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着力打造农业品牌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案

农业品牌创建已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新举措,引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为助推我市农业品牌创建工作,市政协将“着力打造农业品牌,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作为2024年度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议题。建议案形成后,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充分肯定。市委书记吴锦亲自作出批示:“建议案很有见地,对打造荆州农业品牌矩阵提出了清晰而管用的思路和方法,各级三农部门要认真阅研,切实加强农业品牌建设,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现予刊发,供借鉴参考。

根据中共荆州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市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市政协近期围绕“着力打造农业品牌,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开展调研,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经市政协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深入协商,提出建议案如下。

一、正确认识我市农业品牌建设现状

2.品牌建设任重道远。地方规划引领有待加强。全市和各县市区分别主打哪几个品牌、协同打哪几个品牌,不够明确集中。企业品牌意识有待提升。企业有的有品无牌,有的有牌无市,有的宁守无市自有品牌,不用有市公用品牌。品牌处于“多而散、小而弱”状态。创建基础有待夯实。品牌建设之基在龙头企业发力,龙头企业缺乏之因在于培育和招商引资乏力。标准执行有待强化。生产标准不统一或者标准执行不到位,导致产品品质良莠不齐,影响品牌形象效益。标准化种植养殖面积偏小,全市国家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仅20万亩、省级“两品一标”3示范基地仅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7.2%。

二、擦亮和争创国家级品牌

3.推动品牌高端化发展。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全国性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牌。支持洪湖莲藕、两湖绿谷、公安葡萄、洪湖清水、小胡鸭等擦亮或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加大“荆州鱼糕”中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石首笔架鱼肚和公安牛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知名品牌推介力度,不断提升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

4.加快建设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与集散基地。加快推进两湖绿谷整体成功搬迁,构建“线下市场+线上市场+大宗农产品现货交易”新运营模式,将两湖绿谷农产品智慧物流园打造成华中龙头枢纽、全国重要节点农产品集散、交易、冷链仓储物流基地,确保农产品交易量和交易额稳居全国农批市场前列。支持“公安葡萄”交易平台做大做强,以“买全国、卖全国”为目标,打造名副其实的“江南葡萄第一县”。支持监利“毛市佬面点”“公安锅盔”学习“沙县小吃”做法,“走全国、卖全国”。

三、高扬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荆州旗帜

5.当好“洪湖莲藕”公用品牌旗舰。全面落实“莲七条”,抢先制定包括产地生态、生产过程、产品品质、储存运输、品质溯源等在内的莲藕产业全流程标准体系,规范品牌使用管理,扩大用标企业规模,切实加强品牌保护。加快打造全国一流优质莲藕良种繁育基地、生产供应基地和精深加工基地,将全省乃至全国莲藕产业核心区牢牢锚定在洪湖。

6.建成“江汉大米”公用品牌核心区。按照“米九条”“米十条”要求,全力打造“江汉大米”核心区,力争“江汉大米”数字科技公司总部,产业技术研究院迁至荆州。组建“江汉大米”市级运营平台,练好绿色高效保优栽培、稻米加工工艺升级、农田水利配套保障等内功,支持更多优质稻米生产加工企业在荆州加入“江汉大米”行列,推动形成“江汉大米”发源于荆州、精品在荆州共识。

7.打造小龙虾、黄鳝公用品牌核心基地群。确立荆州产小龙虾和黄鳝在“潜江小龙虾”“仙桃黄鳝”品牌中的核心产区地位,精心打造四湖流域小龙虾、黄鳝养殖基地群落,实际形成“潜江龙虾仙桃鳝,核心产区在荆州”格局。

四、合力打造“荆州味道”区域公用品牌

8.以楚味之源彰显“荆州味道”。充分运用《楚辞》中的《招魂》《大招》和《淮南子·齐俗训》对楚人美食的颂扬以及考古发现的楚国腌鱼和丰富的餐饮器具文物,深度诠释“荆州味道”无比的历史优势。用好“楚菜地标美食城市”金字招牌,讲好“楚菜美食故事”,发挥楚菜研究院引领作用,打造一批特色楚菜馆、聘请一批“楚菜美食推荐官”、培育一批楚菜大师、制作一批时尚潮流的美食微综艺和纪录片。

9.着力打造农产品线上交易精品品牌。支持品牌企业与头部电商企业共建“荆州味道”特色农产品专区。推进电商平台暨网红孵化产业园建设,围绕提升洪湖莲藕品牌影响力,做实做优洪湖水产品网上交易市场。鼓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与知名流量平台、电商平台、网络直播达人合作,将“荆州味道就是抖味”短视频挑战赛打造成更具影响力的精品品牌。

10.奋力创建“洪湖清水”绿色养殖公共品牌。依托“洪湖清水”中国驰名商标和“一曲洪湖水”的天下共知,在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中,按照“绿色”“有机”品质标准制定“洪湖清水”养殖标准。在全市开展“清水蟹”“清水虾”“清水鱼”等绿色有机清水养殖基地创建活动,以江汉平原现代水网先导区建设为统领,从源头上治理水产养殖面源污染,掀起一场清水养殖绿色革命。

五、夯实农业品牌建设产业之基

11.加力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永远的朝阳产业。做强农业品牌,关键是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一要加力做大做强现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扛起农业品牌建设责任;二要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为荆州农业品牌赋能加力;三要创新发展理念,围绕知名品牌打造产业链、培育供应链。

六、全市联动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

12.“一县一品”、品牌强农。制定和建立全市农业品牌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和工作机制。按照“一县一品”要求,一个县市区着力主打一个地方特色浓厚、产业优势明显、市场潜力较大、文化底蕴深厚的精品品牌。联动合力打造全省全市公用品牌,以评选十佳地理标志产品、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十大餐饮名街、十佳名店、十大农销明星网红等为抓手,推进品牌强农落实落地。

注释:

1.“米九条”:省委农办2023年3月印发的《关于打造“江汉大米”品牌的实施意见》。

2.“米十条”: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2024年8月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江汉大米”品牌核心地全面发展优质稻米产业的实施意见》。

3.“两品一标”:绿色食品产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

4.“莲七条”:省委农办2024年8月印发的《关于推进莲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THE END
1.阿里研究院:你买到的品牌农产品是这样打造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农业品牌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和有力抓手。在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充分运用好电商平台,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http://www.aliresearch.com/ch/information/informationdetails?articleCode=232045422154223616&type=%E6%96%B0%E9%97%BB&special=%E6%95%B0%E5%AD%97%E4%B9%A1%E6%9D%91
2.民革长沙市委员会建议:品牌建设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月6日讯(记者 彭玮蔚)宁乡花猪、罗代黑猪、浏阳黑山羊……长沙拥有众多特色农产品品牌,如何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昨日,民革长沙市委员会建议,长沙要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 调研 已打造一批“国字号”农业品牌 近年来,长沙大力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通过现代农业园区的有效聚集https://www.icswb.com/h/101055/20170106/460292_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