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内蒙古品牌大会发布《内蒙古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报告(2023)》

发布人:哈达内蒙古品牌建设促进会秘书长

引言

在此,在从事品牌事业的同仁相聚呼和浩特,在我们共同期待的第十届内蒙古品牌大会,我代表内蒙古品牌建设促进会,作2023年度《内蒙古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报告》。

一、收官之年有作为

2023年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的收官之年。2021年4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提出培育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及享有一定影响力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为核心的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依托奶业、牛羊肉、羊绒、马铃薯、玉米等优势主导产业,结合打造城市名片有关工作部署,打响中国乳都、中国薯都、中国羊绒城、中国肉羊之乡、中国牛羊肉美食之都、中国草原生态稻米之都、世界小米之乡等品牌。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是自治区为加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深入挖掘品牌价值,增加绿色优质农畜产品供给,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经过不懈努力,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行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圆满收官。概括说,有以下几点值得总结:

(一)上下联动,合力推进

过去的一年里,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在对各盟市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责任和协调机制,积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实现了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不断攀升。

一年来,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把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作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业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收官行动。结合本地区实际,发挥区域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部署。根据职能对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各环节开展督查指导,将建设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考核相衔接,建立梯次推进的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机制,形成了“培育一批、提升一批、推荐一批、储备一批”的发展新格局。鼓励旗县(市、区)立足地方资源禀赋,聚焦主导产业,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县域公用品牌,实现“一县(旗)一品”的农牧业品牌格局的工作目标。

(二)市场主导,企业主体

过去的一年里,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依托产业优势,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现代农牧业产业园、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建设工作,打造了一批优质品牌。

一年来,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把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规律作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取得成功必须遵守的原则。按照市场需求和市场规律创新品牌、设计品牌、经营品牌、锻造品牌,满足消费群体多样化需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占有率、品牌忠诚度、领导力、影响力、覆盖区域及消费者的喜爱度检验一个品牌的成功与否。重点围绕奶业、玉米、肉牛、肉羊、羊绒、马铃薯、林草七大类特色主导产业进行品牌培树,实行一个品种、一个方案、一个专业设计团队、一套推广营销策略的办法,强化高端形象设计和宣传推介,全面强化特色系列农畜产品影响力。

一年来,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把独立的企业精神作为品牌的灵魂。鼓励企业通过制定符合实际发展的品牌建设措施,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补链条、兴业态,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市场供给,促进渠道嫁接和销售转化,提高品牌产品溢价能力;通过实施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建设,不断加大对种业、奶业、绿色种植养殖、智慧农牧业、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等关键技术的攻关与集成示范应用力度,形成覆盖草种业、奶牛、肉牛、肉羊、马铃薯5个优势产业和大豆、杂粮、蔬菜、向日葵、甜菜等14个特色产业;通过建立覆盖生产源头、市场价格、消费反馈、质量追溯等在内的管理平台,调节产销活动,夯实品牌的稳定输出能力;通过支持符合条件的农牧业经营主体使用区域公用品牌,立足区域发展实际,统筹产业发展和市场消费需求,因地制宜选准产业,聚焦主导特色产业,扩大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和使用区域公用品牌市场主体的市场竞争力。

(三)政策引领,要素集聚

过去的一年里,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建立品牌激励机制,推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发展,为品牌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一年来,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把要素聚集作为催生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树立符合区域发展的思路,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激发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活力。积极发挥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农牧业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进优秀人才、先进技术、现代管理模式等优势资源要素向农牧业集聚,全方位激发了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新活力。加大产业帮扶,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要素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带动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质增效。通过主动靠前服务,加速发现、支持和培育一大批创新能力突出的区域优秀科技企业政策、资本、人才三链联动,助力小微企业孵化做大。

二、转型之年有亮点

2023年是内蒙古“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转型之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的通知》,其中就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作为重要板块列出了16条政策清单,为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与活力。3月,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出台《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管理评价指导办法(试行)》,提出准确掌握全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状况,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水平,提高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管理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高效转型,务实求变

过去的一年里,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通过整合资源、做精做优品牌,促进了农牧产业发展升级转型和提质增效,扩大了企业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整体溢价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一年来,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把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作为提升品牌整体溢价能力的举措。实施优质高效增粮示范行动,对39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实施1920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给予支持;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土地资源适度有序开发综合利用,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支持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良种化水平提升、优势特色品种培育三大工程;开展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继续对优势产业和特色项目进行滚动支持;建立优良品种奖励机制,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新品种,一次性给予奖补。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增加优质奶源供应,鼓励新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推动优质奶牛扩群增量;支持奶牛育种扩群增量,支持乳制品加工企业提高生鲜乳加工能力。

一年来,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把在务实求变上真作为当作工作要求。认真研究全区域间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不同的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支持建设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巩固提升奶业、玉米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肉牛、肉羊、向日葵、羊绒、马铃薯、杂粮杂豆、小麦、蔬菜、饲草料和大豆10个百亿级产业;扎实推进肉类生产,实施肉牛、肉羊、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鼓励就地新建改建大型屠宰项目,配套建设畜禽产品精细分割、冷链加工及配送体系;对符合条件的产业集群、产业强镇、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给予相应补贴;支持建立农牧业品牌目录,鼓励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畜产品认证,发展地理标志农畜产品,推动“蒙”字标认证,开展品牌宣传推介;支持试点旗县(市、区)加快农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支持盟市创建星级农贸市场;重点对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牧民合作社等适度规模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

