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盛京,民族萃菁,双高论坛,硕果繁收。8月5-6日,由反刍产业“双高”联盟技术委员会主办,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大北农反刍科技集团、新疆泰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佑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谷实生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赛尔传媒联合承办“双高论坛·2023反刍产业高效生产高峰论坛”以“母仔健康效领未来”为主题在辽宁·沈阳隆重召开。
论坛开幕
杨红建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8月5日,双高论坛正式拉开帷幕。上午的论坛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红建的主持下展开。
祁茂彬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畜牧产业处处长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畜牧产业处处长祁茂彬出席论坛并致辞。祁茂彬处长表示,辽宁省2022年畜牧业产值1694.6亿元,在全国排名第12位。近年来辽宁省牛、羊、鹿等反刍家畜总体保持增长态势。饲养草食家畜以其对环境影响小,饲养效益比较稳定,利用粮食副产物能力高的优势,成为农民增收的好门路,辽宁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是大力扶持发展的畜禽品种。同时,辽宁省草食家畜发展也存在一定问题,产业基础薄弱,规模化养殖率比较低,全产业链发展水平比较低,龙头企业少,品牌创建能力不强。
借此“双高论坛”对我国反刍产业发展中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交流与探讨的机会,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畜牧产业处愿同业界同仁一道纾发展之困,汇合作之力,聚创新之事,共同克服行业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让共享、合作为我国反刍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共同围绕增加基础母畜产能、推进品种改良、扩大饲草料供给、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强化质量安全等重要环节,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增产增效,推动反刍家畜高质量发展。
黄正勇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副会长、北京泽牧久远生物科技研究院技术总监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副会长、北京泽牧久远生物科技研究院技术总监黄正勇到会致辞。黄正勇副会长代表泽牧久远团队对到场的嘉宾表示由衷的感谢。此次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反刍产业高效生产”,如何实现“高效生产”?黄正勇副会长指出,以后养殖完全取决于对技术的把握,以及养殖中的精细化管理程度,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向圈养舍饲模式,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养殖是关键;研发制造是第一次创新,而应用则是第二次创新,养殖户应摒弃粗放养殖的经验,实现精准饲喂,减少饲料浪费,发挥肉牛的生长潜力,达到降本增效。黄正勇副会长认为,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高蛋白食物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使得肉牛养殖业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行业同仁应不断追求创新,深耕技术应用工作,让科学的养殖思维深入人心,推动中国畜牧业的高质、高效和高产,让国人早日实现牛肉自由。
杨云胜
赛尔传媒&万选通董事长
当前肉牛生产形势及前景展望
王明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肉牛产业监测预警专家组首席专家
