪业历程,并针对其特点指出学习其规模化养殖、科学性养殖的优点。然后他提出影响猪业关键要素,1、区域人口与养猪密度;2、供应变化影响价格;3、ASF防控能力增强导致供应增加;4、猪肉消费乏力导致价格速降;5、肉类进口创历史新高加速降价;6、饲养成本增加;7、屠宰属于中间环节,对价格是传递性影响;8、养殖投资对产业深层次影响等。
最后,周开锋表示猪业产业转型下呈现多元(?互联互通)、多变(?创新无限)、多事(?利益攸关)的特点,现阶段处于产业化初级阶段,猪业产业化快速调整与产业服务不配套的矛盾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双疫情后猪业服务业的调整方向为产品溯源和安全保证、卖产品转变为卖方案、赚差价到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第三方专业服务公司加快发展、产业咨询、产业培训逐渐兴盛、猪业连锁服务体系可能酝酿独角兽(数字化武装后)。
接下来,欧福蛋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韩太鑫发表题为《鸡蛋市场运行新特点及价格趋势分析》的精彩演讲。
欧福蛋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韩太鑫
首先,韩太鑫向我们介绍世界蛋产量以及近60年中国鸡蛋产量快速发展情况,世界各地鸡蛋的品类各不相同,差异较大,整体来说,鸡蛋行业发展较为快速。
接下来,深圳市金新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孙福平发表题为《国内生猪市场供需形势及后市展望》的精彩演讲。
深圳市金新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孙福平
最后,孙福平对2022年猪价进行行情研判,他认为3-5月受春节后需求低迷影响,供大于求,价格或将进行二次探底,年内底点或为4月;后续下半年生猪存栏降低,猪价重心缓慢上移,2022年猪价高点或在12月,整体呈现W走势。
29日下午,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农产品高级研究员朱喜安先生发表了题为《国内豆粕市场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的精彩演讲。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农产品高级研究员朱喜安
首先朱喜安回顾了2021年大豆及豆粕市场,指出CBOT大豆及豆粕价格高位回落,但价格运行高于去年,并且豆粕现货价格及基差出现两波涨跌。其中美豆价格受到自身供需面及美元强弱主导。
紧接着,他就大豆供需及豆粕的供应展开分析,他认为今年全球油籽整体供应偏紧,令蛋白整体供应偏紧。单看美国大豆的话,美国大豆小幅累库但库存消费比整体仍然处于低位。国内豆粕产出和消费双降,并且下半年大豆库存下降加速,年内豆粕库存走势豆粕库存前高后低。
然后,他对国内饲料养殖需求进行详细解读。指出2021年国内饲料产量增长明显,分料型来看猪料增幅最大。目前生猪存栏恢复至非瘟前水平;此外蛋鸡存栏出现下降,肉鸡存栏保持高位。
接下来,北京合益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周世勇发表题为《国内外油脂市场供需关系的逻辑变化》的精彩演讲。
北京合益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周世勇
首先,周总指出交易逻辑的重要性,我们要用正确的逻辑寻找模糊的准确。其中我们除了要抓住基本面、宏观面和技术面三大面的逻辑,还要抓住期货市场情绪和交易品种市场情绪逻辑。且基本面也是中长期来看市场的核心要素。
最后他对后市交易进行了总结,逻辑很重要,但也要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交易逻辑中影响的变量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交易就是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广西北港油脂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传斌发表了题为《全球大豆供需形势及国内油厂采购策略》的精彩演讲。
广西北港油脂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传斌
