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钱,农产品能不能做品牌?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我们也想做品牌,但是规模不大,也没有钱,该怎么办?”

对于资金相对匮乏的家庭农场而言,似乎打造品牌遥不可及。没钱就不能做品牌吗?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打造营销优势?

诚然,做品牌不能没有资金,但这也不代表中小型的农业企业和个人从业者不能涉足品牌的范畴,建立自己的营销优势。品牌的培育犹如种树栽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一些处于品牌基础培育期的新农人,只要找到亮点,运用技巧提升销售能力并非难事。

弥补营销方面的短板,需要快速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曾总结了“用名人、进名店、借名会”的核心方法,是广大中小型农企可以借鉴的技巧。明确指出,品牌是产品结构性过剩的产物,某种意义上说,有产量才有品牌。对于目前没有条件“砸钱”做品牌的农业经营主体而言,在品牌的基础培育期,学会“花小钱,办大事”实现营销优势是市场上的关键决胜点。

用名人:善于发现身边人的美好

塑造个人IP,注入品牌灵魂是百试不厌的好方法,也是很多大品牌的雏形,我们熟知的“老干妈”,就是从一碗凉粉开始,逐渐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喜爱。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振亚表示,短视频实现的点对点农产品销售有效缩短了中间环节,增加了农户收益,降低了农产品价格。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加速农产品流通,打造农产品品牌。

“用名人”也并不意味着要花费巨资聘请巨星代言,家庭农场可以挖掘更具性价比且贴合农产品特质的名人资源,有时,身边的人就是最好的选择。

另外,年轻的新农人形象也很受欢迎。近年来,在城市辞职回家乡创业人越来越多,在社交媒体讲述创业艰辛与坚持,从选种、种植难题到收获喜悦,引发共鸣,为自己的家乡代言成为了一股流行趋势,也在电商平台有了稳定的客流资源。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从2012年到2022年底,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220万人123。据《“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到2025年,这一数据将超过1500万人。

此外,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也是宝贵的名人资源。他们专业的知识背书能够为农产品的品质提供有力保障。例如,专注于有机蔬菜种植的家庭农场,邀请农业大学的教授对其种植过程进行评估与指导,教授定期前来农场检查土壤肥力、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并给出专业建议等等。农场将这些与专家教授的交流点滴记录下来,制作成宣传资料,消费者看到专家的认可,对蔬菜品质更加放心,愿意为带有专家“印记”的蔬菜支付更高价格,品牌形象也随之稳固。

进名店:搭乘品牌快车

除了进行私域渠道的推广以外,大型连锁超市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重要阵地,能够与大型商超合作,就等于具有了成熟的品牌形象、庞大的消费群体以及优质的销售渠道。许多家庭农场因担心高昂的入场费、复杂的供应链要求而望而却步。实际上,一些超市为了丰富产品种类、支持本地农业发展,设有专门面向小型农户的合作通道。家庭农场可以积极与超市采购部门沟通,打造特色精品,推广自己的农场品牌。

消费主体为城市的中高端人群,因此获得大型商超的青睐,突出自身农产品的特色非常重要,如有机、无污染、独特口感等。如鸡蛋,可以做功能性的叶黄素鸡蛋,突出新鲜生态,加工产品如地方传统美食,抑或是品种稀缺性的挖掘,推广小众优良品种,都是当下市场的主流需求。其次,把产品的包装进行升级,更加卫生、简洁的小包装,让农产品也能给顾客留下高端、干净的好印象。

虽说是“进名店”,但不必一味追求像盒马、京东这样的全国性连锁品牌,这一类渠道的要求高、回报少,不一定适合家庭农场。可以大胆对接当地的大型商超,不必担心市场空间小,只要先用优良的品质赢得小范围的消费者认可,吸引回头客,才是这一阶段“滚雪球”发展的基础。

