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导的“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成果受到新华社专题报道

新华社杭州6月23日电题:公用品牌创造裂变——浙江“丽水山耕”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新华社记者谢云挺

创牌不到两年,“丽水山耕”声名鹊起。目前加入其中的当地农业企业有142家,涉及当地9大农业主导产业,至今实现销售逾11亿元,产品平均溢价30%以上。

“靠弱小的单个主体去打响品牌实在是太难了”

丽水地处浙南山区,境内崇山峻岭,有“浙江绿谷”“华东氧吧”之誉。如同地名一样,天赐秀山丽水,孕育物产众多。近些年来,丽水市依托当地资源禀赋,走生态精品农业之路。全市涌现出4100多个生产经营主体,2800多个品牌商标。但是,国家级农业龙头只有1家,著名商标屈指可数。

“靠弱小的单个主体去打响品牌实在是太难了,人力、财力、物力,样样都缺。”丽水市一些农业企业经营者说,创品牌要宣传,要包装策划、要大量资金,还要专业的品牌营销人才。一方面,看到了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的旺盛需求,另一方面,是众多弱小主体单打独斗创牌的无力感。生产的产品难以与消费者形成对接。

丽水意识到,实施品牌化,不仅仅要引导生产主体创品牌,当前更需要政府直接参与创品牌。他们邀请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策划,创建一个覆盖全市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并构建起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母子品牌”运行模式。实行农业企业子品牌严格准入和农产品溯源监管。

2014年9月,“丽水山耕”正式亮相后,在政府强力推动下,快速在浙江及周边省市叫响。通过不断提升母品牌“丽水山耕”的影响力,以“母鸡带小鸡”的方式,降低生产主体进入市场的成本,实现子品牌产品溢价,走活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之路。

“现在做农业,人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我们”

“丽水山耕”的运作方式是,丽水成立丽水市生态农业协会,由协会注册“丽水山耕”商标,并委托国有独资的丽水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运营,使得“丽水山耕”既体现了政府背书的权威性,又有行业的约束性,同时不失市场主体的灵活性。

丽水农业投资发展公司总经理徐炳东说,设立“农投公司”的目的就是围绕“生态精品”的发展定位,构建农业公共服务体系,而“丽水山耕”就是政府为生产主体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一方面,运用政府宣介推广品牌的独特优势,比如举办“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博览会”等活动,不断提升“丽水山耕”品牌影响力,带动子品牌产品价格增值。

另一方面,从各类农产品供给侧的各个环节,比如,标准化生产、信息化服务、金融化支撑、电商化发展等方面,“农投公司”以投资参股等方式,与丽水蓝城农科检测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市场化的全产业链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大大增强了农产品供给侧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丽水山耕"让我们的农产品搭上溢价的班车。”丽水百味农业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小方说,以前他打“浙百味”牌子生产“三年老姜”,“生态莲子”,尽管品质优异但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就是不相信,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加入“丽水山耕”梯队后,价钱一下涨了三、五倍,还供不应求。

陈小方说,有了广阔的市场销路,我们就把更多农户组织起来,让更多田地改种市场对路产品。农户的收入也水涨船高。“过去做农业,人们用同情眼光看我们,现在都用羡慕的眼光看我们。”

“丽水山耕”启示:推动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正当时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陈剑平说,当前农业供给侧的突出矛盾是无效产能过大,造成农产品滞销,而有效供给不足。“看着东西挺多,想要的买不上。”陈剑平说,品牌化就是按照消费者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内涵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完全一致。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博士说,我国农业的根本特点是“多、小、散”,牌子众多,能叫响的少。大量农产品只有商标,没有品牌,小打小闹,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产业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也难以满足消费需求的变化。“"丽水山耕"的特殊价值,恰恰在于充分发挥了政府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让我们看到了一条可具推广的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道路。”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三农部部长顾益康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就像一张渔网,有着方方面面要改的“网眼”,需要有系统观、统筹观、发展观来看待改革。从“丽水山耕”的实践情况看,这个区域公用品牌就像供给侧“渔网”上的总绳,总绳一牵,“网眼”跟着动,使供给侧改革收到了“纲举目张”的效果。

“现阶段,农业品牌化应该主攻"区域公用品牌",以此带动企业品牌迅速成长。”浙江省副省长黄旭明认为,“双商标制”是中国农业品牌化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国务院近日出台的《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指出,发挥好政府、企业、社会作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解决制约品牌发展和供需结构升级的突出问题。胡晓云认为,在农业供给侧改革方面,政府推动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正当时。

THE END
1.“政府+企业”打造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业品牌的打造,包括区域品牌的打造,是中国农业现代化一体中应有的部分。我认为,中国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是“政府+企业”。区域品牌是公共资源,在目前情况下只有政府才有权力使用,也可以委托给具有公共管理职能或者是被赋予部分公共管理功能的机构使用,政府要承担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企业”http://journal.crnews.net/ncgztxcs/2019/dslq/gdzc/929159_20190807023642.html
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共创组合路径研究【摘要】:文章以我国17个茶叶区域品牌为例,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共创的路径进行组态研究,将我国高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共创的有效组合路径总结为两种:“聚活力增投入”内育式价值共创和“谋扩张强背书”外延式价值共创。“聚活力增投入”内育式价值共创以区域经济活力为基本支撑,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YLG202211006.htm
3.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发展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积极培育创建农牧业品牌,打造农牧业提质增效新引擎,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步伐逐年加快。尽管如此,内蒙古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结合托克托县农产品发展实际,对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路径进行探讨,为我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发展提供启示。http://www.cvpphbzx.cn/nd.jsp?id=1251
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互联网传播影响力指数研究报告(2024)》在本网讯 近日,在浙江杭州举办的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土特产”集中推介交流活动上,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连续第二年发布《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互联网传播影响力指数研究报告(2024)》。报告对纳入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3年)、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的部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及2023年网络销售额排https://www.agri.cn/zx/nyyw/202411/t20241112_8688608.htm
5.《关于凉山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决策咨询《关于凉山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的对策建议》——决策咨询研究成果 - 决策咨询 - 科研咨政 - 中共凉山彝族自治州委党校https://www.lszwdx.cn/info/1832.html
6.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来房调研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房县新闻网讯记者 绳晓 报道:9月12日,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一行来房县调研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情况。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马兰起主持座谈会。 会上,县黄酒发展中心、蔬菜服务中心分别汇报了房县黄酒、房县小花菇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情况。与会人员围绕黄酒、小花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http://www.fxxww.net/p/187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