肉牛育肥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育肥牛养殖的过程中,圈舍环境脏乱差、重治轻防乱用药、不懂营养瞎喂料是影响育肥牛发挥育肥潜力的重要因素。其中,育肥牛舒适的环境非常重要,常见的环境问题有防暑降温、排水、拴养牛床高低差等,防暑降温做不好,夏季这3个月光吃不长还掉膘;由于基层兽医缺失,绝大部分的养殖户缺乏对养殖专业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广泛存在滥用、错用、乱用药等现象,导致肉牛养殖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损失巨大;在育肥牛饲养中,不好的饲料也会导致牛的体重增长缓慢,常见的饲料问题有粗饲料和精饲料混合不均衡,青贮、干草、糟渣类饲料配比不合理,质量不佳,乱用添加剂等。
营养不良可以说是百病之根,黄正勇老师认为,以上三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营养配方和饲喂方法问题。为此,泽牧久远研发出了肉牛“两料三方四步育肥法”:两料即快速长架子和育肥期阶段的两种预混料;三方即拉架子阶段、育肥前期及育肥后期三个阶段的营养配方;四步就是整个生长阶段分四个育肥步骤饲喂饲料,将“方”与“法”结合起来,分阶段、分步骤、计量化给料育肥,通过合理的营养和饲养让牛长得更快、更健康。黄正勇老师强调,不同品种在应用“两料三方四步育肥法”时,需要重新设计核心料、精料、草料等的用量。
如何保证所吃的营养用在长肉上?黄正勇老师给养殖户建议了快速增重四大招:一定要驱好虫;调整好瘤胃功能,吃嘛嘛香;调整好肠道功能,养殖就是养肠道;安卧休息,防止牛打架受伤。
反刍养殖产业“增效、增健康”新逻辑
王芬博士
北京英惠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周振明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主任
2022年,我国成为继美国和巴西之后全球第三牛肉生产大国。但在养殖效率、饲养工艺、疾病控制水平、数字化管理等方面,我国与欧美肉牛业强国仍存在很远的距离。
母牛饲养年限长,牛群健康,是母牛繁殖力的基础,因此新生母牛产后护理和降低犊牛的死亡率也非常重要。一是加强母牛围产期营养,难产牛及时正确的助产,对于分娩和日常处理中减少牛群的应激。二是标准化产犊管理技术要点是注意环境卫生,减少病原体传播导致犊牛感染。三是犊牛早吃初乳是饲养成功的关键,生后0.5-1.0小时吃到初乳,12-24小时肠闭合,6小时内吃2次,灌服初乳必须是经初乳计测定合格后使用。
最后,周振明教授建议,母牛繁殖或育犊母牛养殖在不改变草山草坡和林地资源性质的基础上,应注重完善肉牛场的标准化设计,积极开发和利用牧草和饲料资源,加强新型肉牛养殖人才培养,合理利用肉牛品种资源,规范管理交易市场的兽医检疫,并探索以母牛养殖为核心的中国南方肉牛产业技术平台和肉牛产业链数字化管理系统平台,推动肉牛产业走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从代谢营养的角度思考反刍动物生产的增效降本问题
李江博士
四川智造好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李江博士认为,过去几十年中国的畜牧业发展主要围绕产量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因此生产性能指标是考核技术指标的唯一标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消费需求不再单一需要量的满足,而转为既要满足基本的需求量的同时也需要肉类品质的提高。肉质与生长效率的矛盾日益明显,“质”“量”统一才能实现增效降本。
从大量的屠宰情况来看,目前皮下脂肪过厚,内脏脂肪堆积(腹油肠油),肌肉生长不好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要满足生产肉质的“质+量”的需求,只能通过促进肌肉合成,从而减少皮下和内脏脂肪沉积入手。同时让脂肪尽可能参与供能的同时向胞内和胞间转移。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以“肌肉的生长”为核心,改善动物“合成”和“代谢”为研究重点的技术开发,才能在现有的营养配方下优化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从而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为肉类生产提质保量。
最后,李江博士对代谢营养技术在生产上的表现进行了分析总结,强调“智造好肉”系列产品可以通过改善和优化动物的代谢,减少不必要的皮下和内脏脂肪的沉积,提高肌肉的合成效率,更好地实现“增效降本”。
反刍动物精准营养与养殖痛点解决方案
崔振亮博士
安佑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养殖痛点解决方案,崔振亮博士首先对与幼畜死淘率问题进行分析,从母畜妊娠期的饲养管理、初乳的饲喂、开口料的选择和饲喂、断奶的标准、畜舍环境五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在运输应激问题中,提出了长效广谱抗菌素、到场1个月体温监测、应激期以干草为主,逐步加料、保证干净卫生的饲料和饮水四个可执行方案。与此同时,对于羊尿结石以及瘤胃酸中毒的问题也做了细致的分析,分别从日粮精粗饲料的合理配比、小苏打的合理添加、微生态制剂的选择、使用质量过关的产品、专业的日粮配比、保证充足的饮水,六个方面进行论述,多维度为大家讲解了养殖痛点的解决方案。最后得出了好效益=(品种+营养+环境)*管理的最终结论。