油脂方面,李总表示全球油脂库存趋紧,库销比继续下滑至历年最低。其中21/22全球豆油、菜油和棕榈油都处于库存偏低的态势。预期未来一年马来库存整体高于上年,但仍属于偏紧格局。菜籽方面,极端干旱导致21/22加拿大菜籽产量大幅减产令本年度全球菜籽供应紧缺。
最后,他从CBOT大豆价格目前的情况,季节性的特点,以及国内的进口大豆成本到盘面的套保利润等方面,指出目前大豆压榨厂的采购策略。
接下来,善境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洪涛发表了题为《2022年豆粕市场交易机会探讨与建议》的精彩演讲。
善境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洪涛
首先,他对北美、南美大豆供给基本情况做了详细数据分析,并指出今年美国大豆整体是丰产格局。南美大豆方面,他认为对于巴西产量一定要大胆想象,谨慎求证。因为按正常天气模式预估,且国外大豆是相对抗旱的,如果不是极端气候不会太影响产量的,再加上巴西是偏热带雨林地区,所以不会轻易出现大旱,最后大豆产量也是大丰收的。
紧接着,针对国内豆粕供需形势,供应方面他认为国内豆粕供给充足,2020年进口大豆超过10000万吨,2021年进口预计9700万吨。而豆粕消费方面,2022年三月以后国内生猪存栏仍会略高于今年同期数量,但生猪的出栏重量大幅度下降。因此豆粕需求在2022一季度需求并不乐观。增加的存栏量所增加的饲料部分被出栏总量下降减少食料所抵消,甚至还无法全部抵消。但国内生猪存栏增加,叠加玉米价格偏高,和小麦库存偏低,也限制了豆粕价格的回落空间。
接下来,广东厚方投资有限公司油脂油料研究院王月磊发表题为《菜籽菜粕市场供需形势分析及价格展望》的精彩演讲。
广东厚方投资有限公司油脂油料研究员王月磊
首先,王老师复盘了今年美豆和加籽的单边行情,加拿大菜籽减产后处于高位震荡,而美豆在库存重建定产后重心下移。油粕比方面,油脂基本面更强,因此油粕比扩大,加籽减产带来的国内菜籽供应减少开始体现出来,交割博弈更加激烈。
最后,王老师对后市行情进行了展望,他指出后期菜粕行情预计单边跟随豆粕,短期看南美天气;价差方面,考虑到国内菜粕供应少,5月豆菜粕价差维持低位。菜粕期权方面,看基本面应该做卖权,但隐含波动率偏低。
29日下午18时整与会嘉宾移步宴会厅参加“2021(第三届)中国饲料养殖产业大会”年会答谢晚宴。
答谢晚宴
30日大会上,黑龙江国贸农产有限公司资深研发经理张美风发表主题演讲
黑龙江国贸农产有限公司资深研发经理张美风
首先,张美风回顾了过去20年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形势,并对玉米深加工产能消费变化做了详细的解读。总的来说,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速度较快,2021年玉米深加工产能达到新高。其中淀粉和淀粉糖仍是最主要的玉米消费渠道,占玉米深加工消费的60%,再依次是酒精和发酵品(氨基酸、柠檬酸)。
随后,张美风指出玉米深加工企业原料采购面临新的考验。玉米市场不断发生变化,减产+需求旺盛+通胀概念等相继发生,带动玉米价格创纪录新高;深加工企业产品价格传导能力和市场控价能力增强。在新的原料市场格局面前区域竞争格局升级,深加工企业应多举措保障原料供应。
接下来,美国谷物协会的全球贸易经理佩吉·史蒂文森发表题为《全球谷物供需格局及对国内市场影响分析》的精彩演讲。
美国谷物协会全球贸易经理佩吉·史蒂文森
最后,佩吉·史蒂文森分析了高粱和DDGS的生产供应和需求,美国今年的高粱产量显著上升。乙醇方面,虽然疫情大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量的增加,但是与前几年相比,目前的乙醇产量仍然很高。而且有些厂的乙醇利润接近最高点,这个利润率水平下将继续加工玉米。出口市场方面,去年DDGS全球出口总额增长了11%。DDGS墨西哥进口创纪录,越南的进口增长了20%,土耳其也增长了56%。
接下来,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院长助理博士、副教授关二旗发表题为《当前小麦市场特点与后市展望》的精彩演讲。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院长助理博士、副教授关二旗