除了生鲜超市,餐饮品牌店也是不错的选择。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曾经提出农产品品牌产业化的“死亡之谷”,农产品变成食品,才能更加直接地被人们体验,形成了地标美食品牌可以加倍传播广度。如黑猪肉、农家土鸡等特色食材,可以与餐饮店达成合作,除食材供应外,还在店内设展示销售台,来用餐得顾客都能了解到食材背后的故事,宣传农场的品牌。

特色农产品店同样不容忽视。在旅游景区、文化街区等地,这类店铺云集,它们聚焦于地方特色、民俗风情浓厚的产品。家庭农场若拥有地域标志性强的农产品,运用技巧,如在黄山风景区销售印有风景图案的限定包装农产品伴手礼,以及某些文创类产品,精准触达游客、文化爱好者等目标客户。

借名会:制造品牌高光时刻

众所周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就是参加各种展销会、大型会议,但是对于经费有限的经营主体,奔波于展会并不现实。如何低成本参加展会?一是珍惜相应的渠道资源,利用好政府推荐的培训、调研等机会做好延伸宣传。

二是充分利用本地的节庆活动。如各地的伏羊节、民族文化节、村ba等等,兴办赛事,抓住机会向本地和外地游客展示自身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讲好品牌故事。毕竟农产品不稀有,稀有的是文化,是此地、此时、品尝此物的心情,定格消费者的印象——就是留下深刻的记忆。

即便没有充裕的资金,家庭农场通过巧妙运用“三名战略”——用名人、进名店、借名会”完全能够打造出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实现优质优价。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农场主们充分挖掘自身农产品的优势,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灵活运用各种资源,持之以恒地塑造品牌形象,讲出家乡的故事。

讲什么样的故事?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总结了农产品背后的“三个世界”——历史人文世界、绿色生态世界、品质美味世界,就是新型农业主体打造品牌的一个底层逻辑。

讲一个千年非遗的故事,讲我家祖祖辈辈的好手艺、好口碑,讲讲我们村最正宗的宝藏美食,讲养育我成长的绿水青山……把自己当成“明星”,把家乡的人文当成灵魂,品牌才有生命力;树立文化自信,方能树立品牌。如此,农产品品牌之路将越走越宽,为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未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细分与消费者需求的升级,这些扎根于土地、富有创意的农产品品牌无论在哪个平台上,都能闪闪发光。

THE END
1.政协铜川市十三届五次大会发言材料同时,要按照“技术统一研发、产业集中孵化、规模效益并重”的原则,一盘棋、高起点、大手笔开发紫砂资源,避免出现作坊式生产、行业内部恶性竞争的混乱局面。在陈炉陶瓷工业园区建设若干条紫陶制品生产线,促进印台乃至全市工业转型升级。 3、打响品牌,加快研发推广。建议尽快成立印台区紫陶产品研发推广中心,组织专业团队,http://www.sxtczx.gov.cn/zhengxiegongzuo/jianyanxiance/dahuifayan/8186.html
2.平武发挥特色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聚焦产业化加快农业品牌建设 “农业特色化、高端化,离不开品牌打造,有了品牌,农业就有了更高的价值,市场才会为高出来的那部分价值买单,老百姓也才会真正尝到农业的甜头。”县农业农村局质安股相关负责人在谈及农业品牌化的意义时说。 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让平武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过去的一年,平武农业部门更是将http://www.myrb.net/html/2023/news/2/343458.html
3.当代广西网从“卖产品”到“卖品牌”,田阳区把农业产业品牌建设当作提高群众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充盈乡村振兴的产业之实,让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通讯员 黄颖)https://wap.ddgx.cn/show/49978.html
4.商业保险与三农问题12篇(全文)从农业保险的特点和长期发展来看, 对于投入大、见效慢、短期回收成本难的农业保险, 缺少政府财政的大力补贴, 想进一步发展是不可能的。而当前我国对三农建设的资金支持, 投入到农业保险上金额很少, 这严重阻碍了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财政的补贴应当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部分, 对经济发达地区, 中央给政策地方拿钱, 对https://www.99xueshu.com/w/ikeytdokmb5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