(二)精品培育,提升形象

过去的一年里,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以内蒙古特色优势农畜产品资源为依托,以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制定并实施了内蒙古农牧业品牌精品培育行动,进一步提升农牧业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

一年来,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把精品培育行动作为突破点。探索采取统一品牌形象、统一标准体系、统一包装要素、统一宣传推介、统一市场营销的“五统一”模式,按照“12+N”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思路,以五大产业链为重点,兼顾其他特色产业,构建重点培育30个精品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聚焦特定区域、单一品类、优势产业链区域公用品牌,推介品牌培育典型案例。按照《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要求》地方标准、《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评价规范》团体标准和《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评价指导办法(试行)》要求,完善品牌建设标准化体系;支持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营主体申报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名录。指导规范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和管理,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带动产业集群、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发展的能力。推行农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推广实行统一追溯模式,加强绿色、有机认证和营养品质鉴评。2023年,锡林郭勒羊、敖汉小米区域公用品牌纳入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三)输出产品,开拓市场

过去的一年里,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重点打造区域化线上线下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平台,形成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点成面、以面成网布局全国市场优势,通过制定实施《内蒙古农畜产品输出工作方案》,助力内蒙古农牧产业整体发展。

一年来,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把搭建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平台作为工作重点。打造专业化品牌服务平台“内蒙古品牌工场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内蒙古数字品牌码云平台;指导“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展销推介体验中心”运营,完善中心合作主体和入驻品牌服务机制,举办系列订货推介会和品牌培育主题活动;指导成立“内蒙古农畜产品输出产业联盟”和“内蒙古知名品牌认定委员会”,开展“内蒙古知名品牌认定”工作;举办2023年中国品牌日主题活动和组织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参加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中国品牌国际发展论坛。引导品牌主体围绕市场消费形势提升品质、创新设计、改进服务、扩宽渠道;发挥行业协会、专业机构、高校智库、新闻媒体等作用,加强公共服务、营销推广、培训指导。遴选和培养“内蒙古农推官”,开展“内蒙古品牌推介—品牌农畜产品”直播间带货推介;组织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移动展厅“大篷车”全国行活动,全力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品牌统一大市场。

三、夯基之年有担当

2023年是内蒙古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夯基之年。3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在《求是》2023年第6期刊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一文,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办好两件大事,一件是努力完成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另一件是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7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要求打造“北疆文化”品牌,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内蒙古新篇章。

(一)国家基地,品牌发力

过去的一年里,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紧紧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战略任务,持续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一年来,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把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贡献品牌力量作为己任。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做强做优奶业、玉米产业,大力发展肉牛、肉羊、饲草产业,做大马铃薯、大豆、小麦、水稻、向日葵、蔬菜、杂粮杂豆、羊绒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燕麦、荞麦、胡麻、红干椒等特色产业和花卉、菌菇等林下经济;支持奶业、玉米、肉牛、肉羊、饲草、羊绒、马铃薯等重点产业全产业链建设,推进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优势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鼓励支持产品创新、食品研发,发展预制菜、脱水果蔬等;大力发展牛羊肉精细分割、冷鲜肉加工、熟食制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打造地域特色明显、带动能力突出、产品特征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构建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品牌化营销、融合化发展的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新格局;以“蒙”字标认证为牵引,塑造“生态内蒙古,绿色好味道”的品牌形象,加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

一年来,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把为创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农畜产品保护基地作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重要抓手。以产业强镇为基础、产业园为引擎、产业集群为骨干,形成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新格局,在成功申报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及1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的基础上,启动创建7个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依托,创建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培育壮大区域公用品牌,组织开展了第三批自治区特优区认定工作,到目前国家级特优区达到10个,自治区级特优区达到32个。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基础,建设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基地,做精做强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累计争取中央投资1.2亿元,对24个地理标志产品实施了保护工程。

(二)保持模范,品牌担当

过去的一年里,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紧紧围绕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要求,按高标准把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做得更好。

一年来,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把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品牌力量作为己任。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做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绿色有机品牌打造,加快建成供给保障能力强、产业链韧性强、科技装备支撑强、新型经营体系强、绿色发展水平强的农牧业强区,在夯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基础上做模范。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扩大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优质资源数量,增加绿色农畜产品产量,提高农牧业发展质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立足本地区农牧业资源优势,优化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布局和生产结构;发挥农牧民主体作用,尊重农牧民意愿,充分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

一年来,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把粮食产能建设、肉类保障供给、推进奶业振兴、做大羊绒产业、强化饲草基地建设作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题中应有之意。根据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组织实施粮食生产能力提升行动;提升肉牛、肉羊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推动地方特色乳制品发展;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和仓储设施建设;提升羊绒产业集中度和品牌国际影响力。通过制定实施《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五年行动计划》,设立产业化项目资金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参与全产业链建设,新推荐认定13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716家,其中国家级59家。推动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强农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农畜产品末端冷链设施设备应用和改造提升。

