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碳汇规模被夸大,从业者存在认知壁垒
小刘是我老家的朋友,最近入职了北京一家机构从事碳汇咨询。由于公司业务刚刚开始,只有一个有经验的领头人,现在领导让他梳理林业碳汇方面的标准,没想到标准竟然这么多,搞得很头大!然后他就找到了我,希望能祝他一臂之力。
通过植树造林、林业经营增加碳汇和减少排放,是未来四十年实现双碳目标中成本较低的路径之一。碳汇是随着双碳政策火起来的,有人说碳汇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我觉得有点言过其实,因为要排除一大块不符合碳汇标准的资源,不能简单根据我国林储资源总量去计算结果。
根据机构测算,碳汇市场供给量到2030年达到千亿应就不错了,但不管千亿还是万亿,小刘他如果搞不定基本工作,就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碳汇计量评估师”并不容易。不止是小刘,很多人对行业标准的掌握不够系统,甚至不清楚林业碳汇与森林碳汇的区别,就匆匆上前线干业务。也有很多手握大量林业资源的朋友,逮人就问怎么开发,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林地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就自己在那瞎忙活。
我把林业碳汇标准分为4类,并整理了能找到的20多份标准文件,大家可以在本文最后领取。我先分别介绍每类标准的用处和作用,包括林业碳汇方法学、技术规程和MRV编写标准。
林业碳汇方法学,精通只是敲门砖
我们经常能看到,有很多机构宣传自己业务、政府项目招标、企业招聘人才时,往往会把“精通多种碳汇方法学”作为必要条件,这是因为方法学有一定的门槛。以下是已经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碳汇方法学:
(1)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
编号:AR-CM-001-V01,共61页,2013年10月发布,现行标准
为满足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体系下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的要求,规范国内碳汇造林项目的计量和监测方法,推动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的造林活动,确保项目产生的碳汇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特开发制订了本《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
(2)竹子碳汇造林方法学
编号:AR-CM-002-V01,共45页,2013年10月发布,现行标准。
竹林作为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是我国重要的森林类型之一。我国竹子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竹类分布最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在竹子栽培、利用等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被誉为“竹子王国”。竹子造林是我国重要的造林类型之一,而现有的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方法学不适于竹子造林。本方法学在传统CDM造林再造林方法学的基础上,增加了竹产品碳库;提供了可供项目参与方选择的新的基线情景识别和额外性论证程序;提供竹子造林碳计量方法。
(3)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
编号:AR-CM-003-V01,共66页,2014年1月发布,现行标准。
“森林经营”是通过调整和控制森林的组成和结构、促进森林生长,以维持和提高森林生长量、碳储量及其他生态服务功能,从而增加森林碳汇。主要的森林经营活动包括:结构调整、树种更替、补植补造、林分抚育、复壮和综合措施等。
(4)可持续草地管理温室气体减排计量与监测方法学
编号:AR-CM-004-V01,共55页,2014年1月发布,现行标准。
通过管理可持续草地,增加碳储量和/或减少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并能持续增加草地生产力的管理措施。这种管理措施可能包括改进放牧/轮牧机制、减少退化草地放牧的牲畜数量,以及通过重新植草和保证良好的长期管理来修复严重退化的草地等。该方法学为在退化的草地上开展可持续草地管理措施,包括减少放牧数量、改变放牧季节、施肥、人工种草以及在酸性草地土壤上施用石灰等改善草地生态系统的技术措施。
(5)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
编号:AR-CM-005-V01,共59页,2015年12月发布,现行标准。
本方法学适用于以增加碳汇为重要经营目标的竹林经营管理活动。通过改善竹林生长营养条件,调整竹林结构(如竹种组成、经营密度、胸径、年龄、根鞭状况),从而改善竹林结构,促进竹林生长,提高竹林质量、竹材产量,同时增强竹林碳汇能力和其他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的经营活动。主要的竹林经营活动包括:促进竹林发笋、改善竹林结构、维护竹林健康、衰退竹林复壮、竹种更新调整,及其他综合措施等。
如果希望进军碳汇领域,以上五项方法学是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很多机构已经将方法学中的计算方法做成了自动计算的公式,一些没有任何经验的小白只需输入数据,也能计算出结果,但对于独立承担碳汇项目开发还差十万八千里。
林业碳汇技术规程,给林业主的重要建议
本标准规定了碳汇造林地点选择、调查和作业设计、树种选择、造林方式、整地栽植、森林抚育、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为我国开展碳汇造林活动,推动造林项目参与碳交易提供了技术规范。在我看来,这项标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林业碳汇MRV:监测、报告与核查
(1)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术语
(2)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
本标准2014年发布,为现行标准。规定了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的基线和碳计量方法、监测程序等技术内容和要求。造林项目固定样地的监测频率为每3~10年一次。根据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在项目设计阶段确定固定样地监测频率。如南方速生树种人工林,可3年监测一次固定样地;北方的慢生树种人工林,10年监测一次固定样地中生树种人工林可5年监测一次。
(3)碳汇造林项目监测报告编制指南
(4)林业碳汇项目审定和核证指南
本标准2021年发布,为现行标准。该标准确定了审定和核证林业碳汇项目的基本原则,提供了林业碳汇项目审定和核证的程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适用于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林业碳汇项目的审定和核证,其他碳减排机制或市场下的林业碳汇项目审定和核证可参照使用。
今年6月份,人社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8项新职业,“碳汇计量评估师”被列入国家职业序列,其定义是运用碳计量方法学,从事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碳汇计量、审核、评估的人员。如果你打算致力于从事碳汇事业,可以通过学习以上碳汇方法学、标准与案例,快速了解这个行业和提升专业能力。