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强化品牌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企业、城市、地区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省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焦春海介绍,湖北不断深化对品牌建设的认识,将质量品牌建设列入“十四五”规划,强调“振兴湖北制造、叫响湖北品牌”,科学制定品牌强省战略并强力推进实施,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制定《关于推进品牌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明确了品牌建设的目标定位和推进举措。各地各部门围绕推动品牌建设、构建品牌体系、营造品牌环境、繁荣品牌经济,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涌现出了一大批优质品牌,高质量发展的湖北品牌效应开始显现。

焦春海表示,近年来,湖北布局并推进了一批区域性农业特色产业和特色品牌的建设,效果良好,湖北特色农业产业正在从“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湖北特色农业品牌,还可以在五个方面持续发力,包括强化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一批特色品牌;强化大品牌战略,重点建设一批价值过100亿元的区域公共特色农业大品牌;强化名优品牌建设,扶持做大做强一批价值过30亿元的区域公共特色农业品牌;强化地方“成长型”品牌培育,推动建设一批专精特新特色农业品牌;强化品牌文化赋能,提高品牌认知度。

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省政协委员、湖北中医药大学校长刘松林介绍,近年来,湖北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出台了以《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湖北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湖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及一系列配套支持文件,形成了“1+N”政策体系,为湖北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提供了动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点项目落户湖北,全国首个中医药领域省级实验室——湖北时珍实验室建设全力推进。

为加快湖北中医药强省建设,刘松林建议,一方面要建强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中医药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建强紧密型县域中医共同体,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全力打造标准数字化、数据一体化、服务智慧化的数智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打造中医药品牌和头部企业,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加快湖北时珍实验室建设,推进科技助力中医药事业产业转型升级。

刘松林说,为进一步推进湖北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下一步,湖北中医药大学将充分发挥中医药“五种资源”优势,以服务中医药全产业链、中医药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为导向,奋力跑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全方位培养一流中医药人才,进一步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吸引更多优秀的青年人学习中医,进入中医药队伍。落实“时珍工程”,加强名医名家学术思想和特色技术的传承,全面提升人才供给“量和质”。高质量开展中医药科技创新,高标准推进湖北时珍实验室建设,加快打造“创新、团队、资本、产业”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紧盯人才和成果“两个增量”,培育和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和产业技术攻关,研发更多高质量“中国药”,提升湖北在国家中医药创新中的战略地位和影响力。深层次拓展中医药社会服务,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建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打造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助力突破性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指导,推动中药材种植向重质量、求效益转变。此外,擦亮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品牌,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浓厚氛围。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省政协委员,省中小企业协会会长,盛隆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谢清伦介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湖北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具体实践,是推动湖北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跟跑”“并跑”再到“领跑”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湖北高度重视推进新型工业化,出台工作方案、开展专项调度、强化督办落实,建立上下联动、系统完备的推进机制,全省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成效显现,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制造强国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湖北在强化创新驱动和数字赋能,聚焦优势产业、重点环节、重点企业发力,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谢清伦认为,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打造一批纵向关联、横向耦合、综合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更加深入、集群效应更加凸显、产业能级更大提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引领带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整体水平提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加快建设先行区提供有力产业支撑。

具体到能源装备领域,谢清伦建议抢抓国产替代机遇,打造“中部电气之都”。一是抢抓“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数据通讯等行业高速发展,为智能化低压电器产业带来的可观增量和难得机会,做好电气产业发展顶层规划,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二是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创新平台,强化链创平台的技术服务支撑作用,带动电气行业倍增发展。三是支持龙头企业快速集聚优势资源,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标准制定、技术创新、品牌创建、产销合作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牵头带动电气产业整体跃升。四是突破性发展绿色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带动电气产业提档升级,支持本土国产品牌在“一带一路”项目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五是推动教育改革与产业发展融合互促,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THE END
1.以品牌强农战略助推农业强省建设虽然江西省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业产业“大而不强、优而无势、有名不响”的境况还未根本改变,与江西省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国家重要粮食主产省、农产品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品牌强农战略,助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http://www.chama.org.cn/zxt/tzgg/202404/t20240403_8621974.htm
2.师说经管(第52期)之经管资政‖推进我省农业品牌化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是要强化政策扶持。农业农村、发改、财政、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主动搞好服务;设立品牌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创建优势农业品牌的经营主体给予重点倾斜;各级政策性投资担保机构要加大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放宽担保条件,优惠担保费率。金融机构要加强信贷产品创新,向农业企业提供以农产品品http://gsxy.zuel.edu.cn/2022/1006/c13490a308231/pagem.psp
3.以品牌强农战略助推农业强省建设虽然江西省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业产业“大而不强、优而无势、有名不响”的境况还未根本改变,与江西省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国家重要粮食主产省、农产品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品牌强农战略,助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3200574131073518218&item_id=13200574131073518218
4.农商研究院上海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的思考新形势下,应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强化农业品牌顶层设计和制度创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富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品牌。要通过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具体来看,上海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21749278/?type=like
5.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品牌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打造提升农业品牌助推农业(四)强化营销,推介品牌……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品牌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打造提升农业品牌 助推农业转型升级今年以来,县农业农村局切实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创新驱动、标准引领”的基本思路,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六大行动”,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工作,农业品牌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县农业农村局以“https://www.wm114.cn/wen/230/459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