(三)北疆文化,品牌支撑

过去的一年里,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紧紧围绕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工作,让根植在北疆大地的优秀文化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活起来。

一年来,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把深入挖掘草原文化价值,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贡献品牌力量作为己任。在塑造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将草原上的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倡导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理念,体现热烈奔放和勇猛刚健的特质,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特色文化,依托区域公用品牌所蕴含的内涵表现出来。通过赋予区域公用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核心价值、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积极推动区域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彰显区域公用品牌的文化特色,提升区域文化自信,形成强烈的品牌文化力。来自草原上的锡林郭勒奶酪、锡林郭勒羊、呼伦贝尔草原羊肉、达茂草原羊、鄂尔多斯细毛羊、鄂托克阿尔巴斯羊肉、阿拉善白绒山羊、科尔沁牛、兴安盟牛肉、阿拉善双峰驼、阿拉善肉苁蓉,香飘四方……

一年来,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把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价值,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贡献品牌力量作为己任。在塑造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将千百年来各民族在农业生产劳动、社会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等文化,融入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内涵。通过讲好区域文化品牌故事,增进区域规模经济效应,给区域内企业和产业带来溢价,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打造与内蒙古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相契合的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象。产自农林区的兴安盟大米、敖汉小米、库伦荞麦、乌兰察布燕麦、巴彦淖尔小麦、通辽黄玉米、乌兰察布马铃薯、呼伦贝尔黑木耳、呼伦贝尔芥花油、呼伦贝尔大豆、乌海葡萄、河套向日葵、鄂托克螺旋藻、固阳黄芪、赤峰羊绒名扬天下……而天赋河套、源味武川、赤诚峰味、原味乌兰察布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气象万千……

结语

绿色是内蒙古最亮丽的底色和价值,也是内蒙古区域公用品牌和绿色农畜产品品牌核心品质和根本价值。2023年10月5日,《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国发〔2023〕16号下发,强调“推动内蒙古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必须紧扣打造国家级“粮仓”“肉库”“奶罐”“绒都”四张亮眼名片,为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任务落地见效贡献力量。

谢谢视听!让我们与2023挥手作别,让我们向2024招手道好,让我们不负当下,让我们未来可期!

THE END
1.“政府+企业”打造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业品牌的打造,包括区域品牌的打造,是中国农业现代化一体中应有的部分。我认为,中国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是“政府+企业”。区域品牌是公共资源,在目前情况下只有政府才有权力使用,也可以委托给具有公共管理职能或者是被赋予部分公共管理功能的机构使用,政府要承担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企业”http://journal.crnews.net/ncgztxcs/2019/dslq/gdzc/929159_20190807023642.html
2.规划计划规划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马连洼院区基础设施改造等16个建设项目立项公示2025-01-08 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2024-12-27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典型案例遴选推介工作的通知2024-10-28 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四个一批”要求扎实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http://www.moa.gov.cn/gk/ghjh_1/index.htm
3.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对于农业发展,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科技农业、智慧农业,打造专属的农产品品牌、有地域特点的农产品品牌是首要任务。现代农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培育壮大现代农业、塑造农产品品牌,是未来的重要方向。打造农产品品牌,不仅能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能赋予产品独特价值,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信任。通过标准化生产https://www.agri.cn/zx/xxlb/bj/202501/t20250113_8705464.htm
4.到2030年,全国优质饲草产量有望达到1.3亿吨——饲草产业迎“三增“黄骅近年积极推动苜蓿产业发展,打造现代农业特色品牌,目前已在羊二庄镇、旧城镇等乡镇发展了多个苜蓿集中种植区域。”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饲草工作站站长于合兴介绍。数据显示,目前,黄骅市苜蓿种植面积超20万亩,2023年产量17余万吨,苜蓿产业实现产值近4亿元,草农户均增收3万余元。 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250114/2ba14b8b60b94029951f94516b1c0a82/c.html
5.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日报 | 分享: 2023-10-30 成都都市圈深化“米袋子”“菜篮子”建设 (记者 黄欢) 记者29日并且后续还有几个客户准备要洽谈,这次在‘仁寿果’区域公用品牌的带领下参加这样的盛会,对企业和品牌每年约1100毫升的雨量和2200小时以上日照的气候资源,构成了布拖发展特色优质农畜产品的气候优势。布拖黑http://www.sc3n.com/index.php/index/news/topics/id?page=436
6.第九届内蒙古品牌大会发布《内蒙古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报告(2022)》出台政策方案,突出规划引领,强化标准建设。按照农业农村部“十四五”时期对农业农村发展领域重点规划要求,加大品牌投入,提升品牌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带动特色区域公用品牌快速发展。全面推进落实自治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在总结各地农牧业品牌目录制度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内蒙古品牌建设促进会完善农牧http://www.nmgppw.cn/newsinfo/5656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