杨运玲
谷实生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饲料事业部副总裁
8月5日下午的论坛由谷实生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饲料事业部副总裁杨运玲女士主持。
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现状与展望
屠焰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对于国内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发展思路,屠焰研究员指出,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建立涵盖“种(种植)、收(收割)、储(储运)、评(评价)、用(利用)”的全国性秸秆高效饲料化利用研究与应用技术体系,统领全国秸秆高效饲料化利用技术的整体规划与实施方案制定、重大技术攻关与技术应用实施方案制定、技术应用指导等工作。最后,屠焰研究员对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政策给出了建议。
节本增效——把握繁育母牛及犊牛饲养关键点
乔梁
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禾丰反刍产品经理
乔梁经理介绍,犊牛期是生长速度最快的阶段,母牛营养缺乏会导致犊牛出生重小、体弱、生长迟缓等。初乳的喂养关乎牛免疫力的获取,母牛的体况关乎于初乳的质量和数量,犊牛出生后,保证半小时内站立,喝到初乳,并尽可能多的摄入初乳量,可保证犊牛免疫力的获取。乔梁经理特别指出,还应特别注意母牛乳房清洁,温湿度以及卫生等饲喂环境问题。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590颗粒料颗粒料可保障犊牛的瘤胃早期发育,促进犊牛充分发挥自身生长性能,出生后三到七天,开始诱食颗粒料;颗粒料自由采食,两月龄前无需粗饲料;推荐2.5-3个月断奶,或颗粒料采食达1.5kg/天即可断奶。
应用破壁蜂花粉重建反刍胃肠消化免疫
叶玉龙
四川蜂汇自然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规模羊场疾病综合防控技术
杨斌
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代谢病防控岗位科学家、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
动物发病的一般会经过健康生长、环境改变、发病初期、症状出现、治疗淘汰的过程,疾病会造成人工费、医药费、死亡率、生产性能下降一系列的重大损失,那么应该怎样防控疾病?杨斌博士表示,防控疾病的核心理念为“三分治,七分防”。疾病防控的三要素为身体健康、生物安全、管理有效,具体来看,在身体健康方面,要保证舒适良好的环境、营养全面的饲喂、良好的日常保健,其中要特别注意饲料安全,对于饲料安全中特别重要的霉菌毒素的防控措施,杨斌博士强调饲料种植中要注意源头控制,在原料采购方面要加强监控;饲料储存环节要防止霉变;饲料加工过程中要加脱霉剂;饲养管理上要注意饲喂流程。在生物安全方面,要有完善的消毒防疫、规范的免疫检疫、做好虫害防控。在管理上,要做到操作流程标准化、考核制度明确化。
母子一体化防疫是保证生物安全的核心原则,它的防疫要点是,母羊产羔前一个月,要注意做好三联四防苗、大肠杆菌苗、羊痘+小反;母羊配种前一个月,要注意布病、流产衣原体、传胸二联苗;羔羊要注意羊痘(出生45天后)、小反刍兽疫(断奶30天后)的预防。
圈舍潮湿、寒冷;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球虫、隐孢子虫等是导致幼畜腹泻的成因。杨斌博士介绍,可以通过加强母畜营养、圈舍保温干燥、及时吃初乳;母羊产前一个月注射三联四防苗或五联苗;产后注意乳房炎;出生后口服磺胺或土霉素0.1-0.2g,连用3天,来进行预防。通过补充液体、抗菌消炎、清除毒素、圈舍消毒保温、中药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
以结构性思维和数智化方式谋划肉羊生产端
张贺春
朝阳市朝牧种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辽宁省畜牧业协会副会长兼肉羊业分会会长
此次课题汇报围绕当前肉羊生产端的核心是效率、工业化生产是当前行业的最佳选择、检测和评价体系建设、肉羊生产数智化四个方面,对“以结构性思维和数智化方式谋划肉羊生产端”的课提详细论述。张贺春表示当前肉羊生产端的核心是效率,并提出了增长会掩盖企业的真实管理水平的观点,指出当前企业由“外生性”向“内生性”转变,开始追求管理的增长和技能的增长。同时通过抛出三个问题,老板要的是什么?资本要的是什么?企业要的是什么?提出了工业化生产是行业当前的最佳选择的看法。并表示资本需要是清晰的盈利模式,而企业需要是一条从目标到结果的可复制、相对最优路径!