首先,关二旗分析了国内小麦的供需形势,产量方面,2021年全国小麦总产13434万吨,占夏粮产量的92.1%,较上年增加258.9万吨,其中,河南省夏粮面积和产量全国第一。且今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恢复性增长,2021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34367万亩,较上年增加300.4万亩;亩均单产390.9公斤,较上年增加4.2公斤;拍卖方面,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成交量大幅提升。2020年成交2347万吨,是2019的8.8倍(267万吨)。进口方面,1-11月累计,进口小麦及制品883万吨,同比增17.8%。
接着,关二旗回顾的国内小麦的价格走势,分析了最低收购价以及对比近两年小麦价格,今年整体来看,1月中旬之后小麦价格波动下降,6月份之后,各主产区小麦收购价整体呈波动上涨趋势,尤其是10月份之后,涨幅较为明显。
其次,关二旗主产国小麦产量、主产国小麦贸易量、主产国小麦消费量等几个方面解读了国外小麦的供需形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2月预测,2021/22年度全球小麦产量7.696亿吨,较上月预测值调减80万吨,比上年度减0.9%;消费量7.77亿吨,比上年度增2.0%,产小于需740万吨;期末库存2.847亿吨,比上年度减1.7%;库存消费比36.6%,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贸易量为1.93亿吨,比上年度增2.2%。
然后,关二旗讲解了国外的价格情况,国际小麦价格波动上涨。近三年美麦价格持续上涨,尤其是在2021年6月份短暂下降之后,价格直线上涨,当前国际小麦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国内外小麦价差(墨西哥湾硬红冬到岸价与国内优质麦销区价的价差)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
最后,对于国内市场,关二旗认为,从供应看,虽然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仍未开拍,但各级储备小麦轮换销售频率增加,供应量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从需求看,近期终端市场需求转淡,面粉销量有所下滑,小麦消耗量略有降低,预计后期国内小麦价格将高位企稳。对于国际小麦价格,关二旗认为澳麦产量上调有助于缓解全球高质量小麦供应紧张局面,12月份国际小麦价格高位震荡调整。
最后,农产品资深专家高崇辉发表了主题为《2022年度国内玉米热点分析及价格展望》的精彩演讲。
农产品资深专家高崇辉
首先高崇辉提出,2021年国内玉米产量大幅增加,21/21年度全国玉米产量大幅增加到27000万吨左右,较20/21年度增产4200万吨。其一,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较2020大幅增长。主要因为今年东北地区玉米面积大幅增加,使东北玉米总大幅增产3200万吨左右,产量达到13000万吨左右。其二,2021年华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的大幅增加,但是在收获期遭遇严重水灾的情况下,仍持平于上年的7000万吨左右。其三,国内非玉米产区的玉米产量也在大幅增长。
他认为,21/22年度饲料需求小幅下降。由于2021年国内生猪价格巨幅下跌,存栏减少,玉米需求也会减少。21/22年度养殖需求呈现高位回落态势,而且家禽饲料需求也小幅下降。因此21/22年度国内饲料玉米消费较上年度有所减少,达2.1亿吨左右。
2021年国内玉米产量较上年大幅增产,需求小幅下降,21/22年产需缺口将缩小,将由上一年度的8000万吨下降到3000多万吨左右。因为2022年度,国内仍将有大量的其它国产及进口谷物可替代玉米。1、上千万吨以上未拍卖完的临储玉米及进口玉米;2、国家在本年度将依然会进口3500万吨左右的玉米;3、预计进口的3500万吨左右可替代国产玉米的谷物,木薯,DDGS等;4、加上国家最低价格收购的稻谷。上述这些都可以替代和弥补国内产需缺口的玉米。所以2022年度国内玉米将呈产需有缺口,但供求是紧平衡有余的状态,将使国内现货和期货玉米价格上下震荡下跌。
预计2022年度国内玉米价格,在2750元/吨左右上下震荡不断下跌,下跌幅度在10%左右。要把握好操作手法和机会,当有利多消息和因素出现时,使期货玉米价格大幅上涨要敢于逢高卖出,当有利空消息和因素出现时也应逢低买入平仓,方会有较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