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品牌化助推乡村振兴

如今,提起新西兰很多人就会想到“奇异果”。其实这种名为“奇异果”的昂贵水果就是原产自中国的猕猴桃,据记载为李时珍所命名。百年前,两棵种苗被西方传教士带到了新西兰,经过培育,变成了今天身价碾压“始祖”猕猴桃的奇异果。反观我国今日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可谓琳琅满目,从科研示范到田间种植,红心、黄心、蓝心等品种应有尽有。但现实很无奈,进口的奇异果论个卖,国产的猕猴桃论斤称,症结在哪里就在于品牌。好品牌意味着标准化的稳定品质,只有在单果的重量、硬度,VC含量、酸甜度等方面都符合一定的标准,才能被称为“奇异果”。

没有种不出来的,只有卖不出的。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表示,近些年各地时不时就会出现农产品滞销情况,那些卖不出去的农产品,绝大多数是没有品牌的产品。我们的很多特色农产品,粮食、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从产量上来看,绝对是世界第一,有些从质量上来看也是一流的,但没名没牌的,除了少数口口相传打出的老品牌,不少优质农产品都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农业品牌杂而不名,是我国农业产业大而不强的集中体现。

为什么没品牌,说白了就是品牌意识不够,很多人认为注册了商标就是有了品牌,在概念上就混淆了品牌和商标。将精力和资金投入了生产中,而忽略了品牌的打造,导致“抱着金饭碗没饭吃”的局面。中国是茶叶大国,国人喜欢饮茶,世界上最好的茶种几乎都在中国。而立顿这一世界最赚钱的茶叶流通品牌却诞生于几乎不产茶的英国。千家茶企不敌一家立顿,症结就在于品牌结构,因此,必须加快逐步实现农业由数量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业品牌贯穿农业供给体系全过程,覆盖农业全产业链、价值链,已成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标志。

培育品牌组织引导不缺位

同时,为增强北京农业好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组织专人对2017-2018年度共计74个北京农业好品牌进行了专业宣传照的拍摄活动。并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面向全国采购商、经销商,组织开展了2018年度北京农业好品牌的现场发布仪式及推介活动。

科技要素点亮新农业品牌

2018年北京市面向全国推介了30个北京农业好品牌,加上2017年发布的44家,获得农业好品牌称号的一共74家。细数这些企业,科技、互联网、电商等关键词频现,体现了农企从传统种养向前沿科技和农产品深度开发转变的趋势。

北京市大兴区的一家农企,通过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珍稀菌种和食用菌功能食品,打通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申请了“黑鸡枞”专利种植技术,自主研发出50余种高品质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产品在国内畅销的同时,还出口韩国、美国、德国等地。

北京丰台区一家芽菜公司在开发纸上芽苗菜种植技术的基础上,深度研发出了一款芽苗菜功能性营养保健产品。10吨芽苗菜磨成粉,生产出1吨的营养品,剩余的原料还能做成面膜、护肤品和手工皂,极大丰富了芽苗菜的产品种类和应用范围。像芽苗菜产品深耕一样,北京昌平区一家果品合作社通过催化生长,提升草莓的发芽分化率,让昌平草莓做到了一年四季结果。此外还有生物科技公司的土壤改良技术、海洋产业公司的海藻肥、农业科技公司的循环农业、种业科技公司的种业科技,这些以科技为要素的农业企业依托科技获得了比其他传统农业企业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北京农业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养殖业逐渐退出的大背景下,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各类资源的限制下通过科技创新寻求突破,不断提升农产品增加值。持续为市民提供丰富、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观光农业、优质新品种、农业衍生品等,是具有前沿科技创新理念的品牌农企为消费者带来的深度体验。

以国家战略推进农业品牌化

品牌是国家形象的代表,品牌化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美国大豆、日本金枪鱼、哥伦比亚咖啡、荷兰牛奶、泰国大米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代表国家形象的品牌产品。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从数量上看,农产品的产销量居世界第一,一些有传统出口优势的农产品,在国际上占据的也不是高端市场,在国际竞争中常常矮人一头,缺少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绝对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所以寻求国际市场认同是品牌化建设很重要的意义。

与工业品牌不同,农业品牌大多是地理标志产品,作为整体呈现在人们面前,称为区域公用品牌。一些本来具有优势的公用品牌,由于保护机制不健全,无法持续保持影响力。一些农企搭上区域公用品牌的“顺风车”后便不思进取,即便是金字招牌也难免被透支。而一些有影响力的品牌又常常假货充斥,最为著名的就是近年来被大量假冒产品冲击严重冲击的五常大米,因此才有了那句令人五味杂陈的“天下大米假五常”。

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已经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一项紧迫任务。发达国家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上虽然各有各的路径,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把品牌建设上升到参与全球农业竞争的国家战略高度。这些国家品牌化的基本经验是科学规划品牌发展战略,制定国际化品牌认证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加强品牌的创新与保护,加大政府扶持并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是国家品牌农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日本2003年出台了“日本品牌战略”,成立了专门的推行知识产权战略部,实行品牌发展支持事业,并且把品牌作为知识产权一个重要部分加以保护。美国对品牌农业进行减税、资金支持、贷款等政策,2007年对农业的补贴总额就达到了1180亿美元。荷兰郁金香在国际市场占比65%,是国际知名品牌,它的鲜果蔬菜的促销都是由绿色产品国际组织来进行,这个组织占有荷兰农产品拍卖销售75%以上的份额,而且它的经费来自于各拍卖会上对生产人的征税,是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实施品牌战略是市场国际化所决定的,已是大势所趋,需要提快脚步。

【手记】

如今,品牌农业已经渐入人心。很多地方都把农业品牌建设作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创新思维,勇于尝试,农业品牌建设工作开创了新局面。从“吃饭农业”到品牌农业的号角已经吹响。相信未来10年在中国农业品牌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农业品牌闪亮登场,向世界展示中国农业的力量。农业品牌建设未来定能再上新台阶,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作出更大贡献。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