在行业现状及应对策略方向,点明当前行业急需的是要一整套“方剂”,而不是只在“成分”上的发力!同时碎片化、模块化的技术形不成流程,产生不了战斗力。并提出流程要目标清晰,系统设计,具有强关联的因果关系的论点。
最后通过“只有严格的过程管控,才能拿到我们想要目标;效率与成本实时呈现,变事后总结为事前、事中干预;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实用而不是时髦;软件+AI。”四个方面,在针对肉羊生产数智化的问题上,做出了详细的报告。
肉牛繁育营养:理论与实践
针对繁殖母牛饲养中常见的问题,杨红建教授认为,最关键的是要明确划分繁殖母牛营养供给的关键阶段——产犊和断奶,产犊前后三个月是繁殖母牛营养需要最旺盛的阶段,产犊前3个月,采食量下降,但能量与蛋白供给必须增加。以玉米秸秆为例,1000斤繁殖母牛每天饲喂量建议:产犊后3个月(泌乳)饲喂玉米秸12→14斤,精补料6→7斤;断奶前3个月(孕前)饲喂玉米秸14→16斤,精补料5→4斤;断奶后3个月(孕中)饲喂玉米秸16→14斤,精补料3→4斤;产犊前3个月(孕后)饲喂玉米秸14→12斤,精补料4→5斤。
张淑枝
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反刍事业线技术总监
8月6日论坛会议由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反刍事业线技术总监张淑枝女士主持。
从疫病防控角度提升规模化牧场的“节本增效”
尹鑫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牛羊传染病研究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生鲜乳供应过剩、饲料成本维持高位、费疲软、养牛赔钱,中国奶业正经历最困难的时刻。尹鑫研究员围绕控本、提质、增效探讨养牛业生存之道。
从疫病防控的角度来看,随着我国养牛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疫病成为制约我国养牛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所以做好疾病防控的体系变得至关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做?尹鑫研究员从推进疫病净化、确保犊牛健康、预防新发病三方面介绍产业困难期疫病的防控策略。具体来看,推进疫病净化包括布病净化、副结核净化、BVDV净化,可以达到“提质”的目的,其中布病流行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现阶段防控布病之路任重道远,尹鑫研究员建议通过精准检测、群体免疫、净化无疫进行防控;副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检测净化是防控副结核净化的唯一路径;BVDV净化,主要针对净化PI牛,尹鑫研究员建议通过检测来实现BVDV净化。通过精准施策、认清病毒与细菌的关系、科学使用抗生素来确保犊牛健康,以实现控本的目的;从疾病本身考虑、认清疫病不是万能的事实、防治结合来预防新发病从而实现增效。
奶牛繁育新理念
冯军科博士
法国诗华反刍动物事业部负责人
最后总结冯军科博士表示当前养殖行情,需要在成本和产出间做一个平衡。专业服务很重要,当前养殖环境下,高效产品更加必要。商业牧场需要商业思维,盈利始终是第一目标,任何操作都要充分考虑整体投入产出比。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做好技术提升的同时,产品的选择是提升牧场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鹿高效繁育关键技术
韩欢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系主任、中国畜牧业协会鹿业分会副秘书长
近年来,养鹿业逐渐成为现代化农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营养”“高效”才是繁殖的基础和根本。韩欢胜副教授表示,家养鹿人工繁育技术环节多,环环相扣,做好每一环节才能保证实现高效繁育;人工繁育技术应用受胎率波动大,保证稳定的平均的受胎率至关重要;此外,还要正确认识繁育技术现状,合理应用加快改良进程,目前,我国家养鹿人工繁育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他指出,同期发情技术有利于推广家养鹿人工授精,便于组织生产,提高繁殖率,加强药品的检验制度是保证药品质量和同期发情效果的关键。
中国绒毛用羊的现状与展望
郑文新
国家绒毛用羊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新疆畜牧科学院院长
而目前我国绒毛用羊发展取得技术的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良种化程度已有很大进步,但有待进一步提升;饲养管理与环境控制已经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疫病防治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问题;毛绒生产与质量控制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绒毛用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根本的问题:优毛优价和品牌发展
郑文新院长表示,绒毛羊适应环境力强,产肉产毛绒产奶,综合效益更高。而质量控制,是草牧业高质量发展可以确定的方向。
圆桌对话观点交锋
如何实现我国肉牛肉羊养殖从“粗犷营养”到“精准营养”的顺利过渡?如何实现反刍产业节本增效,从而促进我国反刍动物养殖转型升级?这是我们养殖人不断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与会嘉宾们围绕“繁殖母畜饲料成本高,如何科学降成本提升养殖效益?”“现阶段发展规模化牧场的主要生产问题,技术瓶颈是什么,如何解决?”“当前消费低迷,肉牛价格降幅较大,未来牛羊产业如何健康发展?”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我国反刍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建言献策。
1
繁殖母畜饲料成本高,如何科学降成本提升养殖效益?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副会长、北京泽牧久远生物科技研究院技术总监黄正勇:
①.抓好母牛繁殖率;
③.提高犊牛成活率;
④.使用干净的草料。
朝阳市朝牧种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辽宁省畜牧业协会副会长兼肉羊业分会会长张贺春:
①.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模式下,尽早确定杂交定向;
②.精细化的管理;
③.提高组织化模式。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主任周振明:
①.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地域的饲草料条件降低成本;
②.把握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③.扩大空间。发展养牛事业,要把母牛的基数做大,扩大母牛的生存空间,让母牛更健康;
④.提高效率,保证能繁母牛一年一胎,达到变相节省饲料的目的。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牛羊传染病研究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尹鑫:
从疫病防控角度出发,提出三点建议。
①.重视布病的防控;
②.防控犊牛繁殖障碍的疾病,可以从养殖模式上做出一些改变;
③.做好饲养管理,避免梭菌的感染。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正高级畜牧师金双勇博士:
①.品种是决定肉牛行业发展的关键;
④.节本增效是肉牛发展的关键,我们要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更加注重细节。
新疆泰昆集团饲料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副总监刘保仓博士:
①.建立一个科学的营养搭配标准;
②.围绕营养搭配标准整合原料资源,重视核心料的分配;
③.需要可执行的提高饲草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案。
2
现阶段发展规模化牧场的主要生产问题,技术瓶颈是什么?如何解决?
当前的形势下,牧场规模化有两个概念:
①.育肥牛必须规模化养殖。这样才在一定程度上使养殖技术得到有效应用,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②.母牛养殖要适度规模化。通过“适度”规模,保证母牛的繁殖率,实现经营主体收入增加。当然,适度规模也会受到土地资源等条件限制,不能违背客观条件而盲目发展。
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小型养殖场有着“养殖效益”之困,需充分考虑资金流转及养殖规模;而大型养殖场还受生产管理、技术及运营问题等瓶颈制约。针对眼下养殖场面临的困境,刘保仓博士建议,大型牛企养殖过程可以参考SOP操作指导书,并结合自身情况,对流程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控,从而补短板、强弱项,破解企业发展瓶颈。
平衡规模和效益才是规模化农场发展核心本质的问题。以千只以上母羊养殖场为例,想要效益最大化首先还是要实现工业化生产,此外,现代化养殖管理也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动力。从小农户角度来说,管理和交易成本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素。现在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和小农户联合不够,存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接下来,可以强化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的同时,也必然带动小农户的增收。
3
当前消费低迷,肉牛价格降幅较大,未来牛羊产业如何健康发展?
①.食品安全端,无论是养殖、原料还是饲料,都是食品安全问题中举足轻重的关键点;
②.动物吃的健康,吃的营养,才能从源头保证食品健康;
③.从原料到营养搭配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对于肉牛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①.育种首先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次是养殖水平以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②.基本理论:产品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③.散养肥牛在市场中具有相对优势。
针对产业以及管理的健康层面,提出三点建议:
①.动物健康,产业链就会健康;
②.加强管理层面;
③.兽医在行业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建立防控系统对动物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周振明围绕种,料,病,管,人,财,物提出了七个字的基本概念,同时强调了人才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针对财力以及物力的投入也作出了详细的论述。最后明确指出人、才、物是行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基础。
以企业健康为切入点,提出行业低谷时期如何度过周期是行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周期寿命作出了简单分析,如果没有企业的健康,牛羊的健康就失去了原本的保障,只要在路上,就永远有希望。
①.健康是一种状态,提出了理性养殖的观点,让牛羊自由运动,尊重动物本性;
③.在回归动物本性与规模化养殖的矛盾之间找到平衡点也是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惠尔之夜”晚宴
精彩的报告过后,由北京英惠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精心举办的“英惠尔之夜”晚宴在期待中隆重开启,嘉宾们在觥筹交错中链接商机,畅谈行业发展。晚宴上,发表了由反刍产业“双高”联盟技术委员会讨论通过的“双高论坛倡议”,为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互动搭建起产、学、研、